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彰下了竹樓之後,沒過多久,更一萬轉圜回來,在他耳邊竊竊私語。他點了點頭,穿戴好早就準備好的蓑衣鬥笠,拎過一壺酒,往上山必經的一片湖泊走去。
徐江南上山之時耽擱一會,見到老嫗行走逐漸穩健之後,隨和一笑,在老嫗搜尋記憶再想這位公子姓什麽的時候牽馬離開,隨後老嫗終於確定這人並不認識之後,抬起頭,卻發現那個好心公子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離開。
徐江南先前想的不多,上山這麽一會的時間想了想,才發現這番上山其實有些冒險,因為他不知道當初那個同先生說了三天兩夜的夫子還在不在,就算還在,別人記不記得他還另當別論,還有就是圖中遇到的那對主仆,手段一個比一個高,就不說跟自己對拚的那位年輕人,年歲瞧著差不多,那份劍意不知道是怎麽修煉出來的,隱隱約約竟然同魏老俠客當年斬黃龍潭一般,浩浩蕩蕩,至於那位男不男女不女的,更是可怕,隨性一劍就像寒冬冰潭,連道路都開裂起來。
雖然弘道大師出手相救,徐暄那丁點的情分怕也是用光了,而且又從弘道大師那裏得知這二人就是京城來的,而且又若有深意,似乎就是奔著自己來的,細想之下,怕是平王府的事已經捅到了金陵,就算自己的身份沒有暴露出去,劍匣的事怎麽也能牽扯出一大批人,那個男不男女不女不留情麵的一劍已經表了態,來者不善,弘碧城儼然搖身一變不是個長久之地。
其實在金陵那些人眼裏,徐江南才是真正的來者不善。
大約一刻鍾之後,走到了一方湖泊邊,湖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賞景很是適宜,一眼能望到邊的那種,湖水安靜蕩漾,臨近湖泊的時候若有若無聽到一陣琅琅的之乎者也。徐江南沒念過私塾,但看到過那些人搖頭晃腦咿呀咿呀的樣子,不管是不是矯揉造作,還是本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理由,他都會覺得滑稽,因為先生也算個讀書人,而他沒見到過先生搖頭晃腦的樣子。
不過眼下要過這片湖泊,要麽繞道,要麽乘船,徐江南四下張望一番,眼上一亮,正巧有人穿著蓑衣鬥笠往湖邊走來,徐江南牽馬上前,朝著帶著鬥笠的李顯彰走了過去,攔住之後,平和說了自己的來意。
近了前才發覺這人並不是個漁夫,雖然一身漁夫裝扮,談吐又有很厚重的西蜀道腔調,言行氣質上分明是個讀書人。
李顯彰本來就是守株待兔,不會拒絕,不過他也有他的考究,雖然答應了下來,但上船的時候,李顯彰微微一笑說道:“上船可以,但船上不載不飲酒之人。”
徐江南聞弦知雅意,再加上稍微近身就能聞到酒氣,顯然這人是飲過酒的,手上還提了個酒壺,猜著十有八九是帶著閑情逸致來遊湖賞景的,頷首一笑,將酒壺解下,沒說話,徑直大灌了一口。
李顯彰撫掌大笑,先行上船,轉頭朝徐江南說道:“小兄弟,人可以上來,不過這馬嘛,可得留在岸上,船上可沒有它飲酒的位置。”
徐江南轉頭鬆開韁繩,拍了拍馬屁股,等到馬匹跑進樹林之後,轉過頭,先是將係在岸邊的繩子解開,然後猛地一推船身,在湖邊原本清澈的湖水上翻騰起一陣黃泥後,借著蒿竿一躍上船。
李顯彰在船上溫著酒,見到徐江南這番上船,表情有些訝異,轉眼之後笑道:“小兄弟,好功夫。”
徐江南將竹篙猛然一撐,船身漸次往湖中飄蕩之後,將竹篙放在船上,這才進了篷子,笑著說:“小手腳,倒是讓兄台見笑了。”
李顯彰將身上的蓑衣掛在烏篷上,搓了搓手,一手指了指對麵空著的位置說道:“小兄弟,請。”
徐江南見到這人穿著文士的衣袍,卻用麻繩纏著腰,尤其是頭發披肩,用個木簪隨意吊著,很是隨性。徐江南攏起袖子,回了句“請”便毫不客氣的坐了下去。
李顯彰等徐江南坐下之後,探出頭往外看了看,見到已經遠離湖岸之後,回過身子,先前溫的酒也差不多了,一人添上一杯酒水後,先入為主的問道:“公子是哪裏人,以前可沒見過。”
徐江南自然不知道李顯彰在這裏其實也就是在上方謝夫子的屋子裏足不出戶看了幾年書,不過這話說的卻像是在這裏土生土長了幾十年,徐江南見到先前李顯彰輕車熟路放蓑衣鬥笠的樣子,又操著一副西蜀道的口音,當真以為是本地人,不疑有他說道:“涼州那邊的。”
李顯彰隨意哦了一句,好像先前徐江南說的並沒有放在心上,端起其中一杯酒說道:“無論哪裏的,來者都是客,來,小兄弟,請。”說完仰頭先行飲盡之後,倒著杯子,點滴不剩,又放回案台上。
徐江南想著一個是客隨主便的道理,二是還坐著人家的船,也不好壞了主人家的興致,微微一笑,也是飲盡,隨口問道:“兄台是這書院的人?”
李顯彰一邊給徐江南添酒,一邊自嘲說道:“十多年前確是,如今嘛,應該算是。”說完之後也是深諳見什麽人說什麽話的道理道:“剛才還在上麵同謝夫子喝了點酒。”添上酒之後一切自然說道:“小兄弟是來求學的?”
徐江南搖了搖頭,“隨便走走,聽說這裏有個書院,上來看看。”徐江南有些羞赧,有些自嘲說道:“沒念過書,也就認識幾個大字,上不了台麵,哪敢說求學。”
李顯彰聽到這麽有些直白的話,也是哈哈大笑,似乎之前在謝夫子那裏算計天下的另有其人,不過笑完之後,也是嘲笑說道:“讀書人可不見得都是好人啊。”
徐江南眼色深深的看了眼李顯彰,本以為他意有所指,不過瞧著他的神情似乎是在調侃自己,又鬆懈下來,沒有接話,畢竟自己不是讀書人,也沒資格接。
李顯彰自然是看到徐江南先前的眼神,驚弓之鳥一般的謹慎,不過好在他的表情過硬,滴水不漏,假裝沒有看到一般說道:“小兄弟,若是想學那些個聖賢書,我倒是可以給你引薦給謝賢謝老夫子。”
徐江南不解問道:“謝老是?”
李顯彰一臉的不相信,“小兄弟沒聽過謝夫子的名號?”
徐江南搖搖頭。
李顯彰同情達理說道:“也難怪,小兄弟是涼州人,不知道也正常,當年謝夫子在西楚可是赫赫有名的翰林學士,就連後來西楚亡國,西夏的當今天子也是憐惜他的才華,召為國子監祭酒。不過沒呆多久,便告老,歸了鄉,呆在這書院都十數年了。”
徐江南嘖嘖稱奇,漫不經心的問道:“那這書院就這麽一位夫子?”
說話的時候恰巧李顯彰飲酒,擺了擺手,咽下酒水吐了口濁氣笑道:“這麽能,書院的夫子還有好幾位,不過謝老算是年紀最大的,聲望最高的那個。”
徐江南誇張說道:“夫子都這般有名,那書院的院長呢?豈不是名聲頂了天?”
談了這麽一小會之後,船已然行至湖中,秋風漸生,李顯彰笑而不答,做了個等等的手勢,拎起棚內的釣竿走出蓬外,隨意掛了個餌,拋到水中,又將釣竿固定在搖櫓的位置上,然後折返回篷內,將簾子半掩放下,做好了這一切之後,朝著徐江南笑道:“小兄弟,這湖裏的白鰱,也就深秋的時候最為肥美,有些嘴饞,倒讓小兄弟見笑了。”
“不礙事。”徐江南一副拋棄了先前的問題,順勢問道:“不過這番,兄台能釣上魚?”
李顯彰自鳴得意說道:“這就叫願者上鉤。”
徐江南怔了一會,回過神後說道:“原來兄長釣的是閑情逸致。”
“在理。”李顯彰衝著徐江南立了個拇指,接著說道:“對了,先前說到哪了。”
徐江南漫不經心回應,“嗯,說到院長了。”
李顯彰將手隨意往衣衫上一抹,一臉回憶笑著說道:“院長?聽說是景州那個姓唐的書香門第。”說完飲了一杯酒輕聲問道:“聽過西夏的徐暄?”
徐江南輕輕笑了笑,點點頭。
李顯彰嗯了一聲,就像看戲一般,像是嘲諷一般隨意一笑:“就是徐暄那個大義滅親的便宜老丈人。”
徐江南偶感意外,不知道為什麽聽到他這番說話反而會生出點滴親切的感覺,唱著白臉試探問道:“徐暄為國賊,唐大家大義滅親實乃眾望所歸,兄台以為不該?”徐江南潛移默化,也沒發現給李顯彰的稱呼從兄台變成了兄長。
李顯彰睨了他一眼,疑惑說道:“小兄弟不會是官府的人吧。”
徐江南沒想到自己一番話,反而讓他懷疑自己是官府的人,畢竟這言語說是能說,不過同廟堂那些人站在一條線上還好,若是在徐暄的船上,這事就可大可小,以進為退驚疑說道:“咦,這都能被兄長看出來?”
李顯彰哈哈大笑,給徐江南添上酒,笑道:“你若說你不是,我還就信了,你說你是,我還真的不信了。來來來,小兄弟先飲酒。”
李顯彰是什麽人?其實無論徐江南認不認,接不接,這話題都能被他牽扯回來。
見到徐江南飲酒的時候,李顯彰端起酒杯,酒水隻裝八成,就像湖麵一般,微微蕩漾,李顯彰看著酒說道:“小兄弟,你說人生在世,圖個什麽?官?名?利?還是錢財?”
徐江南飲完之後,轉著手上的杯子,微微搖頭,“不知道,大抵都有吧。”
李顯彰感概說道:“是的啊,有人圖名,有人圖利,那你說景州唐家圖個什麽?說官?傳聞七品上了金殿,隻要點頭,禮部尚書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名?唐家又是百年的書香門第,就連楹聯都是聖上親筆的,錢財?大義滅親,可沒見到聖上賞過錢財。擺明了虧本買賣。”
徐江南似乎是準備白臉唱到底,輕聲說道:“大義之名不是名麽?興許就是圖個這個。”
李顯彰拍案大笑,“說得好,大義之名啊,親手送葬了自己的女兒女婿,幾百年的書香門第說就此沒落都算是便宜的,估摸著這個唐家,十多年後也就沒了,隻能在書卷上看到了,至於那個掛著各種名利所在的楹聯府邸,說不定沒過幾年,就要姓許,姓秦,當然也有可能還姓唐,不過此唐非彼唐了啊。”
這一瞬間李顯彰就像本色現形,借著酒勁,譏諷神色更甚說道:“人生不過長百年,白駒過隙而已,世人都說名利如浮雲,可是同樣世人都在趨之若鶩的追這些個浮雲,搔首弄姿還要立個貞潔烈婦的牌坊用來招徠清客,可笑之極。”說完之後像是有點憤懣徐江南的態度,雖然知道是假裝出來的,也是假裝氣憤再不看徐江南一眼毫不留情說道:“小兄弟,如果你同那些人是一夥的,這酒也不用喝了,話不投機半句多。”
徐江南微微搖頭,將簾子攬了上去,溜進來些許秋風,吹散了點酒氣說道:“兄長喝醉了。”
李顯彰狷狂說道:“這點酒可醉不倒某。是天下人醉了,當年的大秦可是父殺人,做兒子的大義滅親舉報了爹,到頭來先砍得還是這個當兒子的人頭,天下推行孝道,歸根到底逃不過血肉親情,你今日連生養你的父親都能出賣,有朝一日,那個同你半點血緣都沒有天子,照樣也能不眨眼的賣個精光,這個理才實在。
畢竟百年過後,人如枯骨,是天子跟你同墓?是道理跟你同墓?還是那個跟你朝夕相處幾十年的老爹老娘?”
徐江南心潮澎湃,一瞬間像是被點通了什麽,眼睛有些燙,閉了閉眼說道:“兄長是真的喝醉了。”
李顯彰卻沒再說話,靠著船壁,熟睡了過去。
徐江南上山之時耽擱一會,見到老嫗行走逐漸穩健之後,隨和一笑,在老嫗搜尋記憶再想這位公子姓什麽的時候牽馬離開,隨後老嫗終於確定這人並不認識之後,抬起頭,卻發現那個好心公子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離開。
徐江南先前想的不多,上山這麽一會的時間想了想,才發現這番上山其實有些冒險,因為他不知道當初那個同先生說了三天兩夜的夫子還在不在,就算還在,別人記不記得他還另當別論,還有就是圖中遇到的那對主仆,手段一個比一個高,就不說跟自己對拚的那位年輕人,年歲瞧著差不多,那份劍意不知道是怎麽修煉出來的,隱隱約約竟然同魏老俠客當年斬黃龍潭一般,浩浩蕩蕩,至於那位男不男女不女的,更是可怕,隨性一劍就像寒冬冰潭,連道路都開裂起來。
雖然弘道大師出手相救,徐暄那丁點的情分怕也是用光了,而且又從弘道大師那裏得知這二人就是京城來的,而且又若有深意,似乎就是奔著自己來的,細想之下,怕是平王府的事已經捅到了金陵,就算自己的身份沒有暴露出去,劍匣的事怎麽也能牽扯出一大批人,那個男不男女不女不留情麵的一劍已經表了態,來者不善,弘碧城儼然搖身一變不是個長久之地。
其實在金陵那些人眼裏,徐江南才是真正的來者不善。
大約一刻鍾之後,走到了一方湖泊邊,湖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賞景很是適宜,一眼能望到邊的那種,湖水安靜蕩漾,臨近湖泊的時候若有若無聽到一陣琅琅的之乎者也。徐江南沒念過私塾,但看到過那些人搖頭晃腦咿呀咿呀的樣子,不管是不是矯揉造作,還是本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理由,他都會覺得滑稽,因為先生也算個讀書人,而他沒見到過先生搖頭晃腦的樣子。
不過眼下要過這片湖泊,要麽繞道,要麽乘船,徐江南四下張望一番,眼上一亮,正巧有人穿著蓑衣鬥笠往湖邊走來,徐江南牽馬上前,朝著帶著鬥笠的李顯彰走了過去,攔住之後,平和說了自己的來意。
近了前才發覺這人並不是個漁夫,雖然一身漁夫裝扮,談吐又有很厚重的西蜀道腔調,言行氣質上分明是個讀書人。
李顯彰本來就是守株待兔,不會拒絕,不過他也有他的考究,雖然答應了下來,但上船的時候,李顯彰微微一笑說道:“上船可以,但船上不載不飲酒之人。”
徐江南聞弦知雅意,再加上稍微近身就能聞到酒氣,顯然這人是飲過酒的,手上還提了個酒壺,猜著十有八九是帶著閑情逸致來遊湖賞景的,頷首一笑,將酒壺解下,沒說話,徑直大灌了一口。
李顯彰撫掌大笑,先行上船,轉頭朝徐江南說道:“小兄弟,人可以上來,不過這馬嘛,可得留在岸上,船上可沒有它飲酒的位置。”
徐江南轉頭鬆開韁繩,拍了拍馬屁股,等到馬匹跑進樹林之後,轉過頭,先是將係在岸邊的繩子解開,然後猛地一推船身,在湖邊原本清澈的湖水上翻騰起一陣黃泥後,借著蒿竿一躍上船。
李顯彰在船上溫著酒,見到徐江南這番上船,表情有些訝異,轉眼之後笑道:“小兄弟,好功夫。”
徐江南將竹篙猛然一撐,船身漸次往湖中飄蕩之後,將竹篙放在船上,這才進了篷子,笑著說:“小手腳,倒是讓兄台見笑了。”
李顯彰將身上的蓑衣掛在烏篷上,搓了搓手,一手指了指對麵空著的位置說道:“小兄弟,請。”
徐江南見到這人穿著文士的衣袍,卻用麻繩纏著腰,尤其是頭發披肩,用個木簪隨意吊著,很是隨性。徐江南攏起袖子,回了句“請”便毫不客氣的坐了下去。
李顯彰等徐江南坐下之後,探出頭往外看了看,見到已經遠離湖岸之後,回過身子,先前溫的酒也差不多了,一人添上一杯酒水後,先入為主的問道:“公子是哪裏人,以前可沒見過。”
徐江南自然不知道李顯彰在這裏其實也就是在上方謝夫子的屋子裏足不出戶看了幾年書,不過這話說的卻像是在這裏土生土長了幾十年,徐江南見到先前李顯彰輕車熟路放蓑衣鬥笠的樣子,又操著一副西蜀道的口音,當真以為是本地人,不疑有他說道:“涼州那邊的。”
李顯彰隨意哦了一句,好像先前徐江南說的並沒有放在心上,端起其中一杯酒說道:“無論哪裏的,來者都是客,來,小兄弟,請。”說完仰頭先行飲盡之後,倒著杯子,點滴不剩,又放回案台上。
徐江南想著一個是客隨主便的道理,二是還坐著人家的船,也不好壞了主人家的興致,微微一笑,也是飲盡,隨口問道:“兄台是這書院的人?”
李顯彰一邊給徐江南添酒,一邊自嘲說道:“十多年前確是,如今嘛,應該算是。”說完之後也是深諳見什麽人說什麽話的道理道:“剛才還在上麵同謝夫子喝了點酒。”添上酒之後一切自然說道:“小兄弟是來求學的?”
徐江南搖了搖頭,“隨便走走,聽說這裏有個書院,上來看看。”徐江南有些羞赧,有些自嘲說道:“沒念過書,也就認識幾個大字,上不了台麵,哪敢說求學。”
李顯彰聽到這麽有些直白的話,也是哈哈大笑,似乎之前在謝夫子那裏算計天下的另有其人,不過笑完之後,也是嘲笑說道:“讀書人可不見得都是好人啊。”
徐江南眼色深深的看了眼李顯彰,本以為他意有所指,不過瞧著他的神情似乎是在調侃自己,又鬆懈下來,沒有接話,畢竟自己不是讀書人,也沒資格接。
李顯彰自然是看到徐江南先前的眼神,驚弓之鳥一般的謹慎,不過好在他的表情過硬,滴水不漏,假裝沒有看到一般說道:“小兄弟,若是想學那些個聖賢書,我倒是可以給你引薦給謝賢謝老夫子。”
徐江南不解問道:“謝老是?”
李顯彰一臉的不相信,“小兄弟沒聽過謝夫子的名號?”
徐江南搖搖頭。
李顯彰同情達理說道:“也難怪,小兄弟是涼州人,不知道也正常,當年謝夫子在西楚可是赫赫有名的翰林學士,就連後來西楚亡國,西夏的當今天子也是憐惜他的才華,召為國子監祭酒。不過沒呆多久,便告老,歸了鄉,呆在這書院都十數年了。”
徐江南嘖嘖稱奇,漫不經心的問道:“那這書院就這麽一位夫子?”
說話的時候恰巧李顯彰飲酒,擺了擺手,咽下酒水吐了口濁氣笑道:“這麽能,書院的夫子還有好幾位,不過謝老算是年紀最大的,聲望最高的那個。”
徐江南誇張說道:“夫子都這般有名,那書院的院長呢?豈不是名聲頂了天?”
談了這麽一小會之後,船已然行至湖中,秋風漸生,李顯彰笑而不答,做了個等等的手勢,拎起棚內的釣竿走出蓬外,隨意掛了個餌,拋到水中,又將釣竿固定在搖櫓的位置上,然後折返回篷內,將簾子半掩放下,做好了這一切之後,朝著徐江南笑道:“小兄弟,這湖裏的白鰱,也就深秋的時候最為肥美,有些嘴饞,倒讓小兄弟見笑了。”
“不礙事。”徐江南一副拋棄了先前的問題,順勢問道:“不過這番,兄台能釣上魚?”
李顯彰自鳴得意說道:“這就叫願者上鉤。”
徐江南怔了一會,回過神後說道:“原來兄長釣的是閑情逸致。”
“在理。”李顯彰衝著徐江南立了個拇指,接著說道:“對了,先前說到哪了。”
徐江南漫不經心回應,“嗯,說到院長了。”
李顯彰將手隨意往衣衫上一抹,一臉回憶笑著說道:“院長?聽說是景州那個姓唐的書香門第。”說完飲了一杯酒輕聲問道:“聽過西夏的徐暄?”
徐江南輕輕笑了笑,點點頭。
李顯彰嗯了一聲,就像看戲一般,像是嘲諷一般隨意一笑:“就是徐暄那個大義滅親的便宜老丈人。”
徐江南偶感意外,不知道為什麽聽到他這番說話反而會生出點滴親切的感覺,唱著白臉試探問道:“徐暄為國賊,唐大家大義滅親實乃眾望所歸,兄台以為不該?”徐江南潛移默化,也沒發現給李顯彰的稱呼從兄台變成了兄長。
李顯彰睨了他一眼,疑惑說道:“小兄弟不會是官府的人吧。”
徐江南沒想到自己一番話,反而讓他懷疑自己是官府的人,畢竟這言語說是能說,不過同廟堂那些人站在一條線上還好,若是在徐暄的船上,這事就可大可小,以進為退驚疑說道:“咦,這都能被兄長看出來?”
李顯彰哈哈大笑,給徐江南添上酒,笑道:“你若說你不是,我還就信了,你說你是,我還真的不信了。來來來,小兄弟先飲酒。”
李顯彰是什麽人?其實無論徐江南認不認,接不接,這話題都能被他牽扯回來。
見到徐江南飲酒的時候,李顯彰端起酒杯,酒水隻裝八成,就像湖麵一般,微微蕩漾,李顯彰看著酒說道:“小兄弟,你說人生在世,圖個什麽?官?名?利?還是錢財?”
徐江南飲完之後,轉著手上的杯子,微微搖頭,“不知道,大抵都有吧。”
李顯彰感概說道:“是的啊,有人圖名,有人圖利,那你說景州唐家圖個什麽?說官?傳聞七品上了金殿,隻要點頭,禮部尚書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名?唐家又是百年的書香門第,就連楹聯都是聖上親筆的,錢財?大義滅親,可沒見到聖上賞過錢財。擺明了虧本買賣。”
徐江南似乎是準備白臉唱到底,輕聲說道:“大義之名不是名麽?興許就是圖個這個。”
李顯彰拍案大笑,“說得好,大義之名啊,親手送葬了自己的女兒女婿,幾百年的書香門第說就此沒落都算是便宜的,估摸著這個唐家,十多年後也就沒了,隻能在書卷上看到了,至於那個掛著各種名利所在的楹聯府邸,說不定沒過幾年,就要姓許,姓秦,當然也有可能還姓唐,不過此唐非彼唐了啊。”
這一瞬間李顯彰就像本色現形,借著酒勁,譏諷神色更甚說道:“人生不過長百年,白駒過隙而已,世人都說名利如浮雲,可是同樣世人都在趨之若鶩的追這些個浮雲,搔首弄姿還要立個貞潔烈婦的牌坊用來招徠清客,可笑之極。”說完之後像是有點憤懣徐江南的態度,雖然知道是假裝出來的,也是假裝氣憤再不看徐江南一眼毫不留情說道:“小兄弟,如果你同那些人是一夥的,這酒也不用喝了,話不投機半句多。”
徐江南微微搖頭,將簾子攬了上去,溜進來些許秋風,吹散了點酒氣說道:“兄長喝醉了。”
李顯彰狷狂說道:“這點酒可醉不倒某。是天下人醉了,當年的大秦可是父殺人,做兒子的大義滅親舉報了爹,到頭來先砍得還是這個當兒子的人頭,天下推行孝道,歸根到底逃不過血肉親情,你今日連生養你的父親都能出賣,有朝一日,那個同你半點血緣都沒有天子,照樣也能不眨眼的賣個精光,這個理才實在。
畢竟百年過後,人如枯骨,是天子跟你同墓?是道理跟你同墓?還是那個跟你朝夕相處幾十年的老爹老娘?”
徐江南心潮澎湃,一瞬間像是被點通了什麽,眼睛有些燙,閉了閉眼說道:“兄長是真的喝醉了。”
李顯彰卻沒再說話,靠著船壁,熟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