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太後駕崩,臨死之前,賜死何氏的消息如深秋的風一樣傳遍了整個朝堂。
在古代,皇帝死了叫“崩”。
太皇太後與皇太後死了,也同樣叫“崩”。
這是因為在名義上,皇太後與太皇太後的地位,還在天子之上。
畢竟一個是皇帝的母親,一個是皇帝的奶奶。
因此一日之內,一個太皇太後,一個前皇太後“崩”了,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席卷天下。
如果是普通的太皇太後與太後還好。
關鍵在於,董太後是目前的最高權力掌控者。
另外一位何太後則身份比較敏感,是曾經的權力掌控者。
她們兩人一死,就意味著目前整個大漢朝的統治階層出現了一個極大的權力真空期。
雖然還有一個皇帝在。
可誰都知道,一個九歲的皇帝,顯然沒有親政的能力。
所以她們駕崩之後,造成的後果很嚴重,將是一場極大的政局動蕩。
而最讓世人關心的是,自然是在她們死之後,留下的權力真空最終會歸屬於誰。
袁隗,還是董承?
一個是百官之首,三公之上的太傅。
一個是握有兵權,董太後的親侄子大將軍。
從名義上,二人的地位是相同的。
都在三公之上,都有實際權力。
袁隗以太傅身份,錄事尚書,掌管天下政務。
董承以大將軍身份,統領南軍與宮廷禁衛,握有兵權。
因此所有人都以為將來的漢庭掌權人,是從他們二人之間產生。
卻無人知曉,在他們身後,正有條豺狼露出猩紅的凶光。
朝堂裏發生的事情離生活太遠,離百姓太遠。
統治階級無論怎麽變,那都是洛陽中樞的事情,至少對於天下人來說,該怎麽活還是得怎麽活。
中平六年十月,在青州同樣發生了一件事情。
泰山郡丞諸葛珪病逝了,華佗在泰山學宮教了兩年書,就雲遊四方去,他的吳普為諸葛珪診斷,確認為絕症,無藥可醫。
神醫在古代也不是萬能的,至少一個肺炎在這個時候就是百分比絕症。
通俗點來說,你要是認為華佗扁鵲孫思邈這些人的醫術比現代人強,那就大錯特錯了。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
任何事物都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如果發展了幾千年水平還不如老祖宗,那才叫滑天下之大稽。
陳暮派人把諸葛亮兄弟送回泰山奔喪,諸葛珪的弟弟諸葛玄也從荊州回來。
對於這件事,陳暮的打算是邀請諸葛玄來青州擔任官員。
一來把諸葛兄弟留下來,二來也是擴充人才。
不過陸議走了。
他的叔爺陸康調離了樂安,成了廬江太守,陸議自然也得跟過去。
還有陳家兄弟,陳紀原來是平原相,可以就近照顧,現在被調入洛陽,陳家兄弟自然也得回潁川老家。
漢代可沒有寄宿的說法,留一群小孩子在離家千裏之外,自然是不現實的事情。
因此他們的長輩離任,學生們自然也得跟著走。
目前唯一沒走的就剩下崔林,崔家就在清河,離得不遠,崔琰還在泰山學宮讀書,倒也無妨。
隻是崔林今年就要畢業了,年滿十四歲,可以入學宮讀書,也得離開書院。
再加上其他孩子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校,泰山書院日漸冷清下來,大小班加起來隻有十多個在曆史上並不出名的普通孩子還在。
“下課!”
隨著一聲放學的聲音,陳暮收拾了一下課本,看著教室裏寥寥幾聲回應老師辛苦,不由苦笑著搖搖頭。
學生們走的走,留的留,沒剩下幾個。
隻是恰逢亂世就是這樣,生死離別,倒也司空見慣。
知識的種子才剛剛種下去,還沒生根發芽,就已經凋零枯萎。
但這點挫折並不能代表什麽,既然離家遠的容易因為家庭因素離校,那明年就招一批離家近的,哪怕是平民學生也好。
或許他們不像曆史名人那樣聰慧,可至少穩定,先把知識傳遞下去,再考慮將來廣收人才的問題。
“兄長!”
十八歲的陳誌長得高高壯壯,站在書院外等他。
自從來了青州之後,因為身份高貴,陳誌很快被臨淄城內的豪強富二代們盯上,結交了一群狐朋狗友,眼看有墮落的趨勢。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像陳誌這樣原本淳樸的農家少年哪裏受得了這種誘惑,一不小心就會被腐化。
因此陳暮也是果斷出手,將他送入泰山學宮讀書,一邊嚴厲教導,一邊令他認真學習。
古代長兄如父,兄長的威嚴跟父親一樣,屬於家長式權威。
多番手段,總算讓他走上正軌。
以後每日泰山學宮放學之後,他都會來泰山書院接陳鳳。
“嗯。”
陳暮點點頭,對陳鳳道:“去吧。”
“大兄我回去了。”
陳鳳說了聲,跟著二哥離開。
看著弟弟妹妹離去的身影,等他們走下山坡草坪,踏上遠方田野的時候,陳暮才轉身回了書院裏。
最近這段時間,陳暮每天都要在書院裏待到晚上才回去。
老大哥劉備作為州牧,帶著簡雍沮授等人四處巡視地方,糾察各地貪官汙吏的違法行為去了,二哥現在擔任樂安相在樂安,三哥不是擔任太守的料,整日就喝酒找人打架,不時與臧霸等人進泰山射獵,兄弟幾人倒也自在。
陳暮之所以每天留在書院那麽晚,是他準備寫一本書,就好像曹操的《孟德新書》,華佗的《青囊書》一樣,要著書立傳。
或者說,不僅僅是一本書,將來還會寫更多的書。
隻是對於現在來說,談這些事情肯定還太早了些,所以陳暮現在寫的書其實是一本教材。
泰山書院開學也已經有三年了,這三年來學生們除了要學習儒家經典以外,還要學習數學、生物學、天文學等一係列知識,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陳暮都要求學生們組成興趣小組,一起研究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過程當中,既解決了一些事,也有很多沒有解決,陳暮就把這些問題編纂成書,一者為後來的學生鋪路,二者也是做啟蒙之物,等將來為科學打下奠基。
回到自己的校長辦公室,房間裏有椅子和桌子,相比於跪坐著,他還是喜歡坐在椅子上更舒服一些。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陳暮才剛剛坐下,門口就傳出敲門的聲音。
三輕一重。
這是軍情司的暗號。
“進來。”
陳暮頭也不抬地道。
房門推開,進來一人單膝跪下道:“司命,洛陽急報。”
“何事?”
“太皇太後與何太後同日駕崩,另,前幾日朝廷宣召請州牧回洛陽擔任大鴻臚。”
“我知道了,去吧。”
陳暮本來已經拿了筆,又放下來,抬起頭看著那軍情司的探子退出門去。
朝廷忽然請劉備回京,顯然是那群黨人的手筆。
包括荀爽陳紀韓融這些人,都是中央集權的維護者,即便袁隗不太想得罪劉備劉焉,怕是也是樂見其成,順水推舟。
都說漢人以史為鑒,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中央集權搞郡縣製以後,天下徹底掌控。
到了漢朝,為了進一步集中權力,不僅廢掉州牧製度,連丞相製度也在東漢取締,這樣皇權就到了一個很高的地步,除了外戚以外,連宦官都隻是皇權的延伸而已。
可惜連漢朝人都知道地方官員權勢過大造成的結果,不允許出現一個可以集兵權與政權統一的州級規模的藩鎮出現,而唐朝卻是開曆史倒車,藩鎮割據,造成中央權勢旁落,確實是件挺諷刺的事情。
不過陳暮倒也知道,黨人們針對劉備和劉焉,並不是厭惡他們,而是漢朝的製度就是這樣,皇權至上,不允許地方權勢過大。
州牧隻是臨時官員,不像董卓亂政之後變成常設官職,對於求政的黨人來說,維護中央集權責無旁貸,從這一點上來講,沒什麽好指摘的,因為人家對漢室朝堂確實忠心耿耿。
隻是這樣的話,朝廷的詔令顯然已經在路上,老大哥劉備要是接旨的話,那少不得又要往洛陽跑一趟,這龍爭虎鬥之地,確實沒有必要再去。
“以大哥的性格,接了旨肯定是要回洛陽赴任。這群黨人真是麻煩,淨給我整這些意外的東西。”
陳暮沉吟著。
現在董太後跟何太後都死了,如果不出意料的話,董卓很快就會露出他的獠牙,開始興風作浪。
從洛陽到青州坐船很快,兩三天就到,可從青州回洛陽就慢得多。
等劉備抵達洛陽的時候,估計董卓都已經掌控權勢。
雖然那個時候董卓未必立即就變得無比殘暴,還得裝裝樣子,但那時洛陽已經變成龍潭虎穴,這個時候去,還是非常危險。
“要不中途把宣召的給劫殺了,拖延一下時間?”
陳暮心裏想著。
這個念頭在腦海裏一閃而過,很快打消掉。
算了。
真幹了這事兒,以後說不準會被有人心拿來利用。
說是劉備為了不回洛陽,割地自立,故意殺死朝廷天使,有篡位之心。
正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謠言這種東西,哪怕不是真的,隻要傳出來,也確實夠讓人惡心的。
還是按部就班地來,大不了再回洛陽一次,跟董卓做過一場。
反正老大哥也得積蓄名望,要是能在洛陽弄個什麽衣帶詔回來,那就發達了,腳照都不需要發,名正言順地討董。
陳暮放下筆,站起身推開房門。
這裏是泰山書院的二層小樓上,他的辦公室。
門外走廊左右矗立著軍情司護衛,木欄邊上竹葉森森,是樓下院子裏栽種的竹子長勢極好,延伸到了樓上。
天色漸暗,東方的天際已經有一顆碩大的銀盤悄然爬上了空中。
遠方沉沉暮靄,陳暮仰望星空。
計劃到了這一步,已經算是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接下來,就要看董卓在掌控權力之後,是否還會像曆史裏的那般,走上一條掀翻桌子的道路。
如果順利的話,再過不久,天下的格局將會一片混亂。
那時。
大幕漸起。
那刻。
大美降臨。
自己期待已久的那一天,終於要到了。
在古代,皇帝死了叫“崩”。
太皇太後與皇太後死了,也同樣叫“崩”。
這是因為在名義上,皇太後與太皇太後的地位,還在天子之上。
畢竟一個是皇帝的母親,一個是皇帝的奶奶。
因此一日之內,一個太皇太後,一個前皇太後“崩”了,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席卷天下。
如果是普通的太皇太後與太後還好。
關鍵在於,董太後是目前的最高權力掌控者。
另外一位何太後則身份比較敏感,是曾經的權力掌控者。
她們兩人一死,就意味著目前整個大漢朝的統治階層出現了一個極大的權力真空期。
雖然還有一個皇帝在。
可誰都知道,一個九歲的皇帝,顯然沒有親政的能力。
所以她們駕崩之後,造成的後果很嚴重,將是一場極大的政局動蕩。
而最讓世人關心的是,自然是在她們死之後,留下的權力真空最終會歸屬於誰。
袁隗,還是董承?
一個是百官之首,三公之上的太傅。
一個是握有兵權,董太後的親侄子大將軍。
從名義上,二人的地位是相同的。
都在三公之上,都有實際權力。
袁隗以太傅身份,錄事尚書,掌管天下政務。
董承以大將軍身份,統領南軍與宮廷禁衛,握有兵權。
因此所有人都以為將來的漢庭掌權人,是從他們二人之間產生。
卻無人知曉,在他們身後,正有條豺狼露出猩紅的凶光。
朝堂裏發生的事情離生活太遠,離百姓太遠。
統治階級無論怎麽變,那都是洛陽中樞的事情,至少對於天下人來說,該怎麽活還是得怎麽活。
中平六年十月,在青州同樣發生了一件事情。
泰山郡丞諸葛珪病逝了,華佗在泰山學宮教了兩年書,就雲遊四方去,他的吳普為諸葛珪診斷,確認為絕症,無藥可醫。
神醫在古代也不是萬能的,至少一個肺炎在這個時候就是百分比絕症。
通俗點來說,你要是認為華佗扁鵲孫思邈這些人的醫術比現代人強,那就大錯特錯了。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
任何事物都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如果發展了幾千年水平還不如老祖宗,那才叫滑天下之大稽。
陳暮派人把諸葛亮兄弟送回泰山奔喪,諸葛珪的弟弟諸葛玄也從荊州回來。
對於這件事,陳暮的打算是邀請諸葛玄來青州擔任官員。
一來把諸葛兄弟留下來,二來也是擴充人才。
不過陸議走了。
他的叔爺陸康調離了樂安,成了廬江太守,陸議自然也得跟過去。
還有陳家兄弟,陳紀原來是平原相,可以就近照顧,現在被調入洛陽,陳家兄弟自然也得回潁川老家。
漢代可沒有寄宿的說法,留一群小孩子在離家千裏之外,自然是不現實的事情。
因此他們的長輩離任,學生們自然也得跟著走。
目前唯一沒走的就剩下崔林,崔家就在清河,離得不遠,崔琰還在泰山學宮讀書,倒也無妨。
隻是崔林今年就要畢業了,年滿十四歲,可以入學宮讀書,也得離開書院。
再加上其他孩子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校,泰山書院日漸冷清下來,大小班加起來隻有十多個在曆史上並不出名的普通孩子還在。
“下課!”
隨著一聲放學的聲音,陳暮收拾了一下課本,看著教室裏寥寥幾聲回應老師辛苦,不由苦笑著搖搖頭。
學生們走的走,留的留,沒剩下幾個。
隻是恰逢亂世就是這樣,生死離別,倒也司空見慣。
知識的種子才剛剛種下去,還沒生根發芽,就已經凋零枯萎。
但這點挫折並不能代表什麽,既然離家遠的容易因為家庭因素離校,那明年就招一批離家近的,哪怕是平民學生也好。
或許他們不像曆史名人那樣聰慧,可至少穩定,先把知識傳遞下去,再考慮將來廣收人才的問題。
“兄長!”
十八歲的陳誌長得高高壯壯,站在書院外等他。
自從來了青州之後,因為身份高貴,陳誌很快被臨淄城內的豪強富二代們盯上,結交了一群狐朋狗友,眼看有墮落的趨勢。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像陳誌這樣原本淳樸的農家少年哪裏受得了這種誘惑,一不小心就會被腐化。
因此陳暮也是果斷出手,將他送入泰山學宮讀書,一邊嚴厲教導,一邊令他認真學習。
古代長兄如父,兄長的威嚴跟父親一樣,屬於家長式權威。
多番手段,總算讓他走上正軌。
以後每日泰山學宮放學之後,他都會來泰山書院接陳鳳。
“嗯。”
陳暮點點頭,對陳鳳道:“去吧。”
“大兄我回去了。”
陳鳳說了聲,跟著二哥離開。
看著弟弟妹妹離去的身影,等他們走下山坡草坪,踏上遠方田野的時候,陳暮才轉身回了書院裏。
最近這段時間,陳暮每天都要在書院裏待到晚上才回去。
老大哥劉備作為州牧,帶著簡雍沮授等人四處巡視地方,糾察各地貪官汙吏的違法行為去了,二哥現在擔任樂安相在樂安,三哥不是擔任太守的料,整日就喝酒找人打架,不時與臧霸等人進泰山射獵,兄弟幾人倒也自在。
陳暮之所以每天留在書院那麽晚,是他準備寫一本書,就好像曹操的《孟德新書》,華佗的《青囊書》一樣,要著書立傳。
或者說,不僅僅是一本書,將來還會寫更多的書。
隻是對於現在來說,談這些事情肯定還太早了些,所以陳暮現在寫的書其實是一本教材。
泰山書院開學也已經有三年了,這三年來學生們除了要學習儒家經典以外,還要學習數學、生物學、天文學等一係列知識,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陳暮都要求學生們組成興趣小組,一起研究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過程當中,既解決了一些事,也有很多沒有解決,陳暮就把這些問題編纂成書,一者為後來的學生鋪路,二者也是做啟蒙之物,等將來為科學打下奠基。
回到自己的校長辦公室,房間裏有椅子和桌子,相比於跪坐著,他還是喜歡坐在椅子上更舒服一些。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陳暮才剛剛坐下,門口就傳出敲門的聲音。
三輕一重。
這是軍情司的暗號。
“進來。”
陳暮頭也不抬地道。
房門推開,進來一人單膝跪下道:“司命,洛陽急報。”
“何事?”
“太皇太後與何太後同日駕崩,另,前幾日朝廷宣召請州牧回洛陽擔任大鴻臚。”
“我知道了,去吧。”
陳暮本來已經拿了筆,又放下來,抬起頭看著那軍情司的探子退出門去。
朝廷忽然請劉備回京,顯然是那群黨人的手筆。
包括荀爽陳紀韓融這些人,都是中央集權的維護者,即便袁隗不太想得罪劉備劉焉,怕是也是樂見其成,順水推舟。
都說漢人以史為鑒,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中央集權搞郡縣製以後,天下徹底掌控。
到了漢朝,為了進一步集中權力,不僅廢掉州牧製度,連丞相製度也在東漢取締,這樣皇權就到了一個很高的地步,除了外戚以外,連宦官都隻是皇權的延伸而已。
可惜連漢朝人都知道地方官員權勢過大造成的結果,不允許出現一個可以集兵權與政權統一的州級規模的藩鎮出現,而唐朝卻是開曆史倒車,藩鎮割據,造成中央權勢旁落,確實是件挺諷刺的事情。
不過陳暮倒也知道,黨人們針對劉備和劉焉,並不是厭惡他們,而是漢朝的製度就是這樣,皇權至上,不允許地方權勢過大。
州牧隻是臨時官員,不像董卓亂政之後變成常設官職,對於求政的黨人來說,維護中央集權責無旁貸,從這一點上來講,沒什麽好指摘的,因為人家對漢室朝堂確實忠心耿耿。
隻是這樣的話,朝廷的詔令顯然已經在路上,老大哥劉備要是接旨的話,那少不得又要往洛陽跑一趟,這龍爭虎鬥之地,確實沒有必要再去。
“以大哥的性格,接了旨肯定是要回洛陽赴任。這群黨人真是麻煩,淨給我整這些意外的東西。”
陳暮沉吟著。
現在董太後跟何太後都死了,如果不出意料的話,董卓很快就會露出他的獠牙,開始興風作浪。
從洛陽到青州坐船很快,兩三天就到,可從青州回洛陽就慢得多。
等劉備抵達洛陽的時候,估計董卓都已經掌控權勢。
雖然那個時候董卓未必立即就變得無比殘暴,還得裝裝樣子,但那時洛陽已經變成龍潭虎穴,這個時候去,還是非常危險。
“要不中途把宣召的給劫殺了,拖延一下時間?”
陳暮心裏想著。
這個念頭在腦海裏一閃而過,很快打消掉。
算了。
真幹了這事兒,以後說不準會被有人心拿來利用。
說是劉備為了不回洛陽,割地自立,故意殺死朝廷天使,有篡位之心。
正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謠言這種東西,哪怕不是真的,隻要傳出來,也確實夠讓人惡心的。
還是按部就班地來,大不了再回洛陽一次,跟董卓做過一場。
反正老大哥也得積蓄名望,要是能在洛陽弄個什麽衣帶詔回來,那就發達了,腳照都不需要發,名正言順地討董。
陳暮放下筆,站起身推開房門。
這裏是泰山書院的二層小樓上,他的辦公室。
門外走廊左右矗立著軍情司護衛,木欄邊上竹葉森森,是樓下院子裏栽種的竹子長勢極好,延伸到了樓上。
天色漸暗,東方的天際已經有一顆碩大的銀盤悄然爬上了空中。
遠方沉沉暮靄,陳暮仰望星空。
計劃到了這一步,已經算是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接下來,就要看董卓在掌控權力之後,是否還會像曆史裏的那般,走上一條掀翻桌子的道路。
如果順利的話,再過不久,天下的格局將會一片混亂。
那時。
大幕漸起。
那刻。
大美降臨。
自己期待已久的那一天,終於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