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故事第十章 借刀殺人侯大勇已斷定此人是遼人,緊接著用靺韍語進行試探:“你是遼人。”


    那遼人顯是聽懂,用漢語說:“你是靺韍人。”


    侯大勇不懂遼語,改用漢語說:“以前曾到過靺韍部做生意,見你似是北地好漢,有此一問。”


    那遼人不願多說,專心洗馬,不再和侯大勇說話。


    當侯大勇巧遇遼人之時,劉存孝正在密室裏和遼人羽陵商談。


    時值廣順二年十一月,北風帶著雪花撲到臉麵上,讓人忍不住縮著頭。


    大地一片蕭瑟。


    滄州城內的老百姓和其它地方的老百姓一樣,都沉入了夢鄉,他們不知,災難有可能隨時降臨到他們頭上。


    大周的形勢就和這天氣一樣,低沉陰冷得讓人心寒。


    在二年正月,慕容彥超起兵反叛,南唐派兵策應。


    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柴榮累次上書請求出征,未能如願。


    大將曹英率兵討伐,卻數月無功,直到太祖郭威親征,在六月份才平定這場叛亂,而這不過是眾多危機中的一起。


    滄州劉存孝反叛已勢在必行。


    此次劉三帶著商隊到北地,除了貨真價實地作買賣外,還肩負著一項重任,向遼人具體提出借兵事宜。


    當劉三商隊完成所有任務,帶著貴重物品回滄州時,不料突遇馬賊悉獨官,所幸劉三逃得性命。


    遼人得知劉三商隊遇襲,為表誠意,派出大隊騎兵追殺悉獨官,悉獨官命大,多次圍捕皆逃脫,其馬隊卻被消滅,因此,劉存孝知悉獨官未死。


    滄州位於海河流域的下遊,多條河流匯聚入海,有“九河下梢”之稱,土地貧瘠,洪澇災害不時降臨,更是處於周、遼的交界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涼。


    劉存孝征戰十餘年,積功成為北地邊關刺史。


    劉存孝本為滄州人,也算功成名就,衣錦還鄉。


    這邊關刺史之位,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為抵禦遼人,在後周的充許下,劉存孝招兵買馬,鑄造武器,不知不覺中擁有精騎萬人,裝備精良,和遼人作戰多次,沒有讓遼人占到便宜。


    當時大部分剌史由武將擔任,劉存孝卻和其餘武人略有不同,他粗通文墨,對下並不十分殘暴,糧稅役工也不太重,因此,在劉存孝治理之下,滄州這邊關重鎮反而比較為平安。


    但劉存孝官職卻沒有那麽順利,在後周郭威稱帝後,他的官職就停止上升,當看到一些無名小兒成為自己的上司,劉存孝也自心中不滿。


    慕容彥超起兵後,遼主和南唐均多次派人聯絡,劉存孝羽翼已漸漸豐滿,不覺心生反意,欲效法石敬塘,借兵契丹,取後周而代之。


    東城郭家為周太祖母族郭家族人,也是滄州大戶,郭行簡與柴榮交好,澶州緊鄰滄州,因此,郭家深為劉存孝所嫉,隻是未起兵時,不能對郭家有任何動作,否則定會引起注意,招來麻煩,但是,對郭家重要成員特別是郭家父子,一舉一動都嚴密監視。


    劉存孝與遼人羽陵約定,二十天後,遼人出兵三萬,兵分兩路,一路一萬精銳攻定州,吸引大周兵力,另一路二萬主力精銳與劉存孝合兵一處攻打澶州。


    同時,南唐也承諾出兵擊武勝,威脅開封。


    大周死敵太原劉崇本是虎視眈眈,料定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如此,大周必將顧此先彼,被各個擊破。


    ……………“侯大勇到了郭家”和“侯大勇與郭炯在街邊談話”這兩件事情,劉三很快就知道。


    劉三在北地偶遇侯大勇,並不知其底細,隻是此人極為勇悍,遇事冷靜,實為大將之才,因此有心拉攏。


    可侯大勇拒絕到劉存孝軍中效力,卻接連和郭家來往。


    遼國密使和劉存孝商議完後,劉三將此事告之劉存孝。


    “此子甚為機智深沉,非滄州本地人,來路不明,不為我所用,也絕不能壞我大事。


    侯大勇雖救過你,但幹大事不拘小節,要設法除之。”


    劉存孝陰沉地對劉三說。


    “如侯大勇和郭家有來往,擊殺要小心從事,不能在你的府第動手,此時,絕不能引起郭家猜疑。


    但要派人監視侯大勇。”


    “侯大勇曾在商隊擊敗趙武,極為剽悍,不好對付。”


    劉三道。


    “趙武此人心胸狹小,比武敗北,定是心有不服,可否用借刀之計,讓趙武擊殺侯大勇。”


    “可,不過趙武能否擊殺侯大勇。”


    “侯大勇雖強橫,畢竟未習武藝,趙武上次過於托大,兩人真正交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我叫花郎去趙家,送些錢物,以示好趙武,同時要告訴他,侯大勇在劉府到處吹噓,說趙武被他一招擊敗,趙武徒有虛名,以激起他的怒氣。


    然後派人把侯大勇的行蹤在無意中告訴趙武。”


    …………早上,侯大勇穿著運動短衣褲,練習何福貴所授何家十二刀。


    何家十二刀刀法並不複雜,侯大勇卻覺仍有一些花哨的地方,就參照了苗刀、東洋刀和泰刀的技法,根據現代力學原理,選定五式練習。


    遼人所送寶刀是單手執刀,刀柄不長,適於馬上作戰,侯大勇想到在博物館見過的苗刀,可雙手持刀也可單手持刀,馬戰陸戰都可以,是實戰的好兵器。


    “以後有機會,開一個鐵匠作坊,實驗一下記憶中的治鐵方法,增強硬度和韌性,參照苗刀樣式,或許還可以造出更適合作戰的兵器。”


    春蘭坐在院子邊,看著侯大勇練習刀法,秋菊則在為侯大勇作早飯。


    當侯大勇停下休息時,春蘭就拿出手帕給侯大勇擦汗。


    當春蘭凍得發僵的手指觸到侯大勇熱乎乎的後背時,不覺心中一蕩。


    侯大勇心中卻隱藏著一些陰影,郭炯所言、劉存孝的無心之語、鐵匠營打造兵器、招募兵士、劉府遇到穿漢裝的遼人,種種跡象連在一起,意味著什麽?“這個時代和二十世紀初的中國軍閥割據的情況相似,外有強敵,內是軍閥混戰,有槍就是草頭王。


    劉存孝為剌史,不過是一中級官員,是否有實力、有膽量謀反。


    謀反也沒什麽大不了,就是換一個老大而已,但是不能讓遼人插手,後晉滅亡時,相州人不堪遼人壓迫,與契丹軍大戰於相州城外,城陷後,十餘萬人僅餘七百人,這個案例以後軍事教材中多次出現。”


    “如果我是劉存孝,要造反,應具備什麽條件,采取什麽措施?首先是要招兵買馬,其次要糧草充足,第三還要有強援。


    北漢擁兵自重,背後依靠遼人,後周始終未能擊破,趙氏兄弟在二十年後才最終迫使北漢投降。


    但劉存孝是否具備這些條件。”


    “如果劉存孝反叛,從自己所知曆史來看,反叛肯定不成功,自己不能成為陪葬品。


    看來郭家對劉存孝有提防,郭炯才會說出這種示警的話。


    今天可騎馬再到城裏、城外走走,看看地形,觀察一下是否有叛亂的蛛絲馬跡,畢竟叛亂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不可能沒有痕跡。”


    侯大勇對當前形勢進行了分析,吃過早飯,帶好自己的幾樣寶貝,特別是把手槍帶在懷中,匕首掛在順手的地方,長刀太過顯眼,就放在屋內。


    劉府在西城,侯大勇騎馬很快就在城內轉了一圈,見城區有兵營兩處,人數不詳,東西南北四門各有一隊兵士,在城西和城南有三處糧庫、草料場。


    城西還有一個兵器作坊,裏麵熱火朝天,匠人在百人以上。


    侯大勇欲走近去看,卻被一兵士喝住“這廝在這作甚,小心吃鞭子。”


    並作勢欲打,隻是見到侯大勇人高馬大,氣勢不俗,鞭子才未落下。


    侯大勇出城,沿官道隨意而行,走不過一裏,又瞧見一座兵營,上麵高高飄著“劉”字大旗,在風中展開,發出陣陣“獵、獵”響聲。


    此兵營甚大,從所占麵積來看,隻怕在數千人以上。


    當侯大勇出城而去時,劉三已得到侯大勇在城內的詳細行蹤,“這廝專在軍機重地轉悠,顯是不懷好意,真是引狼入室,留他不得。”


    侯大勇離開軍營時,來到一片開闊地,“風”急不可奈,昂起頭,打著轉,侯大勇知“風”心意,放開馬韁,任由“風”馳騁。


    人、馬過足了癮,已到中午時分,於是慢慢往回走。


    當路經一片樹林時,隻見趙武在林中道路上橫刀立馬,冷眼瞧著他。


    侯大勇一驚,卻不動聲色,道:“幾天未見到趙兄,別來無恙。”


    “那日你使詭計,讓我當眾出醜,還到處吹噓,今日又來比過,刀槍無眼,可要小心。”


    “當日遇馬賊,趙兄與我共同抗敵,實有同生共死之誼,何必再動刀槍。”


    “少說廢話,放馬過來。”


    “沒有侯某替你阻敵,你未必能逃過馬賊追擊,難道趙郎就不記得了。”


    聽到侯大勇此言,趙武似乎猶豫一下,但馬上堅定下來。


    侯大勇接著說:“要比武也行,可否給我一把兵器,否則就不是比武,是謀殺。”


    趙武不答話,已提刀拍馬上前。


    侯大勇提馬就跑,“風”極為機靈,隨著侯大勇的指示,一轉身,縱身穿進道路右側樹林。


    趙武緊追不舍,也衝進樹林。


    卻隻見“風”上並無一人,趙武暗叫不好,已覺後背一痛,眼前發黑,想來被利器所傷,心知不好,就用雙手抱緊馬頭,又衝出樹林,拍馬狂奔。


    當侯大勇見到趙武時,就知來者不善,自己未帶長刀,而手槍子彈用一發就少一發,就故意和他說話,分散他的注意力,同時觀察地形,思考對策,隨後縱馬進入樹林,迅速抓住一根樹枝,離開“風“,翻身上樹,。


    當趙武見到“風”時,侯大勇扔出匕首,正中後背,匕首深深地插在趙武後背。


    侯大勇騎上“風”,匆匆回城。


    (第十章完)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沙百戰穿金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橋老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橋老樹並收藏黃沙百戰穿金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