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薄了陳煙雨的流氓無賴離開了春煙坊,連夜上桃花觀。
其實按道理來說,徐江南應該去找近在咫尺的李先生。一劍劈山是何等的本領神通?隻是想著先生如果有意教他。在他年幼耍潑的時候就不會不動聲色。這才上山準備看看牛鼻子老道的臉色。
山上夜間清冷,徐江南到了桃花觀,觀內寂靜,並沒有如同青城山那般夜間都是琉璃瓦盞,反而風聲蟲鳴下有種野狐修禪的味道。
進去之後,發現牛鼻子老道士點了盞青燈守株待兔在呂真人大殿,背對門口臥在蒲台上。等徐江南進來之後,這才問道:“你要習武?”
徐江南點點頭,輕聲說道:“雖說沒見過他,但是也沒理由讓他在那裏跪著。”還有一點私心,其實老道士也知道,卻不點破。
老道士轉身起來,將身旁的黃楊木拂塵伸到背後撓撓,舒服了之後睨了徐江南一眼道:“你有把握能拿回那本書?”
老道士說的言下之意他自然也聽得懂。隻是拿書?至少得到他們說的八品吧,或者九品?徐江南想了想苦笑道:“哪有把握,估計這輩子都沒戲,但老許說的對阿,為人子,沒道理讓他在那裏麵跪長安呐。”
老道士也沒回應,頓了頓才說:“你可知道天下一直有個說法,一教二佛三劍塚,三劍塚指的是江南道方家劍塚,西蜀道的衛家劍塚,和西北豐州吳家劍塚,門戶百千年來,人才輩出,最為出名的還是江南道的方家,一百零八清越劍陣,當年江湖上異軍突起風頭正盛的陰陽教莫名其妙與方家起了衝突,自稱聖教的陰陽教出動一名九品不惑境的護法,三名八品小宗師的堂主夜闖方家,便是被這一百零八道劍氣凜然的劍陣給留在了方家。連家主都沒見到,估摸著不算客卿之流,怎麽著方家至少也有個九品知命境界的老祖宗。而那之後,陰陽教變沒了本錢在中原,退到了遼金戈壁。
西蜀道更是劍客甚多的地方,想必你也知道那邊無論販夫走卒,腰間都要跨一把劍,衛家劍塚比較方家來說,算出世劍,一向與人無冤無仇,當年西夏兵鋒直指衛家所在的衛城的時候,本想著會有一場惡戰死戰。誰知兵不血刃,衛家出城投降,便被封了個可有可無的衛城候頭銜,也算別樹一幟,但是你如果要以為衛家沒有家底,那就大錯特錯了,每過三四百年,衛家必出一位知命級別的劍道俠客,上一位大宗師是五百年前的衛山,在西蜀天台山一人同時與魔道十位大宗師鏖戰,九天九夜後力竭而亡,拚死三位,剩餘幾乎每人身上都留有不輕不淺的劍傷,風采直逼三千年前的呂真人。
西北豐州吳家算是另辟蹊徑,並沒有天大資質的子弟,但是吳家造劍技藝登峰造極,幾乎上流劍道中人都與吳家有不大不小的香火情意,天下十大名劍更有七把出自吳家。
佛是佛法,一個是西域萬佛院,淵源能追溯到呂真人那會,更有聽聞萬佛院的萬佛,是萬本往上的佛法真經,武學典籍。佛法高超,渡人來世,渡鬼今生。再一個就是中原的南北寺,南北寺說是一個寺,但世人連南北寺的落址在哪都不清楚,而寺內僧人其實隻有一個,常年不知所蹤,但是每次入世,基本都是通天入地的大和尚。
一教便是道教,四千年前由三清真人創建,教址便是青城山,雖然後來呂真人到了西北開山立牌,但也沒有脫離道家一說。道家真正盛衍起來還是在大秦的建立,傳言那會的官家在青城山走了三千步請下了一位善經國的釣魚老叟,老叟下山那天也是口氣猖狂說,爾等步徙三千至此,某便護汝等三千載國運。算到後周立國,恰恰三千年。而那之後,吃了不少道家金丹活了兩甲子的周官家崇尚黃老之教,道門香火便由此繁盛起來。雖說如今青城山偏重煉丹之道,中原三千年門戶,淩駕三劍塚之上,怎麽說也有一位兩位練就黃庭經的聖人掌教。而那會就開始同皇家氣運休戚相關的青城山必然是你繞不過的一道坎。“
徐江南聽了老道士的長篇大論之後並不驚異,遊曆九千裏山河,大多都或多或少聽到過一些。隻是疑惑問道:“聖教?不是邪教麽?還有那老道士活了三千年?那是何等的聖人道行?”
“中原九州,自古成王敗寇,如果那夜輸的是方家劍塚,那麽劍塚便是邪門子弟。”對於徐江南這實誠的問題,老道士也不反感,搖頭道:“哪能活三千年!這也是眾人不解的地方,倘若說是妄言,又為何大秦三千年輝煌閣樓一朝而傾,可能是算到大秦命裏有一劫命吧,道行通天呐。”
徐江南又問:“既然江湖門派門望淵源勝過皇家,手段也比皇家厲害,為什麽不取而代之?”
老道士並沒因為徐江南問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而生氣,反而意味深長道:“這便是江湖的道理,也是皇家準許江湖門派林立的緣由。”
徐江南疑惑的嗯了一聲。
老道士這才笑著道:“西北吳家都能有幾名八品九品的客卿,財色名利,皇家會沒有?退一萬步說,就算沒有這些客卿之流,光京城幾萬禦林軍也就夠那些江湖門派喝上一壺了。當真拚起來,那鎮守國門的幾十萬騎兵驍將,哪座江湖踏不平?再一個就是名正言順的問題了?”老道士停了一下,意味深長地望了一眼徐江南:“不然為什麽徐暄會成為國-賊阿。”
老道士約莫是覺得說的差不多了,便從蒲團上站起,提起上次徐江南過來送的杏花從旁門離開。
在踏出立有呂真人雕像的大殿時,一步一句話直至被夜色淹沒,隻留沉默思索的徐江南和清揚的聲音在梁上回響。
“山上有一觀望亭,相傳是證道呂祖立下的,亭裏有一青冥大鍾,一年一響,一年複增一響,到如今已有三千年了阿。你若有心,明日一早再來這裏。”
那一夜,桃花觀有人環繞夜色踉蹌上山。
時隔半分,雁北全城聞鍾聲,更有好事者記錄,足有三千下,聲聲不息。
其實按道理來說,徐江南應該去找近在咫尺的李先生。一劍劈山是何等的本領神通?隻是想著先生如果有意教他。在他年幼耍潑的時候就不會不動聲色。這才上山準備看看牛鼻子老道的臉色。
山上夜間清冷,徐江南到了桃花觀,觀內寂靜,並沒有如同青城山那般夜間都是琉璃瓦盞,反而風聲蟲鳴下有種野狐修禪的味道。
進去之後,發現牛鼻子老道士點了盞青燈守株待兔在呂真人大殿,背對門口臥在蒲台上。等徐江南進來之後,這才問道:“你要習武?”
徐江南點點頭,輕聲說道:“雖說沒見過他,但是也沒理由讓他在那裏跪著。”還有一點私心,其實老道士也知道,卻不點破。
老道士轉身起來,將身旁的黃楊木拂塵伸到背後撓撓,舒服了之後睨了徐江南一眼道:“你有把握能拿回那本書?”
老道士說的言下之意他自然也聽得懂。隻是拿書?至少得到他們說的八品吧,或者九品?徐江南想了想苦笑道:“哪有把握,估計這輩子都沒戲,但老許說的對阿,為人子,沒道理讓他在那裏麵跪長安呐。”
老道士也沒回應,頓了頓才說:“你可知道天下一直有個說法,一教二佛三劍塚,三劍塚指的是江南道方家劍塚,西蜀道的衛家劍塚,和西北豐州吳家劍塚,門戶百千年來,人才輩出,最為出名的還是江南道的方家,一百零八清越劍陣,當年江湖上異軍突起風頭正盛的陰陽教莫名其妙與方家起了衝突,自稱聖教的陰陽教出動一名九品不惑境的護法,三名八品小宗師的堂主夜闖方家,便是被這一百零八道劍氣凜然的劍陣給留在了方家。連家主都沒見到,估摸著不算客卿之流,怎麽著方家至少也有個九品知命境界的老祖宗。而那之後,陰陽教變沒了本錢在中原,退到了遼金戈壁。
西蜀道更是劍客甚多的地方,想必你也知道那邊無論販夫走卒,腰間都要跨一把劍,衛家劍塚比較方家來說,算出世劍,一向與人無冤無仇,當年西夏兵鋒直指衛家所在的衛城的時候,本想著會有一場惡戰死戰。誰知兵不血刃,衛家出城投降,便被封了個可有可無的衛城候頭銜,也算別樹一幟,但是你如果要以為衛家沒有家底,那就大錯特錯了,每過三四百年,衛家必出一位知命級別的劍道俠客,上一位大宗師是五百年前的衛山,在西蜀天台山一人同時與魔道十位大宗師鏖戰,九天九夜後力竭而亡,拚死三位,剩餘幾乎每人身上都留有不輕不淺的劍傷,風采直逼三千年前的呂真人。
西北豐州吳家算是另辟蹊徑,並沒有天大資質的子弟,但是吳家造劍技藝登峰造極,幾乎上流劍道中人都與吳家有不大不小的香火情意,天下十大名劍更有七把出自吳家。
佛是佛法,一個是西域萬佛院,淵源能追溯到呂真人那會,更有聽聞萬佛院的萬佛,是萬本往上的佛法真經,武學典籍。佛法高超,渡人來世,渡鬼今生。再一個就是中原的南北寺,南北寺說是一個寺,但世人連南北寺的落址在哪都不清楚,而寺內僧人其實隻有一個,常年不知所蹤,但是每次入世,基本都是通天入地的大和尚。
一教便是道教,四千年前由三清真人創建,教址便是青城山,雖然後來呂真人到了西北開山立牌,但也沒有脫離道家一說。道家真正盛衍起來還是在大秦的建立,傳言那會的官家在青城山走了三千步請下了一位善經國的釣魚老叟,老叟下山那天也是口氣猖狂說,爾等步徙三千至此,某便護汝等三千載國運。算到後周立國,恰恰三千年。而那之後,吃了不少道家金丹活了兩甲子的周官家崇尚黃老之教,道門香火便由此繁盛起來。雖說如今青城山偏重煉丹之道,中原三千年門戶,淩駕三劍塚之上,怎麽說也有一位兩位練就黃庭經的聖人掌教。而那會就開始同皇家氣運休戚相關的青城山必然是你繞不過的一道坎。“
徐江南聽了老道士的長篇大論之後並不驚異,遊曆九千裏山河,大多都或多或少聽到過一些。隻是疑惑問道:“聖教?不是邪教麽?還有那老道士活了三千年?那是何等的聖人道行?”
“中原九州,自古成王敗寇,如果那夜輸的是方家劍塚,那麽劍塚便是邪門子弟。”對於徐江南這實誠的問題,老道士也不反感,搖頭道:“哪能活三千年!這也是眾人不解的地方,倘若說是妄言,又為何大秦三千年輝煌閣樓一朝而傾,可能是算到大秦命裏有一劫命吧,道行通天呐。”
徐江南又問:“既然江湖門派門望淵源勝過皇家,手段也比皇家厲害,為什麽不取而代之?”
老道士並沒因為徐江南問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而生氣,反而意味深長道:“這便是江湖的道理,也是皇家準許江湖門派林立的緣由。”
徐江南疑惑的嗯了一聲。
老道士這才笑著道:“西北吳家都能有幾名八品九品的客卿,財色名利,皇家會沒有?退一萬步說,就算沒有這些客卿之流,光京城幾萬禦林軍也就夠那些江湖門派喝上一壺了。當真拚起來,那鎮守國門的幾十萬騎兵驍將,哪座江湖踏不平?再一個就是名正言順的問題了?”老道士停了一下,意味深長地望了一眼徐江南:“不然為什麽徐暄會成為國-賊阿。”
老道士約莫是覺得說的差不多了,便從蒲團上站起,提起上次徐江南過來送的杏花從旁門離開。
在踏出立有呂真人雕像的大殿時,一步一句話直至被夜色淹沒,隻留沉默思索的徐江南和清揚的聲音在梁上回響。
“山上有一觀望亭,相傳是證道呂祖立下的,亭裏有一青冥大鍾,一年一響,一年複增一響,到如今已有三千年了阿。你若有心,明日一早再來這裏。”
那一夜,桃花觀有人環繞夜色踉蹌上山。
時隔半分,雁北全城聞鍾聲,更有好事者記錄,足有三千下,聲聲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