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摸不著頭緒的理由,袁絨蓉傻愣住遲遲開不了口。
「和少爺相處的這段時間,我學會了一件事,花時間去想少爺做事的原由,既蠢又沒有意義。」
曾經秋香和袁絨蓉一樣,滿腦子的疑問不弄明白不痛快。
「套句少爺說的話,唐伯虎不是尋常人可以測度的三流角色。」
神秘兮兮對袁絨蓉說,處處以唐寅的話作為行事的基本準則,秋香對主子有著幾乎盲目的崇拜。
練得長袖善舞,自豪再冷的場麵也能接上話,第一次不知如何回應他人的話語,袁絨蓉在心中暗自咒罵了唐寅:「看你能狂妄自大到什麽地步。」卻不得不承認唐寅一再令她驚奇,這個人彷佛永遠挖不完,淘不盡。
「我們來練曲吧,最晚未時我就得回瀟湘院。」
外出的時間有限,袁絨蓉轉回正題。
「能否將先唱詞給我看一遍?」
時下皆以詩詞作為詠唱的內容,唐寅這方麵的天分無限,袁絨蓉想當然爾以為,要演唱他的作品。
「整本戲文在少爺那,沒他的允許,我不能拿出來給姐姐看,但我可以把故事跟妳說一遍。」
秋香要以口述代替。
「戲文,唐公子要我唱戲?」
袁絨蓉嚇了一跳,唐寅以風雅自居,竟要她學習盛行於市井,滑稽逗趣,摻進了雜技,不入流的玩戲。
「姐姐太小看戲文了,少爺寫的可不是那些粗俗不堪的鬧劇,光是唱腔就有幾十種之多,又講究身段、扮相,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演得好。」
秋香不服氣地說。
坐而言不如其而行,秋香再次操起雪白的馬尾弓,拉了一段前奏,把二胡往幾上一擱,身子微側,雙手垂拱握拳,蓮足踏地,輕翹,珠瞳含悲地清唱:「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內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江寧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言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
唱時,踩著小碎步轉了一小圈,單薄寂寥的身影,體態婀娜多姿,看了我見猶憐,句末,秋香低頭雙膝下跪,袁絨蓉彷佛看見一個帶枷的犯婦,對著往來的人們當街泣訴冤屈。
聽癡了,看癡了,從唐寅來到瀟湘院後,袁絨蓉就落入劇烈的心情起伏中,一而再、再而三,不給她平靜消停的機會。
「這是……」
一時想不出適合的形容,袁絨蓉詞窮語塞,隻能去拉秋香起身。
除了聲音稚嫩,眉眼秋波流轉,身段嫵媚誘人,若不是梳著雙丫髻,袁絨蓉會以為這是哪個院子新出,即將豔動江寧的清倌人。
秋香從集清純和妖嬈於一身的角色裏脫離,狡儈頑皮眨了眨眼睛,拍拍膝蓋頭,嘻笑說道:「女起解,又名蘇三起解,西皮腔流水板,怎樣不同凡響吧?」
不住地炫耀唐寅的創作。
「失敬失禮了,唐公子有大才,姐姐不敢再小覷,」
袁絨蓉心服口服,懷疑到底有什麽是唐寅不會的,創出全新的表演形式,一手包辦詞曲,十七歲便有宗師級的造詣,她由衷讚佩,虛心受教。
「少爺新創的戲文叫做京劇,女起解是其中一小段戲,整本劇名是玉堂春,從周玉潔五歲時父母雙亡,後被拐賣到京都的蘇淮妓院起……」
秋香將唐寅以筆記,後世家喻戶曉的京劇大戲玉堂春的故事,轉述給袁絨蓉聽一遍,接著說明京劇整個構成,從生旦淨醜四大行當講起,解釋完念做唱打,最後才是二黃、西皮兩大唱腔。
兼具龐大、嚴謹、縝密、細致,內容千變萬化的戲劇,絕非大翎朝拚湊一通的雜劇能比擬,袁絨蓉不敢相信這出自一人之手,但事實擺在眼前,秋香說的、示範的,在大翎朝前所未聞。
唐寅為了配合京劇需要的音樂,改良了嵇琴,秋香說,二胡隻是其中之一,有更多的樂器還在匠坊製作中,等找齊生旦淨醜,訓練得當,便要正式登台亮相,大放豪語日後京劇會風靡整個中土,主要的角兒所到之處萬人空巷,帝王將相無不追捧癡迷。
八字還沒一撇,秋香卻已進入唐寅勾勒的美好未來裏。
「京劇,是因為這戲要在汴京上演嗎?」
袁絨蓉問。
「少爺打算在杭州開台唱戲。」
此京非彼京,後世的北京與即將淪陷的汴京天差地遠。
「我問過少爺,為什麽不幹脆叫杭戲呢?他賣關子說,佛曰不可說,就把我打發了。」
秋香知道袁絨蓉想問什麽。
袁絨蓉苦笑,原來不單是她困惑在唐寅這個謎裏頭,感覺好過多了,也不多問,心癢難耐想開始學新穎、精彩可期的京劇。
「妹妹,我們該從哪裏開始。」
袁絨蓉躍躍欲試。
「邊唱邊學,少爺說,基本功得像我一樣從小打起,半路出家十有八九成不了氣候,過得去就行了,京劇新推出,懂門道的行家就少爺和我兩個人,我們不挑剔,誰能說妳差。」
由秋香傳授的道理就在此,袁絨蓉過了紮根最佳的時機,難有傑出的表現,隻需要上得了場麵,便於推廣京劇即可。
「學成半桶水,豈不丟了妹妹妳這個師傅的臉,糟蹋了唐公子一番苦心,勤能補拙,應該不會耽誤妹妹太多時間。」
從小父母便請女師在家中教導琴棋書畫,其中尤以音律最有天分,進入教坊,悟性也是罪女中的第一人,王姨氣她不成材,因為她不願花心思在取悅客人,不肯在才藝上精進與其他花魁互別苗頭,並非欠缺資質。
秋香這一看扁,激起她沉寂許多的好勝心,發配教坊的全是罪人之後,教席媽媽不會手下留情,稍有偷懶便得挨上一頓打,餓個幾頓飯,能熬過來的人,必然有厚實的底子。
「姐姐真要從頭學起?可是少爺說……」
秋香願意傾囊相授,隻是這與唐寅的交代有違。
「妹妹放寬心,唐公子那我自會去說,嫌懶、嫌笨,就沒聽說過嫌勤奮肯學的呢?」
袁絨蓉燦笑地說,手上的水仙刺繡絹子扭成了一條麻花。
「和少爺相處的這段時間,我學會了一件事,花時間去想少爺做事的原由,既蠢又沒有意義。」
曾經秋香和袁絨蓉一樣,滿腦子的疑問不弄明白不痛快。
「套句少爺說的話,唐伯虎不是尋常人可以測度的三流角色。」
神秘兮兮對袁絨蓉說,處處以唐寅的話作為行事的基本準則,秋香對主子有著幾乎盲目的崇拜。
練得長袖善舞,自豪再冷的場麵也能接上話,第一次不知如何回應他人的話語,袁絨蓉在心中暗自咒罵了唐寅:「看你能狂妄自大到什麽地步。」卻不得不承認唐寅一再令她驚奇,這個人彷佛永遠挖不完,淘不盡。
「我們來練曲吧,最晚未時我就得回瀟湘院。」
外出的時間有限,袁絨蓉轉回正題。
「能否將先唱詞給我看一遍?」
時下皆以詩詞作為詠唱的內容,唐寅這方麵的天分無限,袁絨蓉想當然爾以為,要演唱他的作品。
「整本戲文在少爺那,沒他的允許,我不能拿出來給姐姐看,但我可以把故事跟妳說一遍。」
秋香要以口述代替。
「戲文,唐公子要我唱戲?」
袁絨蓉嚇了一跳,唐寅以風雅自居,竟要她學習盛行於市井,滑稽逗趣,摻進了雜技,不入流的玩戲。
「姐姐太小看戲文了,少爺寫的可不是那些粗俗不堪的鬧劇,光是唱腔就有幾十種之多,又講究身段、扮相,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演得好。」
秋香不服氣地說。
坐而言不如其而行,秋香再次操起雪白的馬尾弓,拉了一段前奏,把二胡往幾上一擱,身子微側,雙手垂拱握拳,蓮足踏地,輕翹,珠瞳含悲地清唱:「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內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江寧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言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
唱時,踩著小碎步轉了一小圈,單薄寂寥的身影,體態婀娜多姿,看了我見猶憐,句末,秋香低頭雙膝下跪,袁絨蓉彷佛看見一個帶枷的犯婦,對著往來的人們當街泣訴冤屈。
聽癡了,看癡了,從唐寅來到瀟湘院後,袁絨蓉就落入劇烈的心情起伏中,一而再、再而三,不給她平靜消停的機會。
「這是……」
一時想不出適合的形容,袁絨蓉詞窮語塞,隻能去拉秋香起身。
除了聲音稚嫩,眉眼秋波流轉,身段嫵媚誘人,若不是梳著雙丫髻,袁絨蓉會以為這是哪個院子新出,即將豔動江寧的清倌人。
秋香從集清純和妖嬈於一身的角色裏脫離,狡儈頑皮眨了眨眼睛,拍拍膝蓋頭,嘻笑說道:「女起解,又名蘇三起解,西皮腔流水板,怎樣不同凡響吧?」
不住地炫耀唐寅的創作。
「失敬失禮了,唐公子有大才,姐姐不敢再小覷,」
袁絨蓉心服口服,懷疑到底有什麽是唐寅不會的,創出全新的表演形式,一手包辦詞曲,十七歲便有宗師級的造詣,她由衷讚佩,虛心受教。
「少爺新創的戲文叫做京劇,女起解是其中一小段戲,整本劇名是玉堂春,從周玉潔五歲時父母雙亡,後被拐賣到京都的蘇淮妓院起……」
秋香將唐寅以筆記,後世家喻戶曉的京劇大戲玉堂春的故事,轉述給袁絨蓉聽一遍,接著說明京劇整個構成,從生旦淨醜四大行當講起,解釋完念做唱打,最後才是二黃、西皮兩大唱腔。
兼具龐大、嚴謹、縝密、細致,內容千變萬化的戲劇,絕非大翎朝拚湊一通的雜劇能比擬,袁絨蓉不敢相信這出自一人之手,但事實擺在眼前,秋香說的、示範的,在大翎朝前所未聞。
唐寅為了配合京劇需要的音樂,改良了嵇琴,秋香說,二胡隻是其中之一,有更多的樂器還在匠坊製作中,等找齊生旦淨醜,訓練得當,便要正式登台亮相,大放豪語日後京劇會風靡整個中土,主要的角兒所到之處萬人空巷,帝王將相無不追捧癡迷。
八字還沒一撇,秋香卻已進入唐寅勾勒的美好未來裏。
「京劇,是因為這戲要在汴京上演嗎?」
袁絨蓉問。
「少爺打算在杭州開台唱戲。」
此京非彼京,後世的北京與即將淪陷的汴京天差地遠。
「我問過少爺,為什麽不幹脆叫杭戲呢?他賣關子說,佛曰不可說,就把我打發了。」
秋香知道袁絨蓉想問什麽。
袁絨蓉苦笑,原來不單是她困惑在唐寅這個謎裏頭,感覺好過多了,也不多問,心癢難耐想開始學新穎、精彩可期的京劇。
「妹妹,我們該從哪裏開始。」
袁絨蓉躍躍欲試。
「邊唱邊學,少爺說,基本功得像我一樣從小打起,半路出家十有八九成不了氣候,過得去就行了,京劇新推出,懂門道的行家就少爺和我兩個人,我們不挑剔,誰能說妳差。」
由秋香傳授的道理就在此,袁絨蓉過了紮根最佳的時機,難有傑出的表現,隻需要上得了場麵,便於推廣京劇即可。
「學成半桶水,豈不丟了妹妹妳這個師傅的臉,糟蹋了唐公子一番苦心,勤能補拙,應該不會耽誤妹妹太多時間。」
從小父母便請女師在家中教導琴棋書畫,其中尤以音律最有天分,進入教坊,悟性也是罪女中的第一人,王姨氣她不成材,因為她不願花心思在取悅客人,不肯在才藝上精進與其他花魁互別苗頭,並非欠缺資質。
秋香這一看扁,激起她沉寂許多的好勝心,發配教坊的全是罪人之後,教席媽媽不會手下留情,稍有偷懶便得挨上一頓打,餓個幾頓飯,能熬過來的人,必然有厚實的底子。
「姐姐真要從頭學起?可是少爺說……」
秋香願意傾囊相授,隻是這與唐寅的交代有違。
「妹妹放寬心,唐公子那我自會去說,嫌懶、嫌笨,就沒聽說過嫌勤奮肯學的呢?」
袁絨蓉燦笑地說,手上的水仙刺繡絹子扭成了一條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