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都是文明社會進入到一定規範之後,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製定了形式不同的禮節,才成為一種某種場合的行為規範。
沒有人天生是知書達理,全部都是生而識習之,才會懂得在什麽樣的場合去遵守一些什麽規則。
簡單而言,漢人的行為規範都是在後天養成,他們不越線是建立在越線之後會遭遇到什麽樣的懲罰。
種種的律法規則約束了什麽事情能夠做,什麽樣的事情做了會得到什麽懲戒,成就了漢人看去遵守次序的社會環境。
百官以及爵位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他們從昨晚就是待在宮城之內,往年隻是參加跨年的宮城活動,今年卻是因為劉彥的稱帝日子選在大年初一,就在宮城之內等待儀式的開始。
宮城並不缺乏可以休息的地方,昨晚睡覺的人卻是極少。
擔負儀式某些責任的官員,他們需要為了白天的的事情而忙碌,一再確認某些環節,做到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沒有擔任責任的人,他們大多心情極度振奮,興奮狀態再加上環境使然,寧願與人徹夜暢聊都不願意將時間用在睡覺上麵。
淩晨三點的時候,宮城一隊隊的宮女提燈夜行,嗓門大的女官喊著到了什麽時辰,睡著的人起來梳洗準備忙碌,沒睡的人也是前往梳洗進行各自的準備。
東方還沒有出現魚白之前,該準備好的已經全部妥當。
昨夜的長安城也是一座不眠之城,其實每年的過年夜都是漢人的不眠之夜,那是有守夜的習俗,睡覺的一般是老人和小孩,壯年人就是再無聊也會杵著不睡覺。
相傳遠古時期的年獸會在每年的最後一天出來吃人,燃燒篝火以及製造炸響聲嚇阻年獸並不保險,就需要有人徹夜值守,一旦發現危險好警告眾人進行抵抗或是躲避,過年守夜的習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早在昨晚的午夜過後,宮城外麵的廣場就陸陸續續有百姓前來。
宮城廣場的每一個夜晚,石燈台都會被點燃照亮,廣場是不缺光線,百姓過來之後不會去靠近城牆或宮門,甚至都不會踏及走道,他們或是一家人選個地方坐下,或是認識的人聚成一團。
隨著前來宮城廣場的人越來越多,空間自然是變得擁擠,人就無法悠閑地坐下,得是站立起來。
宮城每晚都會有人值夜,包括廣場以及城牆,守衛最為森嚴的則是各處宮門。
禁衛軍並沒有驅離前來的百姓,不但是過年時節不驅離,平時的白天隻要沒有靠近宮城百米之內也是不會進行驅趕,夜晚卻是不允許有百姓過來。
過年夜比較特殊,百姓前來宮城廣場被認為是君王與民同歡的行為,夜間不再限製百姓來到廣場,隻是依然不能靠近到百米之內。
在淩晨四五點的時候,宮城廣場包括宮城麵向東麵的青龍大道的兩側就是人山人海的景象。
沒人去大聲的喧嘩,可是哪怕以正常的音量說話,太多的人講話就會形成喧鬧聲,像極了一大群蜜蜂弄出來的“嗡嗡嗡”聲音就沒有停過。
東方出現魚白之後,宮門的左側城門是在響亮的“嘎吱”聲音中被緩慢打開。
最先從宮門走出來的是一隊隊的禁衛軍,他們沿著過道每一米站定一人,形成了由士兵構成的警戒線。
宮門被打開之後,原本在交談的百姓就安靜下來,每一個人都是對著宮城做出翹首以盼的行為。
大概是半個小時之後,宮門的正門和右門又是在響亮的“嘎吱”聲中被緩緩打開,外麵的人向裏麵看去,能夠看到穿著盛裝列隊靜立的隊伍。
第一聲歡呼不知道是誰率先喊出來,隨後有人跟隨,現場很快就響起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
就是在歡呼聲中,紀昌和徐正並列向前邁步走出宮門,身後的人緊隨邁步。
從正門走出的那些人,他們都是穿著侯爵級別的冕服,往早了說就是諸侯正裝,款式與天子冕服最大的區別是在冠以及綬,然後就是章紋以及圖案上麵,大體上則沒有太大的不同。
早先就已經被封侯的人並不是太多,今天身穿侯爵冕服列隊而行的人數量上卻是不少,有百姓好奇數了一下竟然多達三十七人,比他之前知道的侯爺足足多了二十位以上。
以前劉彥對封侯是非常吝嗇的,擁有參與滅掉敵國的主要功勞是封侯的基礎,導致封侯的人非常有限。
今天不是侯爵卻能身穿侯爵冕服走在隊列之中的那些人,他們也是在一場滅掉敵國的大戰中獲利了主要功勞,但比以往被封侯的那些人肯定是存在水份。
如今的漢國比之前的朝代在封侯上麵更加謹慎,也注定了侯爵的金貴和份量十足。
像是西漢開國時光異姓王就有八位,徹侯以及關內侯多達一百四十五位。
劉邦封異姓王和侯爵並不是看功勞,像是漢初三傑的張良評定功勞是被排在第六十二位,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的韓信才是第二十一位,蕭何倒是排在了第一位,但蕭何是劉邦的鄉黨,連帶曹參、張敖、周勃、樊噲等等都是排名在前十,另兩個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甚至總攬後勤的呂澤和呂釋之幹脆就是吊尾。
統一王朝的功勞論定,西漢開國的功勞論定不以功勞而以遠近親疏,到了東漢的開國功臣評定排行才算是靠點譜,一些分裂的割據立國一般也是看遠近親疏,連重新使天下歸一的司馬氏也是采取遠近親疏。
劉彥是孤家寡人,就算想要搞遠近親疏都搞不起來,采取的是嚴格的功勞論定,但是並沒有進行排名。
實際上當今的漢國還是有功勞排名,隻不過並不是劉彥來排,是非官方的一種認可度。
像是列隊而行的隊列就是參考了那個認可度,紀昌和徐正並排而走,驃騎將軍和禦使大夫在第二隊列,四征將軍和九卿中的治粟內史、太仆、少府、廷尉處在第三隊列,第四隊列則是九卿的其餘官職,後麵則是其餘人,整個隊列攏共五排。
劉彥要稱帝,必定是要發送大禮包,三公九卿以前沒有封侯的人,隻要不是真沒功勞基礎,今天終於有一個算一個都封侯了。
一樣享受大禮包的人還有一些本來功勞有所欠缺的人,認真評定可能會差那麽一點點的距離才能封侯或是晉爵,關鍵是劉彥稱帝必須要普天同慶,差一絲絲功勞才能晉爵的人在評定時就被晉級了。
整座長安城響徹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聲浪一卷再卷,擴散出去響徹山川。
從宮門而出的百官和有爵者,他們踏在青龍大道之上,享受著來自百姓的歡呼以及矚目,每個人都是與有榮焉的表情。
他們的確值得自豪,驅除韃虜光複漢家,報複了曾經傷害過漢家的所有種族,對羯族執行了精神以及肉體的滅絕,其餘胡虜殺的殺、融合的融合,開創了漢家又一次的強盛紀元。
隻是光複漢家舊土以及恢複榮光都值得自豪,那麽殺出舊土進行開疆辟土,同時征服了無數的異族,做到了帝國的東邊疆域白晝的時候西邊的疆域卻是黑夜,使帝國永遠有一片疆域是處在日照之下,開創了屬於漢人的日不落時代,難道不能小小地驕傲一下?
百官以及有爵者徒步向天壇而去,大概半個小時之後,響徹整座城池的歡呼聲被齊鳴的鍾響覆蓋。
鍾聲是在同一時間被敲響,聲音的來源是宮城以及城池內的每一個至高處。
其實那些鍾樓在平時也會被敲響,主要是被用來白天的整點報時,要是遭遇入侵也會敲響。
今天將會是一百零八聲的鍾聲齊鳴,不止是長安,是漢境之內的每一個郡縣,隻要裝有鍾樓的地方就會敲響一百零八聲,算是昭告所有漢人重新又有了集天子與皇帝雙重身份的“禦天下者”出現。
從很早以前,到很久以後,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的人一直都離不開“禦天下者”。
就是“禦天下者”,不是單種身份的“天子”或“皇帝”,也隻能存在一名“禦天下者”。
鍾聲響起的那個時候,整個國家隻存在鍾鳴之聲。
那一刻每一個人都是感慨萬千,一些特別感性的人更是眼睛濕潤,他們已經等屬於自己人的持天子以及皇帝雙重身份的“禦天下者”等太久了。
劉彥稱天子的那一刻起,代表的是漢人又有了自己的守護者,他也的確做到了將胡虜消滅和驅逐的責任。
早早稱天子的劉彥卻是在時隔九年(元朔三年稱的天子)之後才進行登極。
要是說天子是漢家百姓的守衛者,那麽劉彥就是將皇帝的這一項工作視作異族的鞭撻者。
當前的漢國是早在進行向外征服以及開拓,可在劉彥看來隻是在小打小鬧,大軍一路席卷向西,直至打到西方世界的盡頭,會在自己履任皇帝的生涯中進行。
每兩秒一聲鍾鳴,將近四分鍾之後鍾鳴聲停了下來。
宮門處又有禁衛軍出現,走在最前麵的是一名魁梧的漢子,他高舉九頭鳥的大旗領前,身後是一隊隊同樣魁梧的禁衛軍。
九頭鳥的圖騰就是當今老劉家的圖騰,規範一點的稱呼就是“王旗”,倒也附合文明傳承下來的慣例,以鳥類作為圖騰。
徒步的軍隊方陣之後,騎馬的騎士方陣從宮門內出來。
每一名騎士都是穿戴最新款式的板甲,身後有著鮮紅色的披風,坐騎同樣包著馬甲,他們是甲騎具裝方陣。
整齊的踏步聲加進了同樣整齊的踏蹄之聲,圍觀者屏住呼吸等待最為隆重的一刻。
劉彥身穿十二章冕服乘坐在車輦之上,車架的出現讓早就在醞釀的百姓爆發出了用全身力氣呐喊的“萬年”之聲。
“萬年”的呐喊從宮城出現,蔓延到了整座城池,聲音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席卷著廣闊的天地。
在車輦行過的時候,兩側的百姓皆是跪地而拜,口中依然喊著“萬年”二字。
跪拜並不是官方要求,現場也沒有人指揮百姓進行跪拜,是在今天這種特別的日子裏麵,由莊重的氣氛再加上心有感悟,沒有任何人去要求也做出這樣的舉動。
非重大儀式場合,漢人的膝蓋沒有那麽軟,百姓在今天跪拜劉彥,大約是表達服從權威的一種方式?
成屈膝跪坐姿勢的劉彥,他目光一直注視著前方,臉上的表情是被“旒”所遮擋。
在“萬年”的呼喊聲被呐喊出來的時候,各處的人們就知道是劉彥的車輦出了宮城,各司其職的人提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一切隻等待劉彥的車輦抵達天壇的位置。
天壇是被建在城池的東城,它的建造出了應對今天的稱帝儀式之外,就是平時用來舉行祭天儀式,要是後續繼承者登極也會需要用到。
劉彥來到這裏之後,看到的依然是一片人山人海,他踏著台階走到天壇頂處之上,轉過身來看向底下列隊站立的百官以及有爵者,又看一側的異邦使節團,對著早在等待的紀昌點點頭。
在諸夏,重大的儀式都有一個環節,那便是“焚表”這一個步驟。
現場就擺著一個十分巨大的四腳鼎,鼎成長方形,裏麵正在燃燒。今天有許多的皿、器、物都會投進去。
紀昌可能是太激動了,很努力才強製自己的顫抖不是那麽嚴重,深呼吸一口氣才開始了自己的職責。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製天下也。
自晉祚傾移,胡虜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誌士,尚有冠履倒置之歎……
……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義者,禦世之大防。
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台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
沒有人天生是知書達理,全部都是生而識習之,才會懂得在什麽樣的場合去遵守一些什麽規則。
簡單而言,漢人的行為規範都是在後天養成,他們不越線是建立在越線之後會遭遇到什麽樣的懲罰。
種種的律法規則約束了什麽事情能夠做,什麽樣的事情做了會得到什麽懲戒,成就了漢人看去遵守次序的社會環境。
百官以及爵位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他們從昨晚就是待在宮城之內,往年隻是參加跨年的宮城活動,今年卻是因為劉彥的稱帝日子選在大年初一,就在宮城之內等待儀式的開始。
宮城並不缺乏可以休息的地方,昨晚睡覺的人卻是極少。
擔負儀式某些責任的官員,他們需要為了白天的的事情而忙碌,一再確認某些環節,做到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沒有擔任責任的人,他們大多心情極度振奮,興奮狀態再加上環境使然,寧願與人徹夜暢聊都不願意將時間用在睡覺上麵。
淩晨三點的時候,宮城一隊隊的宮女提燈夜行,嗓門大的女官喊著到了什麽時辰,睡著的人起來梳洗準備忙碌,沒睡的人也是前往梳洗進行各自的準備。
東方還沒有出現魚白之前,該準備好的已經全部妥當。
昨夜的長安城也是一座不眠之城,其實每年的過年夜都是漢人的不眠之夜,那是有守夜的習俗,睡覺的一般是老人和小孩,壯年人就是再無聊也會杵著不睡覺。
相傳遠古時期的年獸會在每年的最後一天出來吃人,燃燒篝火以及製造炸響聲嚇阻年獸並不保險,就需要有人徹夜值守,一旦發現危險好警告眾人進行抵抗或是躲避,過年守夜的習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早在昨晚的午夜過後,宮城外麵的廣場就陸陸續續有百姓前來。
宮城廣場的每一個夜晚,石燈台都會被點燃照亮,廣場是不缺光線,百姓過來之後不會去靠近城牆或宮門,甚至都不會踏及走道,他們或是一家人選個地方坐下,或是認識的人聚成一團。
隨著前來宮城廣場的人越來越多,空間自然是變得擁擠,人就無法悠閑地坐下,得是站立起來。
宮城每晚都會有人值夜,包括廣場以及城牆,守衛最為森嚴的則是各處宮門。
禁衛軍並沒有驅離前來的百姓,不但是過年時節不驅離,平時的白天隻要沒有靠近宮城百米之內也是不會進行驅趕,夜晚卻是不允許有百姓過來。
過年夜比較特殊,百姓前來宮城廣場被認為是君王與民同歡的行為,夜間不再限製百姓來到廣場,隻是依然不能靠近到百米之內。
在淩晨四五點的時候,宮城廣場包括宮城麵向東麵的青龍大道的兩側就是人山人海的景象。
沒人去大聲的喧嘩,可是哪怕以正常的音量說話,太多的人講話就會形成喧鬧聲,像極了一大群蜜蜂弄出來的“嗡嗡嗡”聲音就沒有停過。
東方出現魚白之後,宮門的左側城門是在響亮的“嘎吱”聲音中被緩慢打開。
最先從宮門走出來的是一隊隊的禁衛軍,他們沿著過道每一米站定一人,形成了由士兵構成的警戒線。
宮門被打開之後,原本在交談的百姓就安靜下來,每一個人都是對著宮城做出翹首以盼的行為。
大概是半個小時之後,宮門的正門和右門又是在響亮的“嘎吱”聲中被緩緩打開,外麵的人向裏麵看去,能夠看到穿著盛裝列隊靜立的隊伍。
第一聲歡呼不知道是誰率先喊出來,隨後有人跟隨,現場很快就響起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
就是在歡呼聲中,紀昌和徐正並列向前邁步走出宮門,身後的人緊隨邁步。
從正門走出的那些人,他們都是穿著侯爵級別的冕服,往早了說就是諸侯正裝,款式與天子冕服最大的區別是在冠以及綬,然後就是章紋以及圖案上麵,大體上則沒有太大的不同。
早先就已經被封侯的人並不是太多,今天身穿侯爵冕服列隊而行的人數量上卻是不少,有百姓好奇數了一下竟然多達三十七人,比他之前知道的侯爺足足多了二十位以上。
以前劉彥對封侯是非常吝嗇的,擁有參與滅掉敵國的主要功勞是封侯的基礎,導致封侯的人非常有限。
今天不是侯爵卻能身穿侯爵冕服走在隊列之中的那些人,他們也是在一場滅掉敵國的大戰中獲利了主要功勞,但比以往被封侯的那些人肯定是存在水份。
如今的漢國比之前的朝代在封侯上麵更加謹慎,也注定了侯爵的金貴和份量十足。
像是西漢開國時光異姓王就有八位,徹侯以及關內侯多達一百四十五位。
劉邦封異姓王和侯爵並不是看功勞,像是漢初三傑的張良評定功勞是被排在第六十二位,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的韓信才是第二十一位,蕭何倒是排在了第一位,但蕭何是劉邦的鄉黨,連帶曹參、張敖、周勃、樊噲等等都是排名在前十,另兩個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甚至總攬後勤的呂澤和呂釋之幹脆就是吊尾。
統一王朝的功勞論定,西漢開國的功勞論定不以功勞而以遠近親疏,到了東漢的開國功臣評定排行才算是靠點譜,一些分裂的割據立國一般也是看遠近親疏,連重新使天下歸一的司馬氏也是采取遠近親疏。
劉彥是孤家寡人,就算想要搞遠近親疏都搞不起來,采取的是嚴格的功勞論定,但是並沒有進行排名。
實際上當今的漢國還是有功勞排名,隻不過並不是劉彥來排,是非官方的一種認可度。
像是列隊而行的隊列就是參考了那個認可度,紀昌和徐正並排而走,驃騎將軍和禦使大夫在第二隊列,四征將軍和九卿中的治粟內史、太仆、少府、廷尉處在第三隊列,第四隊列則是九卿的其餘官職,後麵則是其餘人,整個隊列攏共五排。
劉彥要稱帝,必定是要發送大禮包,三公九卿以前沒有封侯的人,隻要不是真沒功勞基礎,今天終於有一個算一個都封侯了。
一樣享受大禮包的人還有一些本來功勞有所欠缺的人,認真評定可能會差那麽一點點的距離才能封侯或是晉爵,關鍵是劉彥稱帝必須要普天同慶,差一絲絲功勞才能晉爵的人在評定時就被晉級了。
整座長安城響徹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聲浪一卷再卷,擴散出去響徹山川。
從宮門而出的百官和有爵者,他們踏在青龍大道之上,享受著來自百姓的歡呼以及矚目,每個人都是與有榮焉的表情。
他們的確值得自豪,驅除韃虜光複漢家,報複了曾經傷害過漢家的所有種族,對羯族執行了精神以及肉體的滅絕,其餘胡虜殺的殺、融合的融合,開創了漢家又一次的強盛紀元。
隻是光複漢家舊土以及恢複榮光都值得自豪,那麽殺出舊土進行開疆辟土,同時征服了無數的異族,做到了帝國的東邊疆域白晝的時候西邊的疆域卻是黑夜,使帝國永遠有一片疆域是處在日照之下,開創了屬於漢人的日不落時代,難道不能小小地驕傲一下?
百官以及有爵者徒步向天壇而去,大概半個小時之後,響徹整座城池的歡呼聲被齊鳴的鍾響覆蓋。
鍾聲是在同一時間被敲響,聲音的來源是宮城以及城池內的每一個至高處。
其實那些鍾樓在平時也會被敲響,主要是被用來白天的整點報時,要是遭遇入侵也會敲響。
今天將會是一百零八聲的鍾聲齊鳴,不止是長安,是漢境之內的每一個郡縣,隻要裝有鍾樓的地方就會敲響一百零八聲,算是昭告所有漢人重新又有了集天子與皇帝雙重身份的“禦天下者”出現。
從很早以前,到很久以後,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的人一直都離不開“禦天下者”。
就是“禦天下者”,不是單種身份的“天子”或“皇帝”,也隻能存在一名“禦天下者”。
鍾聲響起的那個時候,整個國家隻存在鍾鳴之聲。
那一刻每一個人都是感慨萬千,一些特別感性的人更是眼睛濕潤,他們已經等屬於自己人的持天子以及皇帝雙重身份的“禦天下者”等太久了。
劉彥稱天子的那一刻起,代表的是漢人又有了自己的守護者,他也的確做到了將胡虜消滅和驅逐的責任。
早早稱天子的劉彥卻是在時隔九年(元朔三年稱的天子)之後才進行登極。
要是說天子是漢家百姓的守衛者,那麽劉彥就是將皇帝的這一項工作視作異族的鞭撻者。
當前的漢國是早在進行向外征服以及開拓,可在劉彥看來隻是在小打小鬧,大軍一路席卷向西,直至打到西方世界的盡頭,會在自己履任皇帝的生涯中進行。
每兩秒一聲鍾鳴,將近四分鍾之後鍾鳴聲停了下來。
宮門處又有禁衛軍出現,走在最前麵的是一名魁梧的漢子,他高舉九頭鳥的大旗領前,身後是一隊隊同樣魁梧的禁衛軍。
九頭鳥的圖騰就是當今老劉家的圖騰,規範一點的稱呼就是“王旗”,倒也附合文明傳承下來的慣例,以鳥類作為圖騰。
徒步的軍隊方陣之後,騎馬的騎士方陣從宮門內出來。
每一名騎士都是穿戴最新款式的板甲,身後有著鮮紅色的披風,坐騎同樣包著馬甲,他們是甲騎具裝方陣。
整齊的踏步聲加進了同樣整齊的踏蹄之聲,圍觀者屏住呼吸等待最為隆重的一刻。
劉彥身穿十二章冕服乘坐在車輦之上,車架的出現讓早就在醞釀的百姓爆發出了用全身力氣呐喊的“萬年”之聲。
“萬年”的呐喊從宮城出現,蔓延到了整座城池,聲音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席卷著廣闊的天地。
在車輦行過的時候,兩側的百姓皆是跪地而拜,口中依然喊著“萬年”二字。
跪拜並不是官方要求,現場也沒有人指揮百姓進行跪拜,是在今天這種特別的日子裏麵,由莊重的氣氛再加上心有感悟,沒有任何人去要求也做出這樣的舉動。
非重大儀式場合,漢人的膝蓋沒有那麽軟,百姓在今天跪拜劉彥,大約是表達服從權威的一種方式?
成屈膝跪坐姿勢的劉彥,他目光一直注視著前方,臉上的表情是被“旒”所遮擋。
在“萬年”的呼喊聲被呐喊出來的時候,各處的人們就知道是劉彥的車輦出了宮城,各司其職的人提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一切隻等待劉彥的車輦抵達天壇的位置。
天壇是被建在城池的東城,它的建造出了應對今天的稱帝儀式之外,就是平時用來舉行祭天儀式,要是後續繼承者登極也會需要用到。
劉彥來到這裏之後,看到的依然是一片人山人海,他踏著台階走到天壇頂處之上,轉過身來看向底下列隊站立的百官以及有爵者,又看一側的異邦使節團,對著早在等待的紀昌點點頭。
在諸夏,重大的儀式都有一個環節,那便是“焚表”這一個步驟。
現場就擺著一個十分巨大的四腳鼎,鼎成長方形,裏麵正在燃燒。今天有許多的皿、器、物都會投進去。
紀昌可能是太激動了,很努力才強製自己的顫抖不是那麽嚴重,深呼吸一口氣才開始了自己的職責。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製天下也。
自晉祚傾移,胡虜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誌士,尚有冠履倒置之歎……
……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義者,禦世之大防。
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台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