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弦月隱匿,繁星閃耀。[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太華殿的琉璃瓦頂上,折射著銀白色的星輝。殿內一派燈火通明,絲竹之音乘著夜風,打破了這黑夜的寧靜。
席間,眾人觥籌交錯、把酒言歡。
就連一向淡漠的慶和帝,也示意斟酒的宮女一再滿上,舉杯與大臣們同飲。
辭舊宴才剛開始,那些敏銳的大臣就發現這個宴席的不對勁――皇帝僅有的兩個成年兒子,居然都沒有出席。
他們都知道,寧王跟著盧左侍郎離京,修堤築壩去了,自然就不可能出現在辭舊宴。那……晉王呢?自從他告了病假後,貌似……好像很久沒有見過他了。
前段時間,這些大臣都忙著處理年末的政務,一天都恨不得能掰成兩天,自然就沒有那份閑情逸致,去管旁人的閑事兒。
如今,他們都清閑下來了,便紛紛猜測晉王的真正去處。
你看,晉王妃儀態端莊地跪坐於席間,麵上的表情有些緊繃,看起來像緊張,多過像擔憂。由此可見,晉王怎麽可能會是生病,還要嚴重到不能出席辭舊宴的地步。
而且,辭舊宴是從高祖時期便流傳下來的傳統,有著非同一般的政治意義。上至皇帝,下到群臣,隻要不是什麽特殊情況,就一定不會缺席。
因此,這些老狐狸相信,晉王肯定是有什麽要務,離開了京城,以至於不能出現在這辭舊宴上。
他們一下子就想到晉王領的差事,難道……是晉王負責的那樁“西北舊案”有什麽線索,需要離京探查嗎?
想到這裏,老狐狸們舉杯的動作頓了頓,風雨欲來啊,隻是不知道什麽人會被掀翻了呢?
王尚書作為“老狐狸”中的一員,自然也猜到晉王離京的去向。但是,他卻波瀾不驚地與旁人共飲,手下不見絲毫的停頓。
月上中天,酒過三巡。
不少大臣已經醉態畢現,有的舉箸擊盤,放聲高歌;有些不甘寂寞的,甚至趕走奏樂的琴師,親自彈上一曲高山流水;更多的,自席間出列,踏著歌聲與琴聲,縱情歡舞。
一時之間,披頭散發、領口歪斜者,比比皆是。
看著這似曾相識的場景,薑素敏眨了眨眼睛,看來這般群魔亂舞的景象,應該每年都會上演的。她不經意地偏頭,便對上了一雙帶笑的眼睛。
慶和帝一手執酒杯,正向她舉杯示意。
薑素敏的嘴角微微揚上揚,溫柔淺笑。霎時間,她深邃的眼睛裏仿佛有熙光流轉。她伸出雙手托起眼前的酒杯,向慶和帝致謝後,以袖掩麵,將酒杯內清泉一飲而盡。
可能因為酒氣有些上頭了吧,慶和帝隻覺得,自己被那雙深遂的眼睛所俘獲,心神有那麽一瞬的迷醉。
薑素敏放下酒杯,扭頭看看端坐在身側的明成公主,也就是三公主。隻見她低著頭,眼神有些放空,厚重的妝容下難掩青黑的眼圈,怎麽看都是一副魂不守舍、心事重重的樣子。
薑素敏不禁覺得奇怪,這姑娘明年開春就要成親了,如今,理應是留在娘家安心待嫁的時光,怎麽把自己弄成了這副樣子?不會是那什麽婚前恐懼症吧?
這麽一想,薑素敏就覺得,應該是*不離十了。明成公主這般膽小怯懦、不善言辭的性子,婚前恐懼什麽的,真的是很有可能。
她曾經受慶和帝的囑托,要教教這位明成公主如何打理府邸、如何當家作主。如今看來,她首要的任務,應該是幫忙解開這個姑娘的心結,讓她好安心出嫁才是。
―――――――――――――――――――――
是夜,無星無月,隻有海邊的濤聲依舊。
不見絲毫燈光的小漁村,很快與黑夜徹底地融為一體。
破敗的茅草屋裏四處漏風,晉王與陳幼安時不時緊了緊蓋在身上的衣物。<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此時,他們二人背靠背地,擠在一張狹小的木板床上。盡管兩人都不想靠得太近,然而他們的後背總是不可避免地貼到一起。
除了妻子以外,晉王從未與旁人,想到要與陳兄再擠好些日子,心裏便一陣別扭。
晉王感受著背後的熱度,又因著這床板太硬,便意識地往外挪了挪。他隻覺得身子有了一瞬間的懸空感,還沒反應過來,就“砰”地一聲摔倒地上了。
察覺到身後的動靜,正在沉思的陳幼安“謔”地睜開眼睛。他豎起耳朵聽見晉王悄悄躺回床上的動靜,就知道這人並沒有什麽大礙。他複又閉上眼睛,呼吸均勻而綿長,儼然一副沉睡未醒的樣子。
其實,陳幼安在繼續回想白天的那些細節,希望能夠推斷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世人都說,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總是有那麽幾分道理的。
村長揣好了銀子,表情也似乎沒有那麽冷硬了。
他當下就走到村道上,指著村子後頭的小土坡,表示那墓碑特別大,墳頭草特別低矮的,就是趙侍中的衣冠塚了。晉王與陳幼安直接過去就行,他不找旁人作陪了,畢竟年關在即,到別人的墳頭上不免有些晦氣。
至於吃、住方麵,村長沉吟一下,然後說:“你們這一路過去,就會看見林子旁的空屋,就暫時住在那裏吧。吃食……你們看起來也不會開火,我就找人給你們送過吧……鄉下東西,別嫌棄。”
做戲要做全套,晉王與陳幼安與村長道謝後,便向著那個小土坡走去了。
這樣一個人跡罕至的村子,平日往來的不是親戚就是熟人。乍然出現兩個書生模樣的男人,就仿佛那天外來客一樣,引起了村民的極大關注。
很多的村民都躲在自家門後,透過門縫偷偷地打量著這兩個陌生人。他們隱晦的目光裏,有好奇、有探究、有冷漠,甚至還有貪婪,但惟獨沒有善意。
孩子們都學著家裏大人的動作,小身子扒在門縫上,用好奇與警惕的目光看著外麵的兩人。
陳幼安走在村道上,隻見家家戶戶大門緊閉,就連個在路邊玩耍的孩童都沒有。如果不是剛剛才見到村長,他一定以為這是個荒廢的村落。他好看的眉頭微微皺起,仿佛正被什麽人窺伺一樣,總覺得如芒在背。
舉目望去,即便時值冬季,這個不大的山坡上依舊長滿了長蒼青翠綠的野草。沿著小道一路往上,可以看見一個個起伏的墳包,蒼翠的野草間褐色的木碑影影綽綽。不少的木碑上都刻了個幾個格外抽象的字,經過陳幼安仔細辨認,大多應該都是趙某某。
如此看來,他們腳下的小土坡,就是這個村子趙氏族人的墓地了。
晉王與陳幼安找了很久,終於在小土坡的臨海懸崖邊,看見趙侍中的衣冠塚。遠遠看去,這個衣冠塚搖搖欲墜,仿佛就要墮入身後的大海。
即便不通堪輿易學,他們也知道這絕對不是什麽能夠惠澤子孫的好墓穴。
震驚過後,晉王與陳幼安心中不禁猜測――趙侍中與這個村子之間,定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
世人都以讀書為貴,別說村子養出了個京官,就算是秀才、舉人,那也是值得普天同慶的大好事兒。但是……提及趙侍中,村長的臉上隻有淡漠,絲毫不見驕傲、惋惜。而村長,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了所有村民,特別是在這種偏僻、封閉的小村落裏。
而且,這個村子太過貧瘠了,連一日三餐都無以為繼的話,怎麽可能供養出趙侍中這樣的京官。
不僅僅是負擔不起讀書費用的問題,更是一個很現實的觀念問題。就比如,當一個人連飯都吃不上時,他隻會想辦法去填飽肚子,而不是想如何才能得到高床軟枕。
同理,身處這樣一個小漁村。
最出息的那部分人,應該是想著到鎮上做點小買賣,或者到鎮上當個手藝學徒,日後能夠掙到比捕魚更多的錢。但是,絕大部分人,想的都是明天能捕更多的魚,撈到更多的貝類,來一次大豐收。
怎麽都不會有人,會想去讀書識字,考秀才,考進士,做大官。
這並不是鄙視他們觀念的淺薄,而是這些時代生活於此的村民,壓根兒都沒有見過官,又怎麽會有想要做大官的概念呢?
那麽原本是世代漁民的趙侍中,到底是誰灌輸給他讀書、出人頭地的概念呢?又是誰在背後資助著他?
細思恐極,晉王與陳幼安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絲沉重,如果真的有那麽一個人,這個局肯定已經籌謀很多年了。
如今,時隔多年,還能有什麽證據留下來嗎?
但是,晉王轉念一想,如果能夠揭開著背後的秘密,隱藏在趙侍中身後的人也應該浮出水麵了。
他的眼睛亮了一瞬,神色間帶出了些誌在必得,“陳兄,看來咱們這一趟,來對了!”
不同於晉王的興奮,陳幼安隻是沉默地點了點頭,心頭依舊籠罩著揮之不去的陰雲。因為,他始終沒有忘記,剛剛進村子時孩子們踐踏同伴的那一幕。
孩子,是一種天真而又殘忍的生物。他們的腦海中對這個世界的印象,全部都是來源於自己的父母親人,還有周邊的環境。
麵對伸出援手的晉王,那些抬著小筐的孩子全都一臉驚慌高喊“賊人”。也就是說,這些孩子都沒有感受過,任何來自於旁人的善意。這導致他們的腦中沒有“善意”這個概念,自然就不知道晉王是過去幫忙的。
看見摔倒的同伴,那些孩子全都視若無睹地踩踏過去,隻顧著自己逃離“賊人”。而被踩的那個孩子,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
孩子們不存善意、陰暗自私,仿佛就是這個村子的側寫。
出於安全的考慮,陳幼安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這位天潢貴胄。畢竟,對方如果不好了,他也是萬萬好不了的。
“王爺,”他低聲地喚了一句,“窮山惡水出刁民,這才是常態啊。”
陳幼安的潛台詞,就是提醒晉王行事要更加地小心。
從未曾過見識過世故人情的晉王,微微一愣,窮山惡水出刁民?
雖然他不太明白陳幼安的所指為何,但也點頭應下了。
此時,暮色四合,一片蒼茫。
找到村長嘴裏的空屋時,晉王的心裏是拒絕相信的,這間看起來荒廢已久,頂棚稀疏、四壁漏風,木門縫寬得好似柵欄的茅草屋,就是他們二人暫時落腳的地方。
陳幼安看起來倒是一臉淡定,一副早有預料的樣子。他打量一下周圍,發現茅草屋的大門並沒有門鎖這一類的東西。他便走上前,伸手用力扳了扳,可是沒有扳動。
已經驚呆的晉王見狀,便上前搭了把手。不知道是這門太過脆弱,還是它的結構本來如此,在他使勁一拽後,木門“哐當”一聲,從茅草屋上脫離,在地上蹦了兩下才安穩下來。
“……”
晉王看看地上的木門,而後一臉不可置信地打量著自己那隻闖禍的手。
奇怪,他什麽時候這麽有力氣了,剛剛就是這麽一勁兒啊,還沒有拉弓的時候費勁呢。
陳幼安看看地上的木門,沒有理會被嚇傻了的晉王,舉步走進了這個茅草屋。他環顧一周,發現屋內四角掛著大量的蜘蛛網,碩果僅存的木板床上鋪著厚厚一層灰。
鋪蓋什麽的是不能奢望了,這屋子不好好打掃的話,壓根兒就沒法兒住人啊。
此時,回過神來的晉王也發現,這屋子破得僅剩一張木板床了。
這樣的情況,兩人就隻好向周圍的村民求助了。
想起那扇平躺在地上的木門,晉王出於彌補的心理,行動起來也格外積極。他走到屋外,抬眼望去,就看見一戶人家打開了大門,料想應該是有主人家的吧。
心急之下,晉王都沒有告訴陳幼安一聲,就快步走到那間茅草屋前。果然,那裏一位膀大腰圓的大嬸兒,蹲在地上淘洗著一大把紅褐色的野菜。
看見傳說中的陌生人,那個大嬸兒不禁捏緊手的野菜,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起來十分警惕的樣子。
晉王先是作揖,又是軟語懇求,可對方卻絲毫不見被軟化的樣子,警惕的眼神中開始流露出凶光。
不知為何,他想起了村長討房租和吃食費用的樣子。他便從懷裏摸出了兩粒碎銀,試探地遞到那個農婦的手邊。
然後,他還刻意地放慢語調,用一隻手比劃著,表示自己想向她買一些生活用品,例如鐵鍋、水瓢、掃帚、水桶、鋪蓋之類的。
不遠處的陳幼安看見晉王給銀子的動作,已經來不及阻止,隻能在心裏暗暗叫糟。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他剛剛不是才跟這人說了嗎,怎麽連“財不可露白”的道理都不知道啊!
那農婦看見被指尖捏著的、銀光閃閃的兩粒碎銀,臉上的警惕立馬就退下去了。她放下手裏的野菜,在自己的衣裳上把手蹭幹,喜笑顏開地接過那兩粒碎銀,珍而重之地放到懷裏。
她先是轉身回到屋子裏麵,拿出了兩條抹布似的東西。想了想,她又從屋外堆積著地雜物中,找出了一隻崩了一角的木桶。
那農婦把那兩條抹布放到木桶裏,然後提起木桶往前用力一遞。
晉王接過木桶後,有些著急地表達了想要鋪蓋的意願,又或者多要一床被子也是好的。
農婦操著一口南方的方言俚語,絲毫沒有官話的影子。她的表情有些憤怒,手裏已經抄起了掃帚,配合著那帶著憤怒的語言。
隻用腳趾頭思考,都知道這農婦的架勢是在趕人了。
最後,晉王討要鋪蓋未果,倒是陳幼安討來了一隻可以燒水的瓦罐。
農婦目送走二人灰溜溜離開的背影,才轉身回到屋裏,眉飛色舞地與丈夫一頓嘰裏呱啦。她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那真是兩隻好騙的肥羊啊,他們村子真有福氣,總算是可以過上一個肥年了。
回到那“空屋”,陳幼安也沒有心思對晉王說教了。畢竟,他是臣下,頂天算是同僚,身份懸殊注定不能說得太多。加之,他再不行動起來打掃屋子,天就要全黑了。
陳幼安沒有理會晉王,就提著木桶到屋後的溪澗處打水。在回程的時候,他還跑到林子生拉硬拽了幾枝樹杈,用來充當一下掃帚,還可以卷去房頂的蜘蛛網。
晉王看著陳幼安在忙前忙後的身影,躺在地上的大門還在提醒著他所犯下的“惡行”。他也學著陳幼安卷起袖子,拿過一塊抹布沾水後,開始擦拭起木板床來。
等到木門重新被掛上去後,天已經徹底全黑了。
遲遲等不來晚餐的兩人,隻好把包袱裏最後的兩塊幹糧分了,然後就著水囊的那點兒水咽了下去。
晉王揚起頭,晃了晃手裏的水囊,把最後一滴水喝到了嘴裏。這時,他才知道,陳幼安為什麽執著於那個可以燒水的瓦罐,而不是他嘴裏的鋪蓋了。
人沒有水是萬萬不能存活的,沒有鋪蓋還有別的辦法。
意識到自己的本末倒置,晉王不僅有些羞愧,離京這麽久了,他居然還是這樣沒長進。
及至歇息的時候,看著這獨一無二的木板床,晉王與陳幼安都沉默不語。
陳幼安從來就是個不肯吃虧的性子,怎麽會說出謙讓對方的話來。萬一對方當真,那他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有些情況,以退為進的話是說不得的。所以啊,他隻好抱以沉默。
晉王堂堂一個王爺,從來就沒有謙讓臣子睡床上,而自己睡地上的想法。但是他為人比較厚道,加之那扇木門還是被陳幼安修好的,那句“你睡地上吧”的話已經掛到了嘴邊,卻還是遲遲說不出口。
僵持了一陣,夜深了,溫柔的海風也開始怒號了。
四壁漏風的茅草屋內,涼風仿佛無處不在。站在屋內的兩人,瞬間汗毛倒豎,都忍不住打了個寒戰。這樣的天氣下,睡地上的那個人鐵定是要著涼生病的了。
晉王仿佛下定了決心,“陳兄,今晚天涼,咱們就擠擠吧。”
陳幼安拱手,“幼安,冒犯王爺了。”
太華殿的琉璃瓦頂上,折射著銀白色的星輝。殿內一派燈火通明,絲竹之音乘著夜風,打破了這黑夜的寧靜。
席間,眾人觥籌交錯、把酒言歡。
就連一向淡漠的慶和帝,也示意斟酒的宮女一再滿上,舉杯與大臣們同飲。
辭舊宴才剛開始,那些敏銳的大臣就發現這個宴席的不對勁――皇帝僅有的兩個成年兒子,居然都沒有出席。
他們都知道,寧王跟著盧左侍郎離京,修堤築壩去了,自然就不可能出現在辭舊宴。那……晉王呢?自從他告了病假後,貌似……好像很久沒有見過他了。
前段時間,這些大臣都忙著處理年末的政務,一天都恨不得能掰成兩天,自然就沒有那份閑情逸致,去管旁人的閑事兒。
如今,他們都清閑下來了,便紛紛猜測晉王的真正去處。
你看,晉王妃儀態端莊地跪坐於席間,麵上的表情有些緊繃,看起來像緊張,多過像擔憂。由此可見,晉王怎麽可能會是生病,還要嚴重到不能出席辭舊宴的地步。
而且,辭舊宴是從高祖時期便流傳下來的傳統,有著非同一般的政治意義。上至皇帝,下到群臣,隻要不是什麽特殊情況,就一定不會缺席。
因此,這些老狐狸相信,晉王肯定是有什麽要務,離開了京城,以至於不能出現在這辭舊宴上。
他們一下子就想到晉王領的差事,難道……是晉王負責的那樁“西北舊案”有什麽線索,需要離京探查嗎?
想到這裏,老狐狸們舉杯的動作頓了頓,風雨欲來啊,隻是不知道什麽人會被掀翻了呢?
王尚書作為“老狐狸”中的一員,自然也猜到晉王離京的去向。但是,他卻波瀾不驚地與旁人共飲,手下不見絲毫的停頓。
月上中天,酒過三巡。
不少大臣已經醉態畢現,有的舉箸擊盤,放聲高歌;有些不甘寂寞的,甚至趕走奏樂的琴師,親自彈上一曲高山流水;更多的,自席間出列,踏著歌聲與琴聲,縱情歡舞。
一時之間,披頭散發、領口歪斜者,比比皆是。
看著這似曾相識的場景,薑素敏眨了眨眼睛,看來這般群魔亂舞的景象,應該每年都會上演的。她不經意地偏頭,便對上了一雙帶笑的眼睛。
慶和帝一手執酒杯,正向她舉杯示意。
薑素敏的嘴角微微揚上揚,溫柔淺笑。霎時間,她深邃的眼睛裏仿佛有熙光流轉。她伸出雙手托起眼前的酒杯,向慶和帝致謝後,以袖掩麵,將酒杯內清泉一飲而盡。
可能因為酒氣有些上頭了吧,慶和帝隻覺得,自己被那雙深遂的眼睛所俘獲,心神有那麽一瞬的迷醉。
薑素敏放下酒杯,扭頭看看端坐在身側的明成公主,也就是三公主。隻見她低著頭,眼神有些放空,厚重的妝容下難掩青黑的眼圈,怎麽看都是一副魂不守舍、心事重重的樣子。
薑素敏不禁覺得奇怪,這姑娘明年開春就要成親了,如今,理應是留在娘家安心待嫁的時光,怎麽把自己弄成了這副樣子?不會是那什麽婚前恐懼症吧?
這麽一想,薑素敏就覺得,應該是*不離十了。明成公主這般膽小怯懦、不善言辭的性子,婚前恐懼什麽的,真的是很有可能。
她曾經受慶和帝的囑托,要教教這位明成公主如何打理府邸、如何當家作主。如今看來,她首要的任務,應該是幫忙解開這個姑娘的心結,讓她好安心出嫁才是。
―――――――――――――――――――――
是夜,無星無月,隻有海邊的濤聲依舊。
不見絲毫燈光的小漁村,很快與黑夜徹底地融為一體。
破敗的茅草屋裏四處漏風,晉王與陳幼安時不時緊了緊蓋在身上的衣物。<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此時,他們二人背靠背地,擠在一張狹小的木板床上。盡管兩人都不想靠得太近,然而他們的後背總是不可避免地貼到一起。
除了妻子以外,晉王從未與旁人,想到要與陳兄再擠好些日子,心裏便一陣別扭。
晉王感受著背後的熱度,又因著這床板太硬,便意識地往外挪了挪。他隻覺得身子有了一瞬間的懸空感,還沒反應過來,就“砰”地一聲摔倒地上了。
察覺到身後的動靜,正在沉思的陳幼安“謔”地睜開眼睛。他豎起耳朵聽見晉王悄悄躺回床上的動靜,就知道這人並沒有什麽大礙。他複又閉上眼睛,呼吸均勻而綿長,儼然一副沉睡未醒的樣子。
其實,陳幼安在繼續回想白天的那些細節,希望能夠推斷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世人都說,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總是有那麽幾分道理的。
村長揣好了銀子,表情也似乎沒有那麽冷硬了。
他當下就走到村道上,指著村子後頭的小土坡,表示那墓碑特別大,墳頭草特別低矮的,就是趙侍中的衣冠塚了。晉王與陳幼安直接過去就行,他不找旁人作陪了,畢竟年關在即,到別人的墳頭上不免有些晦氣。
至於吃、住方麵,村長沉吟一下,然後說:“你們這一路過去,就會看見林子旁的空屋,就暫時住在那裏吧。吃食……你們看起來也不會開火,我就找人給你們送過吧……鄉下東西,別嫌棄。”
做戲要做全套,晉王與陳幼安與村長道謝後,便向著那個小土坡走去了。
這樣一個人跡罕至的村子,平日往來的不是親戚就是熟人。乍然出現兩個書生模樣的男人,就仿佛那天外來客一樣,引起了村民的極大關注。
很多的村民都躲在自家門後,透過門縫偷偷地打量著這兩個陌生人。他們隱晦的目光裏,有好奇、有探究、有冷漠,甚至還有貪婪,但惟獨沒有善意。
孩子們都學著家裏大人的動作,小身子扒在門縫上,用好奇與警惕的目光看著外麵的兩人。
陳幼安走在村道上,隻見家家戶戶大門緊閉,就連個在路邊玩耍的孩童都沒有。如果不是剛剛才見到村長,他一定以為這是個荒廢的村落。他好看的眉頭微微皺起,仿佛正被什麽人窺伺一樣,總覺得如芒在背。
舉目望去,即便時值冬季,這個不大的山坡上依舊長滿了長蒼青翠綠的野草。沿著小道一路往上,可以看見一個個起伏的墳包,蒼翠的野草間褐色的木碑影影綽綽。不少的木碑上都刻了個幾個格外抽象的字,經過陳幼安仔細辨認,大多應該都是趙某某。
如此看來,他們腳下的小土坡,就是這個村子趙氏族人的墓地了。
晉王與陳幼安找了很久,終於在小土坡的臨海懸崖邊,看見趙侍中的衣冠塚。遠遠看去,這個衣冠塚搖搖欲墜,仿佛就要墮入身後的大海。
即便不通堪輿易學,他們也知道這絕對不是什麽能夠惠澤子孫的好墓穴。
震驚過後,晉王與陳幼安心中不禁猜測――趙侍中與這個村子之間,定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
世人都以讀書為貴,別說村子養出了個京官,就算是秀才、舉人,那也是值得普天同慶的大好事兒。但是……提及趙侍中,村長的臉上隻有淡漠,絲毫不見驕傲、惋惜。而村長,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了所有村民,特別是在這種偏僻、封閉的小村落裏。
而且,這個村子太過貧瘠了,連一日三餐都無以為繼的話,怎麽可能供養出趙侍中這樣的京官。
不僅僅是負擔不起讀書費用的問題,更是一個很現實的觀念問題。就比如,當一個人連飯都吃不上時,他隻會想辦法去填飽肚子,而不是想如何才能得到高床軟枕。
同理,身處這樣一個小漁村。
最出息的那部分人,應該是想著到鎮上做點小買賣,或者到鎮上當個手藝學徒,日後能夠掙到比捕魚更多的錢。但是,絕大部分人,想的都是明天能捕更多的魚,撈到更多的貝類,來一次大豐收。
怎麽都不會有人,會想去讀書識字,考秀才,考進士,做大官。
這並不是鄙視他們觀念的淺薄,而是這些時代生活於此的村民,壓根兒都沒有見過官,又怎麽會有想要做大官的概念呢?
那麽原本是世代漁民的趙侍中,到底是誰灌輸給他讀書、出人頭地的概念呢?又是誰在背後資助著他?
細思恐極,晉王與陳幼安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絲沉重,如果真的有那麽一個人,這個局肯定已經籌謀很多年了。
如今,時隔多年,還能有什麽證據留下來嗎?
但是,晉王轉念一想,如果能夠揭開著背後的秘密,隱藏在趙侍中身後的人也應該浮出水麵了。
他的眼睛亮了一瞬,神色間帶出了些誌在必得,“陳兄,看來咱們這一趟,來對了!”
不同於晉王的興奮,陳幼安隻是沉默地點了點頭,心頭依舊籠罩著揮之不去的陰雲。因為,他始終沒有忘記,剛剛進村子時孩子們踐踏同伴的那一幕。
孩子,是一種天真而又殘忍的生物。他們的腦海中對這個世界的印象,全部都是來源於自己的父母親人,還有周邊的環境。
麵對伸出援手的晉王,那些抬著小筐的孩子全都一臉驚慌高喊“賊人”。也就是說,這些孩子都沒有感受過,任何來自於旁人的善意。這導致他們的腦中沒有“善意”這個概念,自然就不知道晉王是過去幫忙的。
看見摔倒的同伴,那些孩子全都視若無睹地踩踏過去,隻顧著自己逃離“賊人”。而被踩的那個孩子,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
孩子們不存善意、陰暗自私,仿佛就是這個村子的側寫。
出於安全的考慮,陳幼安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這位天潢貴胄。畢竟,對方如果不好了,他也是萬萬好不了的。
“王爺,”他低聲地喚了一句,“窮山惡水出刁民,這才是常態啊。”
陳幼安的潛台詞,就是提醒晉王行事要更加地小心。
從未曾過見識過世故人情的晉王,微微一愣,窮山惡水出刁民?
雖然他不太明白陳幼安的所指為何,但也點頭應下了。
此時,暮色四合,一片蒼茫。
找到村長嘴裏的空屋時,晉王的心裏是拒絕相信的,這間看起來荒廢已久,頂棚稀疏、四壁漏風,木門縫寬得好似柵欄的茅草屋,就是他們二人暫時落腳的地方。
陳幼安看起來倒是一臉淡定,一副早有預料的樣子。他打量一下周圍,發現茅草屋的大門並沒有門鎖這一類的東西。他便走上前,伸手用力扳了扳,可是沒有扳動。
已經驚呆的晉王見狀,便上前搭了把手。不知道是這門太過脆弱,還是它的結構本來如此,在他使勁一拽後,木門“哐當”一聲,從茅草屋上脫離,在地上蹦了兩下才安穩下來。
“……”
晉王看看地上的木門,而後一臉不可置信地打量著自己那隻闖禍的手。
奇怪,他什麽時候這麽有力氣了,剛剛就是這麽一勁兒啊,還沒有拉弓的時候費勁呢。
陳幼安看看地上的木門,沒有理會被嚇傻了的晉王,舉步走進了這個茅草屋。他環顧一周,發現屋內四角掛著大量的蜘蛛網,碩果僅存的木板床上鋪著厚厚一層灰。
鋪蓋什麽的是不能奢望了,這屋子不好好打掃的話,壓根兒就沒法兒住人啊。
此時,回過神來的晉王也發現,這屋子破得僅剩一張木板床了。
這樣的情況,兩人就隻好向周圍的村民求助了。
想起那扇平躺在地上的木門,晉王出於彌補的心理,行動起來也格外積極。他走到屋外,抬眼望去,就看見一戶人家打開了大門,料想應該是有主人家的吧。
心急之下,晉王都沒有告訴陳幼安一聲,就快步走到那間茅草屋前。果然,那裏一位膀大腰圓的大嬸兒,蹲在地上淘洗著一大把紅褐色的野菜。
看見傳說中的陌生人,那個大嬸兒不禁捏緊手的野菜,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起來十分警惕的樣子。
晉王先是作揖,又是軟語懇求,可對方卻絲毫不見被軟化的樣子,警惕的眼神中開始流露出凶光。
不知為何,他想起了村長討房租和吃食費用的樣子。他便從懷裏摸出了兩粒碎銀,試探地遞到那個農婦的手邊。
然後,他還刻意地放慢語調,用一隻手比劃著,表示自己想向她買一些生活用品,例如鐵鍋、水瓢、掃帚、水桶、鋪蓋之類的。
不遠處的陳幼安看見晉王給銀子的動作,已經來不及阻止,隻能在心裏暗暗叫糟。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他剛剛不是才跟這人說了嗎,怎麽連“財不可露白”的道理都不知道啊!
那農婦看見被指尖捏著的、銀光閃閃的兩粒碎銀,臉上的警惕立馬就退下去了。她放下手裏的野菜,在自己的衣裳上把手蹭幹,喜笑顏開地接過那兩粒碎銀,珍而重之地放到懷裏。
她先是轉身回到屋子裏麵,拿出了兩條抹布似的東西。想了想,她又從屋外堆積著地雜物中,找出了一隻崩了一角的木桶。
那農婦把那兩條抹布放到木桶裏,然後提起木桶往前用力一遞。
晉王接過木桶後,有些著急地表達了想要鋪蓋的意願,又或者多要一床被子也是好的。
農婦操著一口南方的方言俚語,絲毫沒有官話的影子。她的表情有些憤怒,手裏已經抄起了掃帚,配合著那帶著憤怒的語言。
隻用腳趾頭思考,都知道這農婦的架勢是在趕人了。
最後,晉王討要鋪蓋未果,倒是陳幼安討來了一隻可以燒水的瓦罐。
農婦目送走二人灰溜溜離開的背影,才轉身回到屋裏,眉飛色舞地與丈夫一頓嘰裏呱啦。她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那真是兩隻好騙的肥羊啊,他們村子真有福氣,總算是可以過上一個肥年了。
回到那“空屋”,陳幼安也沒有心思對晉王說教了。畢竟,他是臣下,頂天算是同僚,身份懸殊注定不能說得太多。加之,他再不行動起來打掃屋子,天就要全黑了。
陳幼安沒有理會晉王,就提著木桶到屋後的溪澗處打水。在回程的時候,他還跑到林子生拉硬拽了幾枝樹杈,用來充當一下掃帚,還可以卷去房頂的蜘蛛網。
晉王看著陳幼安在忙前忙後的身影,躺在地上的大門還在提醒著他所犯下的“惡行”。他也學著陳幼安卷起袖子,拿過一塊抹布沾水後,開始擦拭起木板床來。
等到木門重新被掛上去後,天已經徹底全黑了。
遲遲等不來晚餐的兩人,隻好把包袱裏最後的兩塊幹糧分了,然後就著水囊的那點兒水咽了下去。
晉王揚起頭,晃了晃手裏的水囊,把最後一滴水喝到了嘴裏。這時,他才知道,陳幼安為什麽執著於那個可以燒水的瓦罐,而不是他嘴裏的鋪蓋了。
人沒有水是萬萬不能存活的,沒有鋪蓋還有別的辦法。
意識到自己的本末倒置,晉王不僅有些羞愧,離京這麽久了,他居然還是這樣沒長進。
及至歇息的時候,看著這獨一無二的木板床,晉王與陳幼安都沉默不語。
陳幼安從來就是個不肯吃虧的性子,怎麽會說出謙讓對方的話來。萬一對方當真,那他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有些情況,以退為進的話是說不得的。所以啊,他隻好抱以沉默。
晉王堂堂一個王爺,從來就沒有謙讓臣子睡床上,而自己睡地上的想法。但是他為人比較厚道,加之那扇木門還是被陳幼安修好的,那句“你睡地上吧”的話已經掛到了嘴邊,卻還是遲遲說不出口。
僵持了一陣,夜深了,溫柔的海風也開始怒號了。
四壁漏風的茅草屋內,涼風仿佛無處不在。站在屋內的兩人,瞬間汗毛倒豎,都忍不住打了個寒戰。這樣的天氣下,睡地上的那個人鐵定是要著涼生病的了。
晉王仿佛下定了決心,“陳兄,今晚天涼,咱們就擠擠吧。”
陳幼安拱手,“幼安,冒犯王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