顧青未和楚雁南許久未見,能說的話自然不少。
不過,楚雁南也是知機的,知道顧青未現在最想做的事必定是獨自一人好好看寧致遠寫的信,所以倒也沒久留,不一會兒就以莊王妃的禁令為由,向了顧青未道別離去。
送走了楚雁南,顧青未幾乎是以她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回了房。
將丫鬟們都遣下去,她先將晟哥兒抱在懷裏,然後將先前略掃了一眼的信又重新拿起來。
在信中,寧致遠先是報了平安,然後卻是將邊城發生的事與她說了一遍。
看著信上的內容,顧青未一時之間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中。
寧王逃到西夷,又與西夷人勾結在一起,隨時準備進犯大周,顧青未原本以為,有了寧王參與,西夷人應當能成為大周的心腹大患才是,至少邊城的戰事,怎麽也得持續個大半年一年左右。
可沒想到,從寧致遠離開到現在,也不過短短兩個月,邊城的戰事就已經大致上有了結果了。
事實上,寧王確實對西夷人進犯大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西夷人自打出生就生活在馬背上,更因為生存環境極為惡劣而生性勇悍,幾乎每個西夷人都能算得上是合格的戰事,隻不過西夷的地域不大,人口也稀少,所以這些年來雖然一直蠢蠢欲動,卻也不足以對大周帶來多大的威脅。
寧王本以為,有了他的加入,以他對大周的了解,再加上大周甚至是邊城內都是有他早就安排的人,拿下邊城並以此為據慢慢向著大周推進,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
隻不過,寧王卻沒想到,在大周皇子之間有皇位之爭,在西夷的幾位王子之間,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殘酷爭鬥。
就比如,上次寧景昌生擒了的那位西夷的三王子,就是之前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一位王子。
這位三王子幾乎是寧景昌前腳到了西夷,後腳就將之生擒了。
寧景昌的這場勝仗,以及這位西夷三王子的被擒,這其中自然還有排在三王子前麵的兩位的手筆。
總之,就如先前的隆慶帝與寧王一樣。
三王子原本是最得如今的西夷王信任的,可他現在被擒了,還多半沒辦法回來,這將來的王位,可不就眼見著就要往大王子二王子頭上落了?
不過,王位隻有一人能繼承,王子卻有兩個,這又要如何是好?
這兩位王子都是知道寧王與西夷有怎樣的交易的,他們當然也極向往寧王畫出來的大餅,可是比起幫著寧王攻打大周,這兩位王子更先考慮的,卻是如何幹掉哥哥(弟弟),讓自己成為王位的唯一繼承人。
到了那時,他們就算出兵大周,那也是為了自己而戰。
若不先在兄弟之間分出個勝負,若是好不容易出力打下些疆土,到最後卻因為沒辦法繼承王位而隻能便宜了兄弟,那豈不是空歡喜一場?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西夷自然就跟著亂了起來。
原本這亂還能勉強控製住,可直到某次,大王子領著兵出戰時,二王子深以為這是個除掉競爭者的好機會,於是悄悄領了人去搗亂……
總之,亂局從此就再也控製不住了。
兩個王子這樣,西夷大軍自然也跟著分成兩派,平時鬥來鬥去都來不及了,又哪裏還顧得上其他?
所以這一段時間以來,雖然西夷和大周的大軍互有接觸,但西夷人最後都敗退而回,而且大多還都是敗於自己人之手。
直到後來,寧王再也忍不住了。
若是任由這兩個隻長個頭不長腦子的王子繼續胡來,他的遠大抱負又哪裏還有實現的可能?
於是,寧王揭開了自己的底牌,向西夷王直言自己在大周還布置有後手,說動了西夷王親自領兵,想要一舉將邊城拿下來。
這樣的好事,西夷王哪裏還能不應下來?
有了西夷王親自領兵,兩個王子當然不敢再動什麽小手段,所有人都以為,這次定然能手到擒來的將邊城拿下,畢竟,寧王在邊城裏有人。
寧王的人就是那位劉參將,也就是陳氏的夫君。
參將乃是三品,在如今的邊城,寧景昌掛了總兵一職,下麵依次就是副將及參將了。
正因為劉參將的地位不低,所以無論是正在養傷的韓將軍還是寧景昌,都沒有過多的懷疑於他,所以在輪到劉參將領兵巡夜的時候,他就悄悄往寧王那裏去了消息。
之後,劉參將一邊命了自己的心腹偷偷打開城門,自己則以了有要事相商的借口去了寧景昌那裏。
寧景昌隻以為劉參將這是對戰事有什麽看法,哪裏會起疑,自然請了他進去。
自然的,當劉參將在寧景昌毫無防備的時候自袖中拔出匕首朝他刺去時,寧景昌也來不及躲閃。
若不是徐豈那時也正好在寧景昌房裏議事,見狀伸手拉了一把,隻怕朝著寧景昌心窩去的那一匕首就要刺實了。
但就算是如此,在劉參將的偷襲之下,寧景昌仍受了重傷,卻好在並未危及性命。
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徐豈顧忌著寧景昌的傷勢,倒叫劉參將趁機給逃了,之後整個邊城便亂了起來。
西夷人從洞開的城門之中悄然而入,殺了大周將士一個措手不及,寧景昌這個將領又身受重傷,若不是徐豈及時站了出來,領著人反擊,也不知道那一個照麵大周將士就要損失多少。
但西夷人畢竟是有心算無心,就算徐豈擅指揮,到底也不敵。
就在這極關鍵的時候,寧致遠就像那奇兵一樣,領著他拿了隆慶帝的聖旨從另外幾個邊鎮那裏調來的將士從天而將,配合著徐豈幾乎全殲了西夷大軍,就連西夷王以及兩個王子都被活捉了。
如此一來,西夷自然沒了再戰之力。
看到這裏,顧青未跟著信上內容而一起一伏的心緒總算是定了下來。
寧致遠平安,寧景昌雖然受了傷,但好在沒有性命之憂,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不過,楚雁南也是知機的,知道顧青未現在最想做的事必定是獨自一人好好看寧致遠寫的信,所以倒也沒久留,不一會兒就以莊王妃的禁令為由,向了顧青未道別離去。
送走了楚雁南,顧青未幾乎是以她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回了房。
將丫鬟們都遣下去,她先將晟哥兒抱在懷裏,然後將先前略掃了一眼的信又重新拿起來。
在信中,寧致遠先是報了平安,然後卻是將邊城發生的事與她說了一遍。
看著信上的內容,顧青未一時之間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中。
寧王逃到西夷,又與西夷人勾結在一起,隨時準備進犯大周,顧青未原本以為,有了寧王參與,西夷人應當能成為大周的心腹大患才是,至少邊城的戰事,怎麽也得持續個大半年一年左右。
可沒想到,從寧致遠離開到現在,也不過短短兩個月,邊城的戰事就已經大致上有了結果了。
事實上,寧王確實對西夷人進犯大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西夷人自打出生就生活在馬背上,更因為生存環境極為惡劣而生性勇悍,幾乎每個西夷人都能算得上是合格的戰事,隻不過西夷的地域不大,人口也稀少,所以這些年來雖然一直蠢蠢欲動,卻也不足以對大周帶來多大的威脅。
寧王本以為,有了他的加入,以他對大周的了解,再加上大周甚至是邊城內都是有他早就安排的人,拿下邊城並以此為據慢慢向著大周推進,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
隻不過,寧王卻沒想到,在大周皇子之間有皇位之爭,在西夷的幾位王子之間,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殘酷爭鬥。
就比如,上次寧景昌生擒了的那位西夷的三王子,就是之前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一位王子。
這位三王子幾乎是寧景昌前腳到了西夷,後腳就將之生擒了。
寧景昌的這場勝仗,以及這位西夷三王子的被擒,這其中自然還有排在三王子前麵的兩位的手筆。
總之,就如先前的隆慶帝與寧王一樣。
三王子原本是最得如今的西夷王信任的,可他現在被擒了,還多半沒辦法回來,這將來的王位,可不就眼見著就要往大王子二王子頭上落了?
不過,王位隻有一人能繼承,王子卻有兩個,這又要如何是好?
這兩位王子都是知道寧王與西夷有怎樣的交易的,他們當然也極向往寧王畫出來的大餅,可是比起幫著寧王攻打大周,這兩位王子更先考慮的,卻是如何幹掉哥哥(弟弟),讓自己成為王位的唯一繼承人。
到了那時,他們就算出兵大周,那也是為了自己而戰。
若不先在兄弟之間分出個勝負,若是好不容易出力打下些疆土,到最後卻因為沒辦法繼承王位而隻能便宜了兄弟,那豈不是空歡喜一場?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西夷自然就跟著亂了起來。
原本這亂還能勉強控製住,可直到某次,大王子領著兵出戰時,二王子深以為這是個除掉競爭者的好機會,於是悄悄領了人去搗亂……
總之,亂局從此就再也控製不住了。
兩個王子這樣,西夷大軍自然也跟著分成兩派,平時鬥來鬥去都來不及了,又哪裏還顧得上其他?
所以這一段時間以來,雖然西夷和大周的大軍互有接觸,但西夷人最後都敗退而回,而且大多還都是敗於自己人之手。
直到後來,寧王再也忍不住了。
若是任由這兩個隻長個頭不長腦子的王子繼續胡來,他的遠大抱負又哪裏還有實現的可能?
於是,寧王揭開了自己的底牌,向西夷王直言自己在大周還布置有後手,說動了西夷王親自領兵,想要一舉將邊城拿下來。
這樣的好事,西夷王哪裏還能不應下來?
有了西夷王親自領兵,兩個王子當然不敢再動什麽小手段,所有人都以為,這次定然能手到擒來的將邊城拿下,畢竟,寧王在邊城裏有人。
寧王的人就是那位劉參將,也就是陳氏的夫君。
參將乃是三品,在如今的邊城,寧景昌掛了總兵一職,下麵依次就是副將及參將了。
正因為劉參將的地位不低,所以無論是正在養傷的韓將軍還是寧景昌,都沒有過多的懷疑於他,所以在輪到劉參將領兵巡夜的時候,他就悄悄往寧王那裏去了消息。
之後,劉參將一邊命了自己的心腹偷偷打開城門,自己則以了有要事相商的借口去了寧景昌那裏。
寧景昌隻以為劉參將這是對戰事有什麽看法,哪裏會起疑,自然請了他進去。
自然的,當劉參將在寧景昌毫無防備的時候自袖中拔出匕首朝他刺去時,寧景昌也來不及躲閃。
若不是徐豈那時也正好在寧景昌房裏議事,見狀伸手拉了一把,隻怕朝著寧景昌心窩去的那一匕首就要刺實了。
但就算是如此,在劉參將的偷襲之下,寧景昌仍受了重傷,卻好在並未危及性命。
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徐豈顧忌著寧景昌的傷勢,倒叫劉參將趁機給逃了,之後整個邊城便亂了起來。
西夷人從洞開的城門之中悄然而入,殺了大周將士一個措手不及,寧景昌這個將領又身受重傷,若不是徐豈及時站了出來,領著人反擊,也不知道那一個照麵大周將士就要損失多少。
但西夷人畢竟是有心算無心,就算徐豈擅指揮,到底也不敵。
就在這極關鍵的時候,寧致遠就像那奇兵一樣,領著他拿了隆慶帝的聖旨從另外幾個邊鎮那裏調來的將士從天而將,配合著徐豈幾乎全殲了西夷大軍,就連西夷王以及兩個王子都被活捉了。
如此一來,西夷自然沒了再戰之力。
看到這裏,顧青未跟著信上內容而一起一伏的心緒總算是定了下來。
寧致遠平安,寧景昌雖然受了傷,但好在沒有性命之憂,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