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馮道這個學生,李曜是很滿意的,縱然他有些時候過於執著,甚至到了執拗的地步,也不會讓李曜生起氣來。
此時的李曜麵對這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終於開口了:“若司馬昭仍在,晉武何為?”
馮道兩眼一亮,卻微有遲疑:“老師的意思難道是……?”
李曜輕輕歎息一聲,語氣很輕但卻堅決:“忘恩負義,非君子所為。”
馮道麵色微微一黯,但很快又重新振奮起來,道:“老師說的是,忘恩負義,確非君子之所為。”
他一邊說著,心中忽然想到:“若是大王忽然身死,老師豈不是……不對,大王神勇,豈能忽然身死?再者,老師雖是大王義子,也深得大王器重,然則就目前來看,大王並未有傳王位於老師之意,老師如今也尚未有足夠威望能在沒有大王遺命的情形下強行登位,若是大王真個身死,那才是真正的麻煩。可若要等到大王有心傳位於老師且其自然死亡,那卻要等到什麽時候?”
他正發愁,卻聽見李曜吩咐道:“你若無他事,便先下去吧,為師還要思考一些事情。”
馮道無奈,隻好恭恭敬敬行了一禮:“是,學生告退。”
等馮道下了樓,屏風後忽然轉出一個中年文士,帶著笑容道:“明公高足雖然略顯稚嫩,然則天資聰穎,思慮非凡,更何況又有明公悉心教導,某觀其今後定是天下宰執、世之名臣……襲吉為明公賀。”
李曜笑著起身道:“襲吉先生請坐。某早已說過,明公之稱,愧不敢當,先生便喚某正陽便可。至於可道,他人是聰明的,不過如今還隻是一塊璞玉,美則美矣,不堪細品。”
李襲吉笑著與李曜分別落座,然後道:“某也說過,一俟大王百年之後,這河東大業早晚必入明公之手,某早一日稱,晚一日稱,遲早也是要稱的,有甚不可?”
李曜笑了笑:“某自問從未有爭嫡之舉,為何襲吉先生對此這般肯定?”
李襲吉也笑了起來:“沒有麽?”
李曜眉頭輕輕一挑:“有麽?”
“哈哈哈哈!”李襲吉忽的仰天一笑,然後盯著李曜的眼睛,緩緩說道:“倘使某未入飛騰,明公之布局,某自問的確無法探之。然則某入飛騰已近一月,又為掌書記之職,經手各類文書信函,不僅飛騰軍,連帶軍械監諸事某亦可參與其聞,如此若還不能看出明公心中所想,則明公將某從大王手中要來,豈非一步臭棋?以明公之大才,焉能作如此無用之舉?”
李曜也哈哈一笑:“襲吉先生此言,某卻委實沒有聽得明白,倒要請教先生,某有何布局?”
李襲吉撚須道:“明公與折氏交好,西北非但無憂,而且虎踞強援。”
李曜笑著搖頭:“某與折氏,不過是因有並肩同壕之誼,因此信函往複較多罷了,襲吉先生何必驚奇?”
李襲吉卻不細說,反而又道:“大王對河東的統治時刻不敢輕忽,乃是因為以王氏為首的河東門閥世家對沙陀仍心存疑慮,然則一旦大王千秋駕鶴……王氏他們會最樂意誰成為河東之主?”
李曜笑道:“王氏與某交好非是一日兩日,難道那時候某便開始布局了?再說,王氏雖然勢大,然則我河東軍內部王位、帥印之更迭,他們又使得上什麽力氣?”
李襲吉仍不辯解,隻是繼續道:“飛騰軍很快便要擴編至一千五百人,而其兵力之來源,則分為三份,一曰沙陀五院,二曰赫連吐族,三曰邊境遊牧。這三股力量,若非明公,任何人都無法統一指揮得了。”
李曜哂然一笑:“三大來源不假,但也不過是為了便於控製,某來控製,亦或是大王另任軍使,並無多大區別。再說,某麾下即便擴編,也不過區區一千五百人,在這巍巍河東又算得了什麽大事?鐵林軍大軍近萬,常年鎮守太原,某這一千五百人,隻能老老實實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呆著罷了,談何布局?”
李襲吉也哂然一笑,道:“明公勿怪某直言,軍械監以往不過一下九流小衙,於河東大局無有半分影響,然則自打明公出掌軍械監以來,這軍械監的地位便如張了滿帆一般,地位扶搖直上……如今河東軍中有名有姓的將領幕僚誰不知蓋仆射對明公之器重?這份器重從何而來?不就是因為蓋仆射深知大軍勤務之難,而明公卻幾乎以一軍械監而供全軍之需,這份能耐,換了別人,誰能有之?倘使蓋仆射放權糧草之務與明公,則……嗬嗬,則河東之咽喉,以全然為明公所控。但凡明公不發話,漫說鐵林軍,就算黑鴉精騎,那也隻能瞪大眼睛看著毫無辦法!明公布局如此之深,於人眼不見之處操控一切,襲吉好生歎服!”
李曜臉上的笑容終於隱了去,微微沉默之後,才道:“就算軍械監如今地位攀升,但軍械監始終是在晉陽,而晉陽始終有非受我掌控、非受我影響的大軍坐鎮。如此,一旦真是情況有變,某已隻能是甕中之鱉,待宰羔羊而已,如之奈何?”
李襲吉笑了笑,依然不辯說,卻道:“此事待會兒再談,某說明公之布局,尚未說完。
李曜眯起眼睛:“先生還有見教?”
李襲吉哈哈一笑:“談何見教?某不過猜測一番罷了,隻怕還未能猜出明公布局之全貌呢。”
李曜臉上又浮現出笑容:“哦?”
李襲吉卻正了正臉色,道:“如果說前麵幾條布局,乃是明公在蓄勢,那麽接下來這一條,卻是養望了。”
李曜垂下眼簾,輕笑一聲:“養望?養什麽望?”
李襲吉毫不猶豫,決然道:“代州、府穀、晉陽乃至今日這雲州,四地百姓心中已然將明公看做菩薩下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不知有多少人在談及明公之時都忍不住稱讚一聲‘萬家生佛’?明公啊,你該知道,這號稱‘萬家生佛’之人,倘若隻是尋常富商大賈,那是沒什麽要緊的。可這‘萬家生佛’者,居然是節帥大王之螟蛉、是我河東軍之重將、是名門王氏之摯友、是名滿天下之大儒……那這個‘萬家生佛’的影響力,可就非同一般了。不客氣的說,這位萬家生佛一旦某日有心,隻須登高一呼,便是從者雲集,他又有軍械監在手,那更是談笑間便可聚集十萬大軍……明公,你說,這是不是養望?”
李曜哈哈一笑,盯著李襲吉的眼睛:“襲擊先生這般法眼如炬,想來定然知道說了這話之後,便隻有兩條路可走?”
李襲吉也哈哈一笑:“哪裏有兩條路?難道明公想說一條生路、一條死路,生路便是跟了明公,搏他個名垂青史、萬古流芳,死路就是冥頑不靈,不入明公之榖?”
李曜露出笑容,看著李襲吉,卻不說話。
李襲吉搖搖頭:“沒有兩條路的,李某因祖上之故,不被朝廷所愛,原是一輩子也沒法出人頭地的了,就算呆在節帥麾下,了不起也就是區區一縣之首,又或賣弄一下文才,算得甚事?可有祖上半分風采!不意卻蒙明公不棄,招某前來效力……恕某直言,若明公隻如阿鬥,襲吉也就準備一輩子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罷了。然則明公卻是在淵潛龍,悄然布局於整個河東,這般翻雲覆雨於反掌之間,襲吉若還不知奮起投效,豈非白活這許多年,白讀這許多書?”
他忽然正了正麵色,肅然起身,恭敬拜倒,口中道:“襲吉言至於此,是殺是留,請明公決斷!”
李曜沉默數息,忽然一笑:“你既說某是萬家生佛,豈不知佛不殺生?也罷,既然先生已然這般坦誠,某若再搪塞,哪有半分英雄氣概!先生今日起便是吾之子房,今後還望先生多為某出謀劃策,計定天下!”
李襲吉全身一振,眼中精芒閃過,信心滿滿地一禮:“敢不為明公效死!”
此時的李曜麵對這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終於開口了:“若司馬昭仍在,晉武何為?”
馮道兩眼一亮,卻微有遲疑:“老師的意思難道是……?”
李曜輕輕歎息一聲,語氣很輕但卻堅決:“忘恩負義,非君子所為。”
馮道麵色微微一黯,但很快又重新振奮起來,道:“老師說的是,忘恩負義,確非君子之所為。”
他一邊說著,心中忽然想到:“若是大王忽然身死,老師豈不是……不對,大王神勇,豈能忽然身死?再者,老師雖是大王義子,也深得大王器重,然則就目前來看,大王並未有傳王位於老師之意,老師如今也尚未有足夠威望能在沒有大王遺命的情形下強行登位,若是大王真個身死,那才是真正的麻煩。可若要等到大王有心傳位於老師且其自然死亡,那卻要等到什麽時候?”
他正發愁,卻聽見李曜吩咐道:“你若無他事,便先下去吧,為師還要思考一些事情。”
馮道無奈,隻好恭恭敬敬行了一禮:“是,學生告退。”
等馮道下了樓,屏風後忽然轉出一個中年文士,帶著笑容道:“明公高足雖然略顯稚嫩,然則天資聰穎,思慮非凡,更何況又有明公悉心教導,某觀其今後定是天下宰執、世之名臣……襲吉為明公賀。”
李曜笑著起身道:“襲吉先生請坐。某早已說過,明公之稱,愧不敢當,先生便喚某正陽便可。至於可道,他人是聰明的,不過如今還隻是一塊璞玉,美則美矣,不堪細品。”
李襲吉笑著與李曜分別落座,然後道:“某也說過,一俟大王百年之後,這河東大業早晚必入明公之手,某早一日稱,晚一日稱,遲早也是要稱的,有甚不可?”
李曜笑了笑:“某自問從未有爭嫡之舉,為何襲吉先生對此這般肯定?”
李襲吉也笑了起來:“沒有麽?”
李曜眉頭輕輕一挑:“有麽?”
“哈哈哈哈!”李襲吉忽的仰天一笑,然後盯著李曜的眼睛,緩緩說道:“倘使某未入飛騰,明公之布局,某自問的確無法探之。然則某入飛騰已近一月,又為掌書記之職,經手各類文書信函,不僅飛騰軍,連帶軍械監諸事某亦可參與其聞,如此若還不能看出明公心中所想,則明公將某從大王手中要來,豈非一步臭棋?以明公之大才,焉能作如此無用之舉?”
李曜也哈哈一笑:“襲吉先生此言,某卻委實沒有聽得明白,倒要請教先生,某有何布局?”
李襲吉撚須道:“明公與折氏交好,西北非但無憂,而且虎踞強援。”
李曜笑著搖頭:“某與折氏,不過是因有並肩同壕之誼,因此信函往複較多罷了,襲吉先生何必驚奇?”
李襲吉卻不細說,反而又道:“大王對河東的統治時刻不敢輕忽,乃是因為以王氏為首的河東門閥世家對沙陀仍心存疑慮,然則一旦大王千秋駕鶴……王氏他們會最樂意誰成為河東之主?”
李曜笑道:“王氏與某交好非是一日兩日,難道那時候某便開始布局了?再說,王氏雖然勢大,然則我河東軍內部王位、帥印之更迭,他們又使得上什麽力氣?”
李襲吉仍不辯解,隻是繼續道:“飛騰軍很快便要擴編至一千五百人,而其兵力之來源,則分為三份,一曰沙陀五院,二曰赫連吐族,三曰邊境遊牧。這三股力量,若非明公,任何人都無法統一指揮得了。”
李曜哂然一笑:“三大來源不假,但也不過是為了便於控製,某來控製,亦或是大王另任軍使,並無多大區別。再說,某麾下即便擴編,也不過區區一千五百人,在這巍巍河東又算得了什麽大事?鐵林軍大軍近萬,常年鎮守太原,某這一千五百人,隻能老老實實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呆著罷了,談何布局?”
李襲吉也哂然一笑,道:“明公勿怪某直言,軍械監以往不過一下九流小衙,於河東大局無有半分影響,然則自打明公出掌軍械監以來,這軍械監的地位便如張了滿帆一般,地位扶搖直上……如今河東軍中有名有姓的將領幕僚誰不知蓋仆射對明公之器重?這份器重從何而來?不就是因為蓋仆射深知大軍勤務之難,而明公卻幾乎以一軍械監而供全軍之需,這份能耐,換了別人,誰能有之?倘使蓋仆射放權糧草之務與明公,則……嗬嗬,則河東之咽喉,以全然為明公所控。但凡明公不發話,漫說鐵林軍,就算黑鴉精騎,那也隻能瞪大眼睛看著毫無辦法!明公布局如此之深,於人眼不見之處操控一切,襲吉好生歎服!”
李曜臉上的笑容終於隱了去,微微沉默之後,才道:“就算軍械監如今地位攀升,但軍械監始終是在晉陽,而晉陽始終有非受我掌控、非受我影響的大軍坐鎮。如此,一旦真是情況有變,某已隻能是甕中之鱉,待宰羔羊而已,如之奈何?”
李襲吉笑了笑,依然不辯說,卻道:“此事待會兒再談,某說明公之布局,尚未說完。
李曜眯起眼睛:“先生還有見教?”
李襲吉哈哈一笑:“談何見教?某不過猜測一番罷了,隻怕還未能猜出明公布局之全貌呢。”
李曜臉上又浮現出笑容:“哦?”
李襲吉卻正了正臉色,道:“如果說前麵幾條布局,乃是明公在蓄勢,那麽接下來這一條,卻是養望了。”
李曜垂下眼簾,輕笑一聲:“養望?養什麽望?”
李襲吉毫不猶豫,決然道:“代州、府穀、晉陽乃至今日這雲州,四地百姓心中已然將明公看做菩薩下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不知有多少人在談及明公之時都忍不住稱讚一聲‘萬家生佛’?明公啊,你該知道,這號稱‘萬家生佛’之人,倘若隻是尋常富商大賈,那是沒什麽要緊的。可這‘萬家生佛’者,居然是節帥大王之螟蛉、是我河東軍之重將、是名門王氏之摯友、是名滿天下之大儒……那這個‘萬家生佛’的影響力,可就非同一般了。不客氣的說,這位萬家生佛一旦某日有心,隻須登高一呼,便是從者雲集,他又有軍械監在手,那更是談笑間便可聚集十萬大軍……明公,你說,這是不是養望?”
李曜哈哈一笑,盯著李襲吉的眼睛:“襲擊先生這般法眼如炬,想來定然知道說了這話之後,便隻有兩條路可走?”
李襲吉也哈哈一笑:“哪裏有兩條路?難道明公想說一條生路、一條死路,生路便是跟了明公,搏他個名垂青史、萬古流芳,死路就是冥頑不靈,不入明公之榖?”
李曜露出笑容,看著李襲吉,卻不說話。
李襲吉搖搖頭:“沒有兩條路的,李某因祖上之故,不被朝廷所愛,原是一輩子也沒法出人頭地的了,就算呆在節帥麾下,了不起也就是區區一縣之首,又或賣弄一下文才,算得甚事?可有祖上半分風采!不意卻蒙明公不棄,招某前來效力……恕某直言,若明公隻如阿鬥,襲吉也就準備一輩子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罷了。然則明公卻是在淵潛龍,悄然布局於整個河東,這般翻雲覆雨於反掌之間,襲吉若還不知奮起投效,豈非白活這許多年,白讀這許多書?”
他忽然正了正麵色,肅然起身,恭敬拜倒,口中道:“襲吉言至於此,是殺是留,請明公決斷!”
李曜沉默數息,忽然一笑:“你既說某是萬家生佛,豈不知佛不殺生?也罷,既然先生已然這般坦誠,某若再搪塞,哪有半分英雄氣概!先生今日起便是吾之子房,今後還望先生多為某出謀劃策,計定天下!”
李襲吉全身一振,眼中精芒閃過,信心滿滿地一禮:“敢不為明公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