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了解領地近況後,魚不智很快離開,繼續練級大業。(.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r?an?e?n?.ranen`


    逐鹿領派人到江州,告訴郡守府,荀衍因故返回潁川,何時回歸無從知曉,故而無法響應刺史大人的盛情邀請,待荀衍回到逐鹿領,一定會登門拜訪雲雲……


    郡守府顯然認為,這是逐鹿領知道郤儉想挖牆角後,想出的搪塞之辭,用這樣的方式婉拒,既不直接開罪刺史大人,又能保住荀衍不被州府挖走,算是不是辦法的辦法。


    郡守府對此不執立場。


    若不是因為逐鹿領位於巴郡,郤儉又直接派人送信過來,趙部無意摻和其中。即便明知逐鹿領耍花招,趙部也不打算說破,盡到傳話責任便是。


    據前往州府的官吏講,郤儉得知回複結果後,顯得非常不滿,當場陰陽怪氣地指桑罵槐,極至揶揄之能事。刺史大人言下之意,認為荀衍不赴約相當於掃了他的麵子,同時似有影射郡守府向逐鹿領通風報信,導致一個小小的玩家領地,拒絕州府的邀請。


    得知新晉刺史竟然遷怒於郡守府,趙部也是醉了。


    趙部原本就對郤儉橫征暴斂不滿,現在又莫名躺槍,趙部也來了脾氣。也不試著與州府解釋澄清,隻是派人去逐鹿領說了一下情況,然後再沒有任何動作,壓根不搭理州府的指責,就象從來沒有這回事一樣。


    另一個州府嗔怪對象,逐鹿領主魚不智,對此事反應和趙部如出一轍。


    作為一名驕傲的玩家,魚不智沒有在遊戲裏仰npc鼻息的覺悟。


    即便需要虛與委蛇,起碼也得是那些三國英才。[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郤儉雖然現在做到了益州刺史,但是在三國的地位頂多是個打醬油的,路個甲之類的角色。不信,問問有多少三國迷知道他是哪根蔥!就這麽一個打醬油的,居然想挖逐鹿領的人,魚不智對他哪會有好臉色。


    魚不智依稀還記得,城市級領地出現後不久,進行了第一次係統更新。


    那一次係統更新,遊戲中的時間線被推到188年6月,相關曆史人物、勢力按照曆史進程自動調整就位。


    今世落戶益州後,魚不智特地查閱了東漢末年和益州有關的資料,188年6月,正好是益州黃巾馬相、趙祗起義。也就是說,按照曆史事件發展,剛上任的益州刺史郤儉,在係統更新後很快就會完蛋。


    有這份先知先覺,魚不智對郤儉的不滿不屑一顧,也就不難理解了。


    魚不智未能憶起第一次係統更新的準確時間,印象中似乎就在城市級領地出現後不久。即便現在不能直接得罪郤儉,但逐鹿領的托辭應能支撐一段時間,魚不智相信,拖到係統更新應該不會有問題。


    在天下眾幫助下,魚不智的經驗槽逐漸提升。


    就在魚不智30級的經驗槽還差25%時,益州南部終於爆發動亂。


    益州南部的動亂,完全是郤儉過分貪婪,橫征暴斂。


    郤儉上任沒多久,整個益州已經被他搞得烏煙瘴氣,老百姓苦不堪言。率先在南部地區引爆,是因為郤儉不知益州真實情形,錯誤判斷形勢所致。益州南部從未見過象郤儉這樣貪婪的家夥,上自地方豪強,下至普通百姓,對沉重的稅賦都非常不滿。


    地方豪強的不滿,甚至比普通百姓更大,因為他們需要交更多稅。


    夷民居多的益南,向來民風剽悍,如果求告無門,他們不惜鋌而走險。


    所欠缺的,無外乎一根導火索。


    導火索終究還是出現了。


    益州南部,一家五口死於菜市口的惡**件不斷發酵。


    雖說事件起因是一位青年夷民失手殺死官差,按律殺人償命,其父親和兄弟後來劫法場時殺死殺傷多人,被格殺當場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但是,青年之所以與官差口角直至鬥毆殺人,根本原因還是官府的苛捐雜稅過重,讓民眾無法承受,而遭受這種盤剝的顯然不隻那一家,而是涉及到幾乎所有人。大家有著相似的遭遇和立場,很容易產生共鳴。


    那位看到罪犯的母親,看到丈夫和三個兒子先後死在自己麵前,絕望之下憤然撞牆自盡的故事,讓無數益州百姓為之同情。


    民怨在沸騰。


    堅持處死殺人青年的地方官府被妖魔化。


    那家夷民所在寨子的頭人,則因為當初迫於壓力將殺人青年交給官府,成為大家痛斥控訴的對象。那位頭人原本是位令人尊敬的長者,地位尊崇,寨中那戶人家相當於滅門,老頭人心中本就愧疚,再加上被眾人同聲指責,老頭人召集寨中長老們開會。


    會場上,頭人向長老們解釋,當初他為什麽同意把殺人青年交出去。


    青年殺死公差,觸犯律法,若不把他交給官府,試圖強行庇護,整座寨子的夷民都可能受到牽連。他交出殺人犯,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大家。


    部分長老接受了頭人的解釋,部分不接受。


    一位長老站起來慷慨激昂地指責頭人年紀大了,變得懦弱,老頭人卻毒發身亡。原來,在召開會議前,老頭人就服下了毒藥,用自己的生命洗刷加諸在他身上的種種恥辱。


    頭人服毒自殺,風向大變。


    大家不再指責頭人,因為不管是否理解頭人的舉措,他都已經用生命作出了回答。許多人又想起頭人生前種種好處,就算他那件事做錯了,這樣做也算是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頭人死後,所有怨氣和憤懣都指向了一個目標:朝廷。


    如果不是因為朝廷征收離譜的苛捐雜稅,那青年不會跟公差口角,不會拔刀相向,自然也不會有後來發生的一係列悲劇。


    益州南部,一些流言象風一般在民眾中傳播。


    都怪朝廷!


    漢人朝廷向來看不起夷民,把夷民當豬羊對待,根本不管大家的死活!


    不交稅了,說什麽都不交了!


    這樣對待我們,不反更待何時?


    益州南部諸郡縣,雖然明知民眾強烈不滿,為了完成上邊分派的任務,還是得硬著頭皮四處征稅。一些習慣了強硬對待夷民的地方官員,認為有必要以更加強硬的方式回應“刁民”,以彰顯朝廷威嚴不容侵犯。


    這也使得,官府與夷民的衝突不斷激化。


    又一次因征稅引發的流血事件後,洶湧的民怨,如火山般爆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領主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懶貓不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懶貓不瘦並收藏三國領主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