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光明亮的夜裏,注定有很多人睡不著。<strong>.</strong>
純和宮。
永明宮裏頭的消息,就好比是這夜色裏迷霧一樣,清風一吹,就飄進了有心人耳中。
輕薄的帳幔後是一個斜靠在床頭的人影,眼睛半閉,長發披散,薄被鋪膝,端的是一派舒心、清閑的模樣。
“娘娘,大皇子妃於今日黃昏,誕下了一子。”阿槿低著頭,恭敬地跪坐在床下的腳踏上。
“嗯?”王德妃睜開雙眼,神情為之一肅,淩厲在她的眼中一閃而過,“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兒。”聲音很輕,如果不仔細聽,一定會忽略過去的。
阿槿心裏不由一緊,她知道,這是主子盛怒時的表現,越是著急的事情,主子看上去就越雲淡風輕。她抿了抿嘴唇,在心底組織了一下語言,“……本來已經攔下永明宮的宮人,沒想到還是驚動了賞花的陛下和薑賢妃……從長泰宮找來的產婆,才化險為夷,母子平安的……不過,大皇子妃的身體有些不好,皇孫就,就還不錯。”
阿槿色聲音停下來,就是長久的沉默,室內的空氣都好像凝固了一樣。
王德妃靜靜地聽著,閃爍的眼神慢慢變得凝固,鋒芒畢露,就像是淬毒的刀子一樣,準備出鞘傷人。她閉上雙眼,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將胸口的鬱氣吐出。等她再次睜開眼睛時,目光已經恢複了平和、冷靜。
阿槿察覺到主子的情緒已經平複,也悄悄地舒了一口氣,“娘娘,這……以後……”
“沒有以後,”王德妃說得斬釘截鐵,既然這件事情已經不能成了,更要搶先一步計劃。心思千回百轉間,她想,這一次要把主動權握在自己的手裏。她招招手,示意阿槿附耳過來,她小聲地叮囑了幾句,“你去,想辦法把消息遞到父親的手裏。”
阿槿默默地把主子的話記牢,起身行禮後,就退去了寢室。
數月前,王德妃猜到大皇子妃有了身孕以後,就決定不可以坐以待斃,長子,一定不可以讓他有翻身之日。[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她想,可以不可以做一些手腳,來個一箭雙雕。使得皇長孫消失,又可以徹底打沉大皇子的意誌呢?
心動不如行動,有了想法以後,王德妃就迅速行動起來了。
隻是,經過幾次不著痕跡地試探,都無法把那些常規的手段施展到永明宮裏麵。就在試探的過程中,還讓她肯定了一件事,那些守門的軍士都是慶和帝的人(八卦軍士:所以,我才敢說八卦啊!)。
這就讓王德妃有些頭疼,慶和帝安排的軍士,就等於在永明宮外圍套了上一層保護罩。很多的手段,她都不能明目張膽地使出來,免得還沒有達到目的就惹禍上身了。
後來,她看著大皇子一家隱瞞得那麽艱難,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都要東躲西藏的。她就想了一個主意,先是使人幫著大皇子把消息按下來,然後,她就等到天時地利的時候。不然,就憑大皇子的手段,怎麽把這個消息順順利利地瞞過皇帝呢。
等到開春以後,借天時和地利之便,就可以借貓行凶了。王德妃當時的想法就是,若是在驚嚇當中滑胎,雖然是次選,但也還不錯;若是大皇子妃能夠一直熬到臨盆,頻繁地受驚胎動以後,胎位就不會那麽正了。自然而然地,難產出現的幾率就大增。因此,在難產中一屍兩命,就再正常不過了。這,才是她心中的上上之選!
這,才能夠非常最大程度地打擊大皇子的意誌,使得他一蹶不振!
因為這樣看起來,大皇子妃難產,就是一個意外。而且,人遭受到打擊以後,就喜歡去想“如果”。那麽,大皇子就會每天都生活自我的詰問當中。如果,我當初告訴了父皇,那麽結局是不是不一樣了?但是,隱瞞消息導致妻兒慘死的決定,卻是他自己親手造成的!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王德妃曾使人到桃花林,表示她等桃花盛開以後,要前去賞花。她還讓傳話的人,稍微地提點了一下那些打理桃花林的宮人,要用心當差,慎防有些人到處亂跑,破壞了桃花的景致。
如此一來,永明宮在緊急關頭中使人出去求救,也會被桃花林裏嚴防死守的宮人捉拿起來。隻要時間被耽擱了,結果都是一定的。就算大皇子向軍士求救也一樣,稟報消息一來一回,而後找到產婆和太醫。等到他們斜著橫跨過整個皇城,到了永明宮之後,時間也太晚了。
可惜,整個計劃就敗在了巧合之下。
在大皇子妃要生產的今天,慶和帝居然帶著薑賢妃去桃花林賞花了。然後,出來求救的小宮女就驚動了這二位,剩下的事情,於是就變得順理成章。大皇子妃和皇長孫,就這樣逃過了一劫。
王德妃回想起整個計劃、安排,發現並不是她有什麽漏算了。而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沒有占到而已。她隻能幽幽地歎息,“時也,命也。”
――――――――――――――――――――
正值是大朝會的日子,在太華殿裏,各位文臣武將都整齊地排成兩列,鴉雀無聲地等待著皇帝的到來。可是,保持肅靜並不能阻止他們彼此的眼神交流。於是,一時眼波滿殿飛舞。這些眼球都在訴說著同一個消息,皇長孫於昨日黃昏出生在永明宮了!
這個消息傳開以後,真的是有人歡喜,有人惆悵啊。
世家陣營的大臣,不多不少都有些焦急。他們情不自禁地看向王尚書,都覺得這個皇長孫對他們的士氣,有很大的殺傷力。雖然他們都標榜著,大皇子和寧王都是庶子,身份上壓根沒有什麽區別。但是,對上“長”的時候,他們還是不禁有點氣弱。
哦,你問為什麽?
因為,世家本身就是嫡長子繼承製的最大擁護者。這些傳承久遠的、龐大的家族,就是嚴守著這個不可動搖的傳承規矩,才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爭鬥內耗,得以延續至今的。對於“嫡”和“長”,他們就顯得更為執著一些。
自從大皇子圈禁以後,勳貴陣營裏頭的大臣,就差在臉上刻著“本人已死”這幾個大字了。每次的討論,隻要不涉及他們的根本利益,全部都“嗯、啊”過去了。昨晚消息傳開以後,勳貴這邊的大臣看著都紅光滿麵、精神抖擻,時刻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場了。
那些中立的大臣,前一段時間被寧王有些打動了。在聽見這個消息以後,他們又縮了回去,繼續觀望。
很快,皇帝就來了。
君臣大禮過後,大臣們看看你,你看看我,大家都沒有什麽大事要啟奏的。春耕早已經安排妥當,農民們都忙得熱火朝天。而且,最近風調雨順的,就連時不時來一場小春洪的西秋河都相當聽話。
他們發現,最近的大事兒,就數皇長孫出生這樣的喜事了。既然是喜事,那就恭喜皇上吧。於是,大臣們紛紛出列,恭喜陛下,後繼有人。
然而,慶和帝還是一臉平靜,看不出喜怒。他隻是擺擺手,算是接受了大家的祝賀。
就這樣,大家都發現皇帝的情緒不對勁了。無論是誰家添了人口,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何況是添了長孫。大臣們表示有點弄不懂老板在想什麽了,難道後繼有人還不開心?
慶和帝坐在上首,看著底下大臣的表情,差點兒要嘔出一口血來。為繼承人煩惱了一晚上的他,今天要端坐著被恭賀“後繼有人”,頓時心裏滿滿的“嘲諷感”。
此時,寧王從隊伍中出列,滿臉都是真誠的笑意,雙手托著奏折高舉過頭頂,“臣,有事啟奏,”他忍著心頭滴血的疼痛,“兒臣,懇請父皇,把大哥從永明宮裏放出來吧!當年大哥為罪臣求情,也是一片孝義之心。如今時隔日久,大侄兒也出生了,大哥也是時候回到朝堂,與兒臣一起,為父皇效力。”
禦史們聽見這樣兄友弟恭的啟奏後,收到□□消息的他們,全都站不住了。他們都紛紛出列,對準大皇子進行了新一輪彈劾。內容的重心就是,就算情有可原,大皇子也不應該意圖闖禁閉,並羅列出種種的罪名。
王尚書看著寧王的表現,聽著禦史們的彈劾。他不禁在心裏點點頭,計劃順利進行了。他昨晚收到王德妃傳出的消息後,就決定要握緊主動權。他先是讓寧王求情釋放大皇子,以此引來禦史的彈劾,大皇子釋放的日子可能會因此延後。就算這樣也擋住大皇子釋放,那也要把寧王為兄長求情的好名聲坐實了。日後,寧王在外人眼中的形象不僅更加高大了,在與大皇子以後的交鋒中也能占點輿論優勢。
慶和帝看著底下的鬧劇,心頭的怒火又竄起了。他就幹脆什麽都不說,甩了袖子就離開了。
洪濤見此,匆忙地高聲喊一句“退朝”,就急忙追上主子的腳步離開了。
純和宮。
永明宮裏頭的消息,就好比是這夜色裏迷霧一樣,清風一吹,就飄進了有心人耳中。
輕薄的帳幔後是一個斜靠在床頭的人影,眼睛半閉,長發披散,薄被鋪膝,端的是一派舒心、清閑的模樣。
“娘娘,大皇子妃於今日黃昏,誕下了一子。”阿槿低著頭,恭敬地跪坐在床下的腳踏上。
“嗯?”王德妃睜開雙眼,神情為之一肅,淩厲在她的眼中一閃而過,“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兒。”聲音很輕,如果不仔細聽,一定會忽略過去的。
阿槿心裏不由一緊,她知道,這是主子盛怒時的表現,越是著急的事情,主子看上去就越雲淡風輕。她抿了抿嘴唇,在心底組織了一下語言,“……本來已經攔下永明宮的宮人,沒想到還是驚動了賞花的陛下和薑賢妃……從長泰宮找來的產婆,才化險為夷,母子平安的……不過,大皇子妃的身體有些不好,皇孫就,就還不錯。”
阿槿色聲音停下來,就是長久的沉默,室內的空氣都好像凝固了一樣。
王德妃靜靜地聽著,閃爍的眼神慢慢變得凝固,鋒芒畢露,就像是淬毒的刀子一樣,準備出鞘傷人。她閉上雙眼,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將胸口的鬱氣吐出。等她再次睜開眼睛時,目光已經恢複了平和、冷靜。
阿槿察覺到主子的情緒已經平複,也悄悄地舒了一口氣,“娘娘,這……以後……”
“沒有以後,”王德妃說得斬釘截鐵,既然這件事情已經不能成了,更要搶先一步計劃。心思千回百轉間,她想,這一次要把主動權握在自己的手裏。她招招手,示意阿槿附耳過來,她小聲地叮囑了幾句,“你去,想辦法把消息遞到父親的手裏。”
阿槿默默地把主子的話記牢,起身行禮後,就退去了寢室。
數月前,王德妃猜到大皇子妃有了身孕以後,就決定不可以坐以待斃,長子,一定不可以讓他有翻身之日。[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她想,可以不可以做一些手腳,來個一箭雙雕。使得皇長孫消失,又可以徹底打沉大皇子的意誌呢?
心動不如行動,有了想法以後,王德妃就迅速行動起來了。
隻是,經過幾次不著痕跡地試探,都無法把那些常規的手段施展到永明宮裏麵。就在試探的過程中,還讓她肯定了一件事,那些守門的軍士都是慶和帝的人(八卦軍士:所以,我才敢說八卦啊!)。
這就讓王德妃有些頭疼,慶和帝安排的軍士,就等於在永明宮外圍套了上一層保護罩。很多的手段,她都不能明目張膽地使出來,免得還沒有達到目的就惹禍上身了。
後來,她看著大皇子一家隱瞞得那麽艱難,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都要東躲西藏的。她就想了一個主意,先是使人幫著大皇子把消息按下來,然後,她就等到天時地利的時候。不然,就憑大皇子的手段,怎麽把這個消息順順利利地瞞過皇帝呢。
等到開春以後,借天時和地利之便,就可以借貓行凶了。王德妃當時的想法就是,若是在驚嚇當中滑胎,雖然是次選,但也還不錯;若是大皇子妃能夠一直熬到臨盆,頻繁地受驚胎動以後,胎位就不會那麽正了。自然而然地,難產出現的幾率就大增。因此,在難產中一屍兩命,就再正常不過了。這,才是她心中的上上之選!
這,才能夠非常最大程度地打擊大皇子的意誌,使得他一蹶不振!
因為這樣看起來,大皇子妃難產,就是一個意外。而且,人遭受到打擊以後,就喜歡去想“如果”。那麽,大皇子就會每天都生活自我的詰問當中。如果,我當初告訴了父皇,那麽結局是不是不一樣了?但是,隱瞞消息導致妻兒慘死的決定,卻是他自己親手造成的!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王德妃曾使人到桃花林,表示她等桃花盛開以後,要前去賞花。她還讓傳話的人,稍微地提點了一下那些打理桃花林的宮人,要用心當差,慎防有些人到處亂跑,破壞了桃花的景致。
如此一來,永明宮在緊急關頭中使人出去求救,也會被桃花林裏嚴防死守的宮人捉拿起來。隻要時間被耽擱了,結果都是一定的。就算大皇子向軍士求救也一樣,稟報消息一來一回,而後找到產婆和太醫。等到他們斜著橫跨過整個皇城,到了永明宮之後,時間也太晚了。
可惜,整個計劃就敗在了巧合之下。
在大皇子妃要生產的今天,慶和帝居然帶著薑賢妃去桃花林賞花了。然後,出來求救的小宮女就驚動了這二位,剩下的事情,於是就變得順理成章。大皇子妃和皇長孫,就這樣逃過了一劫。
王德妃回想起整個計劃、安排,發現並不是她有什麽漏算了。而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沒有占到而已。她隻能幽幽地歎息,“時也,命也。”
――――――――――――――――――――
正值是大朝會的日子,在太華殿裏,各位文臣武將都整齊地排成兩列,鴉雀無聲地等待著皇帝的到來。可是,保持肅靜並不能阻止他們彼此的眼神交流。於是,一時眼波滿殿飛舞。這些眼球都在訴說著同一個消息,皇長孫於昨日黃昏出生在永明宮了!
這個消息傳開以後,真的是有人歡喜,有人惆悵啊。
世家陣營的大臣,不多不少都有些焦急。他們情不自禁地看向王尚書,都覺得這個皇長孫對他們的士氣,有很大的殺傷力。雖然他們都標榜著,大皇子和寧王都是庶子,身份上壓根沒有什麽區別。但是,對上“長”的時候,他們還是不禁有點氣弱。
哦,你問為什麽?
因為,世家本身就是嫡長子繼承製的最大擁護者。這些傳承久遠的、龐大的家族,就是嚴守著這個不可動搖的傳承規矩,才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爭鬥內耗,得以延續至今的。對於“嫡”和“長”,他們就顯得更為執著一些。
自從大皇子圈禁以後,勳貴陣營裏頭的大臣,就差在臉上刻著“本人已死”這幾個大字了。每次的討論,隻要不涉及他們的根本利益,全部都“嗯、啊”過去了。昨晚消息傳開以後,勳貴這邊的大臣看著都紅光滿麵、精神抖擻,時刻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場了。
那些中立的大臣,前一段時間被寧王有些打動了。在聽見這個消息以後,他們又縮了回去,繼續觀望。
很快,皇帝就來了。
君臣大禮過後,大臣們看看你,你看看我,大家都沒有什麽大事要啟奏的。春耕早已經安排妥當,農民們都忙得熱火朝天。而且,最近風調雨順的,就連時不時來一場小春洪的西秋河都相當聽話。
他們發現,最近的大事兒,就數皇長孫出生這樣的喜事了。既然是喜事,那就恭喜皇上吧。於是,大臣們紛紛出列,恭喜陛下,後繼有人。
然而,慶和帝還是一臉平靜,看不出喜怒。他隻是擺擺手,算是接受了大家的祝賀。
就這樣,大家都發現皇帝的情緒不對勁了。無論是誰家添了人口,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何況是添了長孫。大臣們表示有點弄不懂老板在想什麽了,難道後繼有人還不開心?
慶和帝坐在上首,看著底下大臣的表情,差點兒要嘔出一口血來。為繼承人煩惱了一晚上的他,今天要端坐著被恭賀“後繼有人”,頓時心裏滿滿的“嘲諷感”。
此時,寧王從隊伍中出列,滿臉都是真誠的笑意,雙手托著奏折高舉過頭頂,“臣,有事啟奏,”他忍著心頭滴血的疼痛,“兒臣,懇請父皇,把大哥從永明宮裏放出來吧!當年大哥為罪臣求情,也是一片孝義之心。如今時隔日久,大侄兒也出生了,大哥也是時候回到朝堂,與兒臣一起,為父皇效力。”
禦史們聽見這樣兄友弟恭的啟奏後,收到□□消息的他們,全都站不住了。他們都紛紛出列,對準大皇子進行了新一輪彈劾。內容的重心就是,就算情有可原,大皇子也不應該意圖闖禁閉,並羅列出種種的罪名。
王尚書看著寧王的表現,聽著禦史們的彈劾。他不禁在心裏點點頭,計劃順利進行了。他昨晚收到王德妃傳出的消息後,就決定要握緊主動權。他先是讓寧王求情釋放大皇子,以此引來禦史的彈劾,大皇子釋放的日子可能會因此延後。就算這樣也擋住大皇子釋放,那也要把寧王為兄長求情的好名聲坐實了。日後,寧王在外人眼中的形象不僅更加高大了,在與大皇子以後的交鋒中也能占點輿論優勢。
慶和帝看著底下的鬧劇,心頭的怒火又竄起了。他就幹脆什麽都不說,甩了袖子就離開了。
洪濤見此,匆忙地高聲喊一句“退朝”,就急忙追上主子的腳步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