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楚王再次提交議題,為“初步論證重開邊貿一事之利弊”,今天的朝會主要議題就是討論重開互市。[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楚王今天沒有請假,大病初愈的他特意來坐鎮。
因幾場事故,朝廷官員略有變動,原吏部尚書李敏之因家中不爭氣的幼弟李易之是永嘉公主麵首,牽扯進了謀逆事件,雖因楚王德政,免誅九族,李敏之並沒有受牽連,但他也實在不能當做什麽都沒發生繼續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不動,很有眼色主動辭職。由南郡顧氏,一個五十多歲的顧繼頂上來,做了權理吏部尚書。
顧繼是天授十年的進士,二甲傳臚,曾經做過一段時間朝官,那時他官職不高卻因年紀大性子沉穩,做了個經筵日講的兼職,給那時候還小的皇子們上講過幾年書。因他為人穩重端方,就比較喜歡同樣誠厚端方的三皇子。
後來下到地方曆練去了,一直做到揚州太守。三皇子繼位成為德光帝後,剛好顧繼因去年揚州堤防堅固沒有水患,糧食豐產政績優良,又是德光帝的老關係,被評了個優甲,留京入了吏部做侍郎,現在被德光帝破格簡拔,任命代理吏部尚書,算是德光帝又一心腹。
顧繼的上位,有人曾在牟漁麵前嚼舌根,話裏話外的意思是讓楚王注意朝臣動向,別全部被德光帝換成了他的人。
牟漁連提都沒到沐慈跟前提,因為沐慈不會在意這種人事調動。權術平衡,有利於穩定,這更是德光帝的任務,沐慈不會幹涉。
隻要別本末倒置,換上來的人連自己職責內的事都不能夠公平公正有效率的做好,沐慈才會幹涉。
顧繼上朝沒多長時間就發現朝堂上的一些變化,與原先大不相同。原先的朝會議事,大家有什麽說什麽,雖然暢所欲言,但東一錘子西一榔頭,吵吵鬧鬧半天一些事總處理不好,很容易跑題到沒邊,說不定為了個莫名其妙的理由大家打成一團,什麽都討論不成。
現在朝會議事,居然會事先定幾個議題,明確要達成的目標,然後由提議人陳述,其他人不論讚同還是反對,都可在半盞小沙漏的時間(五分鍾)內發表意見,由丞相小結,最終大家當庭舉手決議,皇帝再說通過不通過的,有些當庭就能處理完畢。
沒有辦法處理又不緊急的就放到以後討論,然後下一個議題,如此循環。
最後還留出半個時辰討論突發性的問題,最後議事完畢,才是兩個丞相總結陳詞,再宣布下一次朝會議題,請大家回家準備。
據說這是楚王改革朝會時間和朝會流程後,出現的改變。說實話,效率提高好多,於是大家也漸漸習慣了這種議事方法,對楚王十分信服。
今天討論與周邊四國邊貿重開,楚王又改革創新,竟然要進行當朝辯議,以明理正法。說不得以後有重大事件要討論,都可以進行辯議。
蘇硯看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重開邊貿,又看楚王臉色蒼白,懶散倦怠的樣子,他默默把懷裏的諫章按下了。本來他今天要在朝會上諫言:楚王不顧皇室體統,在王府蒙養戲子做男寵不算,還與定海將軍那個混血胡子有私,實在不堪為民眾表率。這是敗壞道德的大事。
另一諫章,則是彈劾楚王私下收取北戎賄賂,準備放過北戎使節。
但蘇硯也不是個笨的,他做禦史大夫沒多久,還算了解楚王,雖然行事無忌,但為國為民是真的。[.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一些私事,可以容後再提,先要給國家大事讓道,免得影響楚王。
蘇硯思考間,議題開始。
德光帝把殿試的時候,試卷裏一些關於重開邊貿的利弊興革,說得比較好的拿出來提了提,讓大家正式討論一下,到底要不要重開。並要求不允許囉嗦籠統和無限引申,而是就事論事,舉例論證,擺數據講道理,都盡量精確。
說完之後,德光帝問沐慈:“九弟可有要提醒諸位愛卿的?”
“有!”沐慈點頭。
還真有。
沐慈道:“事關重大,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論反對還是支持,請暢所欲言,一旦形成決議,不論重開不重開,都不可再有怨言甚或陽奉陰違。”
這個大家都同意,討論很快開始。
兵部尚書楊業第一個出列,他是西北的威遠候府的旁係子弟,是明確反對的。他對邊關戰事掌握的數據最多,把十一年前西南邊陲因四國入侵,死亡的禁軍人數,邊關被殺人口,都重新做了一個更精確的統計。
原先的記錄上籠統估算,隻說軍民死亡共計三十萬餘。楊業早長了心眼知道重開邊貿遲早要提,他為了反對有力,真找到了各地資料,精確統計後,得到數字是禁軍正規軍死亡十九萬,輔兵十萬,平民二十七萬以上——千位上已不可考了,這就是模糊統計的弊端。
不僅當年死亡人數的登記模糊,連一個被屠殺一空的村落原先有多少人口,因為有隱戶逃口,在當地戶籍上也不是記得很精確。
但這個大概的數字還是可信的,把大家嚇了一跳。
三十萬餘和五十多萬直逼六十萬大關,這個差別就太大了,當年死亡人數根本沒計算準確,這麽大的疏漏居然沒人指出。
不過有一部分知情人知道,當時為了和四國談判,朝廷瞞報了軍隊傷亡。而天授帝又正值謝宸妃在冷宮病亡,無心理政,後來也懶得去改,才導致數據差了一半。
楊業就說,十一年前我國與四國邊境貿易是開放的,結果四國狼子野心,利用得到的銅錢打造兵器,四國聯合入侵中原的後果。
和強盜怎麽做生意?
沐慈立即肯定了楊尚書有心,也不慵懶斜倚,而是坐姿端正,神色肅冷,做了佐證:“因為英烈祠第一批請入之後,便開始了接受申請,樞密院專司成立了一個小組,並下發申請表格委托地方協助接受申請,前期接到的入祠申請已經超過了五十萬,截止昨日,涉及十一年前那場大戰的申請英烈已經超過二十萬,這還不包括一些家中絕戶,或更遠處還沒得來得及提交或沒得到消息的。”
眾人才肯定了禁軍傷亡的數字大體還是正確的。
有些官員剛才因為楊業反對楚王而捏了一把汗——誰不知道楚王和廣陵王早串通了,是支持重開邊貿的。可現在一看,楊業這麽大力氣反對楚王,楚王不僅沒怪罪,還認真做了佐證……這是一個風向好嗎?
幾人看楚王不像要動兵把反對黨人道毀滅的樣子,再結合楚王一貫以來的表現,好像也從不對反對他的人生氣,隻要有理有據,都很寬容和氣。
果然如傳說中一樣,楚王是個賢明仁慧,愛國愛民顧全大局的王者,又心懷寬廣,肚大能容,對他更是欽佩了幾分。
於是,反對黨在心中正義和銀子雙重刺激下,膽子一下子大得撐破天,摩拳擦掌,把回家搜集到的反對的實例和證據通通擺出來。心裏再次肯定,這種提前公布下一次朝會議題的做法,果然很好,讓大家有充分的準備時間。
反對黨奮起!一定要把重開互市的路子給堵死,避免十一年前的慘劇再次發生。
五十六萬多人啊,相當於兩個大郡的人口,兵士還多為青壯。
大幸朝一共才十六個州,一百九十七個郡,總人口才五千三百多萬好吧,青壯能有一千萬就頂天,上馬能戰的又有多少?
邊軍的這種死亡率已動搖國本,若不是四國都被打殘,邊境沒有其他大的國家,大幸隻怕已經飄零。
這種群情激奮下,也有一些改革之士認為,此一時彼一時,重開邊貿的好處也是很大的,比如說可以換取馬匹這類的物資,緩解邊境的摩擦。
說著說著……大家開始挽袖子了,說不過就開揍是朝會到現在也免不了的傳統。誰說書生就不會打架?特別是楚王提升軍人地位,與德光帝辦的皇家明理學院再三強調書生保持良好體魄的重要性,尚武之風更為盛行。
楚王這回還挺靠譜,趕緊喊停,指揮大家說:“來來,今天咱們又改一改方式,來一場論辯。沒立場的人站外圍旁觀,反對的人站左邊,稱為左方,支持的人站右邊,稱為右方,每方派三個代表上來說話,可以亮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駁斥對方的觀點,其他人若想發言也可以高舉笏板,點名發言。請用禮貌言辭,論點論據詳實,數據準確,以說服對方為目標,不要說無關話題,不允許人身攻擊。”
大家已經聽習慣了楚王奇奇怪怪的想法,在皇帝的首肯下,紛紛站好了自己的位置。
反對者三分之一,大部分是武將和一些文官,支持的有三分之一,以勳貴為主。中立的文官武將站在了旁觀處。
於是朝堂就開了曆史上第一次論辯,皇帝和兩個丞相做裁判,楚王主持,反對者因為武將多不善言辭,便推出了蘇硯。此人做了禦史大夫後一個優點十分明顯——口才超級好,勸起人來引經據典還不重樣。當然,德光帝深深認為這是缺點,大缺點。
另有兵部尚書楊業和工部尚書裴衍。
支持者推出了廣陵王,戶部尚書盧定國,這兩人有個共同特點——死愛錢,雖說一個為私財,一個為國庫,但為了錢兩人真會拚命。
另外為了湊人頭,把刑部尚書方善悟弄來了,他這個人極其敏銳,能洞察先機,更擅長察言觀色打心理戰並從蛛絲馬跡抓對方漏洞。不過呢,好像方善悟對北戎人沒有好感,怎麽會同意重開邊貿呢?
雙方就重開邊貿的利弊,展開了唇槍舌戰,紛紛例舉了各自的理由,論點例證數據盡量精確。否則會被判無效。
沐慈高興地不行,聽得津津有味,整個人坐正,身子還微微向前傾,很有興趣的樣子。
沐慈還注意到,所有的論述都符合初步的精確標準。雖然這種精確還沒達到沐慈的變態標準,可這說明“精確法則”開始生效,大家已經有了精確的意識,萬裏長征邁出了第一步,可喜可賀。
蘇硯從民族大義一直講到了家國情感,真的口才好得不帶重樣的,把各國互市的曾經後果和未來隱患剖析地條理清楚,感情充沛,把眾人說的滿目羞愧,甚至有些哭出了聲。楊業就立即擺出一份又一份傷亡數據和損失數據來支撐蘇硯,還有幾個失去家人袍澤的將領現身說法,一個身帶殘疾的前鋒營士兵講述敵人的野蠻,怎麽開膛挖人心肝,怎麽奸|□□女,連小孩都不放過。
可見早有準備了。
德光帝早拉著楚王和自己坐一塊兒了,傾身側過去問沐慈:“我瞧著那前鋒營士兵有些眼熟。”
“當然眼熟,是我的門衛官。”沐慈道。他王府雇傭的人大多是殘疾軍人及家屬,這前鋒是安遠的副手,看不出口才挺好的。
德光帝為了保持帝王儀態,好容易才忍住要驚掉的下巴,眨巴眼問:“他怎麽在這裏?你到底站哪邊啊?”不是說好要重開邊貿的嗎?怎麽你讓你的人站在反對陣營,還現身說法?
沐慈十分理所當然道:“我站在事實這一邊。”
“今天要是辯出來不適合重開……”德光帝問。
沐慈更理所當然:“那就表示不適合重開。”
德光帝簡直驚奇地看向沐慈。他們兩兄弟說話並沒有刻意壓低聲音,多數官員也一臉“你耍我?”的表情,於是有幾個旁觀者甚至支持者,悄悄蹭到了反對者的陣營。
廣陵王倒是氣定神閑,也沒和沐慈對眼神,直接用數據講起了邊貿的需求情況,又提出新的交易方式,把沐慈曾和他說過的定點互市,官府隻賣互市茶引等代替賦稅,以茶易馬,不直接用金屬貨幣交易,避免鄰國利用交易所得銅幣熔煉成武器。同時管製鹽、鐵,不允貿易。
——這明顯就把反對派最大的擔憂給消除了。
戶部尚書盧定國更是擺出了長長的國庫空虛的數據,國庫雖然有錢,但架不住需要用錢的地方多,哪哪都需要銀子,有銀子多好,可以進行義務教育,免費醫療,鰥寡孤獨都有所依,受災有錢賑災,軍隊也有兵馬糧餉。
對了,戰馬!
一個專管馬匹的兵部侍郎立即倒戈了,從袖子裏拿出他統計的戰馬的數據交給盧定國。艾瑪,朝廷的戰馬可是越來越吃緊了,西河平原產馬越來越少,再不多多補充,過三兩年騎兵就得靠自己的雙腿打仗了,這可不得了。
這意味著西北要處於弱勢,局勢不穩。
不過盧定國有心眼,並沒有當朝這麽說,暴露自己的弱點,隻把這個數據交給反對派的三位大臣看,又給了楚王和德光帝看。
要改善這一切的前提,就是重開邊貿,多多增加國庫收入,還可以換回馬匹。又列出不開的話,會有走私泛濫,逃了多少多少稅款,甚至可能有人夾帶鐵器出境。
總之,堵不如疏。
德光帝聽著那高額的預估稅款總額,差點流下口水,問沐慈:“這數據準確嗎?”
“當然,是我讓人統計的。”沐慈十分的坦白。
嗯,走私數據是楚王友情提供的,預計稅款總額也是他幫著計算出來的,自然是十分精確的。
朝臣:“……”楚王您到底站哪邊啊!!!
因幾場事故,朝廷官員略有變動,原吏部尚書李敏之因家中不爭氣的幼弟李易之是永嘉公主麵首,牽扯進了謀逆事件,雖因楚王德政,免誅九族,李敏之並沒有受牽連,但他也實在不能當做什麽都沒發生繼續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不動,很有眼色主動辭職。由南郡顧氏,一個五十多歲的顧繼頂上來,做了權理吏部尚書。
顧繼是天授十年的進士,二甲傳臚,曾經做過一段時間朝官,那時他官職不高卻因年紀大性子沉穩,做了個經筵日講的兼職,給那時候還小的皇子們上講過幾年書。因他為人穩重端方,就比較喜歡同樣誠厚端方的三皇子。
後來下到地方曆練去了,一直做到揚州太守。三皇子繼位成為德光帝後,剛好顧繼因去年揚州堤防堅固沒有水患,糧食豐產政績優良,又是德光帝的老關係,被評了個優甲,留京入了吏部做侍郎,現在被德光帝破格簡拔,任命代理吏部尚書,算是德光帝又一心腹。
顧繼的上位,有人曾在牟漁麵前嚼舌根,話裏話外的意思是讓楚王注意朝臣動向,別全部被德光帝換成了他的人。
牟漁連提都沒到沐慈跟前提,因為沐慈不會在意這種人事調動。權術平衡,有利於穩定,這更是德光帝的任務,沐慈不會幹涉。
隻要別本末倒置,換上來的人連自己職責內的事都不能夠公平公正有效率的做好,沐慈才會幹涉。
顧繼上朝沒多長時間就發現朝堂上的一些變化,與原先大不相同。原先的朝會議事,大家有什麽說什麽,雖然暢所欲言,但東一錘子西一榔頭,吵吵鬧鬧半天一些事總處理不好,很容易跑題到沒邊,說不定為了個莫名其妙的理由大家打成一團,什麽都討論不成。
現在朝會議事,居然會事先定幾個議題,明確要達成的目標,然後由提議人陳述,其他人不論讚同還是反對,都可在半盞小沙漏的時間(五分鍾)內發表意見,由丞相小結,最終大家當庭舉手決議,皇帝再說通過不通過的,有些當庭就能處理完畢。
沒有辦法處理又不緊急的就放到以後討論,然後下一個議題,如此循環。
最後還留出半個時辰討論突發性的問題,最後議事完畢,才是兩個丞相總結陳詞,再宣布下一次朝會議題,請大家回家準備。
據說這是楚王改革朝會時間和朝會流程後,出現的改變。說實話,效率提高好多,於是大家也漸漸習慣了這種議事方法,對楚王十分信服。
今天討論與周邊四國邊貿重開,楚王又改革創新,竟然要進行當朝辯議,以明理正法。說不得以後有重大事件要討論,都可以進行辯議。
蘇硯看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重開邊貿,又看楚王臉色蒼白,懶散倦怠的樣子,他默默把懷裏的諫章按下了。本來他今天要在朝會上諫言:楚王不顧皇室體統,在王府蒙養戲子做男寵不算,還與定海將軍那個混血胡子有私,實在不堪為民眾表率。這是敗壞道德的大事。
另一諫章,則是彈劾楚王私下收取北戎賄賂,準備放過北戎使節。
但蘇硯也不是個笨的,他做禦史大夫沒多久,還算了解楚王,雖然行事無忌,但為國為民是真的。[.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一些私事,可以容後再提,先要給國家大事讓道,免得影響楚王。
蘇硯思考間,議題開始。
德光帝把殿試的時候,試卷裏一些關於重開邊貿的利弊興革,說得比較好的拿出來提了提,讓大家正式討論一下,到底要不要重開。並要求不允許囉嗦籠統和無限引申,而是就事論事,舉例論證,擺數據講道理,都盡量精確。
說完之後,德光帝問沐慈:“九弟可有要提醒諸位愛卿的?”
“有!”沐慈點頭。
還真有。
沐慈道:“事關重大,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論反對還是支持,請暢所欲言,一旦形成決議,不論重開不重開,都不可再有怨言甚或陽奉陰違。”
這個大家都同意,討論很快開始。
兵部尚書楊業第一個出列,他是西北的威遠候府的旁係子弟,是明確反對的。他對邊關戰事掌握的數據最多,把十一年前西南邊陲因四國入侵,死亡的禁軍人數,邊關被殺人口,都重新做了一個更精確的統計。
原先的記錄上籠統估算,隻說軍民死亡共計三十萬餘。楊業早長了心眼知道重開邊貿遲早要提,他為了反對有力,真找到了各地資料,精確統計後,得到數字是禁軍正規軍死亡十九萬,輔兵十萬,平民二十七萬以上——千位上已不可考了,這就是模糊統計的弊端。
不僅當年死亡人數的登記模糊,連一個被屠殺一空的村落原先有多少人口,因為有隱戶逃口,在當地戶籍上也不是記得很精確。
但這個大概的數字還是可信的,把大家嚇了一跳。
三十萬餘和五十多萬直逼六十萬大關,這個差別就太大了,當年死亡人數根本沒計算準確,這麽大的疏漏居然沒人指出。
不過有一部分知情人知道,當時為了和四國談判,朝廷瞞報了軍隊傷亡。而天授帝又正值謝宸妃在冷宮病亡,無心理政,後來也懶得去改,才導致數據差了一半。
楊業就說,十一年前我國與四國邊境貿易是開放的,結果四國狼子野心,利用得到的銅錢打造兵器,四國聯合入侵中原的後果。
和強盜怎麽做生意?
沐慈立即肯定了楊尚書有心,也不慵懶斜倚,而是坐姿端正,神色肅冷,做了佐證:“因為英烈祠第一批請入之後,便開始了接受申請,樞密院專司成立了一個小組,並下發申請表格委托地方協助接受申請,前期接到的入祠申請已經超過了五十萬,截止昨日,涉及十一年前那場大戰的申請英烈已經超過二十萬,這還不包括一些家中絕戶,或更遠處還沒得來得及提交或沒得到消息的。”
眾人才肯定了禁軍傷亡的數字大體還是正確的。
有些官員剛才因為楊業反對楚王而捏了一把汗——誰不知道楚王和廣陵王早串通了,是支持重開邊貿的。可現在一看,楊業這麽大力氣反對楚王,楚王不僅沒怪罪,還認真做了佐證……這是一個風向好嗎?
幾人看楚王不像要動兵把反對黨人道毀滅的樣子,再結合楚王一貫以來的表現,好像也從不對反對他的人生氣,隻要有理有據,都很寬容和氣。
果然如傳說中一樣,楚王是個賢明仁慧,愛國愛民顧全大局的王者,又心懷寬廣,肚大能容,對他更是欽佩了幾分。
於是,反對黨在心中正義和銀子雙重刺激下,膽子一下子大得撐破天,摩拳擦掌,把回家搜集到的反對的實例和證據通通擺出來。心裏再次肯定,這種提前公布下一次朝會議題的做法,果然很好,讓大家有充分的準備時間。
反對黨奮起!一定要把重開互市的路子給堵死,避免十一年前的慘劇再次發生。
五十六萬多人啊,相當於兩個大郡的人口,兵士還多為青壯。
大幸朝一共才十六個州,一百九十七個郡,總人口才五千三百多萬好吧,青壯能有一千萬就頂天,上馬能戰的又有多少?
邊軍的這種死亡率已動搖國本,若不是四國都被打殘,邊境沒有其他大的國家,大幸隻怕已經飄零。
這種群情激奮下,也有一些改革之士認為,此一時彼一時,重開邊貿的好處也是很大的,比如說可以換取馬匹這類的物資,緩解邊境的摩擦。
說著說著……大家開始挽袖子了,說不過就開揍是朝會到現在也免不了的傳統。誰說書生就不會打架?特別是楚王提升軍人地位,與德光帝辦的皇家明理學院再三強調書生保持良好體魄的重要性,尚武之風更為盛行。
楚王這回還挺靠譜,趕緊喊停,指揮大家說:“來來,今天咱們又改一改方式,來一場論辯。沒立場的人站外圍旁觀,反對的人站左邊,稱為左方,支持的人站右邊,稱為右方,每方派三個代表上來說話,可以亮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駁斥對方的觀點,其他人若想發言也可以高舉笏板,點名發言。請用禮貌言辭,論點論據詳實,數據準確,以說服對方為目標,不要說無關話題,不允許人身攻擊。”
大家已經聽習慣了楚王奇奇怪怪的想法,在皇帝的首肯下,紛紛站好了自己的位置。
反對者三分之一,大部分是武將和一些文官,支持的有三分之一,以勳貴為主。中立的文官武將站在了旁觀處。
於是朝堂就開了曆史上第一次論辯,皇帝和兩個丞相做裁判,楚王主持,反對者因為武將多不善言辭,便推出了蘇硯。此人做了禦史大夫後一個優點十分明顯——口才超級好,勸起人來引經據典還不重樣。當然,德光帝深深認為這是缺點,大缺點。
另有兵部尚書楊業和工部尚書裴衍。
支持者推出了廣陵王,戶部尚書盧定國,這兩人有個共同特點——死愛錢,雖說一個為私財,一個為國庫,但為了錢兩人真會拚命。
另外為了湊人頭,把刑部尚書方善悟弄來了,他這個人極其敏銳,能洞察先機,更擅長察言觀色打心理戰並從蛛絲馬跡抓對方漏洞。不過呢,好像方善悟對北戎人沒有好感,怎麽會同意重開邊貿呢?
雙方就重開邊貿的利弊,展開了唇槍舌戰,紛紛例舉了各自的理由,論點例證數據盡量精確。否則會被判無效。
沐慈高興地不行,聽得津津有味,整個人坐正,身子還微微向前傾,很有興趣的樣子。
沐慈還注意到,所有的論述都符合初步的精確標準。雖然這種精確還沒達到沐慈的變態標準,可這說明“精確法則”開始生效,大家已經有了精確的意識,萬裏長征邁出了第一步,可喜可賀。
蘇硯從民族大義一直講到了家國情感,真的口才好得不帶重樣的,把各國互市的曾經後果和未來隱患剖析地條理清楚,感情充沛,把眾人說的滿目羞愧,甚至有些哭出了聲。楊業就立即擺出一份又一份傷亡數據和損失數據來支撐蘇硯,還有幾個失去家人袍澤的將領現身說法,一個身帶殘疾的前鋒營士兵講述敵人的野蠻,怎麽開膛挖人心肝,怎麽奸|□□女,連小孩都不放過。
可見早有準備了。
德光帝早拉著楚王和自己坐一塊兒了,傾身側過去問沐慈:“我瞧著那前鋒營士兵有些眼熟。”
“當然眼熟,是我的門衛官。”沐慈道。他王府雇傭的人大多是殘疾軍人及家屬,這前鋒是安遠的副手,看不出口才挺好的。
德光帝為了保持帝王儀態,好容易才忍住要驚掉的下巴,眨巴眼問:“他怎麽在這裏?你到底站哪邊啊?”不是說好要重開邊貿的嗎?怎麽你讓你的人站在反對陣營,還現身說法?
沐慈十分理所當然道:“我站在事實這一邊。”
“今天要是辯出來不適合重開……”德光帝問。
沐慈更理所當然:“那就表示不適合重開。”
德光帝簡直驚奇地看向沐慈。他們兩兄弟說話並沒有刻意壓低聲音,多數官員也一臉“你耍我?”的表情,於是有幾個旁觀者甚至支持者,悄悄蹭到了反對者的陣營。
廣陵王倒是氣定神閑,也沒和沐慈對眼神,直接用數據講起了邊貿的需求情況,又提出新的交易方式,把沐慈曾和他說過的定點互市,官府隻賣互市茶引等代替賦稅,以茶易馬,不直接用金屬貨幣交易,避免鄰國利用交易所得銅幣熔煉成武器。同時管製鹽、鐵,不允貿易。
——這明顯就把反對派最大的擔憂給消除了。
戶部尚書盧定國更是擺出了長長的國庫空虛的數據,國庫雖然有錢,但架不住需要用錢的地方多,哪哪都需要銀子,有銀子多好,可以進行義務教育,免費醫療,鰥寡孤獨都有所依,受災有錢賑災,軍隊也有兵馬糧餉。
對了,戰馬!
一個專管馬匹的兵部侍郎立即倒戈了,從袖子裏拿出他統計的戰馬的數據交給盧定國。艾瑪,朝廷的戰馬可是越來越吃緊了,西河平原產馬越來越少,再不多多補充,過三兩年騎兵就得靠自己的雙腿打仗了,這可不得了。
這意味著西北要處於弱勢,局勢不穩。
不過盧定國有心眼,並沒有當朝這麽說,暴露自己的弱點,隻把這個數據交給反對派的三位大臣看,又給了楚王和德光帝看。
要改善這一切的前提,就是重開邊貿,多多增加國庫收入,還可以換回馬匹。又列出不開的話,會有走私泛濫,逃了多少多少稅款,甚至可能有人夾帶鐵器出境。
總之,堵不如疏。
德光帝聽著那高額的預估稅款總額,差點流下口水,問沐慈:“這數據準確嗎?”
“當然,是我讓人統計的。”沐慈十分的坦白。
嗯,走私數據是楚王友情提供的,預計稅款總額也是他幫著計算出來的,自然是十分精確的。
朝臣:“……”楚王您到底站哪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