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的財政主要來源其實一直是稅收,包括人口稅與商業稅以及小部分田稅和產業稅,在當時俗稱山澤魚鹽市稅。
然而相比於每年多達百億的財政稅收,更加龐大的是每年各項支出以及額外用度。
其中大頭就是天下官員俸祿,占到了財政收入的一半。
即便是經曆過光武帝,漢和帝,鄧太後等幾任統治者數次減俸,“務從節約,並省官職,消減俸祿”,也還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所以每年財政收入,地方官員要截留大半,就是留給地方各級官員的俸祿,而大司農國庫的錢,也一定會比少府和水衡尉多,就在於這些錢是根本,一動就天下大亂。
可自從鄧太後去世,東漢的節約之風就徹底消失,漢安帝漢順帝漢桓帝,都是有名的昏君,到漢靈帝也是一脈相承,花錢如流水,絲毫不懂節製。
統治者奢靡成風,內憂外患也不消停。漢和帝永初年間,長達11年的隴右西羌叛亂,為了平叛花了足足240億五銖錢。
靈帝初年,東羌叛亂,世人隻看到了涼州三明輝煌的戰績,卻看不到朝廷高達44億的軍費開支。
然後又是鮮卑那邊,出了個能主檀石槐,屢次南下犯邊。緊接著黃巾之亂,西涼叛亂,遼東叛亂,東南西北以及漢庭內部,就沒消停的時候,天下到處都要打仗。
雖然相比於原本曆史,如今的東漢朝廷搜刮豪強,要富裕很多,可漢靈帝又恢複了揮霍無度的情況,到處都在花錢,財政每況日下,少府和水衡尉的錢正在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往下掉。
自從天子決定派北軍出征鮮卑,先不提軍費開支,單說後勤補給開支就不是一個小數目。再加上新建的南軍,以及這次大閱兵的封賞,眼看禁錢司和水衡尉的倉庫要跑耗子。
第二日,少府樊陵和水衡都尉趙武就跑到漢靈帝那邊哭窮。
“陛下,真沒錢了。”
玉堂殿內,暖氣灼灼,趙武言簡意賅。
樊陵苦著臉道:“禁錢司也隻有不到五億錢,還要支撐北軍征戰鮮卑。”
聽了二人的話,漢靈帝愕然道:“前些日子還不是有二十餘億嗎?”
樊陵和趙武麵麵相覷,心道你這皇帝怎麽跟健忘症似的,忘了北軍和南軍的大頭開支了?
可心中雖腹誹,又不敢明說,樊陵隻得解釋道:“北軍征戰,南軍新建,都要錢,再加上這次閱兵.....”
漢靈帝沉吟道:“還能堅持多久。”
“北軍那邊每日開銷用度,約在400餘萬錢,加上皇室每日開銷以及其它各處花費,不到三月,少府的錢幣就會空空如也。”
“三月?”
“最多三月。”
這是樊陵精心計算後的結果。
別看北軍隻去了三萬人,但丁原那邊還有一萬人,戰兵就有四萬。
而古代戰爭並不是說你四萬戰兵就隻有四萬,漢武帝打匈奴的時候,騎兵步兵加起來二十萬人,後勤人員卻超過五十萬,這些也都是要吃飯的。
所以北軍那邊步兵加騎兵,再加上後勤的輔兵,總人數超過十萬,每天要吃一萬石以上的糧食,花銷非常大。
大司農的錢管的是天下官員俸祿和各地需要用到的支出,如幹旱、洪澇、地震,都要花錢補貼給地方百姓或者災區重建,不能輕動。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因此打仗用的錢與皇室宮廷開銷,就得從少府和水衡尉掏錢。
去年漢靈帝自己揮霍無度,又大量修繕宮室,原本收了不少稅,天下也安穩許多。
可又連續打西涼遼東,軍費開支不小,如今又打鮮卑,閱兵又大肆賞賜。天見可憐,不是樊陵說謊,是真沒多少錢了。
懶人花起錢的時候不會心疼錢從哪裏來,沒錢的時候才會慌張,聽到樊陵和趙武的話,漢靈帝這才慌了神,左右與張讓趙忠蹇碩等常侍對視一眼,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朕知道了,你們先去吧。”
“臣告退。”
樊陵趙武踩著小碎步倒退離開。
等他二人走了,漢靈帝才看向張讓道:“朕最近的用度那麽大嗎?二十餘億怎麽隻剩下這點錢了。”
張讓都不好意思拆穿漢靈帝,不說修宮殿那十多億,單說他在河北老家購買的田地宅院,那都是十萬畝十萬畝的買,花錢如流水,怎麽可能不隻剩下那點錢?
不過他作為宦官當然不會打皇帝臉,而是說道:“陛下作為天子,雖富有四海,但畢竟那麽大一個國家,總有居心叵測之人犯上作亂,一者花錢平叛,二者出錢撫民,處處要用錢,錢花得快一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張讓幫他找了個借口,漢靈帝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道:“讓父說得是,原來不是朕在花錢,而是國家正常開銷用度。”
如果陳暮在這裏,估計要罵這倆厚顏無恥之人真會找借口。
隻是再怎麽找借口,錢沒了依舊是個問題。
漢靈帝想了想,說道:“馬上就要到年末,今年稅收該如何定?”
張讓說道:“子歸說,今年隻能少收,不可多收。”
“不行。”
漢靈帝搖搖頭:“往年天下還算承平,沒有動亂,今年四處打仗,又組建新軍,少收必然捉襟見肘,支撐不起,還是跟往年一樣,每畝百錢。”
“這......”
張讓猶豫道:“要不要問問子歸的意見。”
漢靈帝道:“早就問過了,他暫時也沒有什麽取錢之法,隻能今年最後再收一次稅,既然要收,自然要收一次大的,怎麽能還如往年一樣?”
“那.....好吧。”
張讓硬著頭皮答應,他知道,這個黑鍋估計又得他與十常侍背。
不過沒辦法,誰讓他們就是為背鍋而生的呢?
中平五年九月,最後一次朝議。
這次朝議,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整個朝廷內外,都發生了震動。
天子已經收了三年稅,第一年收益州荊州揚州,由於另外八州不交稅,於是完全擁護這個政策。
三比八,益州荊州揚州三地的豪強官僚代表,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了。
第二年,漢靈帝收冀州豫州徐州的稅。
又是一場三比八。
益州荊州揚州這一次既是既得利益者,又是去年的受害者,三地豪強地主官僚代表跳得比誰都凶,去年他們反對的聲音有多大,今年支持的聲音就有多大。
結果到了第三年,也就是187年,漢靈帝收涼州幽州並州交州青州五州之稅,這次變成了四比七,因為青州是陳暮的地盤,擁護這項政策。
到了這個時候,天下豪強和滿朝官員就算再傻,也知道上了天子的惡當,這是要輪番收他們的本來隱藏起來的稅收呀。
到今年中平五年,也就是188年,從年初開始,反對收田稅,恢複人口稅的聲音就此起彼伏,天天有奏折上來。
漢靈帝為此也詢問過陳暮,陳暮的建議是,最後再收一次,不過要減稅,每畝變成50,40,30錢。
也既所謂上等良田收50,中等庸田收40,下等劣田收30,這樣還是很平均。
如此,哪怕天下稅再來一遍,歲收也在200億錢,和以前差不多。
但即便如此,漢靈帝也該滿足,因為已經比以往他每年收稅不到百億錢強得太多。
要知道光武時期一年200億,現在經過那麽多年隱瞞人口,折損了一半,漢靈帝入不敷出,這才想盡辦法斂財。
而陳暮的政策,完全是正常收稅,還不傷農,是典型的良策,隻是不能作為持續政策適用而已。
可惜漢靈帝食髓知味,並沒有聽從陳暮適時候收手的勸言,所謂忠言逆耳,概莫如此。
原本因為陳暮的勸說,本來稍稍有些消停,答應鬆口的漢靈帝,在發現自己的錢再次不夠用之後,決定來一把大的。幹脆全天下的田再收100錢一畝,他就不信那些豪強地主還能翻天了。
為此,即便是滿朝文武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音,漢靈帝也是一意孤行,在今年十月,秋收的日子,開始了每年一次的大稅收。
每郡派出宦官和西園兵馬,逼迫各地郡守、刺史督促地方收稅,嚴查地方豪強有沒有隱瞞人口,隱瞞田地,人口稅雖然免除,但地主豪強家的奴仆卻不在此列,依舊要交錢。
一個家中有三萬畝地,一千名奴仆的豪強,大概要交五百多萬錢,而如果這名豪強沒有其它收入的話,那五百萬錢幾乎是他十分之一的財產,可謂是重稅。
不要以為豪強地主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很多豪強地主手裏的流動資金也沒有那麽多,大頭是田產以及土地,如果遇到剛好將錢全部拿來投資做生意,這個時候要交稅的話,隻能出售手裏的田產來彌補虧空。
隻是漢靈帝每年收稅選的時機都是秋收以後,這個時候以莊園經濟為主題的豪強地主家中有大量的糧食,糧食在當時也是錢,隻是宦官不是以當時市價收購,而是以往年最低價格收購。
如此一來,豪強的虧損就更多,為此今年收稅可謂怨聲載道,滿朝上下的官員們都快瘋了,一堆一堆地往皇宮裏跑,各類奏折雪片一樣飛往尚書台。
而這個時候,陳暮卻遞上辭呈,準備賦閑回家。
然而相比於每年多達百億的財政稅收,更加龐大的是每年各項支出以及額外用度。
其中大頭就是天下官員俸祿,占到了財政收入的一半。
即便是經曆過光武帝,漢和帝,鄧太後等幾任統治者數次減俸,“務從節約,並省官職,消減俸祿”,也還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所以每年財政收入,地方官員要截留大半,就是留給地方各級官員的俸祿,而大司農國庫的錢,也一定會比少府和水衡尉多,就在於這些錢是根本,一動就天下大亂。
可自從鄧太後去世,東漢的節約之風就徹底消失,漢安帝漢順帝漢桓帝,都是有名的昏君,到漢靈帝也是一脈相承,花錢如流水,絲毫不懂節製。
統治者奢靡成風,內憂外患也不消停。漢和帝永初年間,長達11年的隴右西羌叛亂,為了平叛花了足足240億五銖錢。
靈帝初年,東羌叛亂,世人隻看到了涼州三明輝煌的戰績,卻看不到朝廷高達44億的軍費開支。
然後又是鮮卑那邊,出了個能主檀石槐,屢次南下犯邊。緊接著黃巾之亂,西涼叛亂,遼東叛亂,東南西北以及漢庭內部,就沒消停的時候,天下到處都要打仗。
雖然相比於原本曆史,如今的東漢朝廷搜刮豪強,要富裕很多,可漢靈帝又恢複了揮霍無度的情況,到處都在花錢,財政每況日下,少府和水衡尉的錢正在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往下掉。
自從天子決定派北軍出征鮮卑,先不提軍費開支,單說後勤補給開支就不是一個小數目。再加上新建的南軍,以及這次大閱兵的封賞,眼看禁錢司和水衡尉的倉庫要跑耗子。
第二日,少府樊陵和水衡都尉趙武就跑到漢靈帝那邊哭窮。
“陛下,真沒錢了。”
玉堂殿內,暖氣灼灼,趙武言簡意賅。
樊陵苦著臉道:“禁錢司也隻有不到五億錢,還要支撐北軍征戰鮮卑。”
聽了二人的話,漢靈帝愕然道:“前些日子還不是有二十餘億嗎?”
樊陵和趙武麵麵相覷,心道你這皇帝怎麽跟健忘症似的,忘了北軍和南軍的大頭開支了?
可心中雖腹誹,又不敢明說,樊陵隻得解釋道:“北軍征戰,南軍新建,都要錢,再加上這次閱兵.....”
漢靈帝沉吟道:“還能堅持多久。”
“北軍那邊每日開銷用度,約在400餘萬錢,加上皇室每日開銷以及其它各處花費,不到三月,少府的錢幣就會空空如也。”
“三月?”
“最多三月。”
這是樊陵精心計算後的結果。
別看北軍隻去了三萬人,但丁原那邊還有一萬人,戰兵就有四萬。
而古代戰爭並不是說你四萬戰兵就隻有四萬,漢武帝打匈奴的時候,騎兵步兵加起來二十萬人,後勤人員卻超過五十萬,這些也都是要吃飯的。
所以北軍那邊步兵加騎兵,再加上後勤的輔兵,總人數超過十萬,每天要吃一萬石以上的糧食,花銷非常大。
大司農的錢管的是天下官員俸祿和各地需要用到的支出,如幹旱、洪澇、地震,都要花錢補貼給地方百姓或者災區重建,不能輕動。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因此打仗用的錢與皇室宮廷開銷,就得從少府和水衡尉掏錢。
去年漢靈帝自己揮霍無度,又大量修繕宮室,原本收了不少稅,天下也安穩許多。
可又連續打西涼遼東,軍費開支不小,如今又打鮮卑,閱兵又大肆賞賜。天見可憐,不是樊陵說謊,是真沒多少錢了。
懶人花起錢的時候不會心疼錢從哪裏來,沒錢的時候才會慌張,聽到樊陵和趙武的話,漢靈帝這才慌了神,左右與張讓趙忠蹇碩等常侍對視一眼,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朕知道了,你們先去吧。”
“臣告退。”
樊陵趙武踩著小碎步倒退離開。
等他二人走了,漢靈帝才看向張讓道:“朕最近的用度那麽大嗎?二十餘億怎麽隻剩下這點錢了。”
張讓都不好意思拆穿漢靈帝,不說修宮殿那十多億,單說他在河北老家購買的田地宅院,那都是十萬畝十萬畝的買,花錢如流水,怎麽可能不隻剩下那點錢?
不過他作為宦官當然不會打皇帝臉,而是說道:“陛下作為天子,雖富有四海,但畢竟那麽大一個國家,總有居心叵測之人犯上作亂,一者花錢平叛,二者出錢撫民,處處要用錢,錢花得快一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張讓幫他找了個借口,漢靈帝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道:“讓父說得是,原來不是朕在花錢,而是國家正常開銷用度。”
如果陳暮在這裏,估計要罵這倆厚顏無恥之人真會找借口。
隻是再怎麽找借口,錢沒了依舊是個問題。
漢靈帝想了想,說道:“馬上就要到年末,今年稅收該如何定?”
張讓說道:“子歸說,今年隻能少收,不可多收。”
“不行。”
漢靈帝搖搖頭:“往年天下還算承平,沒有動亂,今年四處打仗,又組建新軍,少收必然捉襟見肘,支撐不起,還是跟往年一樣,每畝百錢。”
“這......”
張讓猶豫道:“要不要問問子歸的意見。”
漢靈帝道:“早就問過了,他暫時也沒有什麽取錢之法,隻能今年最後再收一次稅,既然要收,自然要收一次大的,怎麽能還如往年一樣?”
“那.....好吧。”
張讓硬著頭皮答應,他知道,這個黑鍋估計又得他與十常侍背。
不過沒辦法,誰讓他們就是為背鍋而生的呢?
中平五年九月,最後一次朝議。
這次朝議,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整個朝廷內外,都發生了震動。
天子已經收了三年稅,第一年收益州荊州揚州,由於另外八州不交稅,於是完全擁護這個政策。
三比八,益州荊州揚州三地的豪強官僚代表,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了。
第二年,漢靈帝收冀州豫州徐州的稅。
又是一場三比八。
益州荊州揚州這一次既是既得利益者,又是去年的受害者,三地豪強地主官僚代表跳得比誰都凶,去年他們反對的聲音有多大,今年支持的聲音就有多大。
結果到了第三年,也就是187年,漢靈帝收涼州幽州並州交州青州五州之稅,這次變成了四比七,因為青州是陳暮的地盤,擁護這項政策。
到了這個時候,天下豪強和滿朝官員就算再傻,也知道上了天子的惡當,這是要輪番收他們的本來隱藏起來的稅收呀。
到今年中平五年,也就是188年,從年初開始,反對收田稅,恢複人口稅的聲音就此起彼伏,天天有奏折上來。
漢靈帝為此也詢問過陳暮,陳暮的建議是,最後再收一次,不過要減稅,每畝變成50,40,30錢。
也既所謂上等良田收50,中等庸田收40,下等劣田收30,這樣還是很平均。
如此,哪怕天下稅再來一遍,歲收也在200億錢,和以前差不多。
但即便如此,漢靈帝也該滿足,因為已經比以往他每年收稅不到百億錢強得太多。
要知道光武時期一年200億,現在經過那麽多年隱瞞人口,折損了一半,漢靈帝入不敷出,這才想盡辦法斂財。
而陳暮的政策,完全是正常收稅,還不傷農,是典型的良策,隻是不能作為持續政策適用而已。
可惜漢靈帝食髓知味,並沒有聽從陳暮適時候收手的勸言,所謂忠言逆耳,概莫如此。
原本因為陳暮的勸說,本來稍稍有些消停,答應鬆口的漢靈帝,在發現自己的錢再次不夠用之後,決定來一把大的。幹脆全天下的田再收100錢一畝,他就不信那些豪強地主還能翻天了。
為此,即便是滿朝文武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音,漢靈帝也是一意孤行,在今年十月,秋收的日子,開始了每年一次的大稅收。
每郡派出宦官和西園兵馬,逼迫各地郡守、刺史督促地方收稅,嚴查地方豪強有沒有隱瞞人口,隱瞞田地,人口稅雖然免除,但地主豪強家的奴仆卻不在此列,依舊要交錢。
一個家中有三萬畝地,一千名奴仆的豪強,大概要交五百多萬錢,而如果這名豪強沒有其它收入的話,那五百萬錢幾乎是他十分之一的財產,可謂是重稅。
不要以為豪強地主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很多豪強地主手裏的流動資金也沒有那麽多,大頭是田產以及土地,如果遇到剛好將錢全部拿來投資做生意,這個時候要交稅的話,隻能出售手裏的田產來彌補虧空。
隻是漢靈帝每年收稅選的時機都是秋收以後,這個時候以莊園經濟為主題的豪強地主家中有大量的糧食,糧食在當時也是錢,隻是宦官不是以當時市價收購,而是以往年最低價格收購。
如此一來,豪強的虧損就更多,為此今年收稅可謂怨聲載道,滿朝上下的官員們都快瘋了,一堆一堆地往皇宮裏跑,各類奏折雪片一樣飛往尚書台。
而這個時候,陳暮卻遞上辭呈,準備賦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