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儉是一名武將,一名戰功卓著的武將。
如果說裴行儉認同和親,那王晨剛才這番話的言外之意就是表明裴行儉沒有熱血和激情了!
裴行儉當然聽明白王晨意所指,他也清楚王晨並不是針對他說什麽,笑了笑後道:“王公子,你所作此詩寫的真是非常好,將王昭君的悲慘命運都付諸於字裏行間了,也是對我等領軍將領的莫大鞭策!是啊,國家的穩定,邊關的安寧,是需要我熱血男兒的鮮血和xing命來維護的,與女人無關!”
這當然也是裴行儉的一向認識。
大唐自貞觀開始,疆域急驟地擴大,對外征戰中從無敗績,這是所有武將的驕傲,他們自信憑縱橫天下無敵的大唐軍隊戰力,可以消滅一切來犯的外敵,他們當然堅決反對和親!
隻是裴行儉覺得,現在討論和親的事已經沒什麽必要了,以後也應該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也就說道:“王公子,你反對和親,相信所有大唐將士也是反對與外蕃和親的,不過這樣的事以後肯定不會再發生了,我們也不要討論這些事了,以免入有心人的耳,帶來麻煩!”
“不!”王晨堅決地搖搖頭,“裴大都護你錯了,和親的事不可能就文成公主一人而止,以後肯定會再發生的,朝中肯定會有人支持和親的提議!”
王晨知道曆史上還有一位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讚普,也是在李治當皇帝的時候,但具體什麽時候下嫁他不知道,從現在與裴行儉了解的情況上來看,這件事肯定還沒發生。
沒有發生的事,肯定可以阻止,所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要知道,原來的曆史上,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讚普就是在唐高宗李治的時候,李治還特別大方,割讓了青海附近的黃河九曲給吐蕃,當作金城公主的嫁妝。這次聯姻給大唐帶來和惡果絲毫不亞於李世民許嫁文成公主。要是通過努力阻止這次和親,那對曆史的影響也會非常大的。
還有,曆史上不是有記載,在李治和武則天當政時候,吐蕃曾派使者入長安請婚,指名要大唐嫁太平公主入蕃,武則天不舍得自己唯一的女兒遠嫁,但又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來拒絕吐蕃和親的要求,隻好讓太平公主出家入道,以逃避和親的命運。太平公主的“太平”,就是其道號麽!
從這些原來的曆史記載中可以看出來,以後一些年,吐蕃人請婚的舉動會持續發生。
而且好幾次的和親請求還是文成公主遣人來呈報的呢!
他希望,因為他這個穿越人的出現,將以後所有的和親都阻止掉。
王晨也知道,裴行儉在安西呆了十多年後,最終會回京任職,成為大唐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大臣。要是成功地將這個觀點灌輸到裴行儉身上,讓裴行儉堅決反對和親,並願意在朝堂上力陳反對和親的理由,那以後的事,還真的可能與原來的曆史大不一樣。
王晨這一番話,讓裴行儉再次吃驚,忍不住問道:“王公子,你為何這般肯定地說?”
“剛才裴大都護不是說過,在吐蕃人攻擊吐穀渾時候,吐蕃還派出使者到大唐請婚,朝中還有不少大臣讚成和親的嗎?”
“是啊!是有這事發生過,或許你說的是對的,和親的事還真可能再次發生!”裴行儉感慨道。
剛才他在說大唐與吐蕃紛爭時候,隻是略略提起過,沒想到被王晨記著了!
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這是裴行儉一向堅持的理論。
要是吐蕃人軍威ri盛,對青海及安西的威脅越來越大,那朝中一些人很可能想到以和親換取與吐蕃人的和平相處。有這種想法的人在朝會上提出建議,得到皇帝和皇後的認可也是有可能的。
吐蕃人想和親,除了他們的讚普想要一個大唐的女人裝點一下門麵外,肯定還想從大唐獲取更多的利益的。要真是再發生了和親的事,讓吐蕃人得到了更多的利益,那作為武將的他會非常無奈,也會有受辱感的。當然他也會堅決反對的!隻是他不知道,他的反對有沒有作用!
裴行儉也奇怪,王晨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怎麽會想這麽長遠,從這般高度考慮國家大事?
這個少年人,真實的身份究竟是什麽?他嘴裏所說的那個“師父”,究竟是何方高人?
裴行儉相信王晨身後肯定有一位“高人”,相授這些技藝,還有剛才所說的這些政治觀點,不然這般年紀的少年人,不可能有這般厲害的,什麽都懂。即使天才,也不可能這樣。據裴婉舒所說,還有他自己的猜測,王晨的才學方麵也肯定不錯。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樣的佳句,肚子裏沒點才學,怎麽可能隨口吟的出來?
這個少年人,太讓人難以捉摸,注定不可能是個簡單的人物。
但裴行儉再怎麽想,也想不到王晨並不是屬於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人,是個被後世現代人靈魂附體的“組合人”,知識麵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人都豐富,對於曆史的評判有太多現成的觀點可以引用,視角可是超過了這個時代任何一個人。
見裴行儉附和了他的觀點,王晨更是大喜,趁勢說道:“裴大都護,其實隻要讓朝中大臣明白這個理,清楚和親的危害,肯定能阻止再次和親的事發生!戰爭讓女人走開,國家的安寧,邊關的穩定不是靠送女人來換取的,也不能再做那些壯大敵對勢力的事了,現在吐蕃人的禍害還不是個教訓嗎?!”
裴行儉聽了並沒馬上回話,而是背著身子踱了兩步,走到窗前,推開了窗子,在深吸了幾口撲麵而來的寒氣後,這才輕輕地說道:“可惜某並沒身在朝堂,而是在安西戍邊,即使想反對,也沒能力去做點什麽!要是現在吐蕃人到長安請婚,皇帝和皇後又有此意,反對的大臣不多,那某有一萬個理由反對和親,也沒個說處!即使某說了,位卑言輕,也沒人會理會的!”
說著長長地歎了口氣。
聽裴行儉有點失落地說這話,王晨心裏一動,幾乎衝口而說道:“裴大都護,小子猜著你會很快就被召回京,到長安任職的!要是你回京任職,那你肯定有機會,也有能力去阻止可能再次發生的和親事!”
“怎麽可能?”
;
如果說裴行儉認同和親,那王晨剛才這番話的言外之意就是表明裴行儉沒有熱血和激情了!
裴行儉當然聽明白王晨意所指,他也清楚王晨並不是針對他說什麽,笑了笑後道:“王公子,你所作此詩寫的真是非常好,將王昭君的悲慘命運都付諸於字裏行間了,也是對我等領軍將領的莫大鞭策!是啊,國家的穩定,邊關的安寧,是需要我熱血男兒的鮮血和xing命來維護的,與女人無關!”
這當然也是裴行儉的一向認識。
大唐自貞觀開始,疆域急驟地擴大,對外征戰中從無敗績,這是所有武將的驕傲,他們自信憑縱橫天下無敵的大唐軍隊戰力,可以消滅一切來犯的外敵,他們當然堅決反對和親!
隻是裴行儉覺得,現在討論和親的事已經沒什麽必要了,以後也應該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也就說道:“王公子,你反對和親,相信所有大唐將士也是反對與外蕃和親的,不過這樣的事以後肯定不會再發生了,我們也不要討論這些事了,以免入有心人的耳,帶來麻煩!”
“不!”王晨堅決地搖搖頭,“裴大都護你錯了,和親的事不可能就文成公主一人而止,以後肯定會再發生的,朝中肯定會有人支持和親的提議!”
王晨知道曆史上還有一位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讚普,也是在李治當皇帝的時候,但具體什麽時候下嫁他不知道,從現在與裴行儉了解的情況上來看,這件事肯定還沒發生。
沒有發生的事,肯定可以阻止,所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要知道,原來的曆史上,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讚普就是在唐高宗李治的時候,李治還特別大方,割讓了青海附近的黃河九曲給吐蕃,當作金城公主的嫁妝。這次聯姻給大唐帶來和惡果絲毫不亞於李世民許嫁文成公主。要是通過努力阻止這次和親,那對曆史的影響也會非常大的。
還有,曆史上不是有記載,在李治和武則天當政時候,吐蕃曾派使者入長安請婚,指名要大唐嫁太平公主入蕃,武則天不舍得自己唯一的女兒遠嫁,但又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來拒絕吐蕃和親的要求,隻好讓太平公主出家入道,以逃避和親的命運。太平公主的“太平”,就是其道號麽!
從這些原來的曆史記載中可以看出來,以後一些年,吐蕃人請婚的舉動會持續發生。
而且好幾次的和親請求還是文成公主遣人來呈報的呢!
他希望,因為他這個穿越人的出現,將以後所有的和親都阻止掉。
王晨也知道,裴行儉在安西呆了十多年後,最終會回京任職,成為大唐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大臣。要是成功地將這個觀點灌輸到裴行儉身上,讓裴行儉堅決反對和親,並願意在朝堂上力陳反對和親的理由,那以後的事,還真的可能與原來的曆史大不一樣。
王晨這一番話,讓裴行儉再次吃驚,忍不住問道:“王公子,你為何這般肯定地說?”
“剛才裴大都護不是說過,在吐蕃人攻擊吐穀渾時候,吐蕃還派出使者到大唐請婚,朝中還有不少大臣讚成和親的嗎?”
“是啊!是有這事發生過,或許你說的是對的,和親的事還真可能再次發生!”裴行儉感慨道。
剛才他在說大唐與吐蕃紛爭時候,隻是略略提起過,沒想到被王晨記著了!
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這是裴行儉一向堅持的理論。
要是吐蕃人軍威ri盛,對青海及安西的威脅越來越大,那朝中一些人很可能想到以和親換取與吐蕃人的和平相處。有這種想法的人在朝會上提出建議,得到皇帝和皇後的認可也是有可能的。
吐蕃人想和親,除了他們的讚普想要一個大唐的女人裝點一下門麵外,肯定還想從大唐獲取更多的利益的。要真是再發生了和親的事,讓吐蕃人得到了更多的利益,那作為武將的他會非常無奈,也會有受辱感的。當然他也會堅決反對的!隻是他不知道,他的反對有沒有作用!
裴行儉也奇怪,王晨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怎麽會想這麽長遠,從這般高度考慮國家大事?
這個少年人,真實的身份究竟是什麽?他嘴裏所說的那個“師父”,究竟是何方高人?
裴行儉相信王晨身後肯定有一位“高人”,相授這些技藝,還有剛才所說的這些政治觀點,不然這般年紀的少年人,不可能有這般厲害的,什麽都懂。即使天才,也不可能這樣。據裴婉舒所說,還有他自己的猜測,王晨的才學方麵也肯定不錯。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樣的佳句,肚子裏沒點才學,怎麽可能隨口吟的出來?
這個少年人,太讓人難以捉摸,注定不可能是個簡單的人物。
但裴行儉再怎麽想,也想不到王晨並不是屬於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人,是個被後世現代人靈魂附體的“組合人”,知識麵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人都豐富,對於曆史的評判有太多現成的觀點可以引用,視角可是超過了這個時代任何一個人。
見裴行儉附和了他的觀點,王晨更是大喜,趁勢說道:“裴大都護,其實隻要讓朝中大臣明白這個理,清楚和親的危害,肯定能阻止再次和親的事發生!戰爭讓女人走開,國家的安寧,邊關的穩定不是靠送女人來換取的,也不能再做那些壯大敵對勢力的事了,現在吐蕃人的禍害還不是個教訓嗎?!”
裴行儉聽了並沒馬上回話,而是背著身子踱了兩步,走到窗前,推開了窗子,在深吸了幾口撲麵而來的寒氣後,這才輕輕地說道:“可惜某並沒身在朝堂,而是在安西戍邊,即使想反對,也沒能力去做點什麽!要是現在吐蕃人到長安請婚,皇帝和皇後又有此意,反對的大臣不多,那某有一萬個理由反對和親,也沒個說處!即使某說了,位卑言輕,也沒人會理會的!”
說著長長地歎了口氣。
聽裴行儉有點失落地說這話,王晨心裏一動,幾乎衝口而說道:“裴大都護,小子猜著你會很快就被召回京,到長安任職的!要是你回京任職,那你肯定有機會,也有能力去阻止可能再次發生的和親事!”
“怎麽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