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江醒來的時候,已然下午時分,期間吳平江的妻子來過一次,見著丈夫酣睡,有些擔憂。好在魏青山笑著說這一睡對他身體隻有好處,日後無災無病,婦人的擔憂才消散,至於徐江南,這會已然離開燕城,往北邙山趕了過去,期間徐江南還去了燕城北側的城隍廟,沒去眾人花錢置辦的香火祠,徑直在那雕像下麵燒了三炷長香,人則是在旁邊坐著喝酒,本以為到了這裏,自己會有很多話要說,也有很多事要做,到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其實還遠沒有剛出門時候的激動,反而平靜了下來,一直到長香燃盡,徐江南都沒說過一句話,反倒是倒了不少酒,待到香盡,酒盡,徐江南這才站起身來,“回頭帶人再來看您!”
徐江南此次沒有選擇原路返回洛陽,而是選擇先往北地靠一靠,先去見一見北地風光,再從北地折回洛陽。
至於駱平,本來這時候是不想回來的,可惜差了吳平江那麽多銀子,想了想還是趁著年前回燕城一趟,銀子還清,自己也就無債一身輕,再北上的時候,就不會想著回不來了。當然駱平還是有過掙紮,例如給吳平江的兒子當江湖師父,這樣子,說不定自己就不會再想著北上,可惜吳平江不解其意,沒點頭,到了夜間,駱平睡在平穩榻上,卻總覺得身子瘙癢難受,反而沒有在北地凹凸不平的榻上舒坦,好不容易捱到初陽,換了一身衣衫,然後算好差了吳平江多少銀子,用多的銀子去青玉齋買了一壺好酒,沒舍得喝,掛在身上,準備到了那邊再喝。
什麽樣風景配什麽樣的酒。
之後便是關門,上鎖,還刻意搖了搖,最後又是自嘲一笑,回不回得來還要另說,反倒關心門鎖好了沒有。
接著不知道是想對誰說,像是屋裏有個念念不忘的人,念念不舍說了一句,走了。
後來出城的時候,駱平沒回頭,也留了一句走了,就是不知道怎麽了,平素不像大俠的駱平,這個時候很大俠。
徐江南準備往北再走一走,其實也有這方麵的緣故在內,他雖然不知道駱平的意思,但人近年末還出鄉,能有什麽好事?
燕城雖然靠北,但是總的來說是涼州往北齊的門戶,早年徐暄往燕城一行,也就是為了守住北齊南下的這道關口。
而今,徐江南順著齊水往北走,本是一路向東的齊水在這轉折,原本平穩的江水驟然洶湧起來,聲勢浩大,一股子吞天的氣勢,要是盛夏時分還好,江水洶湧,氣溫自然就高不到哪裏去,時常還能見到許多在齊水邊上乘涼的老人,不過如今已經到了秋末,本就陰寒,加上齊水波濤,還沒臨近齊水,已然就能感受到三分刺骨的寒意,當然這些寒意對習武之人並沒有太多影響,徐江南背著劍匣,一手提著點燈,一手牽著馬,滴滴噠噠,委實像個四處遊蕩的遊俠。
不過這會讓徐江南覺得驚異的便是時不時還能見著幾位與他一般北上的遊俠兒,甚至修為都不算低,少說都是七八品的樣子,最高的一隻腳已經邁過了九品,就差將後半隻抬進門來,一個人在澎湃的齊水上撐著竹筏,不見動作有何迅速,竹筏卻是勢如破竹往北地過去。
過了半旬,徐江南這才趕到與遼金交界的邊境上麵。
雁關,天下九塞,雁關為首,傳聞深秋大雁南飛必經此關,所以以雁關命名,徐江南到了雁關之後,沒有等,反而是徑直出關,關外黃草遍地,而且黃草上還有不少霜雪,跟深灰色的天幕交相輝映。
徐江南眯著眼往北看,隱約還能瞧見不少遊騎拍馬巡視周邊。
牽著馬再往北走了百裏左右,徐江南見到了一群遊騎正拍馬回城,本來漫漫荒草地,哪裏都是回城路,這一次卻來了個何處不相逢。
擦肩而過的時候徐江南隻是抬頭看了一眼領路的將領,便低下了眸子,自顧自的牽馬而行。
反倒是前麵領頭的將領緩緩停了下來,折回身子說道:“站住。”
徐江南頓著身子正要開口,反倒是迂回到徐江南身邊的將士繼續說道:“本地人?”
徐江南還在疑惑當中,聽見此言點了點道:“算也不算,涼州雁北的。怎麽了,將軍可是懷疑在下通敵?”
之前的將軍還沒來得及開口,身後的士卒倒是群情洶湧,連同坐下的通性畜生這會鼻孔也是冒著白氣,中年將軍聽到徐江南這番隱約帶著敵意的話語,反而笑了笑,揮了揮手安撫住身後士卒,望了一眼遠處疊巒,笑道:“要放以前,年關將至還出關,十有八九是探子。現在倒是不好說,但總歸還是有幾條好命的。”
徐江南拽了拽韁繩,表情波瀾不驚說道:“倘若將軍無事,在下就先走了。”
將軍嗯了一聲,若有意思說道:“走吧,不過前路已經肅清,什麽人都沒有,有的就是遼金鐵騎還有流寇。前路不好走,小心點。不然年紀輕輕隨百草,怎麽算都是可惜的。”
說完,也沒等徐江南的反應,反而揮了揮手,一行人調轉馬頭,像是什麽事都沒發生一般,馬蹄疾馳轉回雁關。
徐江南牽馬回望一眼,喃喃了一句:“有意思。”
倒是一群將士轉回關內之後,將軍取下頭纓,一旁副將也是如出一轍,將纓盔夾在腰間,有些疑惑的朝著前者說道:“正卿,怎麽了,剛才那年輕人有問題?”
謝安城沒說話,倒是另外一旁的漢子才安排好士卒追上來聽到這話,急急說道:“真有問題?老子馬上派人把他給抓回來!”
謝安城笑了笑,搖了搖頭。不過隨後回頭說道:“你們不覺得他長得有點像一個人嗎?一個故人。”
左側有點書生麵貌的副將沉吟了一會,後知後覺說道:“徐暄?”
謝安城嗯了一聲,“起先我也沒在意。就是覺得麵容上有些相似,等到他開口,我大致就可以肯定了,這小子應該就是之前眾人口中風風火火的徐暄遺子。”說著謝安城笑了笑,“誰不知道我謝安城跟徐暄有隙?我跟這小子頭一回見麵,語氣這麽衝,不就是衝著我謝安城來的?”
書生副將驚異說道:“他見過正卿?”
謝安城搖了搖頭,“不至於,但誰不知道雁關是我謝安城的一畝三分地?當年徐暄無論是南下還是後來的北上,雁關的將士都沒動過,徐暄知道我的想法,我謝家一門上下,九代十族,都死在了戈壁,我謝安城焉能除外?之前……”謝安城欲言又止,隨後又是笑道:“嘿,這事不談了,不過聽聖上說徐家小子開春會來北邊看看。沒曾想這會就能碰見。”
瞧見手下的神色,牽馬的謝安城神色泰然說道:“別小看他了,可是江湖新晉的九品劍仙。我們這次出城,不就是防著遼金那位九品。徐家小子過來,就算是露個麵,雁關都穩妥不少。”
隻是說到這些的時候,謝安城心裏仍然還是有些不安,當然這些不安跟徐江南無關,反倒是跟身後的朝廷相關,謝安城知道西夏遲早會北上,但現在看來時機並不妥當,要不是如今的浪頭都被平沙關一役給吸引過去,一旦戰場發生在雁關,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要是時間一長,西夏朝廷定然吃不消,何況周邊還有個虎視眈眈的北齊,但作為臣子,朝廷的指令他也得執行。
不過想到那份來自南邊的手諭。
謝安城回過頭,眼神意味深長。
再回頭,謝安城吩咐說道:“讓周邊的弟兄們都回來吧。折騰了這麽久,也該休息休息了。”
而城外北戈壁,謝安城離開之後,徐江南也沒在往前走上一步,牽馬立寒風。
良久之後,這才解開腰間酒壺,飲了一口酒,聽到長空一聲鷹唳,聲色啞澀說道:“你怎麽在這裏。”
蘇邶風站在徐江南的旁邊,沒有回答,等了半天沒等到前者的回頭,徐江南正要開口,回頭見到蘇邶風的樣子,皺了皺眉頭。
蘇邶風一身白裝,手袖上還係了一條黑帶,雙手還捧著一塊靈牌。
徐江南看了一眼,上麵寫著故顯妣蘇母老孺人閨名華娘之靈位,徐江南正要往下看,蘇邶風開口說道:“我娘親早故,她是我乳娘,每年我都要來西夏一次,想要接她回遼金,可是每年她都說日子不多了,不想走,怕走了就回不來了。這次回來,沒想到真走了。去遼金是享福,在西夏是受苦,為什麽就不願意呢?”
徐江南轉正麵向,無論亡者,無論是否沾親帶故,前者的心情都有些沉重,輕聲說道:“不知道,可能想著落葉要歸根吧。”
蘇邶風長吸了一口氣,然後朗聲說道:“拓跋木。三十年前入的九品,如果你能從他手上活下來。之前我說的話,便算數。”頓了一下之後,聲音低了下去,似乎有些氣怒,“我隻會在雁關呆三日,不管是不是落葉歸根,我沒道理讓她還孤零零呆在西夏。”
說著,蘇邶風便轉身往後上了一輛馬車,左手端著靈位,右手抖著韁繩駕車離開。
徐江南此次沒有選擇原路返回洛陽,而是選擇先往北地靠一靠,先去見一見北地風光,再從北地折回洛陽。
至於駱平,本來這時候是不想回來的,可惜差了吳平江那麽多銀子,想了想還是趁著年前回燕城一趟,銀子還清,自己也就無債一身輕,再北上的時候,就不會想著回不來了。當然駱平還是有過掙紮,例如給吳平江的兒子當江湖師父,這樣子,說不定自己就不會再想著北上,可惜吳平江不解其意,沒點頭,到了夜間,駱平睡在平穩榻上,卻總覺得身子瘙癢難受,反而沒有在北地凹凸不平的榻上舒坦,好不容易捱到初陽,換了一身衣衫,然後算好差了吳平江多少銀子,用多的銀子去青玉齋買了一壺好酒,沒舍得喝,掛在身上,準備到了那邊再喝。
什麽樣風景配什麽樣的酒。
之後便是關門,上鎖,還刻意搖了搖,最後又是自嘲一笑,回不回得來還要另說,反倒關心門鎖好了沒有。
接著不知道是想對誰說,像是屋裏有個念念不忘的人,念念不舍說了一句,走了。
後來出城的時候,駱平沒回頭,也留了一句走了,就是不知道怎麽了,平素不像大俠的駱平,這個時候很大俠。
徐江南準備往北再走一走,其實也有這方麵的緣故在內,他雖然不知道駱平的意思,但人近年末還出鄉,能有什麽好事?
燕城雖然靠北,但是總的來說是涼州往北齊的門戶,早年徐暄往燕城一行,也就是為了守住北齊南下的這道關口。
而今,徐江南順著齊水往北走,本是一路向東的齊水在這轉折,原本平穩的江水驟然洶湧起來,聲勢浩大,一股子吞天的氣勢,要是盛夏時分還好,江水洶湧,氣溫自然就高不到哪裏去,時常還能見到許多在齊水邊上乘涼的老人,不過如今已經到了秋末,本就陰寒,加上齊水波濤,還沒臨近齊水,已然就能感受到三分刺骨的寒意,當然這些寒意對習武之人並沒有太多影響,徐江南背著劍匣,一手提著點燈,一手牽著馬,滴滴噠噠,委實像個四處遊蕩的遊俠。
不過這會讓徐江南覺得驚異的便是時不時還能見著幾位與他一般北上的遊俠兒,甚至修為都不算低,少說都是七八品的樣子,最高的一隻腳已經邁過了九品,就差將後半隻抬進門來,一個人在澎湃的齊水上撐著竹筏,不見動作有何迅速,竹筏卻是勢如破竹往北地過去。
過了半旬,徐江南這才趕到與遼金交界的邊境上麵。
雁關,天下九塞,雁關為首,傳聞深秋大雁南飛必經此關,所以以雁關命名,徐江南到了雁關之後,沒有等,反而是徑直出關,關外黃草遍地,而且黃草上還有不少霜雪,跟深灰色的天幕交相輝映。
徐江南眯著眼往北看,隱約還能瞧見不少遊騎拍馬巡視周邊。
牽著馬再往北走了百裏左右,徐江南見到了一群遊騎正拍馬回城,本來漫漫荒草地,哪裏都是回城路,這一次卻來了個何處不相逢。
擦肩而過的時候徐江南隻是抬頭看了一眼領路的將領,便低下了眸子,自顧自的牽馬而行。
反倒是前麵領頭的將領緩緩停了下來,折回身子說道:“站住。”
徐江南頓著身子正要開口,反倒是迂回到徐江南身邊的將士繼續說道:“本地人?”
徐江南還在疑惑當中,聽見此言點了點道:“算也不算,涼州雁北的。怎麽了,將軍可是懷疑在下通敵?”
之前的將軍還沒來得及開口,身後的士卒倒是群情洶湧,連同坐下的通性畜生這會鼻孔也是冒著白氣,中年將軍聽到徐江南這番隱約帶著敵意的話語,反而笑了笑,揮了揮手安撫住身後士卒,望了一眼遠處疊巒,笑道:“要放以前,年關將至還出關,十有八九是探子。現在倒是不好說,但總歸還是有幾條好命的。”
徐江南拽了拽韁繩,表情波瀾不驚說道:“倘若將軍無事,在下就先走了。”
將軍嗯了一聲,若有意思說道:“走吧,不過前路已經肅清,什麽人都沒有,有的就是遼金鐵騎還有流寇。前路不好走,小心點。不然年紀輕輕隨百草,怎麽算都是可惜的。”
說完,也沒等徐江南的反應,反而揮了揮手,一行人調轉馬頭,像是什麽事都沒發生一般,馬蹄疾馳轉回雁關。
徐江南牽馬回望一眼,喃喃了一句:“有意思。”
倒是一群將士轉回關內之後,將軍取下頭纓,一旁副將也是如出一轍,將纓盔夾在腰間,有些疑惑的朝著前者說道:“正卿,怎麽了,剛才那年輕人有問題?”
謝安城沒說話,倒是另外一旁的漢子才安排好士卒追上來聽到這話,急急說道:“真有問題?老子馬上派人把他給抓回來!”
謝安城笑了笑,搖了搖頭。不過隨後回頭說道:“你們不覺得他長得有點像一個人嗎?一個故人。”
左側有點書生麵貌的副將沉吟了一會,後知後覺說道:“徐暄?”
謝安城嗯了一聲,“起先我也沒在意。就是覺得麵容上有些相似,等到他開口,我大致就可以肯定了,這小子應該就是之前眾人口中風風火火的徐暄遺子。”說著謝安城笑了笑,“誰不知道我謝安城跟徐暄有隙?我跟這小子頭一回見麵,語氣這麽衝,不就是衝著我謝安城來的?”
書生副將驚異說道:“他見過正卿?”
謝安城搖了搖頭,“不至於,但誰不知道雁關是我謝安城的一畝三分地?當年徐暄無論是南下還是後來的北上,雁關的將士都沒動過,徐暄知道我的想法,我謝家一門上下,九代十族,都死在了戈壁,我謝安城焉能除外?之前……”謝安城欲言又止,隨後又是笑道:“嘿,這事不談了,不過聽聖上說徐家小子開春會來北邊看看。沒曾想這會就能碰見。”
瞧見手下的神色,牽馬的謝安城神色泰然說道:“別小看他了,可是江湖新晉的九品劍仙。我們這次出城,不就是防著遼金那位九品。徐家小子過來,就算是露個麵,雁關都穩妥不少。”
隻是說到這些的時候,謝安城心裏仍然還是有些不安,當然這些不安跟徐江南無關,反倒是跟身後的朝廷相關,謝安城知道西夏遲早會北上,但現在看來時機並不妥當,要不是如今的浪頭都被平沙關一役給吸引過去,一旦戰場發生在雁關,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要是時間一長,西夏朝廷定然吃不消,何況周邊還有個虎視眈眈的北齊,但作為臣子,朝廷的指令他也得執行。
不過想到那份來自南邊的手諭。
謝安城回過頭,眼神意味深長。
再回頭,謝安城吩咐說道:“讓周邊的弟兄們都回來吧。折騰了這麽久,也該休息休息了。”
而城外北戈壁,謝安城離開之後,徐江南也沒在往前走上一步,牽馬立寒風。
良久之後,這才解開腰間酒壺,飲了一口酒,聽到長空一聲鷹唳,聲色啞澀說道:“你怎麽在這裏。”
蘇邶風站在徐江南的旁邊,沒有回答,等了半天沒等到前者的回頭,徐江南正要開口,回頭見到蘇邶風的樣子,皺了皺眉頭。
蘇邶風一身白裝,手袖上還係了一條黑帶,雙手還捧著一塊靈牌。
徐江南看了一眼,上麵寫著故顯妣蘇母老孺人閨名華娘之靈位,徐江南正要往下看,蘇邶風開口說道:“我娘親早故,她是我乳娘,每年我都要來西夏一次,想要接她回遼金,可是每年她都說日子不多了,不想走,怕走了就回不來了。這次回來,沒想到真走了。去遼金是享福,在西夏是受苦,為什麽就不願意呢?”
徐江南轉正麵向,無論亡者,無論是否沾親帶故,前者的心情都有些沉重,輕聲說道:“不知道,可能想著落葉要歸根吧。”
蘇邶風長吸了一口氣,然後朗聲說道:“拓跋木。三十年前入的九品,如果你能從他手上活下來。之前我說的話,便算數。”頓了一下之後,聲音低了下去,似乎有些氣怒,“我隻會在雁關呆三日,不管是不是落葉歸根,我沒道理讓她還孤零零呆在西夏。”
說著,蘇邶風便轉身往後上了一輛馬車,左手端著靈位,右手抖著韁繩駕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