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準備妥當,金玉滿堂當然就紅紅火火的開遍全國,但凡熱鬧、多富貴之人居住的地方,必有金玉滿堂的蹤跡。
稍次一些的地方為了收集信息,司命也開了酒樓,卻不是金玉滿堂這樣奢華隻走最高端的,而是針對平頭百姓的酒樓,模式與食堂差不多,一百錢不到便能點個兩葷兩素,而且白飯管飽,還送湯水,尋常人家逢年過節都難吃得上一次白米飯,更何況是管飽呢?
這年頭的人可和現代不缺衣食的人差很多,現代人便是上來了山珍海味,飯也隻吃得一小碗,菜越好,飯才吃得越少,而這古代的平頭百姓,幹活幹得多,體力消耗大,成年男子壯勞力吃起飯來就是幾大碗。
所以這些人覺得司命開的百姓食肆劃算之際,天天吃當然吃不起,但是每個月重要來上一次,不覺得是花錢,還覺得是占了食肆的便宜。
金玉滿堂的生意當然好,不過畢竟全部都是包房,輪客流量遠遜與百姓食肆。
不過百姓食肆的收益同樣遠遜於金玉滿堂,隻能勉強說是收支平衡。
百姓食肆之所以能夠開得起來,僅僅是因為司命想要一個收集情報的地方,開辟一個情報網絡來了解這個世界。
另有原因是司命想要構建一個全國性的物流,方便以後。
百姓食肆開得很多,店麵位置雖然比較偏,但是很大,來的客人多,員工也多。
另有一事,就是司命開始慢慢收集糧食。
從古今中外那麽多次農民起義也能看出,這糧食是成敗的關鍵。
聊齋世界現在的狀況還算和平,雖有戰爭,但也沒到損傷國力的程度,窮人的日子很不好過,但是活不下去的窮人並不算多,官員有貪腐的現象,但也沒有貪到動搖國本。
聊齋本來就是寫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是若是一個世界真的能做到如此,那當然就和平了。
凡間雖然有不仁之人,但是隻要入了地府,其做惡之事隻有鬼來算清審判。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人間,若是硬要為了奪取天下而發動戰爭,那真的是在作惡。
司命即便認為自己會給這些人帶來更好的生活,也不可能忽視那些會因為戰爭而死去的生命。
她收集糧食並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以後收買人心。
同樣她還準備收購一部分土地,除了種植農作物,還有其他想法。
司命研究這個世界,倒是發現了些情況。
聊齋世界的朝廷居然已經存在了五百多年,上一個朝代滅亡,其原因還是不敬鬼神以及昏庸殘暴,倒有些像是商紂王。
所以她以前的推測並沒有錯,這個世界的確是一個由天上神佛掌控凡間命運的世界。
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她心裏稍微有些頭緒自己應該怎麽奪取天下。
如今司命十二歲,這其實也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年紀,但是因為她這些年生意做得的確是風生水起,在家裏倒是她變成了一言九鼎之人。
她的父親本來也並不是執著權勢之人,司命偶爾研究出一點法術也會教給他,他習了法術心裏得意,同樣也就越加信服自己的女兒。
司命的母親更是,看到金子銀子天南地北奇珍異寶都往家裏運,那裏還會不相信司命的實力?
司命的一個哥哥一個弟弟,雖然是男子,讀書也還成,但是到底比不得司命的聰慧,在家裏快變成食物鏈低端了。
不過這兩個人其實也並沒有身處食物鏈低端的自覺,畢竟他們和司命並沒有衝突,司命時不時給他們送東西,為他們聘請最好的老師,他們自然也是喜歡司命的。
王家是個大家族,他們是七房。王七老爺雖然是嫡出,但排在中間,不是長子繼承不了家業,不是幼子受到的寵愛也有限,他又是個喜歡尋仙問道,不幹正經事的,在整個王家有一種透明人的感覺。
不過這金玉滿堂一開,所有人都知道七房的富貴。
那是袁夫人的嫁妝鋪子做出來的,王家不可能收過去,而袁夫人的娘家如今也沒人了,既然是陪嫁,他們也不可能要回來。
雖然整個王家都十分眼饞金玉滿堂,但到底是要臉麵的官宦之家,沒做出那強取豪奪之事。
司命也很知趣,主動為族裏添置祭田,出錢重修家學,逢年過節紅事白事也都是送得最多的。
雖然這也杜絕不了別人的閑話,但也算是他們盡了心。
剛開始的時候,其他房的人時不時就過來打秋風,借銀子,最開始王七爺倒是給了幾次,後麵來的人越來越多,借的數目也越來越多,一張口就是幾千兩銀子,還都不準備還的。
王七爺可沒管過賬,根本不知道金玉滿堂有多少錢,他用以前自己的生活標準衡量,覺得這些人真的是異想天開,把他們家當財神了,生氣得很,後麵就根本不借銀子,最多送個幾十兩的。
袁夫人是早知道情況的,卻也不會對這些上門白要錢的人有什麽好臉色,而且知道越是給來的人越多,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這些人對自家好過?有什麽臉麵值得自家白給那麽多錢?
司命在碧血劍的時候,見過某些官員的無恥嘴臉,心裏也不怎麽生氣,完全把事情推給父母。
反正旁人絕對想不到真正管理金玉滿堂的人是她。
本縣的金玉滿堂雖然不算最大,但因為是第一家,即便其他地方也開了金玉滿堂,因為這第一家總有些特別的菜,新式菜肴也多是從這裏開始推廣,所以還是有不少人專程前來。
司命偶爾也會過來視察一下,今日她就來了,夥計一看見她當然是立即迎上來,還馬上叫來了掌櫃。
司命要了一間雅座,讓掌櫃把上個月的賬本送上來,順便再送些酒菜。
金玉滿堂裝修都十分典雅,不低調也不顯奢華,還總有幾分幽靜,樓裏麵還有琴師在彈琴。
等菜端上來,司命略嚐了幾口,味道十分不錯,便又要了飯,開始吃起來。
她隻吃了一小碗便飽了,把菜賞給身邊的丫環,讓她們也吃一點,自己就開始翻起了賬本。
金玉滿堂的收益自然是不用多說,不過司命的支出也是相當大,在京城買了一大塊地,流動的銀子就少了大半,好在還不影響運轉。
說起來,現在司命的收益主要靠的還是金玉滿堂幾十家店。
百姓食肆開得雖然更多,但也隻是勉強持平。
若不是這食肆裏麵的菜大部分都是集體采購,米又有了司命弄出的水稻種子,一個白飯就能讓食肆幾天破產。
司命第一次看到百姓食肆賬目的時候甚至被驚呆了,第一天開張她沒弄什麽優惠措施,因為裏麵的飯菜已經足夠優惠,來的人也並非很多,但是就那一天米消耗了將近五百斤的米,免費的湯整整十五桶全部也沒了。
司命本來預備還能賺一點的,沒想到維持收支平衡就已經很辛苦。
沒辦法,為了情報也隻能這樣了,她忍住沒提高價格。
過段時間除了酒樓食肆,再開些其他店吧。
衣食住行。
布匹的話,紡織機的圖紙她的確有很多,從這方麵賺錢也絕對沒什麽問題。
還有就是食鹽,雖然這年頭鹽鐵官營,禁止私人販賣,但是用這個觸及一下朝廷和神仙的底線倒是很有趣。
朝廷肯定是不允許。
但是她買的是價廉物美的鹽,幫助百姓免受鹽商和貪官汙吏的盤剝,難道不是善事?
按照這個世界的邏輯,做善事可是大大的功德。
合上賬本,手指輕敲了幾下,司命陷入沉思之中,腦海裏麵計策一條一條的冒出,就預備著等待時機成熟再行動了。
忽然,她聽到酒樓外麵似乎有什麽聲音,很是吵鬧,便皺起眉頭,朝窗外看去。
她在的是二樓,因為她本身耳聰目明,那人群聚集之處雖然和酒樓有點距離,但她凝神的話,還是聽得一清二楚。
原來是一個穿著破爛的道士向賣梨人討要梨子。
那賣梨之人不肯,那道士又死賴著,所以僵持下來,旁邊不少人都在看熱鬧。
司命見了也笑,莫非是那個故事?
她對丫環說了幾句話,丫環聽了點點頭然後馬上就下樓了。
雖然司命的話很沒頭沒尾,但是丫環在司命身邊待久了,很是了解自家小姐的不凡之處。
丫環到了賣梨人身邊,對賣梨人說道,“你們總僵在這裏,很是吵鬧,既然這個道士想吃梨子,錢我家小姐出了。”
那賣梨人見有人出錢,自然給了那道士梨子,道士對小丫環一鞠躬,說了聲多謝。
然後道士對眾人說道,“這梨子很是香甜,我做東,請大家品嚐。”
在場的人可不少,一個梨子怎麽夠,隻見那道士幾口吃掉梨子,挖了個坑,把吃剩下的梨核放進去,又有人提來水澆,一會兒竟然長出了一棵茂盛的梨樹,梨樹上掛滿了梨子,看上去十分可口,道士把梨子摘下送給在場的眾人,第一個送得便是丫環,還多給了她幾個,還說道,“謝過你家小姐。”
丫環接過梨子,對那道士點點頭,看道士又去給其他人梨子,她就按照原來小姐的吩咐去問那賣梨之人,“你這些梨子和你的車加起來多少錢。”
那賣梨人以為是大買賣,便說了個數,丫環付了錢。
稍次一些的地方為了收集信息,司命也開了酒樓,卻不是金玉滿堂這樣奢華隻走最高端的,而是針對平頭百姓的酒樓,模式與食堂差不多,一百錢不到便能點個兩葷兩素,而且白飯管飽,還送湯水,尋常人家逢年過節都難吃得上一次白米飯,更何況是管飽呢?
這年頭的人可和現代不缺衣食的人差很多,現代人便是上來了山珍海味,飯也隻吃得一小碗,菜越好,飯才吃得越少,而這古代的平頭百姓,幹活幹得多,體力消耗大,成年男子壯勞力吃起飯來就是幾大碗。
所以這些人覺得司命開的百姓食肆劃算之際,天天吃當然吃不起,但是每個月重要來上一次,不覺得是花錢,還覺得是占了食肆的便宜。
金玉滿堂的生意當然好,不過畢竟全部都是包房,輪客流量遠遜與百姓食肆。
不過百姓食肆的收益同樣遠遜於金玉滿堂,隻能勉強說是收支平衡。
百姓食肆之所以能夠開得起來,僅僅是因為司命想要一個收集情報的地方,開辟一個情報網絡來了解這個世界。
另有原因是司命想要構建一個全國性的物流,方便以後。
百姓食肆開得很多,店麵位置雖然比較偏,但是很大,來的客人多,員工也多。
另有一事,就是司命開始慢慢收集糧食。
從古今中外那麽多次農民起義也能看出,這糧食是成敗的關鍵。
聊齋世界現在的狀況還算和平,雖有戰爭,但也沒到損傷國力的程度,窮人的日子很不好過,但是活不下去的窮人並不算多,官員有貪腐的現象,但也沒有貪到動搖國本。
聊齋本來就是寫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是若是一個世界真的能做到如此,那當然就和平了。
凡間雖然有不仁之人,但是隻要入了地府,其做惡之事隻有鬼來算清審判。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人間,若是硬要為了奪取天下而發動戰爭,那真的是在作惡。
司命即便認為自己會給這些人帶來更好的生活,也不可能忽視那些會因為戰爭而死去的生命。
她收集糧食並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以後收買人心。
同樣她還準備收購一部分土地,除了種植農作物,還有其他想法。
司命研究這個世界,倒是發現了些情況。
聊齋世界的朝廷居然已經存在了五百多年,上一個朝代滅亡,其原因還是不敬鬼神以及昏庸殘暴,倒有些像是商紂王。
所以她以前的推測並沒有錯,這個世界的確是一個由天上神佛掌控凡間命運的世界。
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她心裏稍微有些頭緒自己應該怎麽奪取天下。
如今司命十二歲,這其實也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年紀,但是因為她這些年生意做得的確是風生水起,在家裏倒是她變成了一言九鼎之人。
她的父親本來也並不是執著權勢之人,司命偶爾研究出一點法術也會教給他,他習了法術心裏得意,同樣也就越加信服自己的女兒。
司命的母親更是,看到金子銀子天南地北奇珍異寶都往家裏運,那裏還會不相信司命的實力?
司命的一個哥哥一個弟弟,雖然是男子,讀書也還成,但是到底比不得司命的聰慧,在家裏快變成食物鏈低端了。
不過這兩個人其實也並沒有身處食物鏈低端的自覺,畢竟他們和司命並沒有衝突,司命時不時給他們送東西,為他們聘請最好的老師,他們自然也是喜歡司命的。
王家是個大家族,他們是七房。王七老爺雖然是嫡出,但排在中間,不是長子繼承不了家業,不是幼子受到的寵愛也有限,他又是個喜歡尋仙問道,不幹正經事的,在整個王家有一種透明人的感覺。
不過這金玉滿堂一開,所有人都知道七房的富貴。
那是袁夫人的嫁妝鋪子做出來的,王家不可能收過去,而袁夫人的娘家如今也沒人了,既然是陪嫁,他們也不可能要回來。
雖然整個王家都十分眼饞金玉滿堂,但到底是要臉麵的官宦之家,沒做出那強取豪奪之事。
司命也很知趣,主動為族裏添置祭田,出錢重修家學,逢年過節紅事白事也都是送得最多的。
雖然這也杜絕不了別人的閑話,但也算是他們盡了心。
剛開始的時候,其他房的人時不時就過來打秋風,借銀子,最開始王七爺倒是給了幾次,後麵來的人越來越多,借的數目也越來越多,一張口就是幾千兩銀子,還都不準備還的。
王七爺可沒管過賬,根本不知道金玉滿堂有多少錢,他用以前自己的生活標準衡量,覺得這些人真的是異想天開,把他們家當財神了,生氣得很,後麵就根本不借銀子,最多送個幾十兩的。
袁夫人是早知道情況的,卻也不會對這些上門白要錢的人有什麽好臉色,而且知道越是給來的人越多,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這些人對自家好過?有什麽臉麵值得自家白給那麽多錢?
司命在碧血劍的時候,見過某些官員的無恥嘴臉,心裏也不怎麽生氣,完全把事情推給父母。
反正旁人絕對想不到真正管理金玉滿堂的人是她。
本縣的金玉滿堂雖然不算最大,但因為是第一家,即便其他地方也開了金玉滿堂,因為這第一家總有些特別的菜,新式菜肴也多是從這裏開始推廣,所以還是有不少人專程前來。
司命偶爾也會過來視察一下,今日她就來了,夥計一看見她當然是立即迎上來,還馬上叫來了掌櫃。
司命要了一間雅座,讓掌櫃把上個月的賬本送上來,順便再送些酒菜。
金玉滿堂裝修都十分典雅,不低調也不顯奢華,還總有幾分幽靜,樓裏麵還有琴師在彈琴。
等菜端上來,司命略嚐了幾口,味道十分不錯,便又要了飯,開始吃起來。
她隻吃了一小碗便飽了,把菜賞給身邊的丫環,讓她們也吃一點,自己就開始翻起了賬本。
金玉滿堂的收益自然是不用多說,不過司命的支出也是相當大,在京城買了一大塊地,流動的銀子就少了大半,好在還不影響運轉。
說起來,現在司命的收益主要靠的還是金玉滿堂幾十家店。
百姓食肆開得雖然更多,但也隻是勉強持平。
若不是這食肆裏麵的菜大部分都是集體采購,米又有了司命弄出的水稻種子,一個白飯就能讓食肆幾天破產。
司命第一次看到百姓食肆賬目的時候甚至被驚呆了,第一天開張她沒弄什麽優惠措施,因為裏麵的飯菜已經足夠優惠,來的人也並非很多,但是就那一天米消耗了將近五百斤的米,免費的湯整整十五桶全部也沒了。
司命本來預備還能賺一點的,沒想到維持收支平衡就已經很辛苦。
沒辦法,為了情報也隻能這樣了,她忍住沒提高價格。
過段時間除了酒樓食肆,再開些其他店吧。
衣食住行。
布匹的話,紡織機的圖紙她的確有很多,從這方麵賺錢也絕對沒什麽問題。
還有就是食鹽,雖然這年頭鹽鐵官營,禁止私人販賣,但是用這個觸及一下朝廷和神仙的底線倒是很有趣。
朝廷肯定是不允許。
但是她買的是價廉物美的鹽,幫助百姓免受鹽商和貪官汙吏的盤剝,難道不是善事?
按照這個世界的邏輯,做善事可是大大的功德。
合上賬本,手指輕敲了幾下,司命陷入沉思之中,腦海裏麵計策一條一條的冒出,就預備著等待時機成熟再行動了。
忽然,她聽到酒樓外麵似乎有什麽聲音,很是吵鬧,便皺起眉頭,朝窗外看去。
她在的是二樓,因為她本身耳聰目明,那人群聚集之處雖然和酒樓有點距離,但她凝神的話,還是聽得一清二楚。
原來是一個穿著破爛的道士向賣梨人討要梨子。
那賣梨之人不肯,那道士又死賴著,所以僵持下來,旁邊不少人都在看熱鬧。
司命見了也笑,莫非是那個故事?
她對丫環說了幾句話,丫環聽了點點頭然後馬上就下樓了。
雖然司命的話很沒頭沒尾,但是丫環在司命身邊待久了,很是了解自家小姐的不凡之處。
丫環到了賣梨人身邊,對賣梨人說道,“你們總僵在這裏,很是吵鬧,既然這個道士想吃梨子,錢我家小姐出了。”
那賣梨人見有人出錢,自然給了那道士梨子,道士對小丫環一鞠躬,說了聲多謝。
然後道士對眾人說道,“這梨子很是香甜,我做東,請大家品嚐。”
在場的人可不少,一個梨子怎麽夠,隻見那道士幾口吃掉梨子,挖了個坑,把吃剩下的梨核放進去,又有人提來水澆,一會兒竟然長出了一棵茂盛的梨樹,梨樹上掛滿了梨子,看上去十分可口,道士把梨子摘下送給在場的眾人,第一個送得便是丫環,還多給了她幾個,還說道,“謝過你家小姐。”
丫環接過梨子,對那道士點點頭,看道士又去給其他人梨子,她就按照原來小姐的吩咐去問那賣梨之人,“你這些梨子和你的車加起來多少錢。”
那賣梨人以為是大買賣,便說了個數,丫環付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