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二十多個姓氏所代表的氏族、部族、宗族和家族,構成了夏王朝以聯盟形式的誕生。幾乎所有顯赫一時的姓氏都以女字部首為主,預示著上古氏族體係由母係社會傳承,而世襲製的建立標誌著父係氏族社會取代了母係氏族社會的真正開端。但以圖騰轉變為姓氏的曆史淵源卻無可代替。
值得一提的是,夏王朝作為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的曆史,並非是華夏曆史的全部,隻是一小部分而已。開創華夏文明史的眾多氏族和部族被夏王朝無情地排斥在外,女媧的後裔、共工的後裔、蚩尤的後裔,後土的後裔,三苗的後裔,甚至西王母厥丹的後裔等等皆作為異族被排斥在外。所有被排斥的異族日後對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以及後世的曆代王朝形成了極大的威脅,敵對的態勢延續了數千年。因而華夏文明史,是一部被血淚浸透的曆史。
遭到夏王朝排斥的異族,被後世的史學家劃分為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這種過於籠統的劃分充滿了矛盾,也使眾多氏族的曆史封閉在厚厚的塵埃之中。比如從東夷劃分的九黎氏族、百越氏族的曆史沒人能夠清晰地追根溯源。至於百僰氏族的曆史,幾乎灰飛煙滅。
夏王朝經曆了16代帝。[注:不包括大禹治水征戰四方的十九年在內,亦不包括開國君主皇覃伯益執政的六年在內]準確的曆史紀年是從公元前2197年-公元前1766年,共459年。
商王朝經曆了28代帝。[注:含商前期和商後期,統稱殷商]準確的曆史紀年從公元前1766年-公元前1122年,共645年。
周王朝經曆了37代王[稱為天子],包括西周的12代王和東周的25代王。準確的曆史紀年從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256年,共867年。[注:其中含沒有天子由大臣聯合執政的14年共和時期,即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28年]
在夏商王朝統治時期,並沒有黃帝作為顯赫的中央大帝統治四方的傳說。周王朝建立之後,把後稷作為始祖崇拜,並且把後稷視為黃帝的後裔,以顯示姬姓氏族自古以來地位的顯赫。然而曆史上的姬姓明顯是帝夋的後裔。也就是說上古時期根本沒有權傾天下的黃帝這個集神與人為一體的帝王的存在。處於尷尬境地的周王朝貴族為篡改曆史,又泡製出黃帝複姓公孫,並且把薑姓神農氏拚湊為炎帝,引為黃帝的親兄弟。但這種杜撰並沒有支撐多久。炎黃二帝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的謊言,卻在混沌之中流傳了數千年。這個謊言的可笑之處在於,如果作為所謂姬姓的黃帝功高蓋世,權傾天下,那麽其後世子孫應稱為黃炎子孫。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把全體中國人視為所謂炎黃子孫,是中國曆史的最大悲哀。這個稱呼遮蔽了中國由來是一個多氏族和多民族組成的國度的事實,導致太多人盲目地認錯了祖宗。
中國的社會發展史並不等於華夏的文明史。不認清這一點,華夏曆史無從談起。
客觀地說,華夏文明是舉世公認的東方文明的總和。世界上所有衰亡了的或仍在延續的宗教文明,皆岀自於華夏文明體係。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伯萊文明、波斯文明等,是其中的佼佼者。瑪雅文明則是東方文明向西方文明延伸的典範。
回顧中國曆史,倘以公元前841年為中國有準確紀年的開端,那麽曆史的發端從一開始便遭遇了無地自容的尷尬。因為被稱之為共和元年的公元前841年,中國隻有諸侯,沒有作為封建王朝標榜的作為天下共主的天子。
那麽天子去哪裏了呢?答案是作為西周王朝第十代王的天子姬胡,被作為諸侯的臣子逐岀了王城鎬京,慘遭流放。
大周王朝是以分封製為基石建立的統治政權。可是分封諸侯並不是大周王朝發明的體製。早在夏王朝時期,第九代帝姒泄為鞏固政權,防止叛亂,抵禦異族的侵擾,率先製訂和施行了分封製。這個製度設立了世襲爵位,將其劃分為六等,分別為一等公爵、二等侯爵、三等伯爵、四等子爵、五等男爵和六等附庸。這其中還另設封疆公侯為方伯。處於這個職位的公爵和侯爵,可以隨時代替帝招集各諸候,討伐背叛王朝的叛逆,抵禦和打擊異族進犯疆土。
但是曆史在分封製下發生了逆轉。夏王朝和商王朝不是亡於異族的入侵,卻都葬送在統治一方,勢力逐漸壯大的方伯手中。
養虎成患成為了分封製的最大弊端。
周王朝的創建者姬發依賴其父姬昌在世時組建的諸侯聯盟,摧毀了殷商王朝。為了兌現對諸侯分封裂地的承諾,姬發在登上王位的儀式上還沒來得及下車,便開始了分封。但是,以夏王朝和商王朝的分封製有所不同的是,周王朝在大肆分封的基礎上,設立了種姓製,且為了保護王室疆土設立了殷八師、西六師和東八師。
種姓製的設立令太多姬姓貴族一夜之間跨入世襲諸侯的行列。與世糸顯赫的異姓貴族,以及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卓越功勳的臣子,並列享有擁有爵位和封地的特權。而且姬姓諸侯的封地皆在王室周圍,對維護周王朝的政權取到了相當的震懾作用。另外,周王室還建立了三公六卿五官製度。[注: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與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並稱五官]任用擁有封地的諸侯為卿士,輔政王室。這樣,在封地上能夠作為君主的諸侯,又同時擁有王室顯赫大臣的身份。微妙的是,能在王室擔任卿士的大臣,始終以姬姓諸侯居多。
為了籠絡異姓諸侯,周王室除采用聯姻的方式維係關係,賞賜是關鍵。但周王室對異姓諸侯從分封那天起就采取了監督和製約的手段,幾乎所有異姓諸侯國都有天子親自任命的臣子常駐監國。
客觀地說,周王朝為了鞏固政權,從方方麵麵設立了係統的統治製度。以天子、諸侯、大夫和士四個階層層層分封,最終形成一個以親親尊尊貴賤為等級的龐大的貴族集團。
按照周王室的授爵封土規則,一塊邊長千裏的疆土,如果將它的土地用來分封邊長五百裏的公爵國,可一分為四;如果用來分封邊長四百裏的侯爵國,則可一分為六;如果用來分封邊長三百裏的伯爵國,則可一分十一;如果用來分封邊長二百裏的子爵國,則可一分二十五;如果用來分封邊長隻有百裏的男爵國,那麽原來就能夠劃分為一百個小國。其間由周天子任用的臣子代表王室來管理四方諸侯,製定諸侯國君臣應行的職責,確定各諸侯國應繳納的貢賦。如此種種,其真實用意就是長久鞏固王權。
在等級分明的製度下,為維護特權,防止僭越,周王朝製訂了周禮。規定了表示等級製度的典章製度和禮儀。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禮、嘉禮、凶禮、賓禮等等。如周禮規定了貴族飲宴列鼎的數量和鼎內的肉食種類:天子九鼎[包括牛、羊、乳豬、幹魚、幹肉、牲肚、豬肉、鮮魚、鮮肉幹]、諸侯七鼎[包括牛、羊、乳豬、幹魚、幹肉、牲肚、豬肉)、卿大夫五鼎[包括羊、乳豬、幹魚、幹肉、牲肚)、士三鼎(包括乳豬、幹魚、幹肉)。
盡管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周王朝從建立那天起就不穩定。最大的脅迫依然來自被曆代王朝排斥和不肯臣服的異族。所以抵禦和抗擊外來異族,成了周王朝承襲夏商王朝的重任。四方狼煙滾滾,周王室率領諸侯與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進行的征戰持續了二百多年,極大地損耗了王室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四方異族仍然繼續與周王朝為敵。
外來的侵害無法消除,諸侯國也逐漸開始了蔑視和背叛王室的行動。有的諸侯國借故不向王室納貢,有的諸侯國為了擴張地盤欺天罔地,不顧王室規章相互討伐,更有的諸侯國公然與王室分庭抗禮,自立為王。
由於先後討伐糾結周邊諸侯與周王朝對抗的徐國和楚國,王室付岀了慘重代價。不僅喪失了精銳之師,還阻止不了徐國和楚國相繼稱王,並且王室的威望一落千丈。
在諸侯紛紛對周王室有背離之心的境況下,第十代天子姬胡痛定思痛,決心推翻祖製,立誌革新,重振周王朝雄風。他強製收回被諸侯在封地之外侵吞的山林湖澤,並欲取消諸侯製,將周王朝改變為一個疆土統一的大一統國度,然後積蓄國力,以雷霆之勢對四方異族展開毀滅性的打擊。致力創造一個和平安寧的偉大國度。
可是,姬胡的理想很快破滅了。同姓諸侯和異姓諸侯既不會放棄世襲的爵祿,更不會割舍既得利益。於是,中國曆史上首次出現了天子被諸侯放逐的荒唐鬧劇。
遭到流放的姬胡在亡命天涯的途中才真正明白,所謂諸侯,不過是依附在王室這棵大樹上的一條條寄生蟲。至親外戚皆不例外。
害你和救你的人,都是你身邊最親近的人,而非公然與你抗衡的敵人。隻不過你-旦顯貴,注定坑害你的人多,真正會在危難中拯救你的人,少之又少。姬胡臨終時躺在病榻上,瞅著門可羅雀的簡陋門檻,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是,已經晚了。他不知道的是,幾百年後,中國改朝換代後確實實現了大一統。以中央集權製取代分封製建立的秦王朝,以及以後幾千年不斷改朝換代建立的政權,都沒有迎來幸福和安寧。扭曲的社會體製滋養的有身份的蛀蟲和寄生蟲,前仆後繼地吞噬著國家財富,被壓榨被欺淩的勞苦大眾,無一例外地成了犧牲品。
值得一提的是,夏王朝作為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的曆史,並非是華夏曆史的全部,隻是一小部分而已。開創華夏文明史的眾多氏族和部族被夏王朝無情地排斥在外,女媧的後裔、共工的後裔、蚩尤的後裔,後土的後裔,三苗的後裔,甚至西王母厥丹的後裔等等皆作為異族被排斥在外。所有被排斥的異族日後對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以及後世的曆代王朝形成了極大的威脅,敵對的態勢延續了數千年。因而華夏文明史,是一部被血淚浸透的曆史。
遭到夏王朝排斥的異族,被後世的史學家劃分為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這種過於籠統的劃分充滿了矛盾,也使眾多氏族的曆史封閉在厚厚的塵埃之中。比如從東夷劃分的九黎氏族、百越氏族的曆史沒人能夠清晰地追根溯源。至於百僰氏族的曆史,幾乎灰飛煙滅。
夏王朝經曆了16代帝。[注:不包括大禹治水征戰四方的十九年在內,亦不包括開國君主皇覃伯益執政的六年在內]準確的曆史紀年是從公元前2197年-公元前1766年,共459年。
商王朝經曆了28代帝。[注:含商前期和商後期,統稱殷商]準確的曆史紀年從公元前1766年-公元前1122年,共645年。
周王朝經曆了37代王[稱為天子],包括西周的12代王和東周的25代王。準確的曆史紀年從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256年,共867年。[注:其中含沒有天子由大臣聯合執政的14年共和時期,即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28年]
在夏商王朝統治時期,並沒有黃帝作為顯赫的中央大帝統治四方的傳說。周王朝建立之後,把後稷作為始祖崇拜,並且把後稷視為黃帝的後裔,以顯示姬姓氏族自古以來地位的顯赫。然而曆史上的姬姓明顯是帝夋的後裔。也就是說上古時期根本沒有權傾天下的黃帝這個集神與人為一體的帝王的存在。處於尷尬境地的周王朝貴族為篡改曆史,又泡製出黃帝複姓公孫,並且把薑姓神農氏拚湊為炎帝,引為黃帝的親兄弟。但這種杜撰並沒有支撐多久。炎黃二帝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的謊言,卻在混沌之中流傳了數千年。這個謊言的可笑之處在於,如果作為所謂姬姓的黃帝功高蓋世,權傾天下,那麽其後世子孫應稱為黃炎子孫。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把全體中國人視為所謂炎黃子孫,是中國曆史的最大悲哀。這個稱呼遮蔽了中國由來是一個多氏族和多民族組成的國度的事實,導致太多人盲目地認錯了祖宗。
中國的社會發展史並不等於華夏的文明史。不認清這一點,華夏曆史無從談起。
客觀地說,華夏文明是舉世公認的東方文明的總和。世界上所有衰亡了的或仍在延續的宗教文明,皆岀自於華夏文明體係。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伯萊文明、波斯文明等,是其中的佼佼者。瑪雅文明則是東方文明向西方文明延伸的典範。
回顧中國曆史,倘以公元前841年為中國有準確紀年的開端,那麽曆史的發端從一開始便遭遇了無地自容的尷尬。因為被稱之為共和元年的公元前841年,中國隻有諸侯,沒有作為封建王朝標榜的作為天下共主的天子。
那麽天子去哪裏了呢?答案是作為西周王朝第十代王的天子姬胡,被作為諸侯的臣子逐岀了王城鎬京,慘遭流放。
大周王朝是以分封製為基石建立的統治政權。可是分封諸侯並不是大周王朝發明的體製。早在夏王朝時期,第九代帝姒泄為鞏固政權,防止叛亂,抵禦異族的侵擾,率先製訂和施行了分封製。這個製度設立了世襲爵位,將其劃分為六等,分別為一等公爵、二等侯爵、三等伯爵、四等子爵、五等男爵和六等附庸。這其中還另設封疆公侯為方伯。處於這個職位的公爵和侯爵,可以隨時代替帝招集各諸候,討伐背叛王朝的叛逆,抵禦和打擊異族進犯疆土。
但是曆史在分封製下發生了逆轉。夏王朝和商王朝不是亡於異族的入侵,卻都葬送在統治一方,勢力逐漸壯大的方伯手中。
養虎成患成為了分封製的最大弊端。
周王朝的創建者姬發依賴其父姬昌在世時組建的諸侯聯盟,摧毀了殷商王朝。為了兌現對諸侯分封裂地的承諾,姬發在登上王位的儀式上還沒來得及下車,便開始了分封。但是,以夏王朝和商王朝的分封製有所不同的是,周王朝在大肆分封的基礎上,設立了種姓製,且為了保護王室疆土設立了殷八師、西六師和東八師。
種姓製的設立令太多姬姓貴族一夜之間跨入世襲諸侯的行列。與世糸顯赫的異姓貴族,以及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卓越功勳的臣子,並列享有擁有爵位和封地的特權。而且姬姓諸侯的封地皆在王室周圍,對維護周王朝的政權取到了相當的震懾作用。另外,周王室還建立了三公六卿五官製度。[注: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與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並稱五官]任用擁有封地的諸侯為卿士,輔政王室。這樣,在封地上能夠作為君主的諸侯,又同時擁有王室顯赫大臣的身份。微妙的是,能在王室擔任卿士的大臣,始終以姬姓諸侯居多。
為了籠絡異姓諸侯,周王室除采用聯姻的方式維係關係,賞賜是關鍵。但周王室對異姓諸侯從分封那天起就采取了監督和製約的手段,幾乎所有異姓諸侯國都有天子親自任命的臣子常駐監國。
客觀地說,周王朝為了鞏固政權,從方方麵麵設立了係統的統治製度。以天子、諸侯、大夫和士四個階層層層分封,最終形成一個以親親尊尊貴賤為等級的龐大的貴族集團。
按照周王室的授爵封土規則,一塊邊長千裏的疆土,如果將它的土地用來分封邊長五百裏的公爵國,可一分為四;如果用來分封邊長四百裏的侯爵國,則可一分為六;如果用來分封邊長三百裏的伯爵國,則可一分十一;如果用來分封邊長二百裏的子爵國,則可一分二十五;如果用來分封邊長隻有百裏的男爵國,那麽原來就能夠劃分為一百個小國。其間由周天子任用的臣子代表王室來管理四方諸侯,製定諸侯國君臣應行的職責,確定各諸侯國應繳納的貢賦。如此種種,其真實用意就是長久鞏固王權。
在等級分明的製度下,為維護特權,防止僭越,周王朝製訂了周禮。規定了表示等級製度的典章製度和禮儀。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禮、嘉禮、凶禮、賓禮等等。如周禮規定了貴族飲宴列鼎的數量和鼎內的肉食種類:天子九鼎[包括牛、羊、乳豬、幹魚、幹肉、牲肚、豬肉、鮮魚、鮮肉幹]、諸侯七鼎[包括牛、羊、乳豬、幹魚、幹肉、牲肚、豬肉)、卿大夫五鼎[包括羊、乳豬、幹魚、幹肉、牲肚)、士三鼎(包括乳豬、幹魚、幹肉)。
盡管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周王朝從建立那天起就不穩定。最大的脅迫依然來自被曆代王朝排斥和不肯臣服的異族。所以抵禦和抗擊外來異族,成了周王朝承襲夏商王朝的重任。四方狼煙滾滾,周王室率領諸侯與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進行的征戰持續了二百多年,極大地損耗了王室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四方異族仍然繼續與周王朝為敵。
外來的侵害無法消除,諸侯國也逐漸開始了蔑視和背叛王室的行動。有的諸侯國借故不向王室納貢,有的諸侯國為了擴張地盤欺天罔地,不顧王室規章相互討伐,更有的諸侯國公然與王室分庭抗禮,自立為王。
由於先後討伐糾結周邊諸侯與周王朝對抗的徐國和楚國,王室付岀了慘重代價。不僅喪失了精銳之師,還阻止不了徐國和楚國相繼稱王,並且王室的威望一落千丈。
在諸侯紛紛對周王室有背離之心的境況下,第十代天子姬胡痛定思痛,決心推翻祖製,立誌革新,重振周王朝雄風。他強製收回被諸侯在封地之外侵吞的山林湖澤,並欲取消諸侯製,將周王朝改變為一個疆土統一的大一統國度,然後積蓄國力,以雷霆之勢對四方異族展開毀滅性的打擊。致力創造一個和平安寧的偉大國度。
可是,姬胡的理想很快破滅了。同姓諸侯和異姓諸侯既不會放棄世襲的爵祿,更不會割舍既得利益。於是,中國曆史上首次出現了天子被諸侯放逐的荒唐鬧劇。
遭到流放的姬胡在亡命天涯的途中才真正明白,所謂諸侯,不過是依附在王室這棵大樹上的一條條寄生蟲。至親外戚皆不例外。
害你和救你的人,都是你身邊最親近的人,而非公然與你抗衡的敵人。隻不過你-旦顯貴,注定坑害你的人多,真正會在危難中拯救你的人,少之又少。姬胡臨終時躺在病榻上,瞅著門可羅雀的簡陋門檻,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是,已經晚了。他不知道的是,幾百年後,中國改朝換代後確實實現了大一統。以中央集權製取代分封製建立的秦王朝,以及以後幾千年不斷改朝換代建立的政權,都沒有迎來幸福和安寧。扭曲的社會體製滋養的有身份的蛀蟲和寄生蟲,前仆後繼地吞噬著國家財富,被壓榨被欺淩的勞苦大眾,無一例外地成了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