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適的快活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我的生活就變得忙碌和驕躁並迷茫起來。茗姐適應得很快,也許是帥哥的吸引,性格的使然,也可能是留學的背景和音樂無國界的真理,讓她在新的環境裏如魚得水。凡醫生應該說不上適應,應該算是回歸,畢竟他在都柏林待得時間要比b市長一些。
而我就煎熬了,無與倫比的煎熬和困難接踵而至,前赴後繼,讓我差一些就承擔不了。
語言的障礙簡直就是天塹。我曾經以為自己的英語口語或者專業英語水平,雖不能說是一級棒,但應該能夠應付日常生活,但當血淋淋的現實擺在我麵前時,就像五雷轟頂一樣讓我既紮架不住又驚慌失措。
我們從小到大的英語教育都在教我們教科書式的固定搭配和語法結構,當真正到了英語環境裏,才發現自己居然隻能聽懂一個長句裏的某個單詞。市裏醫院給我安排及極其豐富的專業學習內容,胸痛中心全程環節的輪轉體驗以及高端會議的參與,各種醫療以及護理環節的觀摩,全程英語的語言環境讓我覺得自己就是個二傻子,關鍵是楚團長要求大家每天都要寫日誌,每周要進行工作總結,每半個月要集齊全部團隊人員現場交流心得體會。看懂那些專業單詞已經很不容易,聽懂和交流就更難,最後居然還要每天提取一團烏七八糟的鳥文中的有效信息,真讓人心力交瘁。
於是在市裏醫院裏,大家會經常看到拿著筆記本和手機翻譯軟件到處奔跑的亞洲女孩,她總是抬頭微笑,低頭就皺眉,無時無刻不在瘋狂地記錄和念叨重複。
蘇姐姐見我每晚焦頭爛額的樣子,直接對我搖搖頭說:必經之路。茗姐對都柏林的酒吧和風情街情有獨鍾,頻頻流連,時常到半夜三更才回來,雖然我們來都柏林的時間不長,但她對城市街道已經了解得七七八八了,每每晚歸經過我的房門口,都要小心翼翼地敲敲門,然後找我來抱一抱。
我每晚都要歸納總結,她每晚都不會回來很早,於是等她成了每天的習慣。茗姐喜歡把她細長的胳膊從背後纏到我的脖子上,然後把頭重重地砸在我的肩窩上,慵懶地扭兩下,發絲紮著我的脖頸,像個大型毛絨玩具。
“文彤姐,你怎麽還不睡呢!”茗姐幾乎都是這樣的調調開口。“啊?你等我呀?”繼而就是這樣揣著明白裝糊塗,最後就是一句“醫學英語啊?看不懂……看不懂看不懂……”,她才會磨磨蹭蹭地鬆開手,回到隔壁自己房間,時常我能聽見她在床上翻來翻去的巨大聲響和“啪嗒啪嗒”的電源聲。
年輕真的就是無窮無盡的,用不完的,可以使勁浪費的精神和活力,像是一架不知疲憊的永動機。
我和茗姐的臥室在三樓,蘇姐姐和凡醫生住二樓。我的房間朝南,三十個平方左右,有窗,歐洲原木風格的裝飾簡約而不落俗,房間裏有衣櫃和一張一米五的單人床,所有的設施都一應俱全。我認床,所以特意從國內帶了自己的床上用品,粉色,特別像是自己當年少女時期的風格,起初剛來的時候,還因這過於可愛的樣式被他們嘲笑過。
窗戶旁有一張寫字台,桌上擺著我們從中國城帶回來茉莉。我還記得那天特別地冷,茗姐在吃了好幾天西餐之後特別想念火鍋,蘇姐姐值班不在家,我們仨就驅車去中國城找火鍋吃。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火鍋,此言不虛,我們敞開肚皮吃到了今年冬天最好吃的一頓大型麻辣燙。火鍋並不地道,沒有毛肚沒有鴨腸,老板是廣東人,雇員是自己的各種小輩親戚,這樣的配置,在中國城比比皆是,但它仍舊美味之至,可能是因為距離和思念,一切的味道都可以美化成心裏的樣子。火鍋店收銀台上有一盆枯萎的綠植,老板不說,誰都看不出來居然是一盆茉莉。老板養不活,想要丟掉,於是被我要了回來。我也養不活,多虧了凡醫生。
每天晚上我就蝸在這個空間裏,坐在窗前書桌前,與白天眾多的訊息和知識點決一死戰。都柏林的深夜黑漆馬虎地可怕,城市照明遠沒有國內那麽豐富,無論是林立的高樓還是低矮的莊園,此時一眼望去全是黑暗。車輛的聲音還是有的,但絕不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喧囂少了,就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以及和自己相處。
看書累了,就會抬眼看看。有時漫天星海,點點閃耀,有時弦月高掛,皓月當空,有時一片紫霞,宛如綢帶。都柏林的午夜是國內的淩晨,當我睡眼惺忪地困倦不已,那邊的小可愛同樣在爺爺奶奶的懷抱裏賴著不想起床,當我在地球那一端的那些人的勸說下合上書本進入夢鄉時,我親愛的先生已經披上白袍,迎著朝陽,預備查房。
我們每天的時間都那麽緊張有限,我起床,他們午餐,我晚餐,他們午夜,我睡著,他們醒來迎接新的一天。我似乎終日都在追著他們的步伐,卻永遠比他們遲到八個小時,當今夜我再一次拔下耳機,看向窗外,一樣的情緒又湧上心頭,我才發現和確信,我竟然如此想念他們,如此無法讓自己從國內的生活裏剝離開,如此遙遠又如此渴望,我們是在一起的。
今天是在市立醫院急診科的第一天,除了看到了接診胸痛患者的大致流程外,幾乎又是一無所獲,我看著筆記本上零零散散記錄得一些英文和中文字,挫敗感立馬趁機跑出來奚落和嘲諷我。
一氣之下,我合上了書,打開手機給洛紹謙發>我很少在洛紹謙的工作時間聯係他,即便寥寥幾句文字也是無關痛癢的,僅僅是問候,不急著他回答的閑話。前段時間才知道他無法直接報考醫學博士,因為專業細化和更加嚴謹的研究生培養規範,凡是碩士階段非臨床相關方向的,都沒有資格報考臨床專業博士學位,洛紹謙沒有直接告訴我,而是在他順利被a大醫學院碩士研究生胸心外科方向錄取之後,才將一切對我和盤托出。
洛紹謙是a大研究生院裏年級最大的研一學生,搞笑的是,他的同屆和師哥師姐,有大部分都曾經是他的學生。重讀碩士研究生,也要走臨床這條眾多人眼中的“不歸路”。為了理想,洛紹謙不斷地放棄和重新選擇,不問曾經,不問天賦,不問努力,單是這樣的勇氣,都無比的了不起。
而我就煎熬了,無與倫比的煎熬和困難接踵而至,前赴後繼,讓我差一些就承擔不了。
語言的障礙簡直就是天塹。我曾經以為自己的英語口語或者專業英語水平,雖不能說是一級棒,但應該能夠應付日常生活,但當血淋淋的現實擺在我麵前時,就像五雷轟頂一樣讓我既紮架不住又驚慌失措。
我們從小到大的英語教育都在教我們教科書式的固定搭配和語法結構,當真正到了英語環境裏,才發現自己居然隻能聽懂一個長句裏的某個單詞。市裏醫院給我安排及極其豐富的專業學習內容,胸痛中心全程環節的輪轉體驗以及高端會議的參與,各種醫療以及護理環節的觀摩,全程英語的語言環境讓我覺得自己就是個二傻子,關鍵是楚團長要求大家每天都要寫日誌,每周要進行工作總結,每半個月要集齊全部團隊人員現場交流心得體會。看懂那些專業單詞已經很不容易,聽懂和交流就更難,最後居然還要每天提取一團烏七八糟的鳥文中的有效信息,真讓人心力交瘁。
於是在市裏醫院裏,大家會經常看到拿著筆記本和手機翻譯軟件到處奔跑的亞洲女孩,她總是抬頭微笑,低頭就皺眉,無時無刻不在瘋狂地記錄和念叨重複。
蘇姐姐見我每晚焦頭爛額的樣子,直接對我搖搖頭說:必經之路。茗姐對都柏林的酒吧和風情街情有獨鍾,頻頻流連,時常到半夜三更才回來,雖然我們來都柏林的時間不長,但她對城市街道已經了解得七七八八了,每每晚歸經過我的房門口,都要小心翼翼地敲敲門,然後找我來抱一抱。
我每晚都要歸納總結,她每晚都不會回來很早,於是等她成了每天的習慣。茗姐喜歡把她細長的胳膊從背後纏到我的脖子上,然後把頭重重地砸在我的肩窩上,慵懶地扭兩下,發絲紮著我的脖頸,像個大型毛絨玩具。
“文彤姐,你怎麽還不睡呢!”茗姐幾乎都是這樣的調調開口。“啊?你等我呀?”繼而就是這樣揣著明白裝糊塗,最後就是一句“醫學英語啊?看不懂……看不懂看不懂……”,她才會磨磨蹭蹭地鬆開手,回到隔壁自己房間,時常我能聽見她在床上翻來翻去的巨大聲響和“啪嗒啪嗒”的電源聲。
年輕真的就是無窮無盡的,用不完的,可以使勁浪費的精神和活力,像是一架不知疲憊的永動機。
我和茗姐的臥室在三樓,蘇姐姐和凡醫生住二樓。我的房間朝南,三十個平方左右,有窗,歐洲原木風格的裝飾簡約而不落俗,房間裏有衣櫃和一張一米五的單人床,所有的設施都一應俱全。我認床,所以特意從國內帶了自己的床上用品,粉色,特別像是自己當年少女時期的風格,起初剛來的時候,還因這過於可愛的樣式被他們嘲笑過。
窗戶旁有一張寫字台,桌上擺著我們從中國城帶回來茉莉。我還記得那天特別地冷,茗姐在吃了好幾天西餐之後特別想念火鍋,蘇姐姐值班不在家,我們仨就驅車去中國城找火鍋吃。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火鍋,此言不虛,我們敞開肚皮吃到了今年冬天最好吃的一頓大型麻辣燙。火鍋並不地道,沒有毛肚沒有鴨腸,老板是廣東人,雇員是自己的各種小輩親戚,這樣的配置,在中國城比比皆是,但它仍舊美味之至,可能是因為距離和思念,一切的味道都可以美化成心裏的樣子。火鍋店收銀台上有一盆枯萎的綠植,老板不說,誰都看不出來居然是一盆茉莉。老板養不活,想要丟掉,於是被我要了回來。我也養不活,多虧了凡醫生。
每天晚上我就蝸在這個空間裏,坐在窗前書桌前,與白天眾多的訊息和知識點決一死戰。都柏林的深夜黑漆馬虎地可怕,城市照明遠沒有國內那麽豐富,無論是林立的高樓還是低矮的莊園,此時一眼望去全是黑暗。車輛的聲音還是有的,但絕不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喧囂少了,就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以及和自己相處。
看書累了,就會抬眼看看。有時漫天星海,點點閃耀,有時弦月高掛,皓月當空,有時一片紫霞,宛如綢帶。都柏林的午夜是國內的淩晨,當我睡眼惺忪地困倦不已,那邊的小可愛同樣在爺爺奶奶的懷抱裏賴著不想起床,當我在地球那一端的那些人的勸說下合上書本進入夢鄉時,我親愛的先生已經披上白袍,迎著朝陽,預備查房。
我們每天的時間都那麽緊張有限,我起床,他們午餐,我晚餐,他們午夜,我睡著,他們醒來迎接新的一天。我似乎終日都在追著他們的步伐,卻永遠比他們遲到八個小時,當今夜我再一次拔下耳機,看向窗外,一樣的情緒又湧上心頭,我才發現和確信,我竟然如此想念他們,如此無法讓自己從國內的生活裏剝離開,如此遙遠又如此渴望,我們是在一起的。
今天是在市立醫院急診科的第一天,除了看到了接診胸痛患者的大致流程外,幾乎又是一無所獲,我看著筆記本上零零散散記錄得一些英文和中文字,挫敗感立馬趁機跑出來奚落和嘲諷我。
一氣之下,我合上了書,打開手機給洛紹謙發>我很少在洛紹謙的工作時間聯係他,即便寥寥幾句文字也是無關痛癢的,僅僅是問候,不急著他回答的閑話。前段時間才知道他無法直接報考醫學博士,因為專業細化和更加嚴謹的研究生培養規範,凡是碩士階段非臨床相關方向的,都沒有資格報考臨床專業博士學位,洛紹謙沒有直接告訴我,而是在他順利被a大醫學院碩士研究生胸心外科方向錄取之後,才將一切對我和盤托出。
洛紹謙是a大研究生院裏年級最大的研一學生,搞笑的是,他的同屆和師哥師姐,有大部分都曾經是他的學生。重讀碩士研究生,也要走臨床這條眾多人眼中的“不歸路”。為了理想,洛紹謙不斷地放棄和重新選擇,不問曾經,不問天賦,不問努力,單是這樣的勇氣,都無比的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