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說挺經和珅出洋(下)
“滌生兄,臨行之前,我想送你一件東西。”和珅難得結交到曾國藩如此好友,非常擔心他走後,道光一死,四阿哥要對曾國藩不利。雖然上次醉酒,奕詝話裏沒有說要整治曾國藩的意思,但話裏卻也『露』出對作為穆彰阿弟子的曾國藩不滿之情。而且曾國藩這人,論見識、才學、能力都是一流的,但『性』格過於堅韌,脾氣又強,如果到時候奕詝大權在握,對穆彰阿動起來手,難保曾國藩不會為自己老師出頭,而被殃及池魚。
借著這次單獨相處的機會,和珅想指點一下曾國藩,讓他學著收斂起『性』子,為將來做好準備。
“什麽東西?”曾國藩奇怪地問道。
“一本經……。”
“經?”
和珅微笑著點了點頭。
究竟是什麽經書,讓和珅如此看重?曾國藩忍不住有些好奇,他等待著和珅把經書拿出來,可等了半天,和珅依舊坐在那裏,一點起身的意思都沒有。
“這經是沒書的,隻有口傳,我這就說給滌生兄聽,希望滌生兄牢記在心。”和珅先解釋了一句,然後開始說了起來。
“從前,在荷葉塘有個老頭,一天,家裏來了貴客。老頭叫兒子到蔣市街買酒菜款待客人。兒子挑一擔空籮筐出去了,可老頭在家一直到太陽偏西還不見回來。老頭子急了,自己出門去找。在半路一丘水田田塍上遇到了兒子。”
說到這,曾國藩有些詫異,和珅這是在說什麽呀?這故事和經有什麽關係?隻聽到和珅繼續說道:“誰知老頭瞧見兒子擔著一擔東西站在那裏,在他對麵也站著一個挑擔子的人。兩人你望著我,我望著你,都不動。老頭一見急壞了,板起麵孔罵兒子:‘你這不成器的東西,家裏等你的酒菜,等得人都跳起來了。你卻死了一樣地站在這裏不動,你到底要做什麽?’兒子委屈地說:‘他不讓我過去。’老頭對那人說:‘兄弟,你下田放他過來吧!’那人怒道:‘你好偏心!你為什麽不叫他下田,放我先過去呢?’老頭說:‘兄弟,你人高,他人矮,你可以下田,他不能下田;再說你是雜貨,他是吃的東西,你的貨可以浸水,他的貨不能浸水。’那人越發氣了:‘你看不起我的貨!他小我大,他越要讓我,我不能讓他。’老頭也氣了:‘罷,罷!隻有我下田了。’老頭脫去鞋襪,站到水田裏,用手托過那人的擔子。這才把那人打發了,和兒子挑著擔子回來。”
和珅微笑著閉住嘴,曾國藩聽得似懂非懂,正琢磨著這故事的味道,隻聽道和珅拍手笑道:“滌生兄,這經嘛就這麽點,我講完了,至於你能悟多少,就靠你自己了……。”
曾國藩皺著眉頭,問道:“君實,這是什麽經?我怎麽聽得怪怪的?”
“此經有個名,叫《挺經》!”
“《挺經》?”曾國藩反複念叨著這兩個字,把它與內容聯係起來,苦苦冥思,好半天,眉『毛』輕輕一跳,似乎悟到了點什麽。
“恭喜滌生兄!”和珅笑著站起來,拱手說道。
曾國藩這時候才真正知道了和珅良苦用心,同時也明白他為什麽會選擇出使的方法避禍了。也站了起來,深深向和珅一鞠。
“老師,你真要出洋?”奕訢從和珅嘴中得知此事後,驚愕當場。
和珅點點頭,看著自己的弟子,笑著說道:“是的,三日後我就要離京了,先去上海,然後再轉海路出洋。”
“可是……老師此去萬裏遙遙,弟子怕……。”奕訢的眼紅了,心裏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同時因為和珅的因為自己莽撞而即將離去,以後再無人指點自己,心頭既內疚又有些彷徨。
輕輕歎了口氣,和珅拍了拍奕訢的肩頭:“六阿哥,我的安全無須擔心,記得我以前和你說過的美國公使顧盛麽?此去西洋,他會幫我打點一切的,等一年半載後,我就回來了……。”頓了頓,和珅繼續說道:“老師此去,原因你或許猜到了一些,心中千萬不要有什麽想法,還是我以前說的那些話,收斂起『性』子,結好四阿哥,等待時機……。”
“老師……。”奕訢鼻子一酸,眼淚不爭氣地掉了下來。
“男子漢大丈夫,哭什麽?”和珅笑著抹掉奕訢的眼淚,『摸』著愛徒的頭,問道:“這些天,四阿哥對你怎麽樣?一切還好吧?”
奕訢點了點頭:“一切還好,前些時候我借著機會暗示了四哥,告訴他自己無意皇位。他看起來很高興的樣子,近來對我比以前更親近了許多。”
“這就好!”和珅讚揚地點點頭,奕訢這麽做他非常滿意,看來這孩子受了磨難後,的確比以前穩重多了,而且還懂得了怎麽示拙以人。
“我走後,千萬別荒廢了學業。”
“弟子明白……。”
看著奕訢情緒低落的樣子,和珅笑了:“不用為我擔心了,其實此去西洋,對將來大有好處。”
“好處?”奕訢有些不明白和珅的話,難道他指的好處是指……?
“師夷之學以製夷,這句話你還記得吧?”
“老師所教,當然記得!”
和珅點頭說道:“記得就好!既然要師夷,不親自去看,親自去聽,又怎麽能學到洋人的精髓?所以,此次我去西洋,更想是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究竟和我們在大清見到的有什麽不同。好好了解一下外麵,瞧清楚這些洋人的國家究竟是個什麽樣子,他們又是怎麽強大起來的,為什麽會強大。隻有真正看到了,學到了,我們才能想辦法去挽救自己的國家啊!”
奕訢從來沒有沒和珅想的這麽深刻,直到和珅把這次出使的真正目的告訴他後,他才恍然大悟。看著這位比自己年紀大不了多少的老師,奕訢突然有一種父子一般的感覺。仿佛站在他麵前的不是一個年輕人,而是一個憂心憂國的老者,一直照顧著自己,關懷著自己,並甘願為這個國家作出犧牲。
師徒兩人沒談太久,為了怕奕詝知道,奕訢隻能目送著和珅離開。瞧著和珅漸漸遠行的背影,耳邊回響著他臨走的那番囑托,一種從未有過的堅韌與成熟,慢慢在奕詝神情中浮現……。
或許是想表示大清帝國的威儀,也或許是道光對和珅自告奮勇擔任使臣的獎勵,三天後,和珅的出使場麵異常隆重。道光拖著病體親自出宮,帶領在京所有官員為和珅送行。
“於愛卿,路途遙遠,一切小心……。”道光拉著和珅走在最前頭,難得地說出如此話來。
在這場麵下,和珅當然懂得如何處理。叩頭拜謝君恩,再慷慨激昂,在道光麵前暢所直言,還弄出一副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姿態,使得道光感動萬分。
就這樣,在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八年的正月底,和珅離開了北京,南下上海,從而開始了他重生後,人生的第一個轉折——出使西洋。
“滌生兄,臨行之前,我想送你一件東西。”和珅難得結交到曾國藩如此好友,非常擔心他走後,道光一死,四阿哥要對曾國藩不利。雖然上次醉酒,奕詝話裏沒有說要整治曾國藩的意思,但話裏卻也『露』出對作為穆彰阿弟子的曾國藩不滿之情。而且曾國藩這人,論見識、才學、能力都是一流的,但『性』格過於堅韌,脾氣又強,如果到時候奕詝大權在握,對穆彰阿動起來手,難保曾國藩不會為自己老師出頭,而被殃及池魚。
借著這次單獨相處的機會,和珅想指點一下曾國藩,讓他學著收斂起『性』子,為將來做好準備。
“什麽東西?”曾國藩奇怪地問道。
“一本經……。”
“經?”
和珅微笑著點了點頭。
究竟是什麽經書,讓和珅如此看重?曾國藩忍不住有些好奇,他等待著和珅把經書拿出來,可等了半天,和珅依舊坐在那裏,一點起身的意思都沒有。
“這經是沒書的,隻有口傳,我這就說給滌生兄聽,希望滌生兄牢記在心。”和珅先解釋了一句,然後開始說了起來。
“從前,在荷葉塘有個老頭,一天,家裏來了貴客。老頭叫兒子到蔣市街買酒菜款待客人。兒子挑一擔空籮筐出去了,可老頭在家一直到太陽偏西還不見回來。老頭子急了,自己出門去找。在半路一丘水田田塍上遇到了兒子。”
說到這,曾國藩有些詫異,和珅這是在說什麽呀?這故事和經有什麽關係?隻聽到和珅繼續說道:“誰知老頭瞧見兒子擔著一擔東西站在那裏,在他對麵也站著一個挑擔子的人。兩人你望著我,我望著你,都不動。老頭一見急壞了,板起麵孔罵兒子:‘你這不成器的東西,家裏等你的酒菜,等得人都跳起來了。你卻死了一樣地站在這裏不動,你到底要做什麽?’兒子委屈地說:‘他不讓我過去。’老頭對那人說:‘兄弟,你下田放他過來吧!’那人怒道:‘你好偏心!你為什麽不叫他下田,放我先過去呢?’老頭說:‘兄弟,你人高,他人矮,你可以下田,他不能下田;再說你是雜貨,他是吃的東西,你的貨可以浸水,他的貨不能浸水。’那人越發氣了:‘你看不起我的貨!他小我大,他越要讓我,我不能讓他。’老頭也氣了:‘罷,罷!隻有我下田了。’老頭脫去鞋襪,站到水田裏,用手托過那人的擔子。這才把那人打發了,和兒子挑著擔子回來。”
和珅微笑著閉住嘴,曾國藩聽得似懂非懂,正琢磨著這故事的味道,隻聽道和珅拍手笑道:“滌生兄,這經嘛就這麽點,我講完了,至於你能悟多少,就靠你自己了……。”
曾國藩皺著眉頭,問道:“君實,這是什麽經?我怎麽聽得怪怪的?”
“此經有個名,叫《挺經》!”
“《挺經》?”曾國藩反複念叨著這兩個字,把它與內容聯係起來,苦苦冥思,好半天,眉『毛』輕輕一跳,似乎悟到了點什麽。
“恭喜滌生兄!”和珅笑著站起來,拱手說道。
曾國藩這時候才真正知道了和珅良苦用心,同時也明白他為什麽會選擇出使的方法避禍了。也站了起來,深深向和珅一鞠。
“老師,你真要出洋?”奕訢從和珅嘴中得知此事後,驚愕當場。
和珅點點頭,看著自己的弟子,笑著說道:“是的,三日後我就要離京了,先去上海,然後再轉海路出洋。”
“可是……老師此去萬裏遙遙,弟子怕……。”奕訢的眼紅了,心裏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同時因為和珅的因為自己莽撞而即將離去,以後再無人指點自己,心頭既內疚又有些彷徨。
輕輕歎了口氣,和珅拍了拍奕訢的肩頭:“六阿哥,我的安全無須擔心,記得我以前和你說過的美國公使顧盛麽?此去西洋,他會幫我打點一切的,等一年半載後,我就回來了……。”頓了頓,和珅繼續說道:“老師此去,原因你或許猜到了一些,心中千萬不要有什麽想法,還是我以前說的那些話,收斂起『性』子,結好四阿哥,等待時機……。”
“老師……。”奕訢鼻子一酸,眼淚不爭氣地掉了下來。
“男子漢大丈夫,哭什麽?”和珅笑著抹掉奕訢的眼淚,『摸』著愛徒的頭,問道:“這些天,四阿哥對你怎麽樣?一切還好吧?”
奕訢點了點頭:“一切還好,前些時候我借著機會暗示了四哥,告訴他自己無意皇位。他看起來很高興的樣子,近來對我比以前更親近了許多。”
“這就好!”和珅讚揚地點點頭,奕訢這麽做他非常滿意,看來這孩子受了磨難後,的確比以前穩重多了,而且還懂得了怎麽示拙以人。
“我走後,千萬別荒廢了學業。”
“弟子明白……。”
看著奕訢情緒低落的樣子,和珅笑了:“不用為我擔心了,其實此去西洋,對將來大有好處。”
“好處?”奕訢有些不明白和珅的話,難道他指的好處是指……?
“師夷之學以製夷,這句話你還記得吧?”
“老師所教,當然記得!”
和珅點頭說道:“記得就好!既然要師夷,不親自去看,親自去聽,又怎麽能學到洋人的精髓?所以,此次我去西洋,更想是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究竟和我們在大清見到的有什麽不同。好好了解一下外麵,瞧清楚這些洋人的國家究竟是個什麽樣子,他們又是怎麽強大起來的,為什麽會強大。隻有真正看到了,學到了,我們才能想辦法去挽救自己的國家啊!”
奕訢從來沒有沒和珅想的這麽深刻,直到和珅把這次出使的真正目的告訴他後,他才恍然大悟。看著這位比自己年紀大不了多少的老師,奕訢突然有一種父子一般的感覺。仿佛站在他麵前的不是一個年輕人,而是一個憂心憂國的老者,一直照顧著自己,關懷著自己,並甘願為這個國家作出犧牲。
師徒兩人沒談太久,為了怕奕詝知道,奕訢隻能目送著和珅離開。瞧著和珅漸漸遠行的背影,耳邊回響著他臨走的那番囑托,一種從未有過的堅韌與成熟,慢慢在奕詝神情中浮現……。
或許是想表示大清帝國的威儀,也或許是道光對和珅自告奮勇擔任使臣的獎勵,三天後,和珅的出使場麵異常隆重。道光拖著病體親自出宮,帶領在京所有官員為和珅送行。
“於愛卿,路途遙遠,一切小心……。”道光拉著和珅走在最前頭,難得地說出如此話來。
在這場麵下,和珅當然懂得如何處理。叩頭拜謝君恩,再慷慨激昂,在道光麵前暢所直言,還弄出一副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姿態,使得道光感動萬分。
就這樣,在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八年的正月底,和珅離開了北京,南下上海,從而開始了他重生後,人生的第一個轉折——出使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