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妃是說做就做的人物, 她和杜曾商談過後, 便徑自去找了陶侃。
北方大軍南下的消息早就傳到這位名將案前,這種涉及天下、影響無數家族的生死大事,其中的選擇拿捏, 也落到陶侃麵前。
陶侃這些天與肖妃結識日久, 算是近距離接觸了很多的北方治政觀念。
但是, 他還是一點需要確定。
“北方取士, 便真以吏為官, 考核晉升, 不以蔭官、不派中正、不舉孝廉?”陶侃手上揣著暖手爐, 坐在船頭,看肖妃隨意地放下一顆棋子於盤間。
“是如此。”肖妃非常直接地回答, “取士不以望,這是渤海公親口所言。”
陶侃沉默了。
從先秦至今,權貴不提, 寒門想要入仕, 要麽依附權貴,被推舉朝, 要麽就是宣傳學說與自家道德, 培養聲望被朝廷征召, 而先前的九品中正開局還算好,但很快卻還是被的權貴控製。
然而,這種局麵的好處就是,一但上位, 便能保家族很長時間的榮華,這也是他至今追逐的目標。
如今,若按北方取士之法,雖然時日久遠,還是免不了家族坐大,但一失去土地的根基,那麽上層家族的持續力,就會大大減少,好處是寒門上位必然比先前容易百倍,壞處便是世家很難再如先前那般長久把持朝政。
他是明白人,自然能看出這種取士方法的好處,比起南方的一盤散沙,北方已經凝聚出自己的大勢。
而南方唯一能打敗北方的辦法,就是在先前渤海公清理土地時聯合當地權貴北伐,集天下之力將他們絞殺。
而今,北方已成氣候,隻要其內部不亂,司馬家的天下,遲早都是渤海公的。
想明白這一點,陶侃選擇起來,心裏的糾結便散去許多。
他思考了一下自己若是選擇南方的結果——若是他南朝主政,需要最快速度聯合王家、皇家、江南世家,放棄荊州之地,全力抵抗北方南下,這樣也許能多保持三十來年的局麵。
但放棄荊州,若北方奪得襄陽江陵等天險之地,順江而下,那麽最多十來年,南朝便無生機。
所以,如何思考,都是死局。
更何況他如今不過是王敦手下一名將領,王敦對他的忌憚,遠比信任多,根本不會聽他建議。
罷了。
他長歎息一聲,抬頭看著麵前比芙蕖還美的容顏,眉宇間盡是疲乏,略有些無奈地問:“你需要幫你做什麽?”
“我需要你聯合杜曾,把杜弢拿下。”肖妃微笑道,“小小的荊州三股勢力,有些太多了。”
和杜曾這種本地荊州叛軍不同,杜弢的叛軍多是巴蜀來的流民,他們對荊州種田這事選沒有杜曾需求大,搶掠起來沒有一點克製,而且巴蜀流民因為距離遠難以回鄉,更容易被她接收控製。
再者說,杜弢和她的合作程度遠比不過杜曾和陶侃,用他當誘餌,好過損杜曾的兵力。
陶侃沉默了一下,他政治嗅覺極為敏銳,思考數息後,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辦法拒絕,這事對自己有利,不但能洗刷當初的失敗,還能讓王敦——
他眉目猛然一厲,如老朽的眸中仿佛有一團火燒了起來,狠狠地看著麵前美貌的女子。
一但他打敗杜弢,王敦必定會西出搶奪功勞,所以,肖曉曉的目標,不是杜弢,而是王敦。
四目相對間,肖妃隻是含笑回望,不閃不避。
是選擇忠於上司、救其於水火,還是選擇家族前程?
終於,數息過後,陶侃移開了目光,他沉默道:“如你所願。”
罷了,這並不難選。
……
有了陶侃的加入,這個計劃就很好辦了。
荊州如今就是陶侃、杜曾、杜弢三大勢力,其它的勢力都是如肖妃這種,幾千人的小勢力,對局勢的左右程度很小。
杜弢的勢力更多在長江沿岸,他以才學出眾,治軍手段差杜曾一些,原本他在荊州還有點人望,但流民需要生活,掠劫過後,那位曾經有才名的醴陵縣令已經消失了,大家記得的,隻是殺人如麻的流民帥杜弢。
如今的荊州,漢族的勢力都在沿長江分布的河穀平原縣城一帶,餘地都是深山沼澤,是蠻夷的勢力,而肖妃如今在荊州蠻夷中的聲望,足夠讓她得到杜弢的各種消息。
這種幫助,加上杜曾那以征善戰的水軍,配合陶侃一起出手,幾乎可以說是無往不利。
杜弢的手下不過兩萬人,在一個月內,與杜曾、陶侃激戰四次的,第一次水戰,杜弢的部眾以桔槔去擊打陶侃部下的船支,陶侃部用糞叉阻止對方木棒破壞己方的船,兩方隨後靠著蘆葦打了遭遇戰,如火如荼時,杜曾軍加入戰局,杜弢部因此大敗,部下張彥身死被殺,他也因此退守百裏外的廬陵縣城。
於是陶侃部又追擊至廬陵,雙方大戰一場,杜弢軍士氣低下,大敗而歸,此戰讓杜弢不敢出城,陶侃則圍而不攻。
第三戰便是杜弢突圍,被陶侃部下追擊,雖然逃掉了,但損失慘重。
第四戰便是杜弢千辛萬苦終於突圍了,結果遇到了杜曾軍,又是一番大戰,後者得到了大量鞍馬、鎧杖,收獲極豐。
而杜弢在這三場在戰之後,終於回到了湘城(長沙郡郡治),這一戰從湖北打到湖南,杜弢的兵力大減,其地盤飛快被陶侃和杜曾瓜分,兩方都甚是滿意。
而這消息也很快傳到了遠在南昌的王敦耳中。
陶侃大敗杜弢,將其的勢力壓縮到湘城之地,這幾乎意味著大半個荊州都已經是晉朝的範圍,而且隻剩下杜曾一個叛軍,解決起來便不用再擔心杜曾與杜弢聯手,幾乎是放著的功勳。
王敦收到消息時,感覺這些日子的憋悶瞬間雨過天晴,整個人都陽光起來。
這些天,族弟王導親自來到南昌,勸他為家族做計,不要再違抗司馬睿那匹夫,應精誠合作,共抗北地。
但在王敦看來,族弟就是太過婦人之仁,如今他手下的士卒,才是王氏家族的根基,如今司馬睿重用刁協等名士,眼看著就是不想他們王氏一族獨大,若是他將手下盡數派去抵抗北方,勝了會勢力大減,被司馬氏蠶食兵權,若是敗了,更不會有好下場。
再者,若北方當真南下,他們也不通水軍,隻要有水軍與北方隔江而治,照樣還是能保住王氏一門的權勢。
王導見勸說不了他,留下一句不足以謀的痛呼後,遺憾地退回建鄴,去說服其它世家出人出力。
王敦因此被弄得壓力甚大,他不是不知道王導的話有道理,但兩人性格方針截然不同,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次陶侃平亂,他的勢力能再擴大一番,收攏的流民也可以充做士卒,前去北方抵抗,如此一舉兩得,也不必和族弟再起紛爭。
想到這一點,王敦就甚是滿意,一邊向朝廷請功,一邊派自己的手下官吏,將去接手陶侃攻下的郡縣。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陶侃居然已經將手下派去這些郡縣,王敦為此大怒不已,寫信質問。
可是,還未等來陶侃的解釋,晉帝的封賞,已經過來了。
封賞裏,晉帝大肆表揚了王敦指揮大敗杜弢的功勞,加封王敦為統軍元帥、拜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封漢安侯,可自行選置刺史以下官吏。這些就算了,反正王敦不要這些虛名,還一樣有權利。
但下邊的封賞,就讓王敦怒了。
陶侃為荊州刺史官複原職便罷了,和後邊的一串加封頭銜之外,晉帝在最後,也加了一句最為重點的“可自行選置刺史以下官吏”!
這讓王敦絕對不能接受,若接受了,將來荊州會很快誕生出一個新勢力,而且以陶侃的能力,不用一年,便足可以與自己匹敵,且他還是周訪的親家,兩者皆是南朝最能戰之輩,一但崛起,司馬氏便有了和王氏叫板的依仗。
於是,王敦立刻給陶侃去信,讓他暫停攻打叛軍,回南昌接賞。
陶侃已將在外為名拒絕了王敦的招回。
王敦終於怒了,見陶侃大軍在外,帶兵馬水軍從南昌出發,直奔陶侃的大本營武昌城,入城後,他將陶侃降為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讓自己的堂弟任荊州刺史——這種比封疆大吏的任命,竟都沒給晉帝打個報告的。
……
而同時,數百裏外,巴陵縣裏,肖妃正請人喝酒。
杜曾興災樂禍,一個勁地勸酒,陶侃苦笑不已,周圍的陶侃屬下將軍個個麵帶怒容,恨不衝出去把王敦首級拿來。
這次大功雖然有杜曾相助,但戰功卻是實打實的,結果陶侃部下的將領們一點功勞未得便算了,王敦還斷了他們的糧草,讓他們回武昌城聽調。
肖妃看著一杯又一杯灌酒的陶侃,又看向他的部下。
這些部下們都非常不滿,勸說老大別喝了,明主就在眼前,您就帶大家投奔了吧——肖妃看得想笑,但卻一點也不意外,曆史上,陶侃大敗杜弢被貶後,手下的丘八們轉頭就投奔杜曾,沒帶一點猶豫的。
“肖校尉,”陶侃,這位五旬將軍終於放下酒杯,凝視著這位北方重臣,拱手行了部下禮:“王敦已出南昌,如保計較,還請君吩咐。”
“將軍英明,”肖妃綻放出滿意的笑顏,親手扶起老將軍,誠懇道:“您最清楚武昌城中防務,接下來,還要拜托將軍出馬,奪回武昌,拿下王敦了。”
陶侃苦笑一聲,這便是要投名狀了,然事已至此,已無他途可選。
杜曾在一邊笑道:“將軍若不願,吾願帶兵臨於城下,你在城中經營多年,必留有人手,隻要派些探子,於城中裏應外合,打開大門便是,如此,既保全了你之名聲,也添了吾之功勞,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陶侃神色淡淡道:“此為吾之責也,豈敢勞煩將軍,你靜等消息便是。”
既然已做下選擇,又豈能為愛惜名聲首鼠兩端?
再者,拿下王敦於北朝是何等大功,哪有拱手讓人之理?
說罷,陶侃拿起頭盔,大步而出。
……
肖妃凝視著王敦的背影,滿意地托起下巴。
等拿下王敦,晉朝內部必然震動,但同時,也會前所未有地凝聚起來,扼住南昌,抵抗北方,必定會給秀兒增加無數困難。
但比賽第一,友誼第二,大家憑本事吃飯,還要願賭服輸才是。
北方大軍南下的消息早就傳到這位名將案前,這種涉及天下、影響無數家族的生死大事,其中的選擇拿捏, 也落到陶侃麵前。
陶侃這些天與肖妃結識日久, 算是近距離接觸了很多的北方治政觀念。
但是, 他還是一點需要確定。
“北方取士, 便真以吏為官, 考核晉升, 不以蔭官、不派中正、不舉孝廉?”陶侃手上揣著暖手爐, 坐在船頭,看肖妃隨意地放下一顆棋子於盤間。
“是如此。”肖妃非常直接地回答, “取士不以望,這是渤海公親口所言。”
陶侃沉默了。
從先秦至今,權貴不提, 寒門想要入仕, 要麽依附權貴,被推舉朝, 要麽就是宣傳學說與自家道德, 培養聲望被朝廷征召, 而先前的九品中正開局還算好,但很快卻還是被的權貴控製。
然而,這種局麵的好處就是,一但上位, 便能保家族很長時間的榮華,這也是他至今追逐的目標。
如今,若按北方取士之法,雖然時日久遠,還是免不了家族坐大,但一失去土地的根基,那麽上層家族的持續力,就會大大減少,好處是寒門上位必然比先前容易百倍,壞處便是世家很難再如先前那般長久把持朝政。
他是明白人,自然能看出這種取士方法的好處,比起南方的一盤散沙,北方已經凝聚出自己的大勢。
而南方唯一能打敗北方的辦法,就是在先前渤海公清理土地時聯合當地權貴北伐,集天下之力將他們絞殺。
而今,北方已成氣候,隻要其內部不亂,司馬家的天下,遲早都是渤海公的。
想明白這一點,陶侃選擇起來,心裏的糾結便散去許多。
他思考了一下自己若是選擇南方的結果——若是他南朝主政,需要最快速度聯合王家、皇家、江南世家,放棄荊州之地,全力抵抗北方南下,這樣也許能多保持三十來年的局麵。
但放棄荊州,若北方奪得襄陽江陵等天險之地,順江而下,那麽最多十來年,南朝便無生機。
所以,如何思考,都是死局。
更何況他如今不過是王敦手下一名將領,王敦對他的忌憚,遠比信任多,根本不會聽他建議。
罷了。
他長歎息一聲,抬頭看著麵前比芙蕖還美的容顏,眉宇間盡是疲乏,略有些無奈地問:“你需要幫你做什麽?”
“我需要你聯合杜曾,把杜弢拿下。”肖妃微笑道,“小小的荊州三股勢力,有些太多了。”
和杜曾這種本地荊州叛軍不同,杜弢的叛軍多是巴蜀來的流民,他們對荊州種田這事選沒有杜曾需求大,搶掠起來沒有一點克製,而且巴蜀流民因為距離遠難以回鄉,更容易被她接收控製。
再者說,杜弢和她的合作程度遠比不過杜曾和陶侃,用他當誘餌,好過損杜曾的兵力。
陶侃沉默了一下,他政治嗅覺極為敏銳,思考數息後,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辦法拒絕,這事對自己有利,不但能洗刷當初的失敗,還能讓王敦——
他眉目猛然一厲,如老朽的眸中仿佛有一團火燒了起來,狠狠地看著麵前美貌的女子。
一但他打敗杜弢,王敦必定會西出搶奪功勞,所以,肖曉曉的目標,不是杜弢,而是王敦。
四目相對間,肖妃隻是含笑回望,不閃不避。
是選擇忠於上司、救其於水火,還是選擇家族前程?
終於,數息過後,陶侃移開了目光,他沉默道:“如你所願。”
罷了,這並不難選。
……
有了陶侃的加入,這個計劃就很好辦了。
荊州如今就是陶侃、杜曾、杜弢三大勢力,其它的勢力都是如肖妃這種,幾千人的小勢力,對局勢的左右程度很小。
杜弢的勢力更多在長江沿岸,他以才學出眾,治軍手段差杜曾一些,原本他在荊州還有點人望,但流民需要生活,掠劫過後,那位曾經有才名的醴陵縣令已經消失了,大家記得的,隻是殺人如麻的流民帥杜弢。
如今的荊州,漢族的勢力都在沿長江分布的河穀平原縣城一帶,餘地都是深山沼澤,是蠻夷的勢力,而肖妃如今在荊州蠻夷中的聲望,足夠讓她得到杜弢的各種消息。
這種幫助,加上杜曾那以征善戰的水軍,配合陶侃一起出手,幾乎可以說是無往不利。
杜弢的手下不過兩萬人,在一個月內,與杜曾、陶侃激戰四次的,第一次水戰,杜弢的部眾以桔槔去擊打陶侃部下的船支,陶侃部用糞叉阻止對方木棒破壞己方的船,兩方隨後靠著蘆葦打了遭遇戰,如火如荼時,杜曾軍加入戰局,杜弢部因此大敗,部下張彥身死被殺,他也因此退守百裏外的廬陵縣城。
於是陶侃部又追擊至廬陵,雙方大戰一場,杜弢軍士氣低下,大敗而歸,此戰讓杜弢不敢出城,陶侃則圍而不攻。
第三戰便是杜弢突圍,被陶侃部下追擊,雖然逃掉了,但損失慘重。
第四戰便是杜弢千辛萬苦終於突圍了,結果遇到了杜曾軍,又是一番大戰,後者得到了大量鞍馬、鎧杖,收獲極豐。
而杜弢在這三場在戰之後,終於回到了湘城(長沙郡郡治),這一戰從湖北打到湖南,杜弢的兵力大減,其地盤飛快被陶侃和杜曾瓜分,兩方都甚是滿意。
而這消息也很快傳到了遠在南昌的王敦耳中。
陶侃大敗杜弢,將其的勢力壓縮到湘城之地,這幾乎意味著大半個荊州都已經是晉朝的範圍,而且隻剩下杜曾一個叛軍,解決起來便不用再擔心杜曾與杜弢聯手,幾乎是放著的功勳。
王敦收到消息時,感覺這些日子的憋悶瞬間雨過天晴,整個人都陽光起來。
這些天,族弟王導親自來到南昌,勸他為家族做計,不要再違抗司馬睿那匹夫,應精誠合作,共抗北地。
但在王敦看來,族弟就是太過婦人之仁,如今他手下的士卒,才是王氏家族的根基,如今司馬睿重用刁協等名士,眼看著就是不想他們王氏一族獨大,若是他將手下盡數派去抵抗北方,勝了會勢力大減,被司馬氏蠶食兵權,若是敗了,更不會有好下場。
再者,若北方當真南下,他們也不通水軍,隻要有水軍與北方隔江而治,照樣還是能保住王氏一門的權勢。
王導見勸說不了他,留下一句不足以謀的痛呼後,遺憾地退回建鄴,去說服其它世家出人出力。
王敦因此被弄得壓力甚大,他不是不知道王導的話有道理,但兩人性格方針截然不同,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次陶侃平亂,他的勢力能再擴大一番,收攏的流民也可以充做士卒,前去北方抵抗,如此一舉兩得,也不必和族弟再起紛爭。
想到這一點,王敦就甚是滿意,一邊向朝廷請功,一邊派自己的手下官吏,將去接手陶侃攻下的郡縣。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陶侃居然已經將手下派去這些郡縣,王敦為此大怒不已,寫信質問。
可是,還未等來陶侃的解釋,晉帝的封賞,已經過來了。
封賞裏,晉帝大肆表揚了王敦指揮大敗杜弢的功勞,加封王敦為統軍元帥、拜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封漢安侯,可自行選置刺史以下官吏。這些就算了,反正王敦不要這些虛名,還一樣有權利。
但下邊的封賞,就讓王敦怒了。
陶侃為荊州刺史官複原職便罷了,和後邊的一串加封頭銜之外,晉帝在最後,也加了一句最為重點的“可自行選置刺史以下官吏”!
這讓王敦絕對不能接受,若接受了,將來荊州會很快誕生出一個新勢力,而且以陶侃的能力,不用一年,便足可以與自己匹敵,且他還是周訪的親家,兩者皆是南朝最能戰之輩,一但崛起,司馬氏便有了和王氏叫板的依仗。
於是,王敦立刻給陶侃去信,讓他暫停攻打叛軍,回南昌接賞。
陶侃已將在外為名拒絕了王敦的招回。
王敦終於怒了,見陶侃大軍在外,帶兵馬水軍從南昌出發,直奔陶侃的大本營武昌城,入城後,他將陶侃降為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讓自己的堂弟任荊州刺史——這種比封疆大吏的任命,竟都沒給晉帝打個報告的。
……
而同時,數百裏外,巴陵縣裏,肖妃正請人喝酒。
杜曾興災樂禍,一個勁地勸酒,陶侃苦笑不已,周圍的陶侃屬下將軍個個麵帶怒容,恨不衝出去把王敦首級拿來。
這次大功雖然有杜曾相助,但戰功卻是實打實的,結果陶侃部下的將領們一點功勞未得便算了,王敦還斷了他們的糧草,讓他們回武昌城聽調。
肖妃看著一杯又一杯灌酒的陶侃,又看向他的部下。
這些部下們都非常不滿,勸說老大別喝了,明主就在眼前,您就帶大家投奔了吧——肖妃看得想笑,但卻一點也不意外,曆史上,陶侃大敗杜弢被貶後,手下的丘八們轉頭就投奔杜曾,沒帶一點猶豫的。
“肖校尉,”陶侃,這位五旬將軍終於放下酒杯,凝視著這位北方重臣,拱手行了部下禮:“王敦已出南昌,如保計較,還請君吩咐。”
“將軍英明,”肖妃綻放出滿意的笑顏,親手扶起老將軍,誠懇道:“您最清楚武昌城中防務,接下來,還要拜托將軍出馬,奪回武昌,拿下王敦了。”
陶侃苦笑一聲,這便是要投名狀了,然事已至此,已無他途可選。
杜曾在一邊笑道:“將軍若不願,吾願帶兵臨於城下,你在城中經營多年,必留有人手,隻要派些探子,於城中裏應外合,打開大門便是,如此,既保全了你之名聲,也添了吾之功勞,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陶侃神色淡淡道:“此為吾之責也,豈敢勞煩將軍,你靜等消息便是。”
既然已做下選擇,又豈能為愛惜名聲首鼠兩端?
再者,拿下王敦於北朝是何等大功,哪有拱手讓人之理?
說罷,陶侃拿起頭盔,大步而出。
……
肖妃凝視著王敦的背影,滿意地托起下巴。
等拿下王敦,晉朝內部必然震動,但同時,也會前所未有地凝聚起來,扼住南昌,抵抗北方,必定會給秀兒增加無數困難。
但比賽第一,友誼第二,大家憑本事吃飯,還要願賭服輸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