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快到了,秋季的氣息讓人感覺十分蕭瑟悲涼,秋季屬金,金為白色,主哀傷,根據中國文化的類比思維,因此將喪事的衣服定為白色。
秋季降臨的俄國,每一個俄國人心中都不免悲涼。
這個國家已經持續了四年的戰爭,然而讓很多平民哀傷的是,戰爭依舊未能停止,反而有波及全國的趨勢。
這已經不僅是俄國的內戰了,中國人同樣在幹涉這場戰爭,150萬人突入俄國到處掠奪人口。
列寧為此咬牙切齒,但卻絲毫沒有辦法。
他可不認為,紅色毛熊的炮灰戰術能夠對中國人起到效果,這是實力差距的問題,不是血肉之軀可以彌補的。
因此他隻能假裝沒看見,並祈禱這群中國人快點撤軍。
仿佛神聽到了列寧的祈禱,農曆九月,戌月為火庫,不似八月的寒冷,氣溫突然升高,而中華民國國防軍開始陸續從俄國撤軍。
150萬中國國防軍在短短一個月內,就撤得一幹二淨。
中國陸軍從烏克蘭撤軍時,把炮彈送了一大堆給同盟國,此時中國陸軍已經是打到歐洲了,烏克蘭已經和同盟國接壤了。
德皇威廉二世再一次向中華民國提出參戰邀請,要在的中國陸軍150萬陸軍就在同盟國邊上,直接就可以進入歐洲戰場。
對於中國陸軍強大的戰鬥力,同盟國十分渴望。
如果同盟國多出150萬精銳的中國陸軍,那麽戰爭將產生極大的扭轉。
但是中華民國再一次拒絕了參戰要求,不過此時協約國竟然不顧民眾餓肚子,依舊把有限的商船拿去運軍事物資,因此江渝決定再從日本征調50萬雇傭軍支援同盟國。
這讓德皇高興了好幾天,經過這些日子的戰鬥,戰場上的日軍士兵作戰意誌十分頑強,而且戰術非常熟練,槍法也極準,是素質極高的陸軍士兵。加上裝備上用的是中國提供的裝備,這些日軍戰鬥力非常強悍。
如果再有50萬,那就太好了。
……
鮑爾沙克政府麵對中國陸軍的撤軍,並不是很擔憂。他對俄國局勢十分樂觀,因為紅色毛熊的根據地已經被壓縮到了一個極小的範圍內。
而白俄軍經過中國的訓練和中國提供的裝備,規模已經達到了一百萬,這讓鮑爾沙克信心暴增,認為憑借白俄軍,已經能夠平頂**叛亂了。
為此,鮑爾沙克決定在明年春季展開徹底的清剿。
而在此之前,鮑爾沙克則下達了徹底清剿**份子的命令,因為白俄軍在占領中國陸軍掃蕩過後的區域時,依舊不斷遭遇襲擊。
為此白俄軍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屠殺活動。
在白俄政府看來,那些貧民基本上沒有任何用處,他們原本隻是卑賤的農奴而已,殺了就殺了。
白俄軍的主力並不是這些卑賤的農奴,而是勇敢的哥薩克騎兵。
這些哥薩克騎兵經過中國的武裝,已經不在是以騎兵的方式出現在戰場上,而是以現代化陸軍的形勢出現在戰場。
這些白俄軍甚至配備了中國淘汰下來的戰車,總的來說,白俄的裝備相比紅色毛熊來說更高了一級。
紅色毛熊在這一年裏盡管龜縮在莫斯科以北地區,但卻是在不斷的積蓄著力量,兵力已經達到了兩百萬。
同時裝備了中國賣給他們的軍火。
中國陸軍一撤軍,托洛茨基立即向列寧建議,發動一場空前猛烈的冬季大反攻,列寧批準了托洛茨基的提議。
1918年農曆十月,亥月,冬季降臨了,莫斯科迎來了第一場雪。
紅色毛熊這時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冬季大反攻,兩百萬蘇軍兵分兩路,向莫斯科方向發動猛攻。
白俄軍根本沒想到紅色毛熊會在這個時候發動反攻,而且應為兵力分散嚴重,莫斯科會戰當中,白俄以五十萬對抗兩百萬,打得十分慘烈。
蘇軍士兵根本就不怕死一般,瘋狂的向白俄的陣地發動衝鋒,白俄軍憑借著強大的優勢炮火及數量眾多的機槍,在防線上大量殺傷蘇軍。
但是蘇軍根本不在乎,蘇軍部隊迅速穿插,白俄軍五十萬人稀裏糊塗的被圍在了莫斯科一帶。
當白俄軍發現被包圍的時候,包圍圈已經形成了。
……
中華民國從俄國撤軍,很明智的從這個泥潭中抽身出來,150萬西北國防軍回國後,駐守在高加索以北,伏爾加河下遊地區。
也就是後世哈薩克斯坦西部地區,不過駐防地嚴格按照當初江渝用尺子畫出的橫線上。
中華民國因為撤軍的原因,戰爭花費頓時減少了,大量的汽車、工程車被重新用於運輸、建設。
國內輿論也對這場軍事行動給與了高度的讚揚。
自1917年中華民國幹涉俄國內戰開始,中華民國一共攫取了840萬平方公裏的版圖,並且果斷撤軍之後,從戰爭泥潭中抽離了出來。
一些文化人士又跳出來,稱讚政府及時醒悟,避免中國步入一些朝代‘好戰必亡’的後塵。
表麵上看上去是稱讚,實際上是在指責中華民國吃飽了撐著,跑去幹涉俄國人的內戰。
這在輿論上又引起了爭論。
輿論涇渭分明的分化成兩派,一派主張‘好戰必亡’的觀點,一派主張‘忘戰必危’的觀點。
報紙上一片火藥味,雙方爭論不休。
就在這時,江渝在《華東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陳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要肯定的是,‘忘戰必危’的觀點,中國曆朝曆代的人力、物力都是世界第一,然而中國屢屢被異族入侵,甚至是被異族亡國,這便是忘戰之後果。而‘好戰必亡’同樣亦是正確的,曆史上比較典型的便是‘隋朝’,不顧民力,大肆征戰,最終因君主的好大喜功而難逃覆滅。
‘忘戰必危’與‘好戰必亡’看似矛盾,實際上並無矛盾之處。一個民族不能忘記戰爭,也不能沒有戰爭能力。隻看如何進行這些戰爭,打有準備的戰爭便是正確的,打無準備的戰爭便是錯誤的。戰爭還必須考慮民力多寡,有多大的力量打多大的戰爭才是正確的,好大喜功的戰爭便是錯誤的。
‘忘戰必危’與‘好戰必亡’皆無決對的道理,盲目的逃避戰爭隻會造成軍事實力倒退,並且將被異族認為是怯弱的表現,將遭致更大規模的入侵戰爭。盲目的好戰亦是錯誤的,這種戰爭盡管是發生在敵境,對本國破壞力較小,然而不顧民力的戰爭必然引發一係列的內部動亂,曆朝曆代好戰而亡的朝代皆是亡於內亂。
然而有些時候,我們亦別無選擇。便如壬子年中俄戰爭與甲寅年中日戰爭,當時中國並無強大民力可用,然而這兩次戰爭卻是絕對不容退縮的反侵略戰爭,沒有足夠的民力亦須敢於亮劍。在這兩場戰爭中,我們能盡力去做的,便是做好足夠的戰爭準備。
如果真要分出一個對錯,那麽我個人傾向於‘忘戰必危’,縱觀曆朝好戰之王朝,其覆亡之後依舊是漢人之江山,暴秦覆滅,兩漢四百年而不滅。隋雖好戰,盛唐取而代之。而軍事技術退化,戰爭能力低下,往往意味著大漢民族所建立的國家徹底滅亡。如兩宋、明王朝覆亡後,隨之而來的則是空前的民族災難……”
江渝的這篇文章刊登出去後,輿論再次一邊倒,因為江渝這篇文章寫出了‘忘戰必危’與‘好戰必亡’之間的關係與道理。
而江渝最後卻偏向於‘好戰派’,認為一個國家必然不能夠忘記戰爭,忘記戰爭的後果將是無比恐怖的。
而好戰雖會亡國,但卻也伴隨著浴火重生般的強盛。
江渝可不想看到
秋季降臨的俄國,每一個俄國人心中都不免悲涼。
這個國家已經持續了四年的戰爭,然而讓很多平民哀傷的是,戰爭依舊未能停止,反而有波及全國的趨勢。
這已經不僅是俄國的內戰了,中國人同樣在幹涉這場戰爭,150萬人突入俄國到處掠奪人口。
列寧為此咬牙切齒,但卻絲毫沒有辦法。
他可不認為,紅色毛熊的炮灰戰術能夠對中國人起到效果,這是實力差距的問題,不是血肉之軀可以彌補的。
因此他隻能假裝沒看見,並祈禱這群中國人快點撤軍。
仿佛神聽到了列寧的祈禱,農曆九月,戌月為火庫,不似八月的寒冷,氣溫突然升高,而中華民國國防軍開始陸續從俄國撤軍。
150萬中國國防軍在短短一個月內,就撤得一幹二淨。
中國陸軍從烏克蘭撤軍時,把炮彈送了一大堆給同盟國,此時中國陸軍已經是打到歐洲了,烏克蘭已經和同盟國接壤了。
德皇威廉二世再一次向中華民國提出參戰邀請,要在的中國陸軍150萬陸軍就在同盟國邊上,直接就可以進入歐洲戰場。
對於中國陸軍強大的戰鬥力,同盟國十分渴望。
如果同盟國多出150萬精銳的中國陸軍,那麽戰爭將產生極大的扭轉。
但是中華民國再一次拒絕了參戰要求,不過此時協約國竟然不顧民眾餓肚子,依舊把有限的商船拿去運軍事物資,因此江渝決定再從日本征調50萬雇傭軍支援同盟國。
這讓德皇高興了好幾天,經過這些日子的戰鬥,戰場上的日軍士兵作戰意誌十分頑強,而且戰術非常熟練,槍法也極準,是素質極高的陸軍士兵。加上裝備上用的是中國提供的裝備,這些日軍戰鬥力非常強悍。
如果再有50萬,那就太好了。
……
鮑爾沙克政府麵對中國陸軍的撤軍,並不是很擔憂。他對俄國局勢十分樂觀,因為紅色毛熊的根據地已經被壓縮到了一個極小的範圍內。
而白俄軍經過中國的訓練和中國提供的裝備,規模已經達到了一百萬,這讓鮑爾沙克信心暴增,認為憑借白俄軍,已經能夠平頂**叛亂了。
為此,鮑爾沙克決定在明年春季展開徹底的清剿。
而在此之前,鮑爾沙克則下達了徹底清剿**份子的命令,因為白俄軍在占領中國陸軍掃蕩過後的區域時,依舊不斷遭遇襲擊。
為此白俄軍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屠殺活動。
在白俄政府看來,那些貧民基本上沒有任何用處,他們原本隻是卑賤的農奴而已,殺了就殺了。
白俄軍的主力並不是這些卑賤的農奴,而是勇敢的哥薩克騎兵。
這些哥薩克騎兵經過中國的武裝,已經不在是以騎兵的方式出現在戰場上,而是以現代化陸軍的形勢出現在戰場。
這些白俄軍甚至配備了中國淘汰下來的戰車,總的來說,白俄的裝備相比紅色毛熊來說更高了一級。
紅色毛熊在這一年裏盡管龜縮在莫斯科以北地區,但卻是在不斷的積蓄著力量,兵力已經達到了兩百萬。
同時裝備了中國賣給他們的軍火。
中國陸軍一撤軍,托洛茨基立即向列寧建議,發動一場空前猛烈的冬季大反攻,列寧批準了托洛茨基的提議。
1918年農曆十月,亥月,冬季降臨了,莫斯科迎來了第一場雪。
紅色毛熊這時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冬季大反攻,兩百萬蘇軍兵分兩路,向莫斯科方向發動猛攻。
白俄軍根本沒想到紅色毛熊會在這個時候發動反攻,而且應為兵力分散嚴重,莫斯科會戰當中,白俄以五十萬對抗兩百萬,打得十分慘烈。
蘇軍士兵根本就不怕死一般,瘋狂的向白俄的陣地發動衝鋒,白俄軍憑借著強大的優勢炮火及數量眾多的機槍,在防線上大量殺傷蘇軍。
但是蘇軍根本不在乎,蘇軍部隊迅速穿插,白俄軍五十萬人稀裏糊塗的被圍在了莫斯科一帶。
當白俄軍發現被包圍的時候,包圍圈已經形成了。
……
中華民國從俄國撤軍,很明智的從這個泥潭中抽身出來,150萬西北國防軍回國後,駐守在高加索以北,伏爾加河下遊地區。
也就是後世哈薩克斯坦西部地區,不過駐防地嚴格按照當初江渝用尺子畫出的橫線上。
中華民國因為撤軍的原因,戰爭花費頓時減少了,大量的汽車、工程車被重新用於運輸、建設。
國內輿論也對這場軍事行動給與了高度的讚揚。
自1917年中華民國幹涉俄國內戰開始,中華民國一共攫取了840萬平方公裏的版圖,並且果斷撤軍之後,從戰爭泥潭中抽離了出來。
一些文化人士又跳出來,稱讚政府及時醒悟,避免中國步入一些朝代‘好戰必亡’的後塵。
表麵上看上去是稱讚,實際上是在指責中華民國吃飽了撐著,跑去幹涉俄國人的內戰。
這在輿論上又引起了爭論。
輿論涇渭分明的分化成兩派,一派主張‘好戰必亡’的觀點,一派主張‘忘戰必危’的觀點。
報紙上一片火藥味,雙方爭論不休。
就在這時,江渝在《華東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陳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要肯定的是,‘忘戰必危’的觀點,中國曆朝曆代的人力、物力都是世界第一,然而中國屢屢被異族入侵,甚至是被異族亡國,這便是忘戰之後果。而‘好戰必亡’同樣亦是正確的,曆史上比較典型的便是‘隋朝’,不顧民力,大肆征戰,最終因君主的好大喜功而難逃覆滅。
‘忘戰必危’與‘好戰必亡’看似矛盾,實際上並無矛盾之處。一個民族不能忘記戰爭,也不能沒有戰爭能力。隻看如何進行這些戰爭,打有準備的戰爭便是正確的,打無準備的戰爭便是錯誤的。戰爭還必須考慮民力多寡,有多大的力量打多大的戰爭才是正確的,好大喜功的戰爭便是錯誤的。
‘忘戰必危’與‘好戰必亡’皆無決對的道理,盲目的逃避戰爭隻會造成軍事實力倒退,並且將被異族認為是怯弱的表現,將遭致更大規模的入侵戰爭。盲目的好戰亦是錯誤的,這種戰爭盡管是發生在敵境,對本國破壞力較小,然而不顧民力的戰爭必然引發一係列的內部動亂,曆朝曆代好戰而亡的朝代皆是亡於內亂。
然而有些時候,我們亦別無選擇。便如壬子年中俄戰爭與甲寅年中日戰爭,當時中國並無強大民力可用,然而這兩次戰爭卻是絕對不容退縮的反侵略戰爭,沒有足夠的民力亦須敢於亮劍。在這兩場戰爭中,我們能盡力去做的,便是做好足夠的戰爭準備。
如果真要分出一個對錯,那麽我個人傾向於‘忘戰必危’,縱觀曆朝好戰之王朝,其覆亡之後依舊是漢人之江山,暴秦覆滅,兩漢四百年而不滅。隋雖好戰,盛唐取而代之。而軍事技術退化,戰爭能力低下,往往意味著大漢民族所建立的國家徹底滅亡。如兩宋、明王朝覆亡後,隨之而來的則是空前的民族災難……”
江渝的這篇文章刊登出去後,輿論再次一邊倒,因為江渝這篇文章寫出了‘忘戰必危’與‘好戰必亡’之間的關係與道理。
而江渝最後卻偏向於‘好戰派’,認為一個國家必然不能夠忘記戰爭,忘記戰爭的後果將是無比恐怖的。
而好戰雖會亡國,但卻也伴隨著浴火重生般的強盛。
江渝可不想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