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題


    一、秦觀《鵲橋仙》的立意:


    1.《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2.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織雲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推進情節。“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麵,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3.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後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隻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4.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餘味雋永。


    二、辛棄疾《摸魚兒》的比興手法:


    案:上片惜春、怨春、留春,下片借陳阿嬌故事,寫苦悶悲憤之情。用香草美人比興寓意,合傷春、閨怨、悲憤於一體,象征隱喻,融貫全篇,筆致委曲,含蓄深永。纏綿曲折,沉鬱頓挫,詞風別具一格。


    1.“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用美女與皇帝的關係象征朝廷中的小人與皇帝的關係,暗示奸臣終究會得到報應。


    2.“休去倚欄杆,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有所寄托,也在暗示小朝廷形勢危急。


    3.“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寫春閨之景,惜春之情,用傷春來象征個人歲月和抗金時機的失去,寫自己得不到皇帝的重視。


    4.上片風吹雨打、落紅飛絮的暮春殘景正是風雨飄搖的南宋時局的寫照,作者因憐春而惜春,因惜春而留春,因無計留春而怨春,曲折地抒發了自己的憂國之情;下片以陳皇後失意寫自己報國無門的處境,以楊玉環、趙飛燕的得寵寫賣國求榮的權臣的得誌,並進而指出恃寵而驕終將化為塵土。


    三、李賀詩歌的藝術特點:


    1.李賀詩歌主要內容抒發個人被壓抑的悲憤,感士不遇是詩歌中普遍主題。結合個人身世,李賀詩歌帶有幽冷與淒豔色彩。如《馬詩》二十三首借詠馬表現雄心壯誌不得伸展的憤慨,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表現誌士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


    2.窮愁苦恨之際,轉而熱烈執著憧憬幻想世界的幸福生活,《天上謠》、《夢天》都表現天上神仙世界的美好。如《天上謠》:“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


    3.反映社會現實,抒發對時事感慨。《猛虎行》刺藩鎮割據,《苦晝行》諷刺皇帝服金丹、求長生荒誕。


    《李憑箜篌引》:“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想像奇譎,文字瑰麗,以詩傳樂的絕唱。中唐寫音樂的詩:此詩、《琵琶行》、《聽穎師彈琴》。


    李賀詩歌的成就:


    1.構思不拘常法,常常不顧客觀事物的真實性,邏輯性,“忽起忽結,忽轉忽斷,複出傍生。”(錢仲書《談藝錄》)跳躍變幻,不易捉摸。


    2.出人意表的想象力和精妙絕倫的比喻,使其詩歌的意象帶有極大的虛幻成分。《李憑箜篌引》用一連串比喻描繪音樂的魅力;


    3.李賀詩歌語言力避平淡而追求奇峭。寫景狀物,突出事物的色彩和形狀情態,如“小白長紅”,“酸風香雨”,“清炬碧火”等等,《雁門太守行》。


    缺點:有些詩刻意描寫陰森幽怪的境界,“牛鬼蛇神太甚”,使人讀之毛骨悚然,故後世稱為“鬼才”。韓愈《聽穎師彈琴》、白居易《琵琶行》


    蘇軾《前赤壁賦》的主客問答方式:


    “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表現手法。主客間一難一解、相互辯駁,實則代表作者內心矛盾鬥爭兩個方麵: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無常的苦悶;借主之口表達瀟灑超脫的情懷。這是獨具匠心的創造。


    1.作者通過大自然優美景色的描寫,通過詩的意境的創造,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他自己複雜的精神世界,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深沉思索。從表麵上看,他超然物外,襟懷曠達,是開朗樂觀的,但仔細體會就能發現,作者的內心還是充滿矛盾和苦悶的。他那種在大自然中盡情享受、寄托人生的想法,隻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排解,這本身就是內心苦悶的一種表現,跟我們今天對生活和前途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樂觀主義並不完全相同。


    2.但盡管如此,他在政治上遭受殘酷打擊以後,身處逆境而不消極頹廢,表現出一種豁達開朗、超然物外的精神,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文章中對江山風物的熱情讚美,對曆史上英雄人物的傾慕向往,對理想的追求,都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這些都是值得肯定,而在閱讀時使我們受到感染的。


    陸遊《關山月》藝術特點: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複,幾處今宵垂淚痕!


    1.用樂府古題寫時事,詩通過朱門歌舞、征夫白發和遺民淚盡的鮮明對比,憤怒地控訴了南宋統治者的“文恬武嬉”、不思複國的罪行。


    2.《關山月》不僅有著深刻的思想,而且有充沛的感情,詩人善於把豐富的內容高度概括,壓縮在一首短詩裏。《關山月》隻有12句84字,卻寫出了從後方到前線再到淪陷區的廣闊空間,呈現出極其廣遠的境界,對照描寫了朱門權貴、沙場士兵和中原遺民的不同心理,既有對誤國權臣的批判,又有對守邊戰士和忍如遺民的同情,還有對侵略者的仇恨,也滲透著報國無門的苦悶。


    3.風格沉鬱、蒼茫、悲涼、激越,抒情性強。“戍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象征著美好團圓的月亮,勾起了守邊戰士的思鄉之情。


    4.詩的語言也曉暢平易,精練自然,沒有劍拔弩張驚人的句子,但在客觀事實的描述中,卻更顯出一種摧人淚下、驚心動魄的力量。


    王安石《明妃曲》:


    此詩為王安石詠史詩代表作,它一反曆代詩人寫王昭君眷戀君恩主題和纏綿哀怨風格,於傳統見解中翻出新意:正是由於□□帝王對嬪妃並無真情實意,才導致王昭君含恨離漢,從而譏諷漢元帝昏庸、寡情,同時借王昭君去國懷鄉失意淒苦,流露自己懷才不遇感慨。


    此詩在當時詩壇引起極大反響,歐陽修、司馬光、梅堯臣、劉敞等都競相和作。全詩16句,每四句一層。第四層以家人勸慰明妃口吻點出全篇主旨。


    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刻劃出王昭君這一絕代佳人形象。善於翻新出奇,善於議論。選材獨特,構思新穎,章法疏密相間,伸縮自如。


    論述題:


    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


    “詩史”特征:杜甫詩歌現實主義最大特點是廣泛取材於現實生活,反映重大社會問題。“以時事入詩”(胡震亨〈唐音癸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炮灰女配要轉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柒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柒歌並收藏(穿書)炮灰女配要轉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