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河東流去,船舶自然也隨著水流飄蕩而迅速。
洛陽已經成了一片殘垣斷壁,周邊縣同樣遭受了災難,宛如鬼域。
不過陳暮還是有樓船回青州,平縣做商船生意的蔣老板都被一鍋端了,青州自然是不缺樓船的。
而且此次大戰,也需要船運來運送物資,因此陳暮其實隻花了兩三天時間就回了濟南。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如今平縣的情況,那位被劉關張陳脅迫帶了一家人全部逃難至青州的蔣老板無比後怕與慶幸。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原本還對劉備等人些許不滿,也早就煙消雲散,剩下的就隻有感恩戴德與忠心聽命。
畢竟跟那些家破人亡的平縣老鄉比起來,他頂多算是背井離鄉,至少家族猶在,還能繼續在青州做生意,就這樣也挺好。
回到濟南之後,陳暮就馬不停蹄往齊國趕,齊國是青州的治所,政治中心,沮授華歆簡雍孫乾氏儀孫邵等後勤人員都在這裏,以沮授為首,統籌全局,源源不斷為前線輸送糧草。
這一戰也打了小半年,糧草是由青州與冀州一起供應,現在還隻是動用了戰略儲備的小部分,並沒有傷筋動骨。
要知道曆史上大部分都是冀州韓馥供應糧草,十多萬諸侯大軍駐兵一年都還有富餘,現在青州富庶不比冀州差多少,兩州聯合一起提供糧草,供給壓力根本不大。
幾日後回到齊國,陳暮就立即回到曾經的刺史府,現在的州牧府,召集各路人馬前來議事。
主要也就是沮授華歆簡雍孫乾氏儀孫邵等官僚文人,由於武將都被劉備召走,青州一時間沒有頂級武將,隻有一些低級裨將在各地郡縣統領郡兵和縣兵。
不過也不需要武將鎮場子,軍情司經過四年發展,在青州根深蒂固。別看劉備把青州主要戰力全都帶走,可要想搞事,首先就得想想自己的家奴裏有沒有軍情司的探子,不然就得老老實實乖乖俯首聽命。
沮授這個時候正在城北的糧倉清點下一批要送往前線的糧草,聽聞陳暮回來的消息,第一個風風火火趕回州牧府,看到陳暮坐在堂上,高興地道:“子歸,你回來了,前方戰事如何?”
“公與兄,大半年未見了。”
陳暮笑著站起來迎接,說道:“董卓劫持天子逃往關中之後,大哥終日在等待過函穀關的時機,如今已經是深秋,再過兩個月到隆冬,大河水枯之時,就是出兵的機會,我這次回來,就是為這次出兵統籌。”
“原來如此。”
沮授點點頭,兩人坐下。
陳暮是八月最後一天回來的,所以他坐船的時候,還是中秋時節,黃河也未冰封,到了齊國之後,現在也才九月。
按照枯水期計算,如今的黃河水流量已經小了很多,但要到十一月左右,才是最佳出兵時機。
所以陳暮這次回來,一來是要做他自己的謀劃,二來也是做一些統籌工作。
比如去找鄭玄寫《討董記》,還有去準備兩月後的冬衣等等。
兩人坐下後,陳暮緩緩說道:“冬衣準備得如何?這可馬虎不得,臨行前大哥特意叮囑我,千萬不能缺了前線戰士們的禦暖衣物,不然這一仗還未打,就得崩潰。”
沮授笑道:“放心吧,都已經準備好了,綿衣、皮襖、內衫都一應俱全。今年公孫瓚那邊又與鮮卑人做了大筆交易,那綿花不夠,就用羊皮彌補。”
漢朝是沒有“棉花”這個詞語的,或者說,是沒有木字旁的“棉”字,所以青州管棉花叫做綿花,取得是製作衣服所用的布“綿”。
蘇雙張世平他們這些青州官商集團雖然根據陳暮的吩咐,已經在身毒收購了大量棉花,但讓十萬人穿上棉衣,還是困難。
好在公孫瓚與東部鮮卑關係極好,不僅從他們那裏雇傭了大量的人手,還購入了大量的羊皮用來取暖。
如今青州集團——遼東集團——鮮卑集團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既,青州出產糧食,購入牛羊馬。
公孫瓚從鮮卑人那裏購入牛羊馬,然後再出售到青州,再從青州收購糧食,一部分釀酒,一部分用於出售。
鮮卑人購入糧食和烈酒,出售牛羊馬等,換了錢後繼續搞畜牧養殖這樣。
原來的幽州邊境商人都喜歡冬季去收購牛羊,因為冬季塞北太寒冷了,牛羊會凍死,就不值錢了。
所以那個時候可以低價購入,壓得價格太低,導致鮮卑人活不下去,就會造成北夷入侵。
而公孫瓚是一年四季都會收購,價格也是非常公道的價格,使得東部鮮卑不僅能夠活下去,還日益壯大。
由於漢朝在棉花沒有傳入之前,普通百姓冬季禦寒蘆花和楊絮製作的被子,或者燒柴火和木炭。
但在外行軍打仗沒有冬衣可不行,棉衣不夠的話,就得準備大量羊皮襖。
這樣青州和塞北通過遼東一起形成產業鏈之後,青州集團就有了大量的羊皮,如此對大家其實都有很大的好處。
聽到沮授的話,陳暮點點頭。
沮授做事他還是很放心的。
就在這個時候,氏儀也回來了。
留守的人並不是都在齊國,有些出去有事了,有些還在別的地方,現在能夠召集到的,也就那麽幾人而已。
看到自己的恩主回來,氏儀連忙進入大殿,拱手行禮道:“使君回來了。”
“嗯。”
陳暮點點頭,說道:“我吩咐你的事情做得如何?”
“已經做好了,就等使君勘驗。”
“好,那過些日子我就去一趟樂安瞧瞧你的成果。”
“必不會負使君所托。”
氏儀笑著回應。
陳暮又道:“我與大哥離開青州也有大半年了,青州這些豪強應該還算老實吧。”
“嗬嗬。”
沮授笑了起來:“倒是有個不知死活的宗族想要作亂,還沒等軍情司動手,就被幾家豪強聯手撲滅。”
“是那幾家豪強自己動的手?”
陳暮的臉色瞬間就拉了下來,先不說那家宗族是不是真的想要作亂,就算是真的,在青州也輪得到你們動刀兵?
沮授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什麽情況,連忙道:“是他們舉報了,那宗族想要拉攏他們興風作浪,他們便告到了我這兒,我就讓他們自己去處理。”
“那還好。”
陳暮的臉色緩和下來,轉頭看向氏儀道:“華歆簡雍孫乾孫邵他們呢?”
“子魚公在北海,公祐在樂安看著海岸,長緒與憲和在平原處理糧草問題,使君你是知道的,我們的糧草都是從平原運往河北,再通過文祖公送去前線。”
氏儀認認真真地回答。
青州的糧草都是通過平原送到冀州清河郡,在崔家的幫助下,送往魏郡,由王芬幫忙送去洛陽前線。
這樣的話在損耗上就比青州直接送過去要少消耗很多。
畢竟古代運輸糧草相當麻煩,可以說十萬石糧草,送到前線的時候,就少了一小半,這一小半的糧草,就是在路上被運送糧草的人給吃掉了。
而通過各郡各縣分批次運的話,就隻需要各地主官征辟服徭役的民夫幫忙即可,如此消耗大家均攤,糧草損耗少了很多。
“嗯。”
陳暮起身,點點頭,正準備說要去看看鄭玄。
氏儀忽然說道:“對了司命,軍情司密報,侯令史與太史軍曹回來了。”
他之前稱呼陳暮為使君,是因為陳暮的官方身份是齊國相。
現在稱呼陳暮為司命,是因為陳暮暗地裏的身份是軍情司司命。
兩種截然不同的稱呼,就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報告。
陳暮臉色不悲不喜,問道:“他們在哪?”
“前些日子給的回應是馬上就要到樂安,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回齊國。”
“好,等他們回來,就立即讓他們來見我。”
陳暮轉過頭對沮授道:“公與,你去幫我找一個人過來。”
“誰?”
“荀彧。”
“荀彧的那位從叔?”
“他到青州了?”
“嗯。”
沮授點點頭:“舉族已經搬遷過來,現在在泰山學宮,每日與大儒研讀經典,治理學問。”
“那就好。”
陳暮笑了起來,起身道:“走,跟我一起去學宮瞧瞧。”
荀彧,不是狗貨。
早在去年,荀彧就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所以回到潁川,遊說整個潁川荀氏去外地避禍。
潁川荀氏並不是一個小宗族,包括荀彧的家庭以及荀和荀攸等人的家庭在內,光算荀氏人口,就有數百人,再加上各族奴仆、扈從、雇工,林林總總得有數千人口。
所以想要說動整個宗族,光靠荀彧一個人的力量根本不夠。
家鄉父老故土難離,沒有辦法,荀彧隻能遷走了自己的宗族,也就是他的幾個近親,父母妻兒以及家中奴仆扈從雇工等,約有四五十人,全部來了青州安頓下來。
荀彧來的時候,陳暮已經走了,跟著老大哥去了洛陽討董,所以兩人並未打照麵。
陳暮也隻知道荀彧應該是來了,但具體人在哪,現在在幹什麽,他一無所知。
畢竟這年頭又不是能打電話能發微信的信息時代,出門走個路都有可能走丟,更別說上千公裏之遙。
因此直到現在,陳暮回了青州,才想起荀彧,便問問沮授知不知道他在哪裏。
好在荀彧沒有跑多遠,有個學習氣氛濃鬱的泰山學宮吸引住了他,要是跑去東萊某個山窩裏藏起來,那就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找得到。
到了學宮之後,陳暮先去找了鄭玄,提了提《討董記》的事情,希望他將董卓的罪惡,與老大哥的正義公之於眾。
聽到陳暮的話,老頭幾乎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甚至還問要不要請蔡邕一起幫忙,兩個人署名弄。
這讓陳暮還挺意外,沒想到鄭玄居然如此配合。
一問緣故,才知道老頭是給氣的。
六月的時候洛陽大火,劉備從火中搶救出來了上百車珍藏典籍,現在兩個月過去,早就送回了青州。
鄭玄就帶著學宮學子一邊痛並快樂地整理,一邊對董卓的殘暴罵罵咧咧。
要知道洛陽藏了天下書,曆代經典著作全都有,就這樣一把火被董卓燒個幹淨,老頭知道消息,差點沒氣死才怪。
最後說著說著,老頭老淚縱橫起來,惹得陳暮和沮授好一頓安慰,哄了半天,這才心情平複。
《討董記》的事情搞定,不僅拉了鄭玄,還拉上了蔡邕。
曆史上蔡邕之所以替董卓歎息一聲,是因為董卓對他確實不錯。
因此即便是董卓十惡不赦,蔡邕也惋惜一下。
沒想到反倒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現在又不同。
眼看洛陽都成了這樣,蔡邕就反而慶幸鄭玄能邀請他來青州避禍,對董卓的感激全變成了對鄭玄的感激,這點小事自然沒問題。
處理了這件事情,陳暮在學宮學子的幫助下,找到了荀彧。
荀彧沉迷於書堆裏無法自拔,整天呆在學宮的圖書館,瘋狂地汲取知識。
即便荀家藏書很豐富,可是跟泰山學宮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大截。
要知道陳暮可是通過各種手段從鴻都館與太學弄書出來,刊印之後才給還回去,幾年下來,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很多書荀彧也隻是聽說過沒讀過,現在有機會,當然得讀一讀。
“文若!”
在一名學子的指引下,陳暮找到了荀彧。
荀彧聽到有人叫他,轉過腦袋。
這一看把陳暮嚇一跳。
才27歲的荀彧長滿了亂糟糟的胡子,頭發像是幾天沒洗了,兩眼通紅,頂著一對熊貓眼仿佛兩天沒睡覺一樣。
“尚書令!”
荀彧看到陳暮,幾乎條件反射地站起來,拱手行禮。
他在尚書台幹了兩年,早習慣了當陳暮的下屬。
陳暮詫異地道:“文若,你怎麽成這樣了。”
荀彧可是最在意外表形象的人,出門不僅要打理好儀表,還要熏香。
“荀令留香”這個成語,可不是胡編亂造的東西。
荀彧苦笑道:“洛陽送了不少書回來,這些日子一直都在整理,確實沒時間好好整理衣冠。”
“行了。”
陳暮翻著白眼擺擺手:“跟我走吧。”
“尚書令,去哪兒?”
荀彧一頭霧水。
陳暮拉著他:“肘,跟我進屋。”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河東流去,船舶自然也隨著水流飄蕩而迅速。
洛陽已經成了一片殘垣斷壁,周邊縣同樣遭受了災難,宛如鬼域。
不過陳暮還是有樓船回青州,平縣做商船生意的蔣老板都被一鍋端了,青州自然是不缺樓船的。
而且此次大戰,也需要船運來運送物資,因此陳暮其實隻花了兩三天時間就回了濟南。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如今平縣的情況,那位被劉關張陳脅迫帶了一家人全部逃難至青州的蔣老板無比後怕與慶幸。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原本還對劉備等人些許不滿,也早就煙消雲散,剩下的就隻有感恩戴德與忠心聽命。
畢竟跟那些家破人亡的平縣老鄉比起來,他頂多算是背井離鄉,至少家族猶在,還能繼續在青州做生意,就這樣也挺好。
回到濟南之後,陳暮就馬不停蹄往齊國趕,齊國是青州的治所,政治中心,沮授華歆簡雍孫乾氏儀孫邵等後勤人員都在這裏,以沮授為首,統籌全局,源源不斷為前線輸送糧草。
這一戰也打了小半年,糧草是由青州與冀州一起供應,現在還隻是動用了戰略儲備的小部分,並沒有傷筋動骨。
要知道曆史上大部分都是冀州韓馥供應糧草,十多萬諸侯大軍駐兵一年都還有富餘,現在青州富庶不比冀州差多少,兩州聯合一起提供糧草,供給壓力根本不大。
幾日後回到齊國,陳暮就立即回到曾經的刺史府,現在的州牧府,召集各路人馬前來議事。
主要也就是沮授華歆簡雍孫乾氏儀孫邵等官僚文人,由於武將都被劉備召走,青州一時間沒有頂級武將,隻有一些低級裨將在各地郡縣統領郡兵和縣兵。
不過也不需要武將鎮場子,軍情司經過四年發展,在青州根深蒂固。別看劉備把青州主要戰力全都帶走,可要想搞事,首先就得想想自己的家奴裏有沒有軍情司的探子,不然就得老老實實乖乖俯首聽命。
沮授這個時候正在城北的糧倉清點下一批要送往前線的糧草,聽聞陳暮回來的消息,第一個風風火火趕回州牧府,看到陳暮坐在堂上,高興地道:“子歸,你回來了,前方戰事如何?”
“公與兄,大半年未見了。”
陳暮笑著站起來迎接,說道:“董卓劫持天子逃往關中之後,大哥終日在等待過函穀關的時機,如今已經是深秋,再過兩個月到隆冬,大河水枯之時,就是出兵的機會,我這次回來,就是為這次出兵統籌。”
“原來如此。”
沮授點點頭,兩人坐下。
陳暮是八月最後一天回來的,所以他坐船的時候,還是中秋時節,黃河也未冰封,到了齊國之後,現在也才九月。
按照枯水期計算,如今的黃河水流量已經小了很多,但要到十一月左右,才是最佳出兵時機。
所以陳暮這次回來,一來是要做他自己的謀劃,二來也是做一些統籌工作。
比如去找鄭玄寫《討董記》,還有去準備兩月後的冬衣等等。
兩人坐下後,陳暮緩緩說道:“冬衣準備得如何?這可馬虎不得,臨行前大哥特意叮囑我,千萬不能缺了前線戰士們的禦暖衣物,不然這一仗還未打,就得崩潰。”
沮授笑道:“放心吧,都已經準備好了,綿衣、皮襖、內衫都一應俱全。今年公孫瓚那邊又與鮮卑人做了大筆交易,那綿花不夠,就用羊皮彌補。”
漢朝是沒有“棉花”這個詞語的,或者說,是沒有木字旁的“棉”字,所以青州管棉花叫做綿花,取得是製作衣服所用的布“綿”。
蘇雙張世平他們這些青州官商集團雖然根據陳暮的吩咐,已經在身毒收購了大量棉花,但讓十萬人穿上棉衣,還是困難。
好在公孫瓚與東部鮮卑關係極好,不僅從他們那裏雇傭了大量的人手,還購入了大量的羊皮用來取暖。
如今青州集團——遼東集團——鮮卑集團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既,青州出產糧食,購入牛羊馬。
公孫瓚從鮮卑人那裏購入牛羊馬,然後再出售到青州,再從青州收購糧食,一部分釀酒,一部分用於出售。
鮮卑人購入糧食和烈酒,出售牛羊馬等,換了錢後繼續搞畜牧養殖這樣。
原來的幽州邊境商人都喜歡冬季去收購牛羊,因為冬季塞北太寒冷了,牛羊會凍死,就不值錢了。
所以那個時候可以低價購入,壓得價格太低,導致鮮卑人活不下去,就會造成北夷入侵。
而公孫瓚是一年四季都會收購,價格也是非常公道的價格,使得東部鮮卑不僅能夠活下去,還日益壯大。
由於漢朝在棉花沒有傳入之前,普通百姓冬季禦寒蘆花和楊絮製作的被子,或者燒柴火和木炭。
但在外行軍打仗沒有冬衣可不行,棉衣不夠的話,就得準備大量羊皮襖。
這樣青州和塞北通過遼東一起形成產業鏈之後,青州集團就有了大量的羊皮,如此對大家其實都有很大的好處。
聽到沮授的話,陳暮點點頭。
沮授做事他還是很放心的。
就在這個時候,氏儀也回來了。
留守的人並不是都在齊國,有些出去有事了,有些還在別的地方,現在能夠召集到的,也就那麽幾人而已。
看到自己的恩主回來,氏儀連忙進入大殿,拱手行禮道:“使君回來了。”
“嗯。”
陳暮點點頭,說道:“我吩咐你的事情做得如何?”
“已經做好了,就等使君勘驗。”
“好,那過些日子我就去一趟樂安瞧瞧你的成果。”
“必不會負使君所托。”
氏儀笑著回應。
陳暮又道:“我與大哥離開青州也有大半年了,青州這些豪強應該還算老實吧。”
“嗬嗬。”
沮授笑了起來:“倒是有個不知死活的宗族想要作亂,還沒等軍情司動手,就被幾家豪強聯手撲滅。”
“是那幾家豪強自己動的手?”
陳暮的臉色瞬間就拉了下來,先不說那家宗族是不是真的想要作亂,就算是真的,在青州也輪得到你們動刀兵?
沮授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什麽情況,連忙道:“是他們舉報了,那宗族想要拉攏他們興風作浪,他們便告到了我這兒,我就讓他們自己去處理。”
“那還好。”
陳暮的臉色緩和下來,轉頭看向氏儀道:“華歆簡雍孫乾孫邵他們呢?”
“子魚公在北海,公祐在樂安看著海岸,長緒與憲和在平原處理糧草問題,使君你是知道的,我們的糧草都是從平原運往河北,再通過文祖公送去前線。”
氏儀認認真真地回答。
青州的糧草都是通過平原送到冀州清河郡,在崔家的幫助下,送往魏郡,由王芬幫忙送去洛陽前線。
這樣的話在損耗上就比青州直接送過去要少消耗很多。
畢竟古代運輸糧草相當麻煩,可以說十萬石糧草,送到前線的時候,就少了一小半,這一小半的糧草,就是在路上被運送糧草的人給吃掉了。
而通過各郡各縣分批次運的話,就隻需要各地主官征辟服徭役的民夫幫忙即可,如此消耗大家均攤,糧草損耗少了很多。
“嗯。”
陳暮起身,點點頭,正準備說要去看看鄭玄。
氏儀忽然說道:“對了司命,軍情司密報,侯令史與太史軍曹回來了。”
他之前稱呼陳暮為使君,是因為陳暮的官方身份是齊國相。
現在稱呼陳暮為司命,是因為陳暮暗地裏的身份是軍情司司命。
兩種截然不同的稱呼,就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報告。
陳暮臉色不悲不喜,問道:“他們在哪?”
“前些日子給的回應是馬上就要到樂安,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回齊國。”
“好,等他們回來,就立即讓他們來見我。”
陳暮轉過頭對沮授道:“公與,你去幫我找一個人過來。”
“誰?”
“荀彧。”
“荀彧的那位從叔?”
“他到青州了?”
“嗯。”
沮授點點頭:“舉族已經搬遷過來,現在在泰山學宮,每日與大儒研讀經典,治理學問。”
“那就好。”
陳暮笑了起來,起身道:“走,跟我一起去學宮瞧瞧。”
荀彧,不是狗貨。
早在去年,荀彧就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所以回到潁川,遊說整個潁川荀氏去外地避禍。
潁川荀氏並不是一個小宗族,包括荀彧的家庭以及荀和荀攸等人的家庭在內,光算荀氏人口,就有數百人,再加上各族奴仆、扈從、雇工,林林總總得有數千人口。
所以想要說動整個宗族,光靠荀彧一個人的力量根本不夠。
家鄉父老故土難離,沒有辦法,荀彧隻能遷走了自己的宗族,也就是他的幾個近親,父母妻兒以及家中奴仆扈從雇工等,約有四五十人,全部來了青州安頓下來。
荀彧來的時候,陳暮已經走了,跟著老大哥去了洛陽討董,所以兩人並未打照麵。
陳暮也隻知道荀彧應該是來了,但具體人在哪,現在在幹什麽,他一無所知。
畢竟這年頭又不是能打電話能發微信的信息時代,出門走個路都有可能走丟,更別說上千公裏之遙。
因此直到現在,陳暮回了青州,才想起荀彧,便問問沮授知不知道他在哪裏。
好在荀彧沒有跑多遠,有個學習氣氛濃鬱的泰山學宮吸引住了他,要是跑去東萊某個山窩裏藏起來,那就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找得到。
到了學宮之後,陳暮先去找了鄭玄,提了提《討董記》的事情,希望他將董卓的罪惡,與老大哥的正義公之於眾。
聽到陳暮的話,老頭幾乎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甚至還問要不要請蔡邕一起幫忙,兩個人署名弄。
這讓陳暮還挺意外,沒想到鄭玄居然如此配合。
一問緣故,才知道老頭是給氣的。
六月的時候洛陽大火,劉備從火中搶救出來了上百車珍藏典籍,現在兩個月過去,早就送回了青州。
鄭玄就帶著學宮學子一邊痛並快樂地整理,一邊對董卓的殘暴罵罵咧咧。
要知道洛陽藏了天下書,曆代經典著作全都有,就這樣一把火被董卓燒個幹淨,老頭知道消息,差點沒氣死才怪。
最後說著說著,老頭老淚縱橫起來,惹得陳暮和沮授好一頓安慰,哄了半天,這才心情平複。
《討董記》的事情搞定,不僅拉了鄭玄,還拉上了蔡邕。
曆史上蔡邕之所以替董卓歎息一聲,是因為董卓對他確實不錯。
因此即便是董卓十惡不赦,蔡邕也惋惜一下。
沒想到反倒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現在又不同。
眼看洛陽都成了這樣,蔡邕就反而慶幸鄭玄能邀請他來青州避禍,對董卓的感激全變成了對鄭玄的感激,這點小事自然沒問題。
處理了這件事情,陳暮在學宮學子的幫助下,找到了荀彧。
荀彧沉迷於書堆裏無法自拔,整天呆在學宮的圖書館,瘋狂地汲取知識。
即便荀家藏書很豐富,可是跟泰山學宮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大截。
要知道陳暮可是通過各種手段從鴻都館與太學弄書出來,刊印之後才給還回去,幾年下來,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很多書荀彧也隻是聽說過沒讀過,現在有機會,當然得讀一讀。
“文若!”
在一名學子的指引下,陳暮找到了荀彧。
荀彧聽到有人叫他,轉過腦袋。
這一看把陳暮嚇一跳。
才27歲的荀彧長滿了亂糟糟的胡子,頭發像是幾天沒洗了,兩眼通紅,頂著一對熊貓眼仿佛兩天沒睡覺一樣。
“尚書令!”
荀彧看到陳暮,幾乎條件反射地站起來,拱手行禮。
他在尚書台幹了兩年,早習慣了當陳暮的下屬。
陳暮詫異地道:“文若,你怎麽成這樣了。”
荀彧可是最在意外表形象的人,出門不僅要打理好儀表,還要熏香。
“荀令留香”這個成語,可不是胡編亂造的東西。
荀彧苦笑道:“洛陽送了不少書回來,這些日子一直都在整理,確實沒時間好好整理衣冠。”
“行了。”
陳暮翻著白眼擺擺手:“跟我走吧。”
“尚書令,去哪兒?”
荀彧一頭霧水。
陳暮拉著他:“肘,跟我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