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李舒崇站在雁門關新修的城牆之上,望著北方,心中不由得想起了陸遊所作的《書憤》。
這首詩是陸遊六十一歲時所作的。六十一歲,早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而且詩人因為主戰而被朝廷罷黜,隻能賦閑在家,想起那破碎的山河,未酬的壯誌,再看看鏡中斑白的頭發,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怎樣的痛心疾首啊?陸遊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展雄才大略。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上長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幘怒叱:“乃壞汝萬裏長城!”陸遊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塞上長城”隻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的。但老驥伏櫪,陸遊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期待這種愛國主義精神能夠流芳千古!李舒崇心想:流芳千古,他真的做到了。
此刻,李舒崇仿佛能跨越了時空的差距,在精神的世界裏近距離感受著陸遊極為強烈的愛國熱情,以及那一點點沉鬱頓挫的憂傷。李舒崇的心頭仿佛又響起了嶽飛在《滿江紅》中無聲的“勸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是呀,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李舒崇頓時振奮了起來,自己這次穿越來到明朝,除了見證萍蹤俠影的故事以外,還能再做點兒什麽呢?
是選擇像金刀寨主周健一樣,隱姓埋名地報國嗎?周健雖然落草為寇,但他把金刀寨設在了大明與瓦剌兩國的百裏緩衝地帶之間,可以說是用自己和金刀寨的弟兄們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雁門關外一道新的長城,這種精神可歌可泣。但是,僅僅憑借著一千多號人馬,一座山寨的力量終究有限。
或者,廣泛推廣書院?李舒崇最想做的就是這樣,可惜,從丁大可那裏了解到,從明朝的建立直到現在,朝廷都在大力興辦官學,民辦的書院已經沉寂了六七十年的時間,要想逆勢而為,推廣書院,談何容易。
所以,李舒崇現在能做的,一方麵,盡力培養丁大可,幫助他成為總兵,希望他能堅守雁門關,成為”飛將軍“式的愛國英雄;另一方麵,暗中推廣書院派,以江湖門派的形式,招收更多的有誌之士,打造一批既有尚武精神,又有過硬本領的書院派弟子,達則兼濟天下,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窮則獨善其身,設帳授徒,等待條件成熟的時候,再廣泛開設書院,把尚武精神和愛國情懷四處傳播,發揚光大。就像”楊家將“的精神一樣,前赴後繼,世代傳承。
李舒崇穿越到雁門關已經五天,應該快回去了。當晚,李舒崇把寫好的各種武功秘笈(降龍十八掌除外)給了丁大可,在傳授武功之餘,還重點”強調”(當然是“筆談”)了要丁大可堅持修煉全真派內功,堅持十年方可大成。李舒崇還“交代”(也是筆談,以下不再單獨說明)了丁大可,要在眾將士之中,物色一些人品過硬、積極上進的青年俊才,暗中吸收到書院派之中,把這些武功傳授給他們,以壯大書院派的實力,為大明江山多培養一些有用的人才。自己要去雲遊四海,大概十年之後再回來,相信到時候丁大可已經是雁門關的總兵了,如果他能堅持修煉內功,而且做好書院派的傳承,李舒崇就把鎮派絕學,降龍十八掌,傳授給他。
突然得知李舒崇即將遠行的消息,丁大可非常震驚,他苦苦挽留,希望李舒崇能多待一段時間,幫助自己鞏固武功基礎。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李舒崇武功高強,雁門關內無人是他的對手,如果他想幫助自己奪得總兵一職易如反掌。可是,李舒崇“告訴”他,不能拔苗助長,隻有等他自己有了足夠高的功夫和足夠的實力以後,總兵的位置自然非他莫屬,而且守衛雁門關,就必然要麵對瓦剌的大軍,這需要真正的實力,不能投機取巧。
李舒崇“說完”,就要連夜出門,卻被丁大可苦苦留住。丁大可拿出一大包金銀珠寶,想要孝敬給指點迷津又傳授武功的師傅,李舒崇正要“婉言謝絕”,卻見丁大可一片誠意,也不忍心完全拒絕,還是隨便拿個東西留作紀念吧。他環顧四周,終於在丁大可家客廳的牆角裏,看到了一個用來插花的元代青花瓷瓶(冬天無花可插,瓶內空空如也),上麵繪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圖案,隻見月光之下蕭何策馬狂奔(負氣出走的韓信和手持船槳的艄公都隱藏在側後方無從得見),栩栩如生。李舒崇走了過去,拿起這個閑置的空花瓶,“告訴”丁大可,自己隻喜歡這個花瓶,就留著它做個紀念吧,其他的金銀財寶一概不要,還是留著用來壯大書院派的實力吧。丁大可被師傅的高雅情懷給折服了,李舒崇這是視金錢如糞土,給他省錢啊。這個花瓶據說是皇家的賞賜給周總兵的,後來總兵周健又轉送給他的,本來是一對兒的。有一次練功時不小心打破了一個,在他看來這花瓶隻不過是一個插花的工具罷了,剩下來的一個遲早也是要打破的,李舒崇這是提前幫他清理“垃圾”呀。李舒崇“告訴”丁大可,自己就喜歡這些高雅的玩意兒,以後如果丁大可遇到出名的畫家,一定要記得畫一幅有關雁門關的畫送給自己。這個小小的要求,丁大可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了。
李舒崇回到丁大可安排的房中休息去了,睡覺時還緊緊抱著這個花瓶,他想試試自己能不能帶著稍大的東西穿越回去。至於這個瓶子,估計也能值個幾千塊錢吧,反正放在丁大可也是浪費,不如帶回去試試。
一覺醒來,李舒崇抱著元青花瓷瓶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家裏,順手就把花瓶放在了家裏的茶幾上。
吃罷早飯,要去做的事情有很多,但還有一件事情更重要:今天是中元節,俗稱七月半,要祭祀逝去的親人。李舒崇不禁想起了對他疼愛有加的爺爺奶奶,眼中的淚水便抑製不住地流淌。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不相識,
塵滿麵,鬢如霜……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李舒崇站在雁門關新修的城牆之上,望著北方,心中不由得想起了陸遊所作的《書憤》。
這首詩是陸遊六十一歲時所作的。六十一歲,早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而且詩人因為主戰而被朝廷罷黜,隻能賦閑在家,想起那破碎的山河,未酬的壯誌,再看看鏡中斑白的頭發,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怎樣的痛心疾首啊?陸遊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展雄才大略。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上長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幘怒叱:“乃壞汝萬裏長城!”陸遊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塞上長城”隻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的。但老驥伏櫪,陸遊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期待這種愛國主義精神能夠流芳千古!李舒崇心想:流芳千古,他真的做到了。
此刻,李舒崇仿佛能跨越了時空的差距,在精神的世界裏近距離感受著陸遊極為強烈的愛國熱情,以及那一點點沉鬱頓挫的憂傷。李舒崇的心頭仿佛又響起了嶽飛在《滿江紅》中無聲的“勸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是呀,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李舒崇頓時振奮了起來,自己這次穿越來到明朝,除了見證萍蹤俠影的故事以外,還能再做點兒什麽呢?
是選擇像金刀寨主周健一樣,隱姓埋名地報國嗎?周健雖然落草為寇,但他把金刀寨設在了大明與瓦剌兩國的百裏緩衝地帶之間,可以說是用自己和金刀寨的弟兄們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雁門關外一道新的長城,這種精神可歌可泣。但是,僅僅憑借著一千多號人馬,一座山寨的力量終究有限。
或者,廣泛推廣書院?李舒崇最想做的就是這樣,可惜,從丁大可那裏了解到,從明朝的建立直到現在,朝廷都在大力興辦官學,民辦的書院已經沉寂了六七十年的時間,要想逆勢而為,推廣書院,談何容易。
所以,李舒崇現在能做的,一方麵,盡力培養丁大可,幫助他成為總兵,希望他能堅守雁門關,成為”飛將軍“式的愛國英雄;另一方麵,暗中推廣書院派,以江湖門派的形式,招收更多的有誌之士,打造一批既有尚武精神,又有過硬本領的書院派弟子,達則兼濟天下,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窮則獨善其身,設帳授徒,等待條件成熟的時候,再廣泛開設書院,把尚武精神和愛國情懷四處傳播,發揚光大。就像”楊家將“的精神一樣,前赴後繼,世代傳承。
李舒崇穿越到雁門關已經五天,應該快回去了。當晚,李舒崇把寫好的各種武功秘笈(降龍十八掌除外)給了丁大可,在傳授武功之餘,還重點”強調”(當然是“筆談”)了要丁大可堅持修煉全真派內功,堅持十年方可大成。李舒崇還“交代”(也是筆談,以下不再單獨說明)了丁大可,要在眾將士之中,物色一些人品過硬、積極上進的青年俊才,暗中吸收到書院派之中,把這些武功傳授給他們,以壯大書院派的實力,為大明江山多培養一些有用的人才。自己要去雲遊四海,大概十年之後再回來,相信到時候丁大可已經是雁門關的總兵了,如果他能堅持修煉內功,而且做好書院派的傳承,李舒崇就把鎮派絕學,降龍十八掌,傳授給他。
突然得知李舒崇即將遠行的消息,丁大可非常震驚,他苦苦挽留,希望李舒崇能多待一段時間,幫助自己鞏固武功基礎。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李舒崇武功高強,雁門關內無人是他的對手,如果他想幫助自己奪得總兵一職易如反掌。可是,李舒崇“告訴”他,不能拔苗助長,隻有等他自己有了足夠高的功夫和足夠的實力以後,總兵的位置自然非他莫屬,而且守衛雁門關,就必然要麵對瓦剌的大軍,這需要真正的實力,不能投機取巧。
李舒崇“說完”,就要連夜出門,卻被丁大可苦苦留住。丁大可拿出一大包金銀珠寶,想要孝敬給指點迷津又傳授武功的師傅,李舒崇正要“婉言謝絕”,卻見丁大可一片誠意,也不忍心完全拒絕,還是隨便拿個東西留作紀念吧。他環顧四周,終於在丁大可家客廳的牆角裏,看到了一個用來插花的元代青花瓷瓶(冬天無花可插,瓶內空空如也),上麵繪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圖案,隻見月光之下蕭何策馬狂奔(負氣出走的韓信和手持船槳的艄公都隱藏在側後方無從得見),栩栩如生。李舒崇走了過去,拿起這個閑置的空花瓶,“告訴”丁大可,自己隻喜歡這個花瓶,就留著它做個紀念吧,其他的金銀財寶一概不要,還是留著用來壯大書院派的實力吧。丁大可被師傅的高雅情懷給折服了,李舒崇這是視金錢如糞土,給他省錢啊。這個花瓶據說是皇家的賞賜給周總兵的,後來總兵周健又轉送給他的,本來是一對兒的。有一次練功時不小心打破了一個,在他看來這花瓶隻不過是一個插花的工具罷了,剩下來的一個遲早也是要打破的,李舒崇這是提前幫他清理“垃圾”呀。李舒崇“告訴”丁大可,自己就喜歡這些高雅的玩意兒,以後如果丁大可遇到出名的畫家,一定要記得畫一幅有關雁門關的畫送給自己。這個小小的要求,丁大可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了。
李舒崇回到丁大可安排的房中休息去了,睡覺時還緊緊抱著這個花瓶,他想試試自己能不能帶著稍大的東西穿越回去。至於這個瓶子,估計也能值個幾千塊錢吧,反正放在丁大可也是浪費,不如帶回去試試。
一覺醒來,李舒崇抱著元青花瓷瓶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家裏,順手就把花瓶放在了家裏的茶幾上。
吃罷早飯,要去做的事情有很多,但還有一件事情更重要:今天是中元節,俗稱七月半,要祭祀逝去的親人。李舒崇不禁想起了對他疼愛有加的爺爺奶奶,眼中的淚水便抑製不住地流淌。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不相識,
塵滿麵,鬢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