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呼嘯翻滾,卷起凜冽勁風,在整個1939年的春夏時節,德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都在緊張訓練著對特定港口內的固有目標的進攻。[.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根據海德裏希繪製的斯卡帕灣地圖,德國海軍迅速對演練場進行了改造,以求盡量為飛行員提供一個貼切實地的理想訓練平台。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技能也變得愈發嫻熟了起來。


    5月22日,德意《鋼鐵盟約》在柏林總理府簽訂,這意味著墨索裏尼終於拋棄了牆頭草政策,下定決心要站到希特勒這邊了。受到鼓舞的希特勒當即在次日召開統帥部會議,宣布了他意圖滅亡波蘭的堅定信念。希特勒直言不諱的宣稱,在波蘭身上將不會再出現第二個慕尼黑;波蘭走廊問題僅僅隻是他消滅這個國家的借口,等到初秋的9月1日,他的軍隊就會向波蘭發起全麵進攻。


    經過了慕尼黑的空前勝利之後,現在整個德國已經再沒有人,能有底氣來反對希特勒的決定了。事實上,由於波蘭走廊的存在,德國的將領們甚至非常渴望將波蘭這個“凡爾賽合約的怪胎”從地球上抹去。而希特勒的這番決定無疑是暗合了他們的內心。勃勞希契等將領無不摩拳擦掌,準備在德波平原上大展拳腳。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德國與波蘭間的戰爭,究竟能被限製在一個什麽樣的範圍。盡管德國的軍事力量在1939年夏初已經十分強大,但卻無疑還遠沒有強大到能打敗法國、英國、蘇聯、再加上波蘭的聯合力量的程度。為了避免與世界為敵,希特勒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蘇聯不致同西方結成軍事同盟。


    就在希特勒準備同他的“國家社會主義死敵”――由“最劣等的”斯拉夫人組成的蘇聯暫時講和的時候,莫斯科也開始醞釀起了和以往不同的嶄新念頭。


    早在慕尼黑協定簽訂後的1938年10月,蘇聯的外交風向就發生了改變。斯大林不僅對英法將他排除在慕尼黑會議之外的行徑深感痛恨,更和希特勒一樣看到了這兩個民主國家的軟弱:法國明明擁有致希特勒於死地的聯盟力量,卻躲在馬奇諾防線後方動也不動,眼睜睜看著捷克斯洛伐克這個他們在東歐的盟友慘遭滅頂之禍。(.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棉花糖而對法國家底清如明鏡的英國,卻也對希特勒百般縱容。


    毫無疑問。英法已經放棄了集體安全的原則、轉而實施因循苟安的綏靖政策,根本不顧盟友死活。在這種情況下,與英法結好還有什麽意義呢?


    根據斯大林的判斷――在莫斯科隻有他的判斷才能算數――同英法結盟、以尋求集體安全的政策,已經宣告失敗了。不但如此。這種政策還有使蘇聯被拖到一場同德國進行的戰爭中去的危險,而西方民主國家卻很可能設法置身局外。


    盡管從1939年3月起,英國對蘇聯的態度,就已經因為德國吞並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而重新變得熱絡起來,以圖將蘇聯拉入對德國的戰略包圍、阻止德國的進一步侵略;但斯大林的心中始終存有疑慮。認為這是英國在實施其傳統的驅虎吞狼策略,讓身為階級仇敵的蘇聯為它的歐洲利益火中取栗。


    斯大林對英國這個臭名昭著的“仇恨播種機”的戒備無疑是有著充分道理的。一個很直觀的情況是,如果蘇聯加入了這個針對德國的包圍同盟,那麽蘇聯在很大程度上隻會有單方麵的義務,而得不到英國任何真正有價值的報酬。由於德國西壁防線的存在,西歐的援助將很難送到蘇聯國土。這種對蘇聯明顯不利的聯盟格局,更因為斯大林和英國駐莫斯科大使的一次會麵,而得到了徹底的暴露。


    英國大使稱,如果爆發與納粹德國的戰爭,那麽英國將先派出3個師到歐洲大陸和法國人並肩行動。之後“可能還會有另外的3個師”。斯大林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而後反問道:“您知道蘇聯將動用多少力量投入對抗德國的戰爭麽?”未及英國大使回答,斯大林就已經冰冷的開口:“先300個師,然後再300個師。”


    相比於同英法結盟所要承擔的沉重義務,蘇聯選擇與德國合作,卻是有著諸多觸手可及的巨大好處。其一,蘇聯可以放開手腳在東歐實施擴張,以進一步增加自身控製的領土和人口。要知道當前歐洲地圖上的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國,在本世紀初都是沙俄皮鞭下的領土,隻是由於沙俄的崩潰才紛紛得以獨立逃出。


    盡管蘇聯始終都打著“解放全人類”的冠冕堂皇的大旗。這些國家中的俄羅斯人也隻占可憐的極少數,但莫斯科卻始終都在想著將這些小國重新納入自己的版圖。如果蘇聯加入了英法同盟、以遏製希特勒的侵略,那麽它自身也必將會囿於“集體安全”的理念限製,而沒有任何理由再對這些小國下手。


    其二。蘇德合作還將為蘇聯在當前這個風雲變幻的歐洲裏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以便讓自己恢複由大清洗帶來的空前創痛。時至今日,即便是發動並主導了這場空前鎮壓的斯大林本人,都意識到清洗已經擴大到了漫無邊際的地步;蘇維埃巨人此時正處在放血之後的嚴重失血狀態,需要盡可能多的時間來進行恢複。如果與德國合作,那麽蘇聯遭受大規模戰爭的危險。就能在短期內被徹底避免。


    最後,蘇聯對德國接下來準備解決的那個波蘭,同樣有著切齒的仇恨和怨怒。1920年4月,剛剛獨立不久的波蘭趁俄國內戰之機,悍然出兵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趁火打劫;盡管蘇軍一度獲得了戰場優勢,並險些攻克波蘭首都華沙,但最終還是在次年敗下陣來,並以喪失12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為代價,屈辱的結束了戰爭。如果現在蘇聯選擇與德國合作,那麽無疑能夠報當年的一箭之仇,甚至再度將波蘭瓜分也不為過。而這顯然比保護這個國家,要更令莫斯科高興太多了!


    經過一番仔細的權衡,斯大林感到現在是到了該試一試新方針的時候了。既然張伯倫能夠和希特勒達成交易,那麽自己為什麽就不行?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自己沒有任何理由要為了大義和公理,而把自己的國家置於危險的境地!


    進入1939年7月的盛夏季節,德國和蘇聯達成了一項貿易協定。德國以精密機床、航空發動機等尖端工業產品,向蘇聯換取同等價值的農糧產品、金屬礦石等原材料。這被普遍看做是蘇德關係開始解凍的重大征兆。自從希特勒上台以來,德蘇兩國就因為嚴重的********對立、而迅速和對方分道揚鑣:兩國政府首腦在涉及到對外關係的講話中,總是給予對方最尖刻惡毒的語言攻擊。然而現在,它們卻是再一次從敵對走向了合作。


    對於波蘭而言,德蘇的聯合無疑是為其敲響了死亡的喪鍾。如果波蘭當局能稍微具備希特勒在局勢判斷領域的一小部分眼光,那麽他們現在都應當竭力避免與德蘇兩個大國同時相抗、腹背受敵的情況。就算是其與德國間的關係,因為波蘭走廊的存在而不可調和,也應該立即在東方作出讓步、與蘇聯修好。然而,波蘭人卻早已被那份虛無縹緲的“民族感情”給衝昏了頭腦。


    由於俄國和德國一樣,在曆史上同樣是瓜分波蘭、且對他們實施殘酷壓迫的血腥劊子手,因此被奴役了120多年的波蘭人,根本就不願意和莫斯科有任何的往來交道。當英國都放下身段,真誠勸說波蘭接受蘇聯的武裝援助時,波蘭的回複都是一個堅定的不字。在華沙的戰略中,他們不僅要平禦德國,還要威鎮蘇聯,如此才能展現出他們英武頑強、堅韌不屈的民族氣概。這看似幾乎不可思議的情況,便是瀕臨德國入侵的1939年夏季,波蘭當局的真實心理寫照!


    或許是也意識到了自己無法同時和東西方兩個大國相抗,從1939年春季起,波蘭就開始拚命抱英法的大腿,請求後者在戰爭爆發時給予自己援助。然而波蘭人卻似乎忘掉了,英法在他們民族的曆史上固然是雙手清白,但前者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向歐洲大陸投放一支強大的軍隊,能給予他們的援助非常有限。


    至於今天的法國,則更是一隻失去了脊梁骨的弱雞:當希特勒在1935年公然下令征兵、1936年進軍萊茵、1938年吞並奧地利和蘇台德、和1939年初占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這個國家所做的全部回應,都是蹲在馬奇諾防線後方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雖然戰爭還沒有爆發,但波蘭這個新生的凡爾賽體係國家的最終命運,卻是在1939年夏天就已經被注定!(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耳曼涅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幽泠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幽泠秋月並收藏日耳曼涅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