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閱讀量雖然不錯,但是對兵法卻從未涉獵過。<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行軍的這些時日,除了觀察軍隊的紮營、行軍過程之外,他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和曹仁討論當世的兵法。
曹仁是曹操的族弟,其父曹熾不是等閑之輩,官至長水校尉。這長水校尉可不是一般的校尉。乃是掌管皇都附近長水、宣曲兩營的胡人騎兵,這些騎兵大多來自臣服漢朝的烏桓人,精於騎射之術,乃是拱衛皇都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長水校尉乃是兩千石的大員,地位也算比較顯赫。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武職,所以曹仁自小就偏向於學習治軍、行軍之道,熟讀兵書,對用兵之道頗為擅長。
一路上曹仁和曹丕講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尉繚子》等當世知名的兵書,雖然都是泛泛而談,但是卻把基本兵書的其中關鍵說得很是清楚,若說曹家誰最會用兵,除了曹操之外,非曹仁莫屬。
在曹昂戰死的那一年,曹丕隨軍回到許都,正是曹仁送他回府的,那也曹丕記得曹仁在他馬頭牽馬,這種明顯的示好舉動曹丕看在眼裏,雖然後來和曹仁從未見過麵,但是行軍伊始,曹丕就主動向曹仁請教行軍之事,也讓曹仁了解到曹丕的善意,兩人就這麽一路聊下來,很是投契,隱隱之間,他們也建立起了一種微妙的關係。
對於曹仁,曹丕不會像拉攏劉曄這麽費盡心機,一來曹仁這等資曆,這等地位,在曹操諸子之爭中必然不會選邊站,而是會成為兩方盡力拉攏的對象,現在曹仁無法預見日後曹丕和曹植之間的爭奪有多麽的驚心動魄,所以他向曹丕示好,但是這也僅止於示好。<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於曹丕而言,也隻是需要和他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他自認自己沒有足夠的利益讓曹仁站在自己這一邊,隨著曹植的才氣越發顯現,曹丕和曹植之間的爭鬥就越加不可避免,那個時候,曹仁或許不會像今天這麽熱乎,但是考慮到曹丕和他友好的關係,自然也不會冒險站早曹植那一邊。
能夠做到這一點,曹丕已經很滿意了。
這一日曹仁和曹丕大談兵書《司馬法》中的內容:“《司馬法》中有雲:‘凡戰,以輕行輕則危,以重行重則無功,以輕行重則敗,以重行輕則戰。故戰相為輕重。’這中間的‘輕、重’二字,講的是人數之多寡,以吾之寡攻敵之寡,並無全勝之把握,是為危。以吾之眾擊敵之中,則無功。以吾之寡擊敵之眾則敗,以吾之眾擊敵之寡則戰,吾以為,這以眾擊寡之時不止要戰,還要速戰,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其擊潰,不留後患。”
曹丕聽完點頭受教,一旁的樂進卻笑顏:“子孝將軍所指應該是在城池多、不利於騎戰之地。如果這是在漠北、西域等地,地勢開闊,敵軍雖寡,卻熟悉地形精於騎射,我軍雖眾,卻是步兵多,騎兵少。敵軍分而擊之,得手即遠遁,再加上健馬勁弓,以眾擊寡隻怕也得不到便宜。”
一路上樂進時不時會加入到兩人的談論,樂進這人不怎麽讀兵書,但是卻見多識廣,而且實踐經驗豐富,所以每次都是切中要害。加上他跟隨曹操的時間也不算短,又立有不少戰功,和曹仁並肩作戰的時間也不少,所化沒有那麽多顧忌。
上一次就是他帶著曹丕殺出重圍,對於曹丕,他倒是真有幾分好感,一來是因為他認為曹丕遭逢大變後反而更加沉穩,讓他佩服,二來是因為曹丕一年時光,居然健壯了不少,必然是勤於操練,對於軍中取功名的樂進來說,曹丕這種有文化又不拉下操練的富貴公子哥很對他的口味。
“文謙將軍說得不錯,《司馬法》一書畢竟成於多年之前,比起當今兩軍交戰少了很多變化,用兵之道,不能拘泥於兵書,奇正相合,因時製宜,才是正道。”曹仁不以為忤,反而讚同樂進的看法。
“這幾日聽兩位將軍一席話,可抵我苦讀十年兵書。”曹丕笑著恭維,兩人頗為受用,笑著說不敢。
此時馬蹄聲響起,一隊人數不多的虎豹騎迎麵馳來,其中一騎離隊而出,那騎士在馬上說道:“兩位將軍,司空有令:今日在前方五裏西鄂縣紮營,明日強攻宛城。”
曹仁、樂進齊聲答道:“得令!”那騎士隨即策馬離開,趕上了前方的隊伍。
曹軍這支隊伍,加上民夫接近十萬人,走在馳道之上,排出去不下二十公裏,一般行軍打仗每一個目的地都會事先告知各部將領,讓他們直接到達目的地紮營,如果臨時改變主意的話,那就要派輕騎通知行軍各部。照原計劃,曹軍今日應該在宛城十裏處紮營,但是曹操現在改變主意,要在離宛城還有二十裏地的西鄂縣紮營,在這種情況下,隻能派輕騎通知各部將領,但是曹軍沒有輕騎,這事情隻有虎豹騎做了。
曹丕所在的位置還算是軍隊的前端,所以那虎豹騎傳令完之後還要向後跑,通知後麵的軍隊。
“為何突然改在西鄂縣紮營?其實我軍此次兵多將廣,正改大軍壓境,直逼宛城,讓張繡那廝心驚膽戰,次日發兵強攻必可把宛城拿下。”曹仁皺眉說道。
“..........子孝將軍難道沒發覺此次出征有一人隨軍麽?但凡此人隨軍,司空行軍路線和紮營之地就常有改動。”樂進微微笑道。
曹仁恍然大悟:“文謙說的是郭祭酒!往時吾到從未留心此事,今日提起,倒確實如此。文謙真是心細。”
曹丕聽到兩人對答,心中頓時有了譜:軍師祭酒,郭嘉,郭奉孝。聽樂進這說法,郭嘉應該是曹軍中最能影響曹操決定的人。可惜此人死得太早,要不然在日後曹魏集團中必然會有一席之地。早前曹丕並不知道郭嘉隨軍,這種事情也隻有領兵將領才會知曉得詳細。
改變行止,郭嘉是察覺到了什麽?還是要施展什麽妙計?
人的名,樹的影,聽到郭嘉的名字,曹丕就覺得事情不簡單。
曹仁是曹操的族弟,其父曹熾不是等閑之輩,官至長水校尉。這長水校尉可不是一般的校尉。乃是掌管皇都附近長水、宣曲兩營的胡人騎兵,這些騎兵大多來自臣服漢朝的烏桓人,精於騎射之術,乃是拱衛皇都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長水校尉乃是兩千石的大員,地位也算比較顯赫。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武職,所以曹仁自小就偏向於學習治軍、行軍之道,熟讀兵書,對用兵之道頗為擅長。
一路上曹仁和曹丕講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尉繚子》等當世知名的兵書,雖然都是泛泛而談,但是卻把基本兵書的其中關鍵說得很是清楚,若說曹家誰最會用兵,除了曹操之外,非曹仁莫屬。
在曹昂戰死的那一年,曹丕隨軍回到許都,正是曹仁送他回府的,那也曹丕記得曹仁在他馬頭牽馬,這種明顯的示好舉動曹丕看在眼裏,雖然後來和曹仁從未見過麵,但是行軍伊始,曹丕就主動向曹仁請教行軍之事,也讓曹仁了解到曹丕的善意,兩人就這麽一路聊下來,很是投契,隱隱之間,他們也建立起了一種微妙的關係。
對於曹仁,曹丕不會像拉攏劉曄這麽費盡心機,一來曹仁這等資曆,這等地位,在曹操諸子之爭中必然不會選邊站,而是會成為兩方盡力拉攏的對象,現在曹仁無法預見日後曹丕和曹植之間的爭奪有多麽的驚心動魄,所以他向曹丕示好,但是這也僅止於示好。<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於曹丕而言,也隻是需要和他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他自認自己沒有足夠的利益讓曹仁站在自己這一邊,隨著曹植的才氣越發顯現,曹丕和曹植之間的爭鬥就越加不可避免,那個時候,曹仁或許不會像今天這麽熱乎,但是考慮到曹丕和他友好的關係,自然也不會冒險站早曹植那一邊。
能夠做到這一點,曹丕已經很滿意了。
這一日曹仁和曹丕大談兵書《司馬法》中的內容:“《司馬法》中有雲:‘凡戰,以輕行輕則危,以重行重則無功,以輕行重則敗,以重行輕則戰。故戰相為輕重。’這中間的‘輕、重’二字,講的是人數之多寡,以吾之寡攻敵之寡,並無全勝之把握,是為危。以吾之眾擊敵之中,則無功。以吾之寡擊敵之眾則敗,以吾之眾擊敵之寡則戰,吾以為,這以眾擊寡之時不止要戰,還要速戰,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其擊潰,不留後患。”
曹丕聽完點頭受教,一旁的樂進卻笑顏:“子孝將軍所指應該是在城池多、不利於騎戰之地。如果這是在漠北、西域等地,地勢開闊,敵軍雖寡,卻熟悉地形精於騎射,我軍雖眾,卻是步兵多,騎兵少。敵軍分而擊之,得手即遠遁,再加上健馬勁弓,以眾擊寡隻怕也得不到便宜。”
一路上樂進時不時會加入到兩人的談論,樂進這人不怎麽讀兵書,但是卻見多識廣,而且實踐經驗豐富,所以每次都是切中要害。加上他跟隨曹操的時間也不算短,又立有不少戰功,和曹仁並肩作戰的時間也不少,所化沒有那麽多顧忌。
上一次就是他帶著曹丕殺出重圍,對於曹丕,他倒是真有幾分好感,一來是因為他認為曹丕遭逢大變後反而更加沉穩,讓他佩服,二來是因為曹丕一年時光,居然健壯了不少,必然是勤於操練,對於軍中取功名的樂進來說,曹丕這種有文化又不拉下操練的富貴公子哥很對他的口味。
“文謙將軍說得不錯,《司馬法》一書畢竟成於多年之前,比起當今兩軍交戰少了很多變化,用兵之道,不能拘泥於兵書,奇正相合,因時製宜,才是正道。”曹仁不以為忤,反而讚同樂進的看法。
“這幾日聽兩位將軍一席話,可抵我苦讀十年兵書。”曹丕笑著恭維,兩人頗為受用,笑著說不敢。
此時馬蹄聲響起,一隊人數不多的虎豹騎迎麵馳來,其中一騎離隊而出,那騎士在馬上說道:“兩位將軍,司空有令:今日在前方五裏西鄂縣紮營,明日強攻宛城。”
曹仁、樂進齊聲答道:“得令!”那騎士隨即策馬離開,趕上了前方的隊伍。
曹軍這支隊伍,加上民夫接近十萬人,走在馳道之上,排出去不下二十公裏,一般行軍打仗每一個目的地都會事先告知各部將領,讓他們直接到達目的地紮營,如果臨時改變主意的話,那就要派輕騎通知行軍各部。照原計劃,曹軍今日應該在宛城十裏處紮營,但是曹操現在改變主意,要在離宛城還有二十裏地的西鄂縣紮營,在這種情況下,隻能派輕騎通知各部將領,但是曹軍沒有輕騎,這事情隻有虎豹騎做了。
曹丕所在的位置還算是軍隊的前端,所以那虎豹騎傳令完之後還要向後跑,通知後麵的軍隊。
“為何突然改在西鄂縣紮營?其實我軍此次兵多將廣,正改大軍壓境,直逼宛城,讓張繡那廝心驚膽戰,次日發兵強攻必可把宛城拿下。”曹仁皺眉說道。
“..........子孝將軍難道沒發覺此次出征有一人隨軍麽?但凡此人隨軍,司空行軍路線和紮營之地就常有改動。”樂進微微笑道。
曹仁恍然大悟:“文謙說的是郭祭酒!往時吾到從未留心此事,今日提起,倒確實如此。文謙真是心細。”
曹丕聽到兩人對答,心中頓時有了譜:軍師祭酒,郭嘉,郭奉孝。聽樂進這說法,郭嘉應該是曹軍中最能影響曹操決定的人。可惜此人死得太早,要不然在日後曹魏集團中必然會有一席之地。早前曹丕並不知道郭嘉隨軍,這種事情也隻有領兵將領才會知曉得詳細。
改變行止,郭嘉是察覺到了什麽?還是要施展什麽妙計?
人的名,樹的影,聽到郭嘉的名字,曹丕就覺得事情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