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定大局兩宮同治
肅順敗了,在他自以為身在權利最顛峰,最得意,最不可能失敗的時候卻稀裏糊塗地敗了。
可他敗的也不冤枉,從他受鹹豐遺命,出任顧命大臣,想借此機會一舉鏟除全部對手,總攬朝政的念頭起始,就注定了他這此失敗的結局。
這是一場殘酷的權利鬥爭,更代表著帝後勢力與部分朝臣力量在和肅順的鬥爭中獲得了全麵勝利。 尤其是焦佑瀛的臨陣反水,讓肅順的對手們在暗中從容布置,一步步把他引向死亡之路。 當肅順等人護著鹹豐靈柩而行,就快要到京城的時候,和珅安排的人在焦佑瀛的掩護下突然發難,早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就把他們全給抓了起來。
八個顧命大臣,除焦佑瀛反水,景壽、杜翰在京城被擒外,其餘五人一個都沒逃脫,連夜打入囚車,一起押解回京。
當第二日的太陽從東方升起時,一切大局都已定亦。
如何處置這些人,和珅早就有安排。 皇後、蘭貴妃等恨肅順入骨,鄭親王瑞華、怡親王載垣作為首惡也不能姑息。 這三人無論如何是逃不過一死的,現在就等著下麵的人大肆為他們收羅罪名,再明文下詔誅殺,以正典刑了。
其餘五人中,焦佑瀛立有大功,當然不在其中,至於另外四人分別就是穆蔭、匡源、杜翰和景壽。 其中杜翰作為杜受田之子,和珅為了免除後患,趁此機會當然不會忘記落井下石,也把他定為死罪,穆蔭是兵部尚書、軍機大臣,作為肅順的死黨按理當斬,但考慮到其人頗有功勞。 為惡不多,改判為解職流放。
景壽是額駙,鹹豐的妹夫,瞧在他老婆的麵上也饒過了他一命。 不過,削職為民是在所難免的,他的下場如何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剩下最後一人就是匡源了,匡源作為顧命大臣之一,在鹹豐死走一直與肅順走地很近。 按理說,這次也是在劫難逃,就算不死也會與景壽、穆蔭落個差不多的下場。 不過,和珅心裏卻清楚,這匡源與其他人有所不同,為官清廉,素有賢名,而且兩人之間也有些交情。 要不是當時焦佑瀛策反的機會比較大的話,和珅首選之人就是他。 雖然匡源與肅順一起被拿下大獄,但和珅非但不想殺他,反而向兩宮建議盡力保全此人。
也許是考慮到首惡已除,或者是和珅主動提議兩宮垂簾。 蘭貴妃看在這份上特意賣個麵子,爽快地就答應了和珅的請求,對匡源網開一麵,隻革去了他軍機大臣和顧命大臣之職。 降級改為翰林院編修。
鹹豐駕崩,新皇即位,顧命之『亂』……這一件件事都在同時發生,考慮到內憂未平,避免夜長夢多,三日後,就把肅順、瑞華、載垣和杜翰以一十三項罪名在菜市口開刀問斬,並明文發與天下。
肅順一黨轉瞬灰飛煙滅。 動『蕩』的朝局也就此平息了下來。 等鹹豐靈柩入陵後,接下來就是新皇即位的大事。
在承德時,肅順等人已為小皇帝起了個“祺祥”的年號,但肅順一黨滅後,這年號當然要重新議過。 經過王公大臣商議,兩宮許可後,年號最終定為“同治”。 這年號有兩層意思,一是兩宮同治。 二是兩宮與親貴同治。 從這字麵上來看,正與蘭貴妃前幾日單獨召見和珅所說地那些話相同。
蘭貴妃作為皇帝生母。 尊為聖母皇太後,尊號為慈禧太後。 皇後鈕祜祿氏尊為母後皇太後,尊號為慈安太後。 兩宮並立,在同治未親政前垂簾聽政,與王公大臣共商國事。
鏟除肅順一黨之人各有封賞。 恭親王奕欣加賞為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授議政王之銜。 僧格林沁領侍衛內大臣,賞雙親王俸,賜大東珠一十二顆。 醇郡王奕寰晉升醇親王,領侍衛內大臣。 左宗棠實授直隸總督,加右都禦史銜……。
至於和珅,他本就為總理大臣、太子太傅,另外還被加賞為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殿閣大學士各銜,被鹹豐削去的兩部尚書職位也同時發還。 由於鹹豐臨終遺命,又授議政大臣一職,三等忠勇伯也升為一等爵位,寵信一時無人能及。
不過和珅卻沒『露』出半點欣喜的表情,現在雖然朝中局勢已穩,但整個國家依舊在風雨中飄搖。 眼下內憂未除,太平天國仍舊沒滅,國家又剛經曆與英國一場大戰,雖然僥幸得勝也是元氣大傷,在這種時候,他首先想的是如何重建新軍,盡快平定叛『亂』,然後對國家進行變革。
在肅順問斬的第二天,辜鴻銘和留在廊坊的各位大臣順利完成談判的最後工作,回到了京中。
“君實兄,如果不是出了先皇與肅順這事,這條款本來還應該能更合理些,如今……哎!可惜……可惜了……。 ”辜鴻銘指著麵前的兩國和約,忍不住搖頭歎道。
不僅是他,就連其餘幾人也是如此表情,神情輕鬆之間又帶著一絲惋惜。
和珅也忍不住暗歎了一聲,從整個條款內容來看,這次和約地簽訂是中國對外軍事和外交上的一個重大勝利,但是因為鹹豐在承德死的太突然,為了對抗肅順,不得不提前完成與英國的談判。
正因為這樣,本想拿回來的香港沒有達到和珅地目的,最後隻能把香港的地位改成兩國勉強接受的租界形式,由兩國共同派人管理。 另外,在俘虜贖金地談判問題上,也有些差強人意,最後敲定的金額在政治上的意思也遠遠多餘經濟上的補償。 不過,幸好在其它方麵都已經談妥,而且整個結束時間把握也恰到好處,直到辜鴻銘動身回京的時候,西方各國才剛剛得到中國皇帝突然去世,朝中權臣發生內『亂』的消息。
“不錯!”和珅雖然心中暗歎,卻笑容可掬地向各人讚道:“能夠順利談成。 諸位就是立了一功!雖然內容有所遺憾,可勝利就是勝利,能在這種情況下做到如此地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
頓了頓,和珅問道:“那些英國人在聽說先皇與肅順的事後是什麽樣的反應?”
聽和珅這麽一問,辜鴻銘忍俊笑道:“兩個字——精彩!”
“精彩?”和珅一愣,見辜鴻銘眨眼望著他,會意地哈哈大笑起來。
和珅一笑,旁人也同時笑出了聲。 文祥撫須笑道:“中堂你是沒瞧見那些洋人地樣子,既有驚愕,又有詫異,而且還後悔莫及。 如果不是當著我們的麵,恐怕他們就要在那裏捶胸蹲足,痛心疾首了。 ”
“那是當然!”倭仁也是樂嗬嗬地,點頭道:“如果他們早知道如此,定不會這麽輕易答應條款之約。 剛開始這些洋鬼子們還以為我們怕了他們。 這才有意退讓三分,大喜過望之下急急就同意了簽約。 可他們怎麽都沒想到事情居然會是如此,原來真正吃虧的是他們自己,恍然大悟之下,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嗬嗬。 倭大人說的在理。 另外……景和離開廊坊後,倭大人坐鎮其中勞苦功高,景和在此替天下百姓謝過倭大人了。 ”
和珅與倭仁經此事後,雙方關係緩和了許多。 而且加上現在肅順倒台,和珅隱約已成了朝中第一人,倭仁在他麵前也不敢擅自托大,如今卻見他對自己依舊還是恭敬有禮,心中更是忍不住高興,連忙稱愧不敢當。
“於中堂,和約雖定,但老夫卻依有一慮在心。 不吐不快啊!”
“倭大人有何慮?”
倭仁正『色』道:“洋鬼子向來狡猾多變,雖然有和約在手,但恐怕心猶不甘。 何況此次他們是吃了大虧,在簽約之時又暗暗給我們算計了一把,萬一將來……。 ”
“倭大人是怕他們將來反悔?”辜鴻銘在一旁『插』問道。
“正是!”
不等和珅開口,辜鴻銘就笑道:“倭大人盡管放心,這洋人雖然有千般不是,但絕對不會反悔!”
見倭仁有些不信。 辜鴻銘這才把西洋各國的政治情況簡單說了說。 同時指出此次和談並不是兩國的秘密談判,不僅有各國監督。 還有許多記者與作者參與。 雖然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在正式外交交涉下所簽定地和約是絕對不會輕易毀約地。 如果這樣的話,英國在國際上地地位就將一落千丈,而在台的執政黨也會由此垮台,這是任何一個有頭腦的政治家都不會做出的決定。
當辜鴻銘把話說完後,不僅是倭仁,就連其餘幾個心有也有疑慮,但未說出口的大臣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這時候,和珅說道:“湯生地話不錯,如今和約初定,英國人絕對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違而撕毀條約。 不過,我們也不能寄托在這小小的和約之上,西洋人有句話說的好,外交依靠的是國家的實力,隻有實力才是真正值得倚仗地東西。 ”
和珅這話一出口,大家都默默點頭。 自道光年間到現在,國家積弱已久,除了此次戰爭僥幸勝利外,那次不是被人打得連手都還不了的?何況如今太平天國未滅,西方國家依舊對中國虎視眈眈,要是不能盡快提高國家實力的話,保不全將來有一天再來個什麽其它國家像英國人一般被利益趨勢,跑來和中國打一仗。
“諸位還記得當日在廊坊所議之事麽?”
“中堂說的可是新式陸軍與海軍?” 桂良搶先問道。
“不錯!”和珅點頭道:“朝中如今逆黨已除,英人暫時也不會擾『亂』我國政局。 如此局麵正是重整山河,奮起直追地大好良機,隻要上下一心,剿滅『亂』賊,學習洋務,建起陸軍與海軍,再現我朝盛世,這樣洋人才會有所顧忌,不敢輕易犯我疆土!”
“中堂說的好!”眾人連聲讚道:“正是如此!想我大清有如此多的子民,又擁有富有四海的疆土,隻要再有洋人的那些東西,我們以後還何懼誰也?”
和珅笑道:“的確是這樣,洋務一事我已請奏兩宮太後,幸得太後英明,已準了此折。 等皇上登基之後,就可著手『操』辦,還請助威同心協力啊!”
和珅這席話讓大家都感到異常興奮,上下一心,使國家強盛起來都是這些臣子多年的願望。 現在肅順已除,朝中又有兩宮撐腰,辦起事來更是少了許多鉗製。
為了如何進行變革,和珅私下與恭親王奕欣仔細商談後,最終決定以總理衙門為基礎,全麵進行向西方國家引進洋務。 這不僅是在軍事上,還有工業、商業、農業與政治等方麵的學習,同時和珅借著這機會,順理成章地把早些時候就暗中進行的留學西洋提了出來,當場就取得了大家的同意。
留學一事和珅交給了辜鴻銘去辦,在全國各處征召適齡少年,以國家的名義外派各國學習不同知識,以待將來大用。 至於陸軍方麵,左宗棠的新軍已有現代陸軍的稚形,當然就以新軍為基礎大力發展陸軍,並配合湘軍、淮軍等武裝對太平天國繼續圍剿,打算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結束內戰,平定全國。
至於海軍,這倒有些麻煩。 中國根本就沒任何海軍基礎,要說水師也隻有曾國藩的長江水師拿得出手。 和珅一方麵著手準備向各國購買新式軍艦,另一方麵去函向曾國藩表明他準備建立海軍地決心,請他以湘軍長江水師為基礎進行整軍,然後全麵脫離湘軍,形成海軍地初步力量。
而在上海的製造局,更是兩軍建立地基礎。 和珅如今的地位不同以往,加上又有兩宮支持,恭親王奕欣的協助,和珅正式決定再次擴大製造局的規模,爭取在十年之內把整個製造局形成能與西方國家的大型兵工廠相媲美的規模,同時再以製造局為基礎,建立起一係列的重工企業,完善國家的工業化步驟。
肅順敗了,在他自以為身在權利最顛峰,最得意,最不可能失敗的時候卻稀裏糊塗地敗了。
可他敗的也不冤枉,從他受鹹豐遺命,出任顧命大臣,想借此機會一舉鏟除全部對手,總攬朝政的念頭起始,就注定了他這此失敗的結局。
這是一場殘酷的權利鬥爭,更代表著帝後勢力與部分朝臣力量在和肅順的鬥爭中獲得了全麵勝利。 尤其是焦佑瀛的臨陣反水,讓肅順的對手們在暗中從容布置,一步步把他引向死亡之路。 當肅順等人護著鹹豐靈柩而行,就快要到京城的時候,和珅安排的人在焦佑瀛的掩護下突然發難,早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就把他們全給抓了起來。
八個顧命大臣,除焦佑瀛反水,景壽、杜翰在京城被擒外,其餘五人一個都沒逃脫,連夜打入囚車,一起押解回京。
當第二日的太陽從東方升起時,一切大局都已定亦。
如何處置這些人,和珅早就有安排。 皇後、蘭貴妃等恨肅順入骨,鄭親王瑞華、怡親王載垣作為首惡也不能姑息。 這三人無論如何是逃不過一死的,現在就等著下麵的人大肆為他們收羅罪名,再明文下詔誅殺,以正典刑了。
其餘五人中,焦佑瀛立有大功,當然不在其中,至於另外四人分別就是穆蔭、匡源、杜翰和景壽。 其中杜翰作為杜受田之子,和珅為了免除後患,趁此機會當然不會忘記落井下石,也把他定為死罪,穆蔭是兵部尚書、軍機大臣,作為肅順的死黨按理當斬,但考慮到其人頗有功勞。 為惡不多,改判為解職流放。
景壽是額駙,鹹豐的妹夫,瞧在他老婆的麵上也饒過了他一命。 不過,削職為民是在所難免的,他的下場如何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剩下最後一人就是匡源了,匡源作為顧命大臣之一,在鹹豐死走一直與肅順走地很近。 按理說,這次也是在劫難逃,就算不死也會與景壽、穆蔭落個差不多的下場。 不過,和珅心裏卻清楚,這匡源與其他人有所不同,為官清廉,素有賢名,而且兩人之間也有些交情。 要不是當時焦佑瀛策反的機會比較大的話,和珅首選之人就是他。 雖然匡源與肅順一起被拿下大獄,但和珅非但不想殺他,反而向兩宮建議盡力保全此人。
也許是考慮到首惡已除,或者是和珅主動提議兩宮垂簾。 蘭貴妃看在這份上特意賣個麵子,爽快地就答應了和珅的請求,對匡源網開一麵,隻革去了他軍機大臣和顧命大臣之職。 降級改為翰林院編修。
鹹豐駕崩,新皇即位,顧命之『亂』……這一件件事都在同時發生,考慮到內憂未平,避免夜長夢多,三日後,就把肅順、瑞華、載垣和杜翰以一十三項罪名在菜市口開刀問斬,並明文發與天下。
肅順一黨轉瞬灰飛煙滅。 動『蕩』的朝局也就此平息了下來。 等鹹豐靈柩入陵後,接下來就是新皇即位的大事。
在承德時,肅順等人已為小皇帝起了個“祺祥”的年號,但肅順一黨滅後,這年號當然要重新議過。 經過王公大臣商議,兩宮許可後,年號最終定為“同治”。 這年號有兩層意思,一是兩宮同治。 二是兩宮與親貴同治。 從這字麵上來看,正與蘭貴妃前幾日單獨召見和珅所說地那些話相同。
蘭貴妃作為皇帝生母。 尊為聖母皇太後,尊號為慈禧太後。 皇後鈕祜祿氏尊為母後皇太後,尊號為慈安太後。 兩宮並立,在同治未親政前垂簾聽政,與王公大臣共商國事。
鏟除肅順一黨之人各有封賞。 恭親王奕欣加賞為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授議政王之銜。 僧格林沁領侍衛內大臣,賞雙親王俸,賜大東珠一十二顆。 醇郡王奕寰晉升醇親王,領侍衛內大臣。 左宗棠實授直隸總督,加右都禦史銜……。
至於和珅,他本就為總理大臣、太子太傅,另外還被加賞為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殿閣大學士各銜,被鹹豐削去的兩部尚書職位也同時發還。 由於鹹豐臨終遺命,又授議政大臣一職,三等忠勇伯也升為一等爵位,寵信一時無人能及。
不過和珅卻沒『露』出半點欣喜的表情,現在雖然朝中局勢已穩,但整個國家依舊在風雨中飄搖。 眼下內憂未除,太平天國仍舊沒滅,國家又剛經曆與英國一場大戰,雖然僥幸得勝也是元氣大傷,在這種時候,他首先想的是如何重建新軍,盡快平定叛『亂』,然後對國家進行變革。
在肅順問斬的第二天,辜鴻銘和留在廊坊的各位大臣順利完成談判的最後工作,回到了京中。
“君實兄,如果不是出了先皇與肅順這事,這條款本來還應該能更合理些,如今……哎!可惜……可惜了……。 ”辜鴻銘指著麵前的兩國和約,忍不住搖頭歎道。
不僅是他,就連其餘幾人也是如此表情,神情輕鬆之間又帶著一絲惋惜。
和珅也忍不住暗歎了一聲,從整個條款內容來看,這次和約地簽訂是中國對外軍事和外交上的一個重大勝利,但是因為鹹豐在承德死的太突然,為了對抗肅順,不得不提前完成與英國的談判。
正因為這樣,本想拿回來的香港沒有達到和珅地目的,最後隻能把香港的地位改成兩國勉強接受的租界形式,由兩國共同派人管理。 另外,在俘虜贖金地談判問題上,也有些差強人意,最後敲定的金額在政治上的意思也遠遠多餘經濟上的補償。 不過,幸好在其它方麵都已經談妥,而且整個結束時間把握也恰到好處,直到辜鴻銘動身回京的時候,西方各國才剛剛得到中國皇帝突然去世,朝中權臣發生內『亂』的消息。
“不錯!”和珅雖然心中暗歎,卻笑容可掬地向各人讚道:“能夠順利談成。 諸位就是立了一功!雖然內容有所遺憾,可勝利就是勝利,能在這種情況下做到如此地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
頓了頓,和珅問道:“那些英國人在聽說先皇與肅順的事後是什麽樣的反應?”
聽和珅這麽一問,辜鴻銘忍俊笑道:“兩個字——精彩!”
“精彩?”和珅一愣,見辜鴻銘眨眼望著他,會意地哈哈大笑起來。
和珅一笑,旁人也同時笑出了聲。 文祥撫須笑道:“中堂你是沒瞧見那些洋人地樣子,既有驚愕,又有詫異,而且還後悔莫及。 如果不是當著我們的麵,恐怕他們就要在那裏捶胸蹲足,痛心疾首了。 ”
“那是當然!”倭仁也是樂嗬嗬地,點頭道:“如果他們早知道如此,定不會這麽輕易答應條款之約。 剛開始這些洋鬼子們還以為我們怕了他們。 這才有意退讓三分,大喜過望之下急急就同意了簽約。 可他們怎麽都沒想到事情居然會是如此,原來真正吃虧的是他們自己,恍然大悟之下,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嗬嗬。 倭大人說的在理。 另外……景和離開廊坊後,倭大人坐鎮其中勞苦功高,景和在此替天下百姓謝過倭大人了。 ”
和珅與倭仁經此事後,雙方關係緩和了許多。 而且加上現在肅順倒台,和珅隱約已成了朝中第一人,倭仁在他麵前也不敢擅自托大,如今卻見他對自己依舊還是恭敬有禮,心中更是忍不住高興,連忙稱愧不敢當。
“於中堂,和約雖定,但老夫卻依有一慮在心。 不吐不快啊!”
“倭大人有何慮?”
倭仁正『色』道:“洋鬼子向來狡猾多變,雖然有和約在手,但恐怕心猶不甘。 何況此次他們是吃了大虧,在簽約之時又暗暗給我們算計了一把,萬一將來……。 ”
“倭大人是怕他們將來反悔?”辜鴻銘在一旁『插』問道。
“正是!”
不等和珅開口,辜鴻銘就笑道:“倭大人盡管放心,這洋人雖然有千般不是,但絕對不會反悔!”
見倭仁有些不信。 辜鴻銘這才把西洋各國的政治情況簡單說了說。 同時指出此次和談並不是兩國的秘密談判,不僅有各國監督。 還有許多記者與作者參與。 雖然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在正式外交交涉下所簽定地和約是絕對不會輕易毀約地。 如果這樣的話,英國在國際上地地位就將一落千丈,而在台的執政黨也會由此垮台,這是任何一個有頭腦的政治家都不會做出的決定。
當辜鴻銘把話說完後,不僅是倭仁,就連其餘幾個心有也有疑慮,但未說出口的大臣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這時候,和珅說道:“湯生地話不錯,如今和約初定,英國人絕對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違而撕毀條約。 不過,我們也不能寄托在這小小的和約之上,西洋人有句話說的好,外交依靠的是國家的實力,隻有實力才是真正值得倚仗地東西。 ”
和珅這話一出口,大家都默默點頭。 自道光年間到現在,國家積弱已久,除了此次戰爭僥幸勝利外,那次不是被人打得連手都還不了的?何況如今太平天國未滅,西方國家依舊對中國虎視眈眈,要是不能盡快提高國家實力的話,保不全將來有一天再來個什麽其它國家像英國人一般被利益趨勢,跑來和中國打一仗。
“諸位還記得當日在廊坊所議之事麽?”
“中堂說的可是新式陸軍與海軍?” 桂良搶先問道。
“不錯!”和珅點頭道:“朝中如今逆黨已除,英人暫時也不會擾『亂』我國政局。 如此局麵正是重整山河,奮起直追地大好良機,隻要上下一心,剿滅『亂』賊,學習洋務,建起陸軍與海軍,再現我朝盛世,這樣洋人才會有所顧忌,不敢輕易犯我疆土!”
“中堂說的好!”眾人連聲讚道:“正是如此!想我大清有如此多的子民,又擁有富有四海的疆土,隻要再有洋人的那些東西,我們以後還何懼誰也?”
和珅笑道:“的確是這樣,洋務一事我已請奏兩宮太後,幸得太後英明,已準了此折。 等皇上登基之後,就可著手『操』辦,還請助威同心協力啊!”
和珅這席話讓大家都感到異常興奮,上下一心,使國家強盛起來都是這些臣子多年的願望。 現在肅順已除,朝中又有兩宮撐腰,辦起事來更是少了許多鉗製。
為了如何進行變革,和珅私下與恭親王奕欣仔細商談後,最終決定以總理衙門為基礎,全麵進行向西方國家引進洋務。 這不僅是在軍事上,還有工業、商業、農業與政治等方麵的學習,同時和珅借著這機會,順理成章地把早些時候就暗中進行的留學西洋提了出來,當場就取得了大家的同意。
留學一事和珅交給了辜鴻銘去辦,在全國各處征召適齡少年,以國家的名義外派各國學習不同知識,以待將來大用。 至於陸軍方麵,左宗棠的新軍已有現代陸軍的稚形,當然就以新軍為基礎大力發展陸軍,並配合湘軍、淮軍等武裝對太平天國繼續圍剿,打算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結束內戰,平定全國。
至於海軍,這倒有些麻煩。 中國根本就沒任何海軍基礎,要說水師也隻有曾國藩的長江水師拿得出手。 和珅一方麵著手準備向各國購買新式軍艦,另一方麵去函向曾國藩表明他準備建立海軍地決心,請他以湘軍長江水師為基礎進行整軍,然後全麵脫離湘軍,形成海軍地初步力量。
而在上海的製造局,更是兩軍建立地基礎。 和珅如今的地位不同以往,加上又有兩宮支持,恭親王奕欣的協助,和珅正式決定再次擴大製造局的規模,爭取在十年之內把整個製造局形成能與西方國家的大型兵工廠相媲美的規模,同時再以製造局為基礎,建立起一係列的重工企業,完善國家的工業化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