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龍十八掌。
李舒崇以大約每天一招的速度學習著。
降龍十八掌第一招,亢龍有悔: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掌劃一圓圈,向外推去。內力愈強此招愈猛,純以內力掌力傷敵,不存任何技巧。降龍十八掌是至剛的掌法,至剛則至猛,而剛到極處反而至柔。亢龍有悔的“悔”字,便是讓入門者知道,降龍掌法不是一味剛猛,更不是可發不可收的蠻招。亢龍有悔一招之中夾雜著剛柔兩種力道,正反相成,是練習其他降龍掌法的基礎。。
後麵的招式依次是:飛龍在天,見龍在田,鴻漸於陸,潛龍勿用,利涉大川,突如其來,震驚百裏,魚躍於淵,雙龍取水,或越在淵,時乘六龍,密雲不雨,損則有孚,龍戰於野,履霜冰至,羝羊觸蕃,神龍擺尾。
全套掌法學下來,竟花了李舒崇二十天的時間。李舒崇連續四次穿越過去學習,,這才把降龍十八掌學全了。不過,李舒崇還算是學得快的,郭靖和他一起起步,現在才學到第十掌雙龍取水。
第五次穿越到薑廟鎮的時候,直接選擇了半個月後的複習階段,此時,郭靖才學完降龍十八掌的前十五掌,洪七公打起精神,給郭靖、黃蓉和李舒崇指點起了臨敵應變、防身保命之道。李舒崇不但鞏固了降龍十八掌,還把江南六俠所教的武藝招數也完整地學習了一遍。
就在李舒崇連續五個晚上來到薑廟鎮學武功的期間,這五個白天裏,李舒崇的武術興趣小組招生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星期六和星期天,李舒崇和秦雯一起商量了一下,他們決定不要設置太高的門檻,也沒有什麽的限製條件,隻要是本校的學生,不限年級,不限年齡,隻要每天下午第三節課能夠請得到假,然後高強度的練習兩個小時,每天雷打不動,沒有極為特殊情況不許缺席,風雨無阻,雷打不動。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可以不來,隻不過以後都不用再來了。同時文化課也要跟上,必須確保文化課程的成績不退步,否則清退出武術興趣小組。
周一到周三是報名的時間。由於大家口口相傳,大家都知道了“眼鏡俠”李舒崇身懷絕技,除了內力驚人外,還有飛簷走壁的絕世武功,所以從報名的第一天開始,慕名而來的人就很多。但是武術興趣小組的第一個條件,也是唯一的一個條件就把許多人拒之門外了。這個條件其實很簡單,也不苛刻,就是準備報名的同學需要領取一張打印好的同意書,帶回去讓家長和班主任共同簽名。李舒崇此舉實屬無奈,在中國,尤其是在學校裏,很多事情如果不是有言在先的話,往往會把好事辦成壞事的。
鵝公灘中學(以後簡稱為鵝中)一共有20多個班級,在校學生1000人左右。最初有興趣來報名的學生居然超過600人,顯然,不少女生也積極報名了,至於是想學武功還是想來接近“眼鏡俠”,那就無從考證了。可惜的是一道小得不能再小的門檻,居然擋住了一大半人的武俠之路。家長的顧慮很多,怕耽誤孩子學習的,怕孩子流血受傷的,怕孩子把心玩野了再也收不回來的,怕孩子將來長大後喜歡舞刀弄槍的……班主任的顧慮也很多,怕尖子生變成差生考不上好學校的,怕差生以後不服管教的,怕學生變成混混無法給家長交代的,怕第三節課沒人上課被校長批評的……總而言之,第二天真正拿到雙重簽名前來報名的還不到100人。第三天也不多,才60多人。報名截止後,共計162人報名。
李舒崇特別強調,習武之人首重人品,千萬不能弄虛作假,到時候要每一個都要核實,否則嚴懲不貸。另外,習武之人特別講究尊師重道和孝道,第一次練功的時候,家長必須親臨現場,同時,李舒崇邀請了有空的校領導和各班主任、各科教師前來觀摩。
周三下午,李舒崇的武術興趣小組成立動員大會在學校的操場上召開了。
在校長和老師們的關注下,李舒崇侃侃而談。
李舒崇首先說明了成立武術興趣小組的兩個目的:首先,就是要使炎黃子孫,尤其是相對比較孱弱的漢人,強身健體,增強血性、骨氣和豪俠之氣,力求再現漢唐時期祖先們的風采;其次,從整體上說,少年強則國強,讓中華民族從骨子裏真正的強大起來。簡單的說,就是一要扶漢,二要興華。
李舒崇深情地說道:先秦時期的華夏民族,是一個十分強悍的民族,養成了尚武的習俗與精神。從國君到貴族到平民,無論武人還是文人,隻要是男人,就都普遍喜愛劍。古代文人並不與純粹的書生劃等號,他們大都有武士的一麵,甚至還有遊俠的身影。他們劍不離身,身不離馬,肌肉很發達,路見不平並不需要左顧右盼,眼睛不眨拔刀相助就是。
孔子身長九尺六寸,擅長射箭,常年腰掛長劍,武藝超群。他本人帶領七十二名學生,環遊祖國大好河山。一路上的艱險,恐怕不比《西遊記》裏的唐三藏少。唐三藏身邊有三個徒弟,個個身懷絕技,神通廣大。而孔子身邊雖然人數不少,但隻是學生,如果他們像後來的宋明兩代書生那樣,個個文弱,那麽在遊學的半路上,師徒們恐怕早就被劫匪放倒了。但是,孔子遊學數十年,我們沒聽說被劫殺的事情發生,學生中有營養不良餓死的,但卻沒有一個倒在山賊劍下。這說明孔子的徒弟,那不但是一群學生,而且也是一群劍客。七十二位劍客,加上一位大力士老師,這樣一群文人,哪個強盜敢惹?
眾所共知,漢朝,唐朝之所以強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軍隊的戰鬥力非凡。就拿唐朝來說吧,唐軍之所以戰鬥力強,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於軍人素質高。縱觀盛唐時代,唐軍戰鬥力非凡,這與“文化人當兵”息息相關。在士兵構成上,盛唐時代軍隊“知識青年”居多,所以士兵素質極高。盛唐時期的唐主力部隊士兵,主要由關中良家子和歸化胡人年輕貴族組成。良家子即有田地家人、品行良好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接受過很好的文化教育,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榮譽感;而歸化胡人青年貴族更是文化程度不低,他們大多對強大的唐王朝有一種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崇拜,試圖通過拚死作戰來獲得唐對他們的肯定。西漢也是如此。
而宋朝則不然。“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是源自宋朝的流行語。宋政府鼓勵“乞丐”和“閑散人員”來當兵,不主張知識青年當兵,為的是防止兵變與政變(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通過陳橋兵變當上皇帝的,他怕別人也玩他的套路,所以“申請了專利”),一勞永逸地指點江山。如此一來,“流民”與下層“閑散人員”構成了主要兵源。每逢荒年,宋廷把成千上萬的流亡農民招募為禁軍或廂軍。大量的士兵長期無事可幹,遊手好閑,軍隊素質極其低下。這就是宋朝麵對外族入侵時一敗再敗的根本原因。
最後,李舒崇提醒學員們,文武兼修,對每個學員來說都是一個考驗,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會很不適應。但是,隻要能堅持一年下來的,肯定能身強體壯,基本上百病不侵;能堅持三年下來的;肯定能身輕如燕,飛簷走壁;能堅持十年下來的,不說以一敵十,至少能獨當一麵。
動員會的最後,經校領導(他也是個金庸迷)同意,由李舒崇表演一下真功夫,隻見他來到操場邊上的一棟等待拆掉的老房子麵前,施展一招“亢龍有悔”,“轟隆”一聲,磚牆被打開了一個大洞。
學員們都沸騰起來了,大聲喊著“我也要學降龍十八掌”!
李舒崇以大約每天一招的速度學習著。
降龍十八掌第一招,亢龍有悔: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掌劃一圓圈,向外推去。內力愈強此招愈猛,純以內力掌力傷敵,不存任何技巧。降龍十八掌是至剛的掌法,至剛則至猛,而剛到極處反而至柔。亢龍有悔的“悔”字,便是讓入門者知道,降龍掌法不是一味剛猛,更不是可發不可收的蠻招。亢龍有悔一招之中夾雜著剛柔兩種力道,正反相成,是練習其他降龍掌法的基礎。。
後麵的招式依次是:飛龍在天,見龍在田,鴻漸於陸,潛龍勿用,利涉大川,突如其來,震驚百裏,魚躍於淵,雙龍取水,或越在淵,時乘六龍,密雲不雨,損則有孚,龍戰於野,履霜冰至,羝羊觸蕃,神龍擺尾。
全套掌法學下來,竟花了李舒崇二十天的時間。李舒崇連續四次穿越過去學習,,這才把降龍十八掌學全了。不過,李舒崇還算是學得快的,郭靖和他一起起步,現在才學到第十掌雙龍取水。
第五次穿越到薑廟鎮的時候,直接選擇了半個月後的複習階段,此時,郭靖才學完降龍十八掌的前十五掌,洪七公打起精神,給郭靖、黃蓉和李舒崇指點起了臨敵應變、防身保命之道。李舒崇不但鞏固了降龍十八掌,還把江南六俠所教的武藝招數也完整地學習了一遍。
就在李舒崇連續五個晚上來到薑廟鎮學武功的期間,這五個白天裏,李舒崇的武術興趣小組招生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星期六和星期天,李舒崇和秦雯一起商量了一下,他們決定不要設置太高的門檻,也沒有什麽的限製條件,隻要是本校的學生,不限年級,不限年齡,隻要每天下午第三節課能夠請得到假,然後高強度的練習兩個小時,每天雷打不動,沒有極為特殊情況不許缺席,風雨無阻,雷打不動。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可以不來,隻不過以後都不用再來了。同時文化課也要跟上,必須確保文化課程的成績不退步,否則清退出武術興趣小組。
周一到周三是報名的時間。由於大家口口相傳,大家都知道了“眼鏡俠”李舒崇身懷絕技,除了內力驚人外,還有飛簷走壁的絕世武功,所以從報名的第一天開始,慕名而來的人就很多。但是武術興趣小組的第一個條件,也是唯一的一個條件就把許多人拒之門外了。這個條件其實很簡單,也不苛刻,就是準備報名的同學需要領取一張打印好的同意書,帶回去讓家長和班主任共同簽名。李舒崇此舉實屬無奈,在中國,尤其是在學校裏,很多事情如果不是有言在先的話,往往會把好事辦成壞事的。
鵝公灘中學(以後簡稱為鵝中)一共有20多個班級,在校學生1000人左右。最初有興趣來報名的學生居然超過600人,顯然,不少女生也積極報名了,至於是想學武功還是想來接近“眼鏡俠”,那就無從考證了。可惜的是一道小得不能再小的門檻,居然擋住了一大半人的武俠之路。家長的顧慮很多,怕耽誤孩子學習的,怕孩子流血受傷的,怕孩子把心玩野了再也收不回來的,怕孩子將來長大後喜歡舞刀弄槍的……班主任的顧慮也很多,怕尖子生變成差生考不上好學校的,怕差生以後不服管教的,怕學生變成混混無法給家長交代的,怕第三節課沒人上課被校長批評的……總而言之,第二天真正拿到雙重簽名前來報名的還不到100人。第三天也不多,才60多人。報名截止後,共計162人報名。
李舒崇特別強調,習武之人首重人品,千萬不能弄虛作假,到時候要每一個都要核實,否則嚴懲不貸。另外,習武之人特別講究尊師重道和孝道,第一次練功的時候,家長必須親臨現場,同時,李舒崇邀請了有空的校領導和各班主任、各科教師前來觀摩。
周三下午,李舒崇的武術興趣小組成立動員大會在學校的操場上召開了。
在校長和老師們的關注下,李舒崇侃侃而談。
李舒崇首先說明了成立武術興趣小組的兩個目的:首先,就是要使炎黃子孫,尤其是相對比較孱弱的漢人,強身健體,增強血性、骨氣和豪俠之氣,力求再現漢唐時期祖先們的風采;其次,從整體上說,少年強則國強,讓中華民族從骨子裏真正的強大起來。簡單的說,就是一要扶漢,二要興華。
李舒崇深情地說道:先秦時期的華夏民族,是一個十分強悍的民族,養成了尚武的習俗與精神。從國君到貴族到平民,無論武人還是文人,隻要是男人,就都普遍喜愛劍。古代文人並不與純粹的書生劃等號,他們大都有武士的一麵,甚至還有遊俠的身影。他們劍不離身,身不離馬,肌肉很發達,路見不平並不需要左顧右盼,眼睛不眨拔刀相助就是。
孔子身長九尺六寸,擅長射箭,常年腰掛長劍,武藝超群。他本人帶領七十二名學生,環遊祖國大好河山。一路上的艱險,恐怕不比《西遊記》裏的唐三藏少。唐三藏身邊有三個徒弟,個個身懷絕技,神通廣大。而孔子身邊雖然人數不少,但隻是學生,如果他們像後來的宋明兩代書生那樣,個個文弱,那麽在遊學的半路上,師徒們恐怕早就被劫匪放倒了。但是,孔子遊學數十年,我們沒聽說被劫殺的事情發生,學生中有營養不良餓死的,但卻沒有一個倒在山賊劍下。這說明孔子的徒弟,那不但是一群學生,而且也是一群劍客。七十二位劍客,加上一位大力士老師,這樣一群文人,哪個強盜敢惹?
眾所共知,漢朝,唐朝之所以強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軍隊的戰鬥力非凡。就拿唐朝來說吧,唐軍之所以戰鬥力強,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於軍人素質高。縱觀盛唐時代,唐軍戰鬥力非凡,這與“文化人當兵”息息相關。在士兵構成上,盛唐時代軍隊“知識青年”居多,所以士兵素質極高。盛唐時期的唐主力部隊士兵,主要由關中良家子和歸化胡人年輕貴族組成。良家子即有田地家人、品行良好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接受過很好的文化教育,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榮譽感;而歸化胡人青年貴族更是文化程度不低,他們大多對強大的唐王朝有一種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崇拜,試圖通過拚死作戰來獲得唐對他們的肯定。西漢也是如此。
而宋朝則不然。“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是源自宋朝的流行語。宋政府鼓勵“乞丐”和“閑散人員”來當兵,不主張知識青年當兵,為的是防止兵變與政變(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通過陳橋兵變當上皇帝的,他怕別人也玩他的套路,所以“申請了專利”),一勞永逸地指點江山。如此一來,“流民”與下層“閑散人員”構成了主要兵源。每逢荒年,宋廷把成千上萬的流亡農民招募為禁軍或廂軍。大量的士兵長期無事可幹,遊手好閑,軍隊素質極其低下。這就是宋朝麵對外族入侵時一敗再敗的根本原因。
最後,李舒崇提醒學員們,文武兼修,對每個學員來說都是一個考驗,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會很不適應。但是,隻要能堅持一年下來的,肯定能身強體壯,基本上百病不侵;能堅持三年下來的;肯定能身輕如燕,飛簷走壁;能堅持十年下來的,不說以一敵十,至少能獨當一麵。
動員會的最後,經校領導(他也是個金庸迷)同意,由李舒崇表演一下真功夫,隻見他來到操場邊上的一棟等待拆掉的老房子麵前,施展一招“亢龍有悔”,“轟隆”一聲,磚牆被打開了一個大洞。
學員們都沸騰起來了,大聲喊著“我也要學降龍十八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