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過了開花時節
蜜蜂不必心傷
既然是情緣已盡
我何必枉自斷腸
——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人是無法欺騙自己的。[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縱然倉央嘉措一再奉勸自己不要留戀那個無情無義的人,可是心裏真實的感受卻無法割舍這份戀情,就算成日酗酒也麻木不了相思苦戀的心痛。
斬斷情絲三十六個晝夜之後的第三十七天的早晨,他終於認輸了。當他從一夜宿醉中醒來,瑪吉阿米的臉龐第一個浮現在他的腦海裏,碎裂的心房牽引著四肢百骸,跳動一下疼痛一下,像一種人間酷刑一刻不間斷地折磨著他。
他記得一個月前自己發誓再也不下山、再也不去雪城、再也不走進那個傷心的小巷、踏進那個酒館,而今,對瑪吉阿米的思念讓他這樣一個意誌堅定的人雙手投降。他想起了那頂帽子,也許這是去她那兒最後的借口,拒理由牽強,可他也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高興。
他來到小酒館的附近,藏在一棵老榆樹的後麵往裏麵看,希望像上次一樣能夠碰到瑪吉阿米單獨外出,可是現實情況讓他失望了,院門緊閉,死氣沉沉,酒客寧可繞遠路也不去敲門,往昔熱鬧的氛圍恍如隔世。
倉央嘉措看見隔壁的大嬸挎著籃子出門買菜,經過瑪吉阿米家時那種慨歎的神色,總讓人感覺這段時間裏好像發生過什麽。
他追上大嬸,冒失地問道:“大嬸,你為何不叫上瑪吉阿米一起去趕集呢?”
大嬸仰頭盯著他的臉,雖然看他不像個壞人,嘴唇還是在發顫:“瑪吉阿米已經不在這裏了。”
這句沒頭沒尾的話令倉央嘉措感到茫然:“不在這裏了是何意?她不是要嫁給她的阿哥麽?”
大嬸歎道:“本來應該是這樣的,人家養育了她十幾年,該到她報答人家的時候,她卻被親爹親娘認回去了,坑了她的養父養母不說,還坑了她的阿哥……真是忘恩負義呀。”
沒想到情況驟變,倉央嘉措實在無從接受,瑪吉阿米不用和她阿哥成親了,卻又離開了這裏,這到底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他預感到自己和瑪吉阿米的緣分還沒有盡,若是這麽說來,這就是個好消息。
倉央嘉措緊著問:“也就是說,瑪吉阿米遠在瓊結地方的父母過來找她啦?”
大嬸上下打量著他:“你是她什麽人?”
倉央嘉措頓了頓:“是朋友。(.)”
大嬸是知道瑪吉阿米九歲就被藏王府選去當丫頭的,瑪吉阿米在王府裏幹了十來年,認識的達官貴人也多了,不曾有誰找上門來,想必她與這個少爺的關係有點不清不楚,想想她那忘恩負義的所作所為,自然不可能冤枉了她。
大嬸輕蔑地笑了笑,對倉央嘉措道:“她那生父生母也是有錢人,用高*馬車把她接走的,將來不乏你這樣的少爺與她作鴛鴦,你可別去找人家麻煩。”
這話顯然是希望倉央嘉措去找她麻煩,讓她不能順順利利地嫁出去,看來瑪吉阿米忘恩負義的名聲算是脫不開了,不管別人怎麽說,倉央嘉措依然認定她是善良的,也許她有不得已的苦衷,就像那日在小樹林裏,她自己明明也很傷心,甚至不敢回頭,怕一回頭就硬不下心腸,他能感覺得到她的心靈是純潔的,當時他認為,她是不想辜負對自己有恩的父母和哥哥。
這位大嬸的見聞,以倉央嘉措的分析,其中必有隱情。記得瑪吉阿米說自己被親生父母丟在深山裏打算喂老鷹,大抵是因為重男輕女,家裏又太窮養不起,不可能是富貴到擁有高*馬車的人家。還有,瑪吉阿米表示過自己怨恨他們,怎麽肯輕易跟他們回去,前後的態度相差也太大了。再者,她又不是沒見過布達拉宮裏堆積如山的珍寶和錦衣玉食的生活,如果她是貪圖親生父母的富貴,當初就不會拒絕活佛的求愛。
所以瑪吉阿米一定還有別的苦衷。
這就對了,他從一開始就覺得這個姑娘不一般,從她的眼神裏、她的詩句裏可以感覺得到,她對這個世界的未來並不看好,對愛情的追求並不積極,恰如金剛經的世界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可是正因如此,他才深深地愛戀上了她,希望與她化解一切隔閡,與她心靈相通,與她做一對神仙眷侶,詩意般地在人世間雙宿雙棲。
可這是多麽異想天開的願望啊,倉央嘉措做夢都想不到,就在他和這位大嬸搭話時,瑪吉阿米已經變成了另一個人,躲在更遠的地方看著他。
她來得很早,隻為看一眼早出晚歸的阿爸那駝背的身影,還有忙裏忙外的阿哥,如果運氣好,也能看見深居簡出的阿媽出來抱柴火,三口人依然把小酒館經營得紅紅火火……她的設想是不成立的,自從她被人帶走以後,酒館就黃了,阿媽病了,阿哥到處求醫問藥,阿爸將圈裏的種馬賣了,一家人打算搬出拉薩城,最好是搬到離瓊結近點的地方,越近越好……
當她知道了這一切,幹澀的眼眶裏滲出心酸的淚水。他們就算搬到瓊結也不會再見到女兒了。瑪吉阿米掏出手帕擦擦眼淚,摸了摸自己的臉,不,他們永遠都見不到女兒了。
或許,她想,或許再走近一點也可以,因為沒人能認出自己現在的樣子。她來到了那顆大榆樹後麵,看見倉央嘉措站在自家的小院外,猶猶豫豫地想要敲門。她心裏說,敲吧,你就替我敲開這扇門吧,讓我看一眼阿哥或是阿爸,隨便看一眼誰都好。
這時,不知為什麽,倉央嘉措忽然轉過頭來向四麵八方顧盼,瑪吉阿米連忙縮回頭去。
聽見他道:“瑪吉阿米,是你回來了嗎?你在這裏嗎?”
老榆樹後麵,瑪吉阿米緊緊地捂著嘴,眼淚像斷線的珍珠一樣掉下來。
也許能認出自己的人隻有他了。
倉央嘉措四下裏望望,又靜靜地聽聽,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直覺出現了失誤。瑪吉阿米不想節外生枝,從榆樹後悄悄地離開了。倉央嘉措終是沒有敲門,心事重重地回去了。
藏王此時正在一手安排把仁珍翁姆嫁與拉桑汗之事,原因是目前藏方的兵卒還沒練好射擊,為了爭取時間,藏王想方設法和拉桑汗維持著這個名存實亡的和解條約,先施一招美人計麻醉他一段時間,但這個計策畢竟不能起到多大效用,另一手致命的計策就是安排瑪吉阿米刺殺拉桑汗。
明妃要下嫁於蒙古汗,這於法王蓮座的麵子上多有蠲損。藏王特地入宮與倉央嘉措協商把仁珍翁姆賜給拉桑汗一事,並向他擺清形勢、陳說利弊。
倉央嘉措的態度是,隻要藏王肯派人到瓊結尋找瑪吉阿米,並讓她名正言順地入宮,明妃的事他可以不加幹涉,他明知幹涉也是無用的,何況仁珍翁姆本就是蒙古人,現在雙方要打仗了,她作為準葛爾部的後人,呆在藏人堆裏立恥難自處,還不如幹脆嫁到自己的部族中好,她的榮辱寵棄以後都不關藏人的事。
當時,藏王痛快應允。
有一瞬,倉央嘉措懷疑瑪吉阿米就是被藏王藏起來了,可麵對藏王的誓死忠誠,他從心底裏不希望是這樣。
如此一來,藏王便從法王蓮座的手中得到了一份“將明妃仁珍翁姆賜與蒙古汗拉桑為妃”的印有活佛手印的文告。此文告一出即有不可違逆之效力。這樣一封昭告天下的文告,仁珍翁姆居然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她知道的當晚,藏蒙雙方已經在軍帳中成交了,隻差將她一乘形抬進拉桑汗的蒙古包內。
當時正值夏季雨水頻多,仁珍翁姆跪在日光殿外哭著要見法王蓮座一麵。倉央嘉措按著太陽穴坐在書房裏心煩意亂,即使見麵也語言不通,有何意義。
熬過了一柱香的工夫,仁珍翁姆的哭喊聲漸漸遠去,一定是被藏王的人弄走了。
幾個月來,王妃次仁紮西預感到自己要生男孩兒,索性放縱了性情,說話、行事都變得任性嬌縱起來,惹得拉桑汗心裏十分地不痛快。當夜仁珍翁姆便被抬進蒙古包內與之洞房,次日一早封為側妃。不管仁珍翁姆的心裏多麽委屈,這件事卻在快要臨盆的次仁紮西心裏深深地釘下了釘子。
她知道這件事是藏王桑傑嘉措一手促成,所以對他恨之入骨,立誓一定要報仇雪恨,至於如何對待仁珍翁姆,那就要看這一胎究竟是男是女了。
一個月後,次仁紮西在王府中生下了一名男嬰,母子平安。也差不多快風流夠了的拉桑汗便將仁珍翁姆丟在荒郊野外的軍營裏,回到王府慶祝喜得貴子宴請親朋好友去了。
仁珍翁姆在軍營裏得了幾日的安寧,正好軍營裏有蒙藏兼通的翻譯官,她寫了一首詩,讓人翻譯成藏文秘密送入宮中交給了倉央嘉措。詩雲:
六月的雷雨
從不管人帶沒帶鬥笠
十月的朔風
也不看燕泥是否粘牢
到了藏北後
反覺雷雨和朔風難得
這首詩是說她到了藏北後的遭遇,比想象中還要悲慘,就連雷雨和朔風都比粗魯霸道的拉桑汗要懂得體貼溫柔。
倉央嘉措回複她一首詩雲:
彼此無情的伴侶
是沒修完的佛像
半路買來的馬匹
不宜急走馳騁
這首詩有兩層意思,前兩句是說,既然結為終生伴侶,就是前世的緣分,是還沒修完的佛像,必須堅持修完,勸她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也多給拉桑汗一點時間,畢竟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後兩句是說,不要輕信由別人馴養出來的馬匹,駕馭它們的時候要多加小心,意思是提醒她,在蒙古王的身邊一定有許多耳目,不要輕易把隱秘的心思說給別人聽。
倉央嘉措為她設想的這兩方麵是出於一片真心,至於她能否看得懂就不得而知了。在這種嚴霜一般的政治氣氛下,作為藏人的最高首領,倉央嘉措能給她回複一首詩,也算難能可貴。
蜜蜂不必心傷
既然是情緣已盡
我何必枉自斷腸
——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人是無法欺騙自己的。[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縱然倉央嘉措一再奉勸自己不要留戀那個無情無義的人,可是心裏真實的感受卻無法割舍這份戀情,就算成日酗酒也麻木不了相思苦戀的心痛。
斬斷情絲三十六個晝夜之後的第三十七天的早晨,他終於認輸了。當他從一夜宿醉中醒來,瑪吉阿米的臉龐第一個浮現在他的腦海裏,碎裂的心房牽引著四肢百骸,跳動一下疼痛一下,像一種人間酷刑一刻不間斷地折磨著他。
他記得一個月前自己發誓再也不下山、再也不去雪城、再也不走進那個傷心的小巷、踏進那個酒館,而今,對瑪吉阿米的思念讓他這樣一個意誌堅定的人雙手投降。他想起了那頂帽子,也許這是去她那兒最後的借口,拒理由牽強,可他也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高興。
他來到小酒館的附近,藏在一棵老榆樹的後麵往裏麵看,希望像上次一樣能夠碰到瑪吉阿米單獨外出,可是現實情況讓他失望了,院門緊閉,死氣沉沉,酒客寧可繞遠路也不去敲門,往昔熱鬧的氛圍恍如隔世。
倉央嘉措看見隔壁的大嬸挎著籃子出門買菜,經過瑪吉阿米家時那種慨歎的神色,總讓人感覺這段時間裏好像發生過什麽。
他追上大嬸,冒失地問道:“大嬸,你為何不叫上瑪吉阿米一起去趕集呢?”
大嬸仰頭盯著他的臉,雖然看他不像個壞人,嘴唇還是在發顫:“瑪吉阿米已經不在這裏了。”
這句沒頭沒尾的話令倉央嘉措感到茫然:“不在這裏了是何意?她不是要嫁給她的阿哥麽?”
大嬸歎道:“本來應該是這樣的,人家養育了她十幾年,該到她報答人家的時候,她卻被親爹親娘認回去了,坑了她的養父養母不說,還坑了她的阿哥……真是忘恩負義呀。”
沒想到情況驟變,倉央嘉措實在無從接受,瑪吉阿米不用和她阿哥成親了,卻又離開了這裏,這到底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他預感到自己和瑪吉阿米的緣分還沒有盡,若是這麽說來,這就是個好消息。
倉央嘉措緊著問:“也就是說,瑪吉阿米遠在瓊結地方的父母過來找她啦?”
大嬸上下打量著他:“你是她什麽人?”
倉央嘉措頓了頓:“是朋友。(.)”
大嬸是知道瑪吉阿米九歲就被藏王府選去當丫頭的,瑪吉阿米在王府裏幹了十來年,認識的達官貴人也多了,不曾有誰找上門來,想必她與這個少爺的關係有點不清不楚,想想她那忘恩負義的所作所為,自然不可能冤枉了她。
大嬸輕蔑地笑了笑,對倉央嘉措道:“她那生父生母也是有錢人,用高*馬車把她接走的,將來不乏你這樣的少爺與她作鴛鴦,你可別去找人家麻煩。”
這話顯然是希望倉央嘉措去找她麻煩,讓她不能順順利利地嫁出去,看來瑪吉阿米忘恩負義的名聲算是脫不開了,不管別人怎麽說,倉央嘉措依然認定她是善良的,也許她有不得已的苦衷,就像那日在小樹林裏,她自己明明也很傷心,甚至不敢回頭,怕一回頭就硬不下心腸,他能感覺得到她的心靈是純潔的,當時他認為,她是不想辜負對自己有恩的父母和哥哥。
這位大嬸的見聞,以倉央嘉措的分析,其中必有隱情。記得瑪吉阿米說自己被親生父母丟在深山裏打算喂老鷹,大抵是因為重男輕女,家裏又太窮養不起,不可能是富貴到擁有高*馬車的人家。還有,瑪吉阿米表示過自己怨恨他們,怎麽肯輕易跟他們回去,前後的態度相差也太大了。再者,她又不是沒見過布達拉宮裏堆積如山的珍寶和錦衣玉食的生活,如果她是貪圖親生父母的富貴,當初就不會拒絕活佛的求愛。
所以瑪吉阿米一定還有別的苦衷。
這就對了,他從一開始就覺得這個姑娘不一般,從她的眼神裏、她的詩句裏可以感覺得到,她對這個世界的未來並不看好,對愛情的追求並不積極,恰如金剛經的世界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可是正因如此,他才深深地愛戀上了她,希望與她化解一切隔閡,與她心靈相通,與她做一對神仙眷侶,詩意般地在人世間雙宿雙棲。
可這是多麽異想天開的願望啊,倉央嘉措做夢都想不到,就在他和這位大嬸搭話時,瑪吉阿米已經變成了另一個人,躲在更遠的地方看著他。
她來得很早,隻為看一眼早出晚歸的阿爸那駝背的身影,還有忙裏忙外的阿哥,如果運氣好,也能看見深居簡出的阿媽出來抱柴火,三口人依然把小酒館經營得紅紅火火……她的設想是不成立的,自從她被人帶走以後,酒館就黃了,阿媽病了,阿哥到處求醫問藥,阿爸將圈裏的種馬賣了,一家人打算搬出拉薩城,最好是搬到離瓊結近點的地方,越近越好……
當她知道了這一切,幹澀的眼眶裏滲出心酸的淚水。他們就算搬到瓊結也不會再見到女兒了。瑪吉阿米掏出手帕擦擦眼淚,摸了摸自己的臉,不,他們永遠都見不到女兒了。
或許,她想,或許再走近一點也可以,因為沒人能認出自己現在的樣子。她來到了那顆大榆樹後麵,看見倉央嘉措站在自家的小院外,猶猶豫豫地想要敲門。她心裏說,敲吧,你就替我敲開這扇門吧,讓我看一眼阿哥或是阿爸,隨便看一眼誰都好。
這時,不知為什麽,倉央嘉措忽然轉過頭來向四麵八方顧盼,瑪吉阿米連忙縮回頭去。
聽見他道:“瑪吉阿米,是你回來了嗎?你在這裏嗎?”
老榆樹後麵,瑪吉阿米緊緊地捂著嘴,眼淚像斷線的珍珠一樣掉下來。
也許能認出自己的人隻有他了。
倉央嘉措四下裏望望,又靜靜地聽聽,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直覺出現了失誤。瑪吉阿米不想節外生枝,從榆樹後悄悄地離開了。倉央嘉措終是沒有敲門,心事重重地回去了。
藏王此時正在一手安排把仁珍翁姆嫁與拉桑汗之事,原因是目前藏方的兵卒還沒練好射擊,為了爭取時間,藏王想方設法和拉桑汗維持著這個名存實亡的和解條約,先施一招美人計麻醉他一段時間,但這個計策畢竟不能起到多大效用,另一手致命的計策就是安排瑪吉阿米刺殺拉桑汗。
明妃要下嫁於蒙古汗,這於法王蓮座的麵子上多有蠲損。藏王特地入宮與倉央嘉措協商把仁珍翁姆賜給拉桑汗一事,並向他擺清形勢、陳說利弊。
倉央嘉措的態度是,隻要藏王肯派人到瓊結尋找瑪吉阿米,並讓她名正言順地入宮,明妃的事他可以不加幹涉,他明知幹涉也是無用的,何況仁珍翁姆本就是蒙古人,現在雙方要打仗了,她作為準葛爾部的後人,呆在藏人堆裏立恥難自處,還不如幹脆嫁到自己的部族中好,她的榮辱寵棄以後都不關藏人的事。
當時,藏王痛快應允。
有一瞬,倉央嘉措懷疑瑪吉阿米就是被藏王藏起來了,可麵對藏王的誓死忠誠,他從心底裏不希望是這樣。
如此一來,藏王便從法王蓮座的手中得到了一份“將明妃仁珍翁姆賜與蒙古汗拉桑為妃”的印有活佛手印的文告。此文告一出即有不可違逆之效力。這樣一封昭告天下的文告,仁珍翁姆居然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她知道的當晚,藏蒙雙方已經在軍帳中成交了,隻差將她一乘形抬進拉桑汗的蒙古包內。
當時正值夏季雨水頻多,仁珍翁姆跪在日光殿外哭著要見法王蓮座一麵。倉央嘉措按著太陽穴坐在書房裏心煩意亂,即使見麵也語言不通,有何意義。
熬過了一柱香的工夫,仁珍翁姆的哭喊聲漸漸遠去,一定是被藏王的人弄走了。
幾個月來,王妃次仁紮西預感到自己要生男孩兒,索性放縱了性情,說話、行事都變得任性嬌縱起來,惹得拉桑汗心裏十分地不痛快。當夜仁珍翁姆便被抬進蒙古包內與之洞房,次日一早封為側妃。不管仁珍翁姆的心裏多麽委屈,這件事卻在快要臨盆的次仁紮西心裏深深地釘下了釘子。
她知道這件事是藏王桑傑嘉措一手促成,所以對他恨之入骨,立誓一定要報仇雪恨,至於如何對待仁珍翁姆,那就要看這一胎究竟是男是女了。
一個月後,次仁紮西在王府中生下了一名男嬰,母子平安。也差不多快風流夠了的拉桑汗便將仁珍翁姆丟在荒郊野外的軍營裏,回到王府慶祝喜得貴子宴請親朋好友去了。
仁珍翁姆在軍營裏得了幾日的安寧,正好軍營裏有蒙藏兼通的翻譯官,她寫了一首詩,讓人翻譯成藏文秘密送入宮中交給了倉央嘉措。詩雲:
六月的雷雨
從不管人帶沒帶鬥笠
十月的朔風
也不看燕泥是否粘牢
到了藏北後
反覺雷雨和朔風難得
這首詩是說她到了藏北後的遭遇,比想象中還要悲慘,就連雷雨和朔風都比粗魯霸道的拉桑汗要懂得體貼溫柔。
倉央嘉措回複她一首詩雲:
彼此無情的伴侶
是沒修完的佛像
半路買來的馬匹
不宜急走馳騁
這首詩有兩層意思,前兩句是說,既然結為終生伴侶,就是前世的緣分,是還沒修完的佛像,必須堅持修完,勸她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也多給拉桑汗一點時間,畢竟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後兩句是說,不要輕信由別人馴養出來的馬匹,駕馭它們的時候要多加小心,意思是提醒她,在蒙古王的身邊一定有許多耳目,不要輕易把隱秘的心思說給別人聽。
倉央嘉措為她設想的這兩方麵是出於一片真心,至於她能否看得懂就不得而知了。在這種嚴霜一般的政治氣氛下,作為藏人的最高首領,倉央嘉措能給她回複一首詩,也算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