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產量低下的年代,但凡有點兒身份的,家家幾乎都有上千畝田地,精糧產量有限,少不得要補充些粗糧。現在有紅薯和土豆這兩種如此高產的作物出來,又可以製作成粉條來提高保存時間,對於習慣積存糧食的權貴之家來說,土豆和紅薯的誘惑不算小。
不論古今,糧食安全都關係到戰略安全,這個道理,於國於家都能說得通。聖人有這兩樁東西握在手裏,推廣的時候,可以做的文章很多。特別這兩年,朝廷被動或主動打了不少戰,軍糧永遠都是一個讓朝廷頭疼的問題。
高產易種的紅薯、土豆,若是能作為軍糧的補充,定能大大緩解籌集軍糧給朝廷帶來的壓力。隻這一個好處,聖人就會重視。
薛朗道:“等聖人回來,我打算上一個疏奏,建議聖人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圈地建皇莊,專用來種植土豆。在民部的時候我特意查過這些地區的氣候,以這些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完全可以一年種植兩季土豆,第二季即便比不上第一季的產量,一半的產量應該能達到。”
平陽公主一震,旋即追問道:“此話當真?”
薛朗認真保證:“十拿九穩!”
平陽公主在心中默算片刻,歡喜道:“若真能種兩季,畝產不需多,每畝地一年如果能收四千公斤以上便足夠!”
說到這裏,頓了頓,瞟薛朗一眼,道:“若真如此,明日我便要使人去這些地方買地建農莊了!”
薛朗一笑,問道:“為什麽要積糧?”
平陽公主被問得一怔,反問道:“不是幼陽提議壯大我們的力量,超然於太子與秦王之外嗎?”
薛朗直視著她的眼睛,緩緩的道:“所以,更不應該積糧。”
平陽公主目光一閃,問道:“此話怎講?”
薛朗道:“既然建瓴你已卸了兵權,那就不要再去碰,與其積糧讓人忌諱,不如做別的。我的建議是,糧食嘛,不需要多積存,一般化就行。要大麵積種植便種棉花,不要種糧食。我看,紅薯種個兩三畝足夠了,土豆亦然。”
“白疊子……”
平陽公主若有所思。薛朗點頭,道:“棉花的用途很廣泛的,製作被服,紡布,不論什麽,目前來說,都是我們獨門的技術。既然是獨門的,那主動權便在我們這邊。即便將來棉花的種植技術公開推廣,我們占據先行者和技術優勢,市場占有率別人肯定也比不上,也握有主動權,可操作的餘地更大,行事也將更加超然。”
平陽公主恍然,眼睛一亮,看薛朗的眼神帶著笑意,緩緩頷首:“幼陽說得對,先前是我想岔了。於棉花的種植……幼陽有何良策?”
薛朗搓搓手,開心的道:“這個在民部的時候我也研究過資料,哪個地區適合種植棉花,我已經心裏有數,來,我告訴你!”
薛朗把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圈了出來,完了,薛朗不無遺憾的道:“其實最適合的地區是隴右一代,不過,現在還不是我朝的疆域,等打敗突厥,把地劃進來,到時候記得多去圈一點,建上一個大大的棉花種植園,爭取做唐朝第一大棉產品掌控者!”
薛朗這言之鑿鑿的樣子,把平陽公主逗笑了,道:“幼陽竟如此輕視突厥?你便如此堅信我朝定能滅了突厥?”
薛朗點頭道:“這是天下大勢!肯定能滅的,隻是早晚!”
平陽公主笑看著他,不置可否,隻道:“那我便拭目以待!”
說了一陣棉花的事情,薛朗想起一件事,問道:“圖書館籌建的如何了?”
平陽公主道:“館舍已然建好,如今隻等籌集夠足夠的書籍,便可以開館。”
薛朗點點頭,以現在的印刷水平,要籌夠開一個圖書館的書籍,確實需要一點兒時間。兩人說了一陣,長儉來報,飯食已好,可以開飯了!
薛朗親自跑去把飯菜端了進來,就擺在書桌上,與平陽公主一人一邊,圍著書桌吃飯。當然,怕平陽公主不習慣,飯菜還是分開的,隻是一個桌兒。
今天主菜就是大盤雞,主食是饅頭,又搭配了三個小菜,兩個人吃綽綽有餘。平陽公主一筷子夾起大盤雞裏的青椒:“這是幼陽之前種過的辣椒?”
薛朗:“是啊,去年種子少,青椒都不敢吃,隻吃了曬幹後的辣椒,今年留種夠了,倒是可以吃了,這個品種的青椒,不算太辣,你試試。”
平陽公主點點頭,吃了一口,才吃下去,臉孔便紅了,捂著嘴巴朝薛朗招手,薛朗趕緊遞上一杯水,笑看著她:“第一次吃,可能不習慣,是不是太辣了?”
平陽公主咽下水,道:“是有些許不適,與茱萸味道不同,辣味更純些。今年留種記得分我些。”
“行!”
兩人一邊說話一邊吃,話不算多,但並沒有嚴格遵守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倒也其樂融融。
就著大盤雞的底湯,薛朗吃了仨饅頭,還吃了許多雞肉、土豆,平陽公主不遑多讓,看她吃得慢條斯理,滿前盤子裏堆的雞骨頭也不比薛朗少。
薛朗笑嘻嘻地看著她,笑道:“等我們成親以後,不如做一張大桌子,以後也這麽吃飯吧,好不好?”
平陽公主看他一眼,點頭:“可!”
點頭答應後,又道:“幼陽可有想過家居擺設要如何擺放?可有什麽建議否?不如趁著時日還早,畫成圖,讓工匠們打製,免得將來還要自己改製。”
兩人都不是扭捏的人,並不避諱談這些。薛朗當下便道:“行,我這幾天有空的時候畫一下,然後我們商量一下,選一個我倆兒都喜歡的款式出來。”
說說家常,直到天要擦黑,平陽公主才從小門離開回去了。薛朗送完人回來,想起她的的一顰一笑,還忍不住嘴角彎彎,興致來時,掏出畫紙和畫筆,簡單的勾勒了許多張家居擺設的圖出來。
在薛朗開開心心的畫家居圖的時候,聖人也宣布提前結束避暑,從仁智宮回長安,才回來第二日,便把薛朗宣進宮,參與政事堂議事。
不論古今,糧食安全都關係到戰略安全,這個道理,於國於家都能說得通。聖人有這兩樁東西握在手裏,推廣的時候,可以做的文章很多。特別這兩年,朝廷被動或主動打了不少戰,軍糧永遠都是一個讓朝廷頭疼的問題。
高產易種的紅薯、土豆,若是能作為軍糧的補充,定能大大緩解籌集軍糧給朝廷帶來的壓力。隻這一個好處,聖人就會重視。
薛朗道:“等聖人回來,我打算上一個疏奏,建議聖人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圈地建皇莊,專用來種植土豆。在民部的時候我特意查過這些地區的氣候,以這些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完全可以一年種植兩季土豆,第二季即便比不上第一季的產量,一半的產量應該能達到。”
平陽公主一震,旋即追問道:“此話當真?”
薛朗認真保證:“十拿九穩!”
平陽公主在心中默算片刻,歡喜道:“若真能種兩季,畝產不需多,每畝地一年如果能收四千公斤以上便足夠!”
說到這裏,頓了頓,瞟薛朗一眼,道:“若真如此,明日我便要使人去這些地方買地建農莊了!”
薛朗一笑,問道:“為什麽要積糧?”
平陽公主被問得一怔,反問道:“不是幼陽提議壯大我們的力量,超然於太子與秦王之外嗎?”
薛朗直視著她的眼睛,緩緩的道:“所以,更不應該積糧。”
平陽公主目光一閃,問道:“此話怎講?”
薛朗道:“既然建瓴你已卸了兵權,那就不要再去碰,與其積糧讓人忌諱,不如做別的。我的建議是,糧食嘛,不需要多積存,一般化就行。要大麵積種植便種棉花,不要種糧食。我看,紅薯種個兩三畝足夠了,土豆亦然。”
“白疊子……”
平陽公主若有所思。薛朗點頭,道:“棉花的用途很廣泛的,製作被服,紡布,不論什麽,目前來說,都是我們獨門的技術。既然是獨門的,那主動權便在我們這邊。即便將來棉花的種植技術公開推廣,我們占據先行者和技術優勢,市場占有率別人肯定也比不上,也握有主動權,可操作的餘地更大,行事也將更加超然。”
平陽公主恍然,眼睛一亮,看薛朗的眼神帶著笑意,緩緩頷首:“幼陽說得對,先前是我想岔了。於棉花的種植……幼陽有何良策?”
薛朗搓搓手,開心的道:“這個在民部的時候我也研究過資料,哪個地區適合種植棉花,我已經心裏有數,來,我告訴你!”
薛朗把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圈了出來,完了,薛朗不無遺憾的道:“其實最適合的地區是隴右一代,不過,現在還不是我朝的疆域,等打敗突厥,把地劃進來,到時候記得多去圈一點,建上一個大大的棉花種植園,爭取做唐朝第一大棉產品掌控者!”
薛朗這言之鑿鑿的樣子,把平陽公主逗笑了,道:“幼陽竟如此輕視突厥?你便如此堅信我朝定能滅了突厥?”
薛朗點頭道:“這是天下大勢!肯定能滅的,隻是早晚!”
平陽公主笑看著他,不置可否,隻道:“那我便拭目以待!”
說了一陣棉花的事情,薛朗想起一件事,問道:“圖書館籌建的如何了?”
平陽公主道:“館舍已然建好,如今隻等籌集夠足夠的書籍,便可以開館。”
薛朗點點頭,以現在的印刷水平,要籌夠開一個圖書館的書籍,確實需要一點兒時間。兩人說了一陣,長儉來報,飯食已好,可以開飯了!
薛朗親自跑去把飯菜端了進來,就擺在書桌上,與平陽公主一人一邊,圍著書桌吃飯。當然,怕平陽公主不習慣,飯菜還是分開的,隻是一個桌兒。
今天主菜就是大盤雞,主食是饅頭,又搭配了三個小菜,兩個人吃綽綽有餘。平陽公主一筷子夾起大盤雞裏的青椒:“這是幼陽之前種過的辣椒?”
薛朗:“是啊,去年種子少,青椒都不敢吃,隻吃了曬幹後的辣椒,今年留種夠了,倒是可以吃了,這個品種的青椒,不算太辣,你試試。”
平陽公主點點頭,吃了一口,才吃下去,臉孔便紅了,捂著嘴巴朝薛朗招手,薛朗趕緊遞上一杯水,笑看著她:“第一次吃,可能不習慣,是不是太辣了?”
平陽公主咽下水,道:“是有些許不適,與茱萸味道不同,辣味更純些。今年留種記得分我些。”
“行!”
兩人一邊說話一邊吃,話不算多,但並沒有嚴格遵守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倒也其樂融融。
就著大盤雞的底湯,薛朗吃了仨饅頭,還吃了許多雞肉、土豆,平陽公主不遑多讓,看她吃得慢條斯理,滿前盤子裏堆的雞骨頭也不比薛朗少。
薛朗笑嘻嘻地看著她,笑道:“等我們成親以後,不如做一張大桌子,以後也這麽吃飯吧,好不好?”
平陽公主看他一眼,點頭:“可!”
點頭答應後,又道:“幼陽可有想過家居擺設要如何擺放?可有什麽建議否?不如趁著時日還早,畫成圖,讓工匠們打製,免得將來還要自己改製。”
兩人都不是扭捏的人,並不避諱談這些。薛朗當下便道:“行,我這幾天有空的時候畫一下,然後我們商量一下,選一個我倆兒都喜歡的款式出來。”
說說家常,直到天要擦黑,平陽公主才從小門離開回去了。薛朗送完人回來,想起她的的一顰一笑,還忍不住嘴角彎彎,興致來時,掏出畫紙和畫筆,簡單的勾勒了許多張家居擺設的圖出來。
在薛朗開開心心的畫家居圖的時候,聖人也宣布提前結束避暑,從仁智宮回長安,才回來第二日,便把薛朗宣進宮,參與政事堂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