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緩了口氣,繼續說:“除此之外,我大宋四鄰強敵時時來騷擾,迫使我們不得不養軍百萬,也是負擔沉重的一個原因。要想徹底擺脫這種現象,就必須變革。若不變革,再有百年,甚至要不了百年,三四十年過去了,官紳階層進一步擴大,小民數量進一步減少,我估計,大禍為期不遠了。
皇宋之地在於冗兵冗員,要想消除冗兵冗員,也不是沒有辦法的,其一就是擴展領土,開發海外空間,就是一個手段,讓那些失地百姓到海外去墾荒,去為我大宋搜刮財賦,如此,方可減輕我大宋的財賦壓力。而開發海外領,還有一個好處----南洋小國戰鬥力不強,各地養的廂軍遇上遼國人都是廢材,但對付南洋小國卻綽綽有餘,讓他們去南洋小國掠奪,剛好算做廢物利用。
然而,這些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急策,開發海外領,拓展稅源,雖然可以緩一時之急,但那些開發者到了海外,必定會成為新的官紳,若官紳繼續不納糧,要不了多久,我大宋沒有小民了,全都成了官紳。那時,稅收怎麽辦,靠誰來納稅,靠誰來支應差役?
所以,大宋真正的禍源是不平等的官紳不納糧。官紳享受這個國家給予他們的好處,卻不承擔義務,這才是國家最大的禍患。要想消除這個禍患,就必須讓官員們履行責任……”
趙佶插嘴:“太尉在廣南不是推行過官紳一體納稅嗎,這個法子是否可行?”
趙興點頭:“祖宗之法,官紳不納糧,但商乃賤籍,祖宗可沒說過允許官員經商,相反,還設置了重重禁令,隻不過這些禁令都沒人執行。
現在的官家在潛坻的時候,就曾經以端王的身份,向廣州市舶司依律納稅。這就是一個好的前例。可以最少觸動官紳的利益,而後慢慢變革----祖宗之法不是說官紳不納糧嗎,我們依舊官紳不納糧,但經商必須納稅。
反正,當今經商的禁令也沒人遵守,既然官府堵不住。那就敞開口子讓他們競爭去,我們按綱收稅就行。最終,我們是要過度到官紳與小民同稅同義務,但我認為朝廷無需著急。
我們現在是重商主義,商人在交易過程中,最講究公平,最講究契約。一個守契約,公正的進行交易的人,人都願意跟他打交道。這是商業文明帶來的必然結果。
而我大宋地商業文明隻持續了一百多年。所以我們無需著急,隻需要盡力維持這種商業文明的氛圍,讓公正精髓與契約精神再影響我們一百年。甚至五百年。那時,公正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意識中,自然而然,小民與商人會起來要求與官紳享有同等的權力,履行相同的義務。於是,社會就趨向於公正。
若讓我評價王安石的新法,我認為唯有兩樣新法必須刻不容緩地實行,其餘則該緩就緩。不著急實施----第一就是免役法。官紳一體納稅後,老百姓也無需負擔差役。甚至可以靠服差役掙錢養家糊口,這就是為官府做工。
這一點我認為唯有大宋具備。是我們地時代特色。在別地朝代做到這點是不可想象地。開玩笑。老百姓給官府幹活。還能掙上錢。也唯有在商業地大宋才不被視作洪水猛獸。這是仁政。我大宋應該將這項政策推至極盛處。
我有一個建議。正想過幾天跟朝廷說說。比如:我們可以製定一個各地收入等級。由各地地方官進行申報當地收入情況。並告訴他們這個收入不得作假。因為通過百姓地收入。我們可以計算出當地地經濟狀況以及稅務狀況。而今後地方官地政績。全通過這些數字來表現。他們若想作假。必然影響到自己地升遷。
這些數字報告朝廷後。朝廷可以根據當地收入狀況。製定一份免役法實施細則。使我們根據當地地收入製定免役錢---眾所周知。地南北不同。北方農民辛苦一年。所獲不過三五貫。而南方肥沃之地。百姓勞作一年。有可能收入在百十貫。而廣南更不能用這些衡量。廣南百姓辛苦一年。每戶收入在六百貫左右。
這個收入也可以計算出來:廣南人口約兩千五百萬。年均上交稅收約在三千萬貫。按十五歲一地比例。它地年均收入應該在十五貫以上。除此之外。廣南養軍費用、教育費用、免費醫療等各項開支加在一起。應該在人均六十貫左右。按每戶十口計算。每戶年均收入應該是六百貫----這就是朝廷計算每地財賦稅收地依據。
我這裏隻是粗略地算算。蘇三丈(蘇轍)精通會計學。應該更了解地方財賦地計算方法。所以隻要地方官報一個收入數據。我們應該可以根據這個數據。推算出地方財政地稅收與民情。而地方官地政績。全在於如何使百姓收入上升。這就是量化考核地標準。我廣南就是這樣對官員進行考核地。
百姓地年均收入出來了。一年共有三百六十天(陰曆每月三十天。一年共十二個月)。刨去休沐日。刨去節慶。剩下地就是百姓地工作時間。用這個工作天數去除年均收入。就是百姓平均勞作一天理應獲得地平均收入---當地地免役法。付給百姓地免役錢不應該低於這個數字。這樣。百姓就可以通過替官府勞作。獲得不亞於當地平均收入地生活。如此一來。百姓怎麽不願意應付差役。
為了防止地方官無休無止的支應差役,我們還應該設立一套相應的預決算製定,每年秋季司考的時候,應該要求地方官上報明年的財政計劃,若是地方政府支付差役地錢超過地方財賦收入,或者達到地方財賦收入的一定比例,我們就應該否決地方官的年度財政預算……
這裏麵還有很多實行訣竅,我就不一一細說了,總之,免役法要想實行,前期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們需要堵住所有貪官可能貪汙的漏洞,如此,才能讓朝廷的初衷得以貫徹。而朝廷確立這項工作以後,還可以加強中央地控製力,以後朝廷可以通過否決地方的開支計算,控製地方官、地方節鎮的為所欲為。將一切權力收歸朝廷……”
趙佶插嘴:“如此行事,確實能加強地方地掌控,但我怕控製不了太尉大人這樣地弄錢高手。太尉大人不加賦,便年年使廣東財賦增長。你剛才所說的廣南戶均收入超過六百貫,這恐怕是真話,但你地計算方法含含糊糊,說明你向朝廷少交稅了,少交了不少,足夠再養一支大軍。譬如像朱雀軍那般耗費錢糧無數的吞金獸。”
趙興尷尬的一笑,跳過這個話題,繼續說:“王荊公另一個值得實行的法律就是三舍法。朝廷每三年召集士子進京一次科舉,路途遙遙的,需要提前一年做準備,許多人路費不夠,便無望參加科舉,譬如廣南,坡公貶謫去惠州的時候,在路上走了八個月。廣南指射之地,有多少士子有這個財力。維持八個月的旅行?
而王荊公的三舍法,卻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學舍為單位,官府隻需每年考核學舍的資格,就可以讓天下寒士,能夠就近讀書,就近學習,學成之後,替國家效力。
我知道,根據朝廷律令。各地官府對當地學生都有各種補貼,以替朝廷養士,栽培讀書種子。讓朝廷負擔養士地費用,也算冗員的一種,將這個負擔下放到地方政府,朝廷可以減少支出,天下寒士也可降低求學成本。所以我認為,指射之地的指射之法應該推行天下,本地人就應該擔當本地官。如此。才不至於民怨***,禍害鄉鄰。”
趙興剛才說地“六民”。是古代中國對國民的分類方法,其中包括官宦、商戶、匠戶、農戶。而農戶裏又分幾個等級,每一個等級的納稅額與承擔的國民義務各不相同,而他們的權力也各自不同。
趙興在這裏侃侃而談,談的都是治國方略,態度異常恭敬,完全是朝堂奏對的格局。他的這種態度與和樂樓的歡暢氣氛有點格格不入,此地談論國事,場合不對、人物不對,方式更不妥當。然而,小皇帝聽地入神,李師師裝聾作啞,高俅則一副神遊物外的表情,在場的兩名太監心不在焉,於是,小房間裏沒人提醒趙興----他一個當朝太尉,在此時此地,向趙乙這個大商人解釋國策,是多麽不合時宜。
滿肚子不合時宜,這是王朝雲對蘇軾的評價。而趙興一向所作所為,也符合這句評價。如今,當初說這話的西子姑娘已經病逝在嶺南,滿世界隻剩下蘇軾與趙興這對不合時宜的師徒猶在。
皇帝是出來泡妞的,但趙興卻把這次泡妞行動變成了一場國事討論會。他將王安石的新法一一進行評價,指出其中的優劣之處。別人評價王安石地新法,可能有所偏頗,大多數時候,他們是根據黨派利益,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讚成而讚成。趙興這個調和派的評價,恰恰帶有這個時代難得的公正態度。
“王荊公不愧是學問大家,他對這個時代的了解超越了同時代所有的人,所以他指出的時代弊病,無可回避,無可否認”,趙興最後評價說:“我知道王荊公變法的目的不是替百姓謀利,蘇三丈說的不錯,他跟王莽一樣,就是借口變法而攬權,然而,當時地人對於變法地辯論結果,卻證明變法的必須。這說明,王荊公在提出變法地理由之時,那理由確實無懈可擊,以至於連司馬君實(司馬光)相公都不能否認王荊公說的有理。
然而,王荊公上台以來,所行所為卻不是為了變法,變法隻是他手中的一把刀,他將一切罪惡掩蓋在變法這個借口下,排除異己,樹立同黨,不擇手段的攫取權力。
方今天下,確實到了非變法不可的地步,王荊公沒有說出變法的最根本理由,我認為最根本的理由是:我大宋已經到了商業社會,已經到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共和時代。而我們許多祖宗之法,還停留在農奴社會,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尋求公正,遵守契約的律法,或者確立這樣一個大原則,使得我們的社會穩步邁向商業時代。
神宗陛下當初沒有做到這一點。哲宗陛下沒有人清楚方向,當今陛下若想超越兩位先皇,就需認清時代的大方向。
古人說欲速則不達,有些事情過於急切,矯枉過正,反而不妥,我剛才說過,商業文明進化到一定程度,他必然尋求公正。尋求契約精神,尋求誠信,所以我們無需拔苗助長。隻需要給今後地時代確立一個大方向。
起來,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整個南洋都匍匐在我大宋的腳下,那片廣闊的海域,就像我大宋的洗澡盆,任我宋人徜翔。與此同時,我大宋已經沐浴在商業文明之下百餘年,大宋的百姓,大宋地子民、官紳已經深受商業文明的影響。開始自覺自願的尋求公正。而民眾自發的力量,比十所太學更能激勵這個社會。在這個時代的大潮麵前,我們無需做太多的努力,隻要給百姓指明方向,讓他們在前進中不至於迷路,如此簡單,已經足夠了。做到這一切,就可以超越兩位先皇,甚至超越三皇五帝。永遠被我華夏子民銘刻在心裏----此誠為萬世未有之基業,是建立於我們民族心中的豐碑。
很小的付出,很小的努力,隻要讓大宋這條航船不至於偏離方向,讓它依照列祖列宗留下地教導繼續航行,我們就可以完成前所未有的輝煌。想一想這一切,都讓我覺得無法呼吸,我是這個時代的人,我是這個時代地參與者。是推動這個時代的人。這份榮譽,舍我其遂。舍今上,有誰還有這個資格?”
趙興的話,就像一副徐徐展開的畫麵,那畫麵裏不光有大宋,還有世界;不光有現在,還有永遠。在座的幾個人都被趙興的話引得兩眼發亮。宋徽宗趙佶輕聲嘟囔:“舍我其遂,舍我其遂,豐碑!千古未曾有的豐碑趙興耐心的等待宋徽宗從激動中平複下來,但平靜下來的宋徽宗首先問:“或有人議:太尉大人在廣南養軍過萬,此誠為逾越朝廷體製,太尉大人怎麽說?”
趙興淡然地回答:“養軍過萬----養的什麽軍?我的回答是:大宋的軍隊。”
皇帝話題一轉:“魔軍三月初一進入皇宮,太尉大人可去觀禮?”
“自當到場!”
“朱雀軍留下的火器,可否發放其他禁軍?”
這個問題不應該由一名商人提出,但趙興態度很恭敬的回答:“大宋火器,自當歸於大宋。”
皇帝又問:“三月三,金明池開放。此刻,萬國來朝,我皇宋也該有些新氣象,聽說廣南奇珍異巧格外多,廣南可否派一支隊伍,向京城人士表演一下當地風物?”
“如今是二月中,時間來不及,我立刻派人前去廣南,召請廣南伎樂上京……到時候,還請趙大官人鑒賞。”
趙興這句話是提醒小皇帝,剛才兩人的談話已經超出了一個商人與太尉的談話範疇,小皇帝反應過來,趕緊轉向李師師,趁機掩飾:“師師姑娘,三月三,金明池點校,師師姑娘一定身在魁星樓。等口號唱罷,我請師師姑娘去宣德樓前,看廣南表演。”
趙興輕輕搖頭:“趙大官人,到時候師師姑娘要應付官府點呈,恐怕沒有時間閑逛,不如我派幾個貼身侍從跟隨,領師師姑娘觀看宣德樓前的表演。”
趙興這裏不是責難小皇帝,他是提醒:李師師做為京城行首,三月三科舉唱名,她要應付官府差役。與此同時,小皇帝也要履行自己地責任,接見新科進士。
即使見完了新科進士,小皇帝也脫不開身。金明池裏,閑逛的官宦家眷萬一認出小皇帝,他的身份就被猜穿了,再也不可能在李師師麵前扮演平民百姓。
經趙興這麽一提醒,小皇帝也醒悟過來,他馬上順勢說:“太尉大人的家將素有威名,聽說十二人就敢迎戰吐蕃凶人,有太尉大人作保,師師姑娘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停頓了一下。趙佶打了個哈欠,捂住嘴說:“今日談的歡暢,耽誤太尉大人尋歡了,如今夜已深,請太尉大人安置吧。”
趙興乖乖的站起身來,響應了趙佶的逐客令。起身告辭。
門口,董小亮迎住了趙興,懊惱的說:“太尉,京城十絕匯齊了,我本想給和樂樓添一樁千古佳話,卻沒想到太尉大人跟一個大商人一聊許久,這不誤事了嗎?”
趙興走了幾步,回頭暗示:“小亮,我若是你。就給所有的包廂掛上紗帳,使外麵地人看包廂裏地人隱隱錯錯,如此。方顯得高雅。”
董小亮撓撓頭,肉疼的自語:“紗帳,好貴地。滿京城包廂都是這種裝束,我添上一個紗帳,有必要嗎?”
董小亮自語完,發現趙興壓根沒聽他的問題,正舉步返回自己的包間,他連忙追上去,緊著問:“太尉。太尉,你房間裏的請帖積了一堆,我跟你說京城十絕地事情,你卻跟我談紗帳,這是為何?說清楚再走!”
趙興說不清楚,他返回自己的包間,放浪形骸的傾聽汴梁其餘九絕的表演,這一頓酒席,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吃完。他是在半醉半醒之間,被仆人抬回去的。
第二天,上朝時間,應值的官員上朝了,不當值的官員則來趙興府上穿梭拜訪。但趙興誰都沒有見,他獨獨接見了前來拜訪的廣南商人。
這幾年,隨著海陸的暢通,廣南商人居留在京城地也漸漸多了起來,趙興回到了京城。這些廣南商人好不容易找見一個機會。以鄉誼拜訪趙興,他們不約而同的齊集趙興府上。等看到候見的官員人山人海,這些商人原本想放下名帖,改日約時間拜訪,沒想到趙興擋了所有官員地駕,直接接見了他們,這未免讓他們有點受寵若驚。
一見麵,趙興也不客氣,直接說:“我查了廣南今年的科舉人數,廣南一年今年上京科舉的有三百一十四人,卻沒有一人登榜。我覺得身為廣南地方官,我對廣南學子照顧不利,使他們在京城不能安心讀書。我有意仿照金鍾大廈,在汴梁城外增添一座廣南會館----這是官府不好出麵,全靠諸位商人讚助。先說我吧,我讚助三千貫,家師坡公再讚助一千貫。
此外,凡貶謫到廣南的朝廷官員,他們的捐助我也替他們出了,剩下的,就看諸位報效了。”
廣南商人這幾年都有這個覺悟,跟著趙興走沒錯。
這位地方官,有時候看起來是勒索商人,但實際上,凡是願意跟趙興一條死路走到底的人,個個都從趙興的政策裏獲益。如今,趙興一倡議,廣南商人唯恐落入人後,紛紛響應。眨眼之間,趙興募集到的資金已經達到了三十萬之巨。
錢有了,趙興接著解釋:“這座廣南會館,既接待廣州學子,也麵向商人開放,我打算建一個擁有三千棟房舍地大廈,此外,還要修建一座交易大廳,以供我廣南商人在此掛牌交易。諸位都是大廈的讚助人,有優先權認購大廈的鋪位。
我打算將這座大廈完全交給廣南商會管理,在我的理想之中,它應該擁有一座學舍,以供廣南趕考弟子免費入住,同時還擁有一個經營場所,以便廣南商人在這裏與京城商人交往。
除此之外,它還應該擁有一個大倉庫,便於儲藏商人們的貨物。還有巨量的交易商鋪,讓商人們可以展示自己的貨物,而營業收入,需要資助我廣南的讀書人,給他們提供免費的住宿與食宿,讓他們在京城安心讀書。
到讀書,我還希望這所會館擁有一座大花園,可以讓士子們在春日地陽光下嗅著花香背書。恰好我廣南這幾年引進外藩樹種,我們應該向京城人士展示廣南的花壇景繡,所以花園必不可少。
我記得京城這幾年天氣越來越冷,所以除了開放式的花園外,我們還應該建幾座封閉的玻璃花棚,以便培植廣南特有的南方花卉,令廣南商人雖在京城也能感受到廣南花雨。當然,這花棚也應該是諸位商人與學子們會客讀書的地方……”
皇宋之地在於冗兵冗員,要想消除冗兵冗員,也不是沒有辦法的,其一就是擴展領土,開發海外空間,就是一個手段,讓那些失地百姓到海外去墾荒,去為我大宋搜刮財賦,如此,方可減輕我大宋的財賦壓力。而開發海外領,還有一個好處----南洋小國戰鬥力不強,各地養的廂軍遇上遼國人都是廢材,但對付南洋小國卻綽綽有餘,讓他們去南洋小國掠奪,剛好算做廢物利用。
然而,這些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急策,開發海外領,拓展稅源,雖然可以緩一時之急,但那些開發者到了海外,必定會成為新的官紳,若官紳繼續不納糧,要不了多久,我大宋沒有小民了,全都成了官紳。那時,稅收怎麽辦,靠誰來納稅,靠誰來支應差役?
所以,大宋真正的禍源是不平等的官紳不納糧。官紳享受這個國家給予他們的好處,卻不承擔義務,這才是國家最大的禍患。要想消除這個禍患,就必須讓官員們履行責任……”
趙佶插嘴:“太尉在廣南不是推行過官紳一體納稅嗎,這個法子是否可行?”
趙興點頭:“祖宗之法,官紳不納糧,但商乃賤籍,祖宗可沒說過允許官員經商,相反,還設置了重重禁令,隻不過這些禁令都沒人執行。
現在的官家在潛坻的時候,就曾經以端王的身份,向廣州市舶司依律納稅。這就是一個好的前例。可以最少觸動官紳的利益,而後慢慢變革----祖宗之法不是說官紳不納糧嗎,我們依舊官紳不納糧,但經商必須納稅。
反正,當今經商的禁令也沒人遵守,既然官府堵不住。那就敞開口子讓他們競爭去,我們按綱收稅就行。最終,我們是要過度到官紳與小民同稅同義務,但我認為朝廷無需著急。
我們現在是重商主義,商人在交易過程中,最講究公平,最講究契約。一個守契約,公正的進行交易的人,人都願意跟他打交道。這是商業文明帶來的必然結果。
而我大宋地商業文明隻持續了一百多年。所以我們無需著急,隻需要盡力維持這種商業文明的氛圍,讓公正精髓與契約精神再影響我們一百年。甚至五百年。那時,公正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意識中,自然而然,小民與商人會起來要求與官紳享有同等的權力,履行相同的義務。於是,社會就趨向於公正。
若讓我評價王安石的新法,我認為唯有兩樣新法必須刻不容緩地實行,其餘則該緩就緩。不著急實施----第一就是免役法。官紳一體納稅後,老百姓也無需負擔差役。甚至可以靠服差役掙錢養家糊口,這就是為官府做工。
這一點我認為唯有大宋具備。是我們地時代特色。在別地朝代做到這點是不可想象地。開玩笑。老百姓給官府幹活。還能掙上錢。也唯有在商業地大宋才不被視作洪水猛獸。這是仁政。我大宋應該將這項政策推至極盛處。
我有一個建議。正想過幾天跟朝廷說說。比如:我們可以製定一個各地收入等級。由各地地方官進行申報當地收入情況。並告訴他們這個收入不得作假。因為通過百姓地收入。我們可以計算出當地地經濟狀況以及稅務狀況。而今後地方官地政績。全通過這些數字來表現。他們若想作假。必然影響到自己地升遷。
這些數字報告朝廷後。朝廷可以根據當地收入狀況。製定一份免役法實施細則。使我們根據當地地收入製定免役錢---眾所周知。地南北不同。北方農民辛苦一年。所獲不過三五貫。而南方肥沃之地。百姓勞作一年。有可能收入在百十貫。而廣南更不能用這些衡量。廣南百姓辛苦一年。每戶收入在六百貫左右。
這個收入也可以計算出來:廣南人口約兩千五百萬。年均上交稅收約在三千萬貫。按十五歲一地比例。它地年均收入應該在十五貫以上。除此之外。廣南養軍費用、教育費用、免費醫療等各項開支加在一起。應該在人均六十貫左右。按每戶十口計算。每戶年均收入應該是六百貫----這就是朝廷計算每地財賦稅收地依據。
我這裏隻是粗略地算算。蘇三丈(蘇轍)精通會計學。應該更了解地方財賦地計算方法。所以隻要地方官報一個收入數據。我們應該可以根據這個數據。推算出地方財政地稅收與民情。而地方官地政績。全在於如何使百姓收入上升。這就是量化考核地標準。我廣南就是這樣對官員進行考核地。
百姓地年均收入出來了。一年共有三百六十天(陰曆每月三十天。一年共十二個月)。刨去休沐日。刨去節慶。剩下地就是百姓地工作時間。用這個工作天數去除年均收入。就是百姓平均勞作一天理應獲得地平均收入---當地地免役法。付給百姓地免役錢不應該低於這個數字。這樣。百姓就可以通過替官府勞作。獲得不亞於當地平均收入地生活。如此一來。百姓怎麽不願意應付差役。
為了防止地方官無休無止的支應差役,我們還應該設立一套相應的預決算製定,每年秋季司考的時候,應該要求地方官上報明年的財政計劃,若是地方政府支付差役地錢超過地方財賦收入,或者達到地方財賦收入的一定比例,我們就應該否決地方官的年度財政預算……
這裏麵還有很多實行訣竅,我就不一一細說了,總之,免役法要想實行,前期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們需要堵住所有貪官可能貪汙的漏洞,如此,才能讓朝廷的初衷得以貫徹。而朝廷確立這項工作以後,還可以加強中央地控製力,以後朝廷可以通過否決地方的開支計算,控製地方官、地方節鎮的為所欲為。將一切權力收歸朝廷……”
趙佶插嘴:“如此行事,確實能加強地方地掌控,但我怕控製不了太尉大人這樣地弄錢高手。太尉大人不加賦,便年年使廣東財賦增長。你剛才所說的廣南戶均收入超過六百貫,這恐怕是真話,但你地計算方法含含糊糊,說明你向朝廷少交稅了,少交了不少,足夠再養一支大軍。譬如像朱雀軍那般耗費錢糧無數的吞金獸。”
趙興尷尬的一笑,跳過這個話題,繼續說:“王荊公另一個值得實行的法律就是三舍法。朝廷每三年召集士子進京一次科舉,路途遙遙的,需要提前一年做準備,許多人路費不夠,便無望參加科舉,譬如廣南,坡公貶謫去惠州的時候,在路上走了八個月。廣南指射之地,有多少士子有這個財力。維持八個月的旅行?
而王荊公的三舍法,卻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學舍為單位,官府隻需每年考核學舍的資格,就可以讓天下寒士,能夠就近讀書,就近學習,學成之後,替國家效力。
我知道,根據朝廷律令。各地官府對當地學生都有各種補貼,以替朝廷養士,栽培讀書種子。讓朝廷負擔養士地費用,也算冗員的一種,將這個負擔下放到地方政府,朝廷可以減少支出,天下寒士也可降低求學成本。所以我認為,指射之地的指射之法應該推行天下,本地人就應該擔當本地官。如此。才不至於民怨***,禍害鄉鄰。”
趙興剛才說地“六民”。是古代中國對國民的分類方法,其中包括官宦、商戶、匠戶、農戶。而農戶裏又分幾個等級,每一個等級的納稅額與承擔的國民義務各不相同,而他們的權力也各自不同。
趙興在這裏侃侃而談,談的都是治國方略,態度異常恭敬,完全是朝堂奏對的格局。他的這種態度與和樂樓的歡暢氣氛有點格格不入,此地談論國事,場合不對、人物不對,方式更不妥當。然而,小皇帝聽地入神,李師師裝聾作啞,高俅則一副神遊物外的表情,在場的兩名太監心不在焉,於是,小房間裏沒人提醒趙興----他一個當朝太尉,在此時此地,向趙乙這個大商人解釋國策,是多麽不合時宜。
滿肚子不合時宜,這是王朝雲對蘇軾的評價。而趙興一向所作所為,也符合這句評價。如今,當初說這話的西子姑娘已經病逝在嶺南,滿世界隻剩下蘇軾與趙興這對不合時宜的師徒猶在。
皇帝是出來泡妞的,但趙興卻把這次泡妞行動變成了一場國事討論會。他將王安石的新法一一進行評價,指出其中的優劣之處。別人評價王安石地新法,可能有所偏頗,大多數時候,他們是根據黨派利益,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讚成而讚成。趙興這個調和派的評價,恰恰帶有這個時代難得的公正態度。
“王荊公不愧是學問大家,他對這個時代的了解超越了同時代所有的人,所以他指出的時代弊病,無可回避,無可否認”,趙興最後評價說:“我知道王荊公變法的目的不是替百姓謀利,蘇三丈說的不錯,他跟王莽一樣,就是借口變法而攬權,然而,當時地人對於變法地辯論結果,卻證明變法的必須。這說明,王荊公在提出變法地理由之時,那理由確實無懈可擊,以至於連司馬君實(司馬光)相公都不能否認王荊公說的有理。
然而,王荊公上台以來,所行所為卻不是為了變法,變法隻是他手中的一把刀,他將一切罪惡掩蓋在變法這個借口下,排除異己,樹立同黨,不擇手段的攫取權力。
方今天下,確實到了非變法不可的地步,王荊公沒有說出變法的最根本理由,我認為最根本的理由是:我大宋已經到了商業社會,已經到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共和時代。而我們許多祖宗之法,還停留在農奴社會,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尋求公正,遵守契約的律法,或者確立這樣一個大原則,使得我們的社會穩步邁向商業時代。
神宗陛下當初沒有做到這一點。哲宗陛下沒有人清楚方向,當今陛下若想超越兩位先皇,就需認清時代的大方向。
古人說欲速則不達,有些事情過於急切,矯枉過正,反而不妥,我剛才說過,商業文明進化到一定程度,他必然尋求公正。尋求契約精神,尋求誠信,所以我們無需拔苗助長。隻需要給今後地時代確立一個大方向。
起來,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整個南洋都匍匐在我大宋的腳下,那片廣闊的海域,就像我大宋的洗澡盆,任我宋人徜翔。與此同時,我大宋已經沐浴在商業文明之下百餘年,大宋的百姓,大宋地子民、官紳已經深受商業文明的影響。開始自覺自願的尋求公正。而民眾自發的力量,比十所太學更能激勵這個社會。在這個時代的大潮麵前,我們無需做太多的努力,隻要給百姓指明方向,讓他們在前進中不至於迷路,如此簡單,已經足夠了。做到這一切,就可以超越兩位先皇,甚至超越三皇五帝。永遠被我華夏子民銘刻在心裏----此誠為萬世未有之基業,是建立於我們民族心中的豐碑。
很小的付出,很小的努力,隻要讓大宋這條航船不至於偏離方向,讓它依照列祖列宗留下地教導繼續航行,我們就可以完成前所未有的輝煌。想一想這一切,都讓我覺得無法呼吸,我是這個時代的人,我是這個時代地參與者。是推動這個時代的人。這份榮譽,舍我其遂。舍今上,有誰還有這個資格?”
趙興的話,就像一副徐徐展開的畫麵,那畫麵裏不光有大宋,還有世界;不光有現在,還有永遠。在座的幾個人都被趙興的話引得兩眼發亮。宋徽宗趙佶輕聲嘟囔:“舍我其遂,舍我其遂,豐碑!千古未曾有的豐碑趙興耐心的等待宋徽宗從激動中平複下來,但平靜下來的宋徽宗首先問:“或有人議:太尉大人在廣南養軍過萬,此誠為逾越朝廷體製,太尉大人怎麽說?”
趙興淡然地回答:“養軍過萬----養的什麽軍?我的回答是:大宋的軍隊。”
皇帝話題一轉:“魔軍三月初一進入皇宮,太尉大人可去觀禮?”
“自當到場!”
“朱雀軍留下的火器,可否發放其他禁軍?”
這個問題不應該由一名商人提出,但趙興態度很恭敬的回答:“大宋火器,自當歸於大宋。”
皇帝又問:“三月三,金明池開放。此刻,萬國來朝,我皇宋也該有些新氣象,聽說廣南奇珍異巧格外多,廣南可否派一支隊伍,向京城人士表演一下當地風物?”
“如今是二月中,時間來不及,我立刻派人前去廣南,召請廣南伎樂上京……到時候,還請趙大官人鑒賞。”
趙興這句話是提醒小皇帝,剛才兩人的談話已經超出了一個商人與太尉的談話範疇,小皇帝反應過來,趕緊轉向李師師,趁機掩飾:“師師姑娘,三月三,金明池點校,師師姑娘一定身在魁星樓。等口號唱罷,我請師師姑娘去宣德樓前,看廣南表演。”
趙興輕輕搖頭:“趙大官人,到時候師師姑娘要應付官府點呈,恐怕沒有時間閑逛,不如我派幾個貼身侍從跟隨,領師師姑娘觀看宣德樓前的表演。”
趙興這裏不是責難小皇帝,他是提醒:李師師做為京城行首,三月三科舉唱名,她要應付官府差役。與此同時,小皇帝也要履行自己地責任,接見新科進士。
即使見完了新科進士,小皇帝也脫不開身。金明池裏,閑逛的官宦家眷萬一認出小皇帝,他的身份就被猜穿了,再也不可能在李師師麵前扮演平民百姓。
經趙興這麽一提醒,小皇帝也醒悟過來,他馬上順勢說:“太尉大人的家將素有威名,聽說十二人就敢迎戰吐蕃凶人,有太尉大人作保,師師姑娘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停頓了一下。趙佶打了個哈欠,捂住嘴說:“今日談的歡暢,耽誤太尉大人尋歡了,如今夜已深,請太尉大人安置吧。”
趙興乖乖的站起身來,響應了趙佶的逐客令。起身告辭。
門口,董小亮迎住了趙興,懊惱的說:“太尉,京城十絕匯齊了,我本想給和樂樓添一樁千古佳話,卻沒想到太尉大人跟一個大商人一聊許久,這不誤事了嗎?”
趙興走了幾步,回頭暗示:“小亮,我若是你。就給所有的包廂掛上紗帳,使外麵地人看包廂裏地人隱隱錯錯,如此。方顯得高雅。”
董小亮撓撓頭,肉疼的自語:“紗帳,好貴地。滿京城包廂都是這種裝束,我添上一個紗帳,有必要嗎?”
董小亮自語完,發現趙興壓根沒聽他的問題,正舉步返回自己的包間,他連忙追上去,緊著問:“太尉。太尉,你房間裏的請帖積了一堆,我跟你說京城十絕地事情,你卻跟我談紗帳,這是為何?說清楚再走!”
趙興說不清楚,他返回自己的包間,放浪形骸的傾聽汴梁其餘九絕的表演,這一頓酒席,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吃完。他是在半醉半醒之間,被仆人抬回去的。
第二天,上朝時間,應值的官員上朝了,不當值的官員則來趙興府上穿梭拜訪。但趙興誰都沒有見,他獨獨接見了前來拜訪的廣南商人。
這幾年,隨著海陸的暢通,廣南商人居留在京城地也漸漸多了起來,趙興回到了京城。這些廣南商人好不容易找見一個機會。以鄉誼拜訪趙興,他們不約而同的齊集趙興府上。等看到候見的官員人山人海,這些商人原本想放下名帖,改日約時間拜訪,沒想到趙興擋了所有官員地駕,直接接見了他們,這未免讓他們有點受寵若驚。
一見麵,趙興也不客氣,直接說:“我查了廣南今年的科舉人數,廣南一年今年上京科舉的有三百一十四人,卻沒有一人登榜。我覺得身為廣南地方官,我對廣南學子照顧不利,使他們在京城不能安心讀書。我有意仿照金鍾大廈,在汴梁城外增添一座廣南會館----這是官府不好出麵,全靠諸位商人讚助。先說我吧,我讚助三千貫,家師坡公再讚助一千貫。
此外,凡貶謫到廣南的朝廷官員,他們的捐助我也替他們出了,剩下的,就看諸位報效了。”
廣南商人這幾年都有這個覺悟,跟著趙興走沒錯。
這位地方官,有時候看起來是勒索商人,但實際上,凡是願意跟趙興一條死路走到底的人,個個都從趙興的政策裏獲益。如今,趙興一倡議,廣南商人唯恐落入人後,紛紛響應。眨眼之間,趙興募集到的資金已經達到了三十萬之巨。
錢有了,趙興接著解釋:“這座廣南會館,既接待廣州學子,也麵向商人開放,我打算建一個擁有三千棟房舍地大廈,此外,還要修建一座交易大廳,以供我廣南商人在此掛牌交易。諸位都是大廈的讚助人,有優先權認購大廈的鋪位。
我打算將這座大廈完全交給廣南商會管理,在我的理想之中,它應該擁有一座學舍,以供廣南趕考弟子免費入住,同時還擁有一個經營場所,以便廣南商人在這裏與京城商人交往。
除此之外,它還應該擁有一個大倉庫,便於儲藏商人們的貨物。還有巨量的交易商鋪,讓商人們可以展示自己的貨物,而營業收入,需要資助我廣南的讀書人,給他們提供免費的住宿與食宿,讓他們在京城安心讀書。
到讀書,我還希望這所會館擁有一座大花園,可以讓士子們在春日地陽光下嗅著花香背書。恰好我廣南這幾年引進外藩樹種,我們應該向京城人士展示廣南的花壇景繡,所以花園必不可少。
我記得京城這幾年天氣越來越冷,所以除了開放式的花園外,我們還應該建幾座封閉的玻璃花棚,以便培植廣南特有的南方花卉,令廣南商人雖在京城也能感受到廣南花雨。當然,這花棚也應該是諸位商人與學子們會客讀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