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的長河之中,正史都是朝廷的史官所寫,乃是歌頌當朝。


    雖說,也有一些正直的史官,會如實記載曆史,並不會屈就於帝王的權威。


    但這也並不是意味著,你想怎麽寫,你就可以怎麽寫。


    唯有那些很著名的千古大帝,才會容忍史官,可以如實的書寫曆史。


    但一千年之內,能出一個大帝,那已經很逆天!


    故而!


    大多數情況之下,史書隻能看看,卻不能盡信。


    盡信書,不如無書!


    便是千古大帝漢武,在晚年依舊昏庸,做了很多糊塗事兒。


    故而!


    在漢武帝時期,整個大漢王朝,究竟曆經了什麽,根本無人知曉真相。


    兩千年的歲月洪流,足以讓一切曆史真相,都淹沒在塵埃之中。


    雷族,便是如此!


    在如今的中原,翻遍任何史冊,根本找不到,任何關於雷族的文字記載。


    就算在儒界,對雷族的理解,也非常的稀薄。


    恐怕!


    在整個天下,知道儒界身份的,唯有馬城主而已。


    但以馬城主的心機和城府,他自然不可能,告訴別人雷族的秘密。


    至於雷族的祖先雷萬山,這個陌生的名字,就算在雷族之中,也幾乎是無人知道。


    故而!


    雷萬山和董仲舒,和馬良,和儒界,和馬家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


    這一切,都已經成為曆史,化為無人知道的未知之謎。


    但葉秋,卻知道!


    ……


    那一年,大漢雄鷹,劃破蒼穹。


    大殿上,一個白衣儒生,他站在君王麵前,自信而卓然。


    此事,大帝初登大寶,下令從全國,挑選博學多才之士。


    這些大漢王朝境內,各地最精銳的儒生,他們人才濟濟,匯聚一堂。


    任誰都知道,今日的策問,乃是大帝親自提問,隻要誰回答的好,那就有通天的機緣。


    而這一次,那白衣儒生,麵對大帝的淩厲問題,卻不慌不忙,對答如流。


    這三個問題,讓很多文采飛揚之輩,根本無法回答。


    因為!


    大帝提出的三個問題,都是圍繞“天”和“人”。


    故而,在後世之中,這三個問題,被稱之為——天人三問!


    儒家修身養氣,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天人三問,自然顯得很難。


    但那白衣儒生,卻對答如流,完美回答了,大帝的這三個問題。


    甚至!


    這書生還趁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此言論一出,天下震動!


    刹那間,諸子百家,無不大怒!


    一時之間,天下風起雲湧,各家名流匯聚,鮮血染紅了蒼穹。


    不過!


    在大帝的支持下,這一場看似隻是學術之爭,實則刀光劍影的大戰,最終還是青年儒生贏了。


    至此,天地之間,獨尊儒術,再無百家!


    但百家並未消失,隻是改頭換麵,成為了其他大家族的家學,或者是某個全新的流派,繼續在人世間流傳。


    當然了,這些全新的家族,以及學說流派,再也不成氣候,無法左右天下大勢的發展。


    而百家殘留的老怪,則踏入了儒界,匯聚到了稷下學宮。


    至此,稷下學宮,自春秋戰國之後,再次變得繁榮。


    當然,這種繁榮的背後,卻蘊含著一場腥風血雨。


    馬良,來了!


    馬家的祖先馬良,本是董仲舒的書童,奉命清洗儒界。


    董仲舒的本意,本是和平收編,勸降百家。


    但馬良倒好,利用自己培養的勢力,屠盡諸子百家。


    至此,儒界易主,馬家崛起,位列人族之尊。


    這件事,讓董仲舒很憤怒,但因為某些原因,他卻無法親自踏入儒界。


    故而,雷萬山統帥的雷族,奉董仲舒之命,踏入了儒界。


    至此,雷族和中原,徹底沒聯係。


    而後,一晃兩千年!


    在這兩千年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麽?


    無人知曉!


    為何雷萬山,他會不尊董仲舒的命令,不去斬殺馬良,反而跑到了第四山,和第五山的人類禁區?


    無人知曉!


    還有,雷族在雷神禁地,足足呆了兩千年,究竟要守護什麽?


    無人知曉!


    還有,那所謂的雷神,究竟是什麽存在?


    無人知曉!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白如雪和紫萄,感覺到了迷茫。


    至於葉秋,他自從春秋戰國之後,就再也沒踏入過儒界。


    但在漢武帝時期,葉秋卻在長安,曾經和一名青年,在茶舍論道。


    當時,那青年才華橫溢,雖還沒官位,卻已有卓然氣勢。


    但在葉秋的麵前,那青年一番激辯,卻最終不是葉秋對手。


    甚至!


    葉秋隨口說出的,關於天人的理論,更是讓青年,如同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


    <a href="http://m.1200ksw.net" id="wzsy">1200ksw.net</a>


    當時,青年這才明白,原來天和人,居然如此的玄妙。


    那一日,青年陷入沉思,等他蘇醒之時,葉秋已經飄然遠去。


    無人知道的是,董仲舒對天人的理解,從無意間遇到葉秋開始,就已經有了頓悟。


    而當時,葉秋說出天人理論之後,扔下幾個銅板在桌上,飄然而去。


    讓葉秋很意外的是,當時在茶館,負責倒茶的小廝,卻追了過來。


    “先生,我雖不認識字,也出身貧寒,更是身份卑微,卻也有問道尋道之心。”


    “小人自知資質愚鈍,不求先生收我為徒,隻求能追隨先生左右。”


    “小人分文不取,隻想跟著先生走走看看,聽聽先生講法。”


    “先生,小人什麽都會,可以替您養馬、當馬夫,炒菜做飯洗衣,更是煮得一手好茶水。”


    “還請先生,成全小人,多謝先生!”


    咚!


    那一日,那個姓雷的小廝,誠惶誠恐,忐忑的跪在地上。


    他望向葉秋的眼神,除了敬畏之外,也充滿了渴望。


    那是對知識的懇望,以及對“道”的渴望。


    雖說,葉秋也很清楚,小廝的確天賦很差,根本不足為道。


    不過!


    念在小廝精神可嘉,葉秋破例,讓小廝跟隨自己七日。


    這七日,小廝鞍前馬後,對葉秋唯命是從,伺候的非常周到。


    七日之後,葉秋在茶樓之中,再次遇到了那個青年。


    一段千古奇緣,至此拉開序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十萬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如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如龍並收藏長生十萬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