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十八羅漢佛像
出塵子爬行不久,便可放寬肩膀加大動作;再過了一段路途,他索性彎著腰站起來,拎著馬燈向前一溜小跑,跑著跑著他停了腳步,卻是腳下多了幾級向上的石階。
踏上石階走出去,他昂首挺胸算是出了洞。無心跟在出塵子後方,一路走一路撫摸洞壁。洞壁本來都是濕土,可走著走著開始出現了層層岩石。葉想心想千佛洞總不會是個土洞,石頭一旦出現,可見千佛洞也應該是近了。
及至踩著石階也出去了,他舉目一望,不由得吃了一驚,原來他和出塵子以及葉想是站在了險伶伶的一塊大石頭上,石頭上方是黑漆漆的嶙峋穹頂,石頭下方則是三人多深的大石坑,石坑底部坎坷不平,而正對麵的石坑下方,正有一個深深的洞口。
出塵子伸手向洞一指:“那裏就是千佛洞了!”
葉想先不管千佛洞,隻是上下左右的亂看,腳下的大石頭凸出石壁,四麵不靠,如何下到坑底就成了問題,直接跳下去,坑底不是軟土,崴了腳扭了腿不是玩的;攀援下去,石壁上又光禿禿的不生草木,無處可以借力。
無心看向葉想說道:“葉想,你說著老道士是不是故意的啊,非要帶著我們走這樣的破路。”
葉想笑著說道:“放心吧,出塵子就算是想坑你,那也得他有本事對付他那祖師爺才行。”
出塵子聞言連忙說道:“還是前輩說的正確,不虧是我師叔祖選中的男人。”
葉想無語的看著出塵子說道:“行了,別拍馬屁了,你師叔祖也沒在這裏,還是想想怎麽下去吧!”
笑了笑,出塵子說道:“山人自有妙計。”
出塵子故技重施,還是拎著鏈子先把馬燈放下去,鏈子不夠長,馬燈正好懸在了半空,隻要有一點光明,出塵子就能摸索著扳住凸起石塊,一點一點的爬下去,不過畢竟還是見老了,他記得自己當年爬得挺容易,如今卻是笨手笨腳的很困難。
待到他落了地,無心把馬燈收上去,用牙齒咬住馬燈提手,他倒是比出塵子靈活許多,三下五除二的下到坑底,之後葉想也和兩人一樣,隻不過葉想要比兩人強的多。
下到坑底之後,葉想把馬燈交還給出塵子,然後徑自就要往所謂的千佛洞口走去。
出塵子連忙喚住了他:“慢著,不要莽撞!”
將一張紙符拍在石壁上,出塵子又要給無心也貼一張。
無心擺了擺手:“道長,我不用,千佛洞你沒進過,我也沒進過,不知道裏麵是什麽情形,紙符省著用吧!”
出塵子點了點頭:“沒有關係,我昨天把曆年所畫的紙符全都翻出來帶上了,應該夠用。”說完他俯下身,把手中的紙符放在了地上。
葉想看了看出塵子手中的符咒,都是一些低級的符咒,看樣子這青雲觀的人道法也不怎麽高深嗎。
拒絕了出塵子的好意之後,三人便朝著千佛洞走去。
出塵子在洞口正前方拽住了葉想和無心,又把馬燈遞給兩人道:“瞧瞧,是不是有佛?”
葉想伸長手臂送出馬燈,借著玻璃罩子裏的如豆之光,他向內望去,果然看到洞內左右分別立著一尊塑像。塑像興許是不見天日、不受風雨的緣故,居然還保留著一層鮮豔的色彩。
葉想提著馬燈走上前去,近距離的仔細觀察塑像。
出塵子見他無所畏懼,就也跟了過來,塑像是位菩薩的形象,慈眉善目低垂眼簾,臉色粉白豐潤,質地既細膩光滑,顏色也是又正又勻,出塵子第一次看清了菩薩的真容,心中就生出了許多感想,隨口對葉想說道:“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前人,竟然擁有如此精妙的技藝,如今的石匠,本領可是不行了!”
葉想正在凝神留意洞內情形,所以隻漫不經心的答了一聲。
無心更是不在意,菩薩像再老也老不過他。
出塵子欣賞夠了兩尊菩薩,然後一甩袖子,手裏多了一柄小小的令旗。
葉想冷眼旁觀,見他彎腰把旗杆往地麵的石縫裏插,就開口問道:“茅山道術?”
出塵子一搖頭:“非也,本門博采眾家之長,豈會拘泥於一派?”
葉想把馬燈放到了令旗前方:“行了,不必做法了,洞子深處我不敢說,可是百米之內一定安全,絕無邪祟。”
無心也點了點頭:“我也沒感覺到邪祟的氣息。”
出塵子知道葉想和無心是有本事,可是本事能有多大,他估量不出,拔出旗子拎起馬燈,他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把心一橫,邁步踏入了洞內。
洞外一片亂石,洞內卻是越走越平整。出塵子左顧右盼,忽然問道:“葉想,你來瞧瞧,他們都是誰?”
葉想望著石壁上的彩色圖畫,一邊回憶一邊猜測:“好像是十八羅漢……”
他用手指輕輕撫過連成一片的壁畫:“沒錯,真是十八羅漢。”
出塵子笑了一下:“看來貧道很有先見之明,給它起名叫做千佛洞就對了!”
葉想隨著他慢慢向內走:“你師傅作為青雲觀的住持,在俗世裏,也算是名利雙全了,為何非要尋死?而且就算是活膩歪了,也沒有死在千佛洞內的道理啊!”
出塵子放緩了腳步:“因為……因為先師想要效仿太師叔祖。”
葉想不動聲色:“結果如何?”
出塵子低聲答道:“結果……結果先師走火入魔,不顧我的勸阻,一意孤行。”
葉想不置可否的一笑:“要是把十八羅漢鏟了,換成玉皇大帝元始天尊;或者是讓你師傅提前剃了頭發去做和尚,就對勁了。”
三人邊走邊說,沿著洞內甬路走出老遠。末了甬路一轉,出塵子領先一步拐了彎,隨即卻是驚呼一聲。葉想瞬間趕上,就見甬路越發寬敞平坦了,兩側路邊每隔幾米就立著一尊一人來高的佛像。
佛像緊靠洞壁,各有形象千姿百態;要說精致,不輸於洞口兩尊菩薩,而且也是顏色分明,乍一看仿佛是兩隊活人在夾道歡迎他們。
出塵子爬行不久,便可放寬肩膀加大動作;再過了一段路途,他索性彎著腰站起來,拎著馬燈向前一溜小跑,跑著跑著他停了腳步,卻是腳下多了幾級向上的石階。
踏上石階走出去,他昂首挺胸算是出了洞。無心跟在出塵子後方,一路走一路撫摸洞壁。洞壁本來都是濕土,可走著走著開始出現了層層岩石。葉想心想千佛洞總不會是個土洞,石頭一旦出現,可見千佛洞也應該是近了。
及至踩著石階也出去了,他舉目一望,不由得吃了一驚,原來他和出塵子以及葉想是站在了險伶伶的一塊大石頭上,石頭上方是黑漆漆的嶙峋穹頂,石頭下方則是三人多深的大石坑,石坑底部坎坷不平,而正對麵的石坑下方,正有一個深深的洞口。
出塵子伸手向洞一指:“那裏就是千佛洞了!”
葉想先不管千佛洞,隻是上下左右的亂看,腳下的大石頭凸出石壁,四麵不靠,如何下到坑底就成了問題,直接跳下去,坑底不是軟土,崴了腳扭了腿不是玩的;攀援下去,石壁上又光禿禿的不生草木,無處可以借力。
無心看向葉想說道:“葉想,你說著老道士是不是故意的啊,非要帶著我們走這樣的破路。”
葉想笑著說道:“放心吧,出塵子就算是想坑你,那也得他有本事對付他那祖師爺才行。”
出塵子聞言連忙說道:“還是前輩說的正確,不虧是我師叔祖選中的男人。”
葉想無語的看著出塵子說道:“行了,別拍馬屁了,你師叔祖也沒在這裏,還是想想怎麽下去吧!”
笑了笑,出塵子說道:“山人自有妙計。”
出塵子故技重施,還是拎著鏈子先把馬燈放下去,鏈子不夠長,馬燈正好懸在了半空,隻要有一點光明,出塵子就能摸索著扳住凸起石塊,一點一點的爬下去,不過畢竟還是見老了,他記得自己當年爬得挺容易,如今卻是笨手笨腳的很困難。
待到他落了地,無心把馬燈收上去,用牙齒咬住馬燈提手,他倒是比出塵子靈活許多,三下五除二的下到坑底,之後葉想也和兩人一樣,隻不過葉想要比兩人強的多。
下到坑底之後,葉想把馬燈交還給出塵子,然後徑自就要往所謂的千佛洞口走去。
出塵子連忙喚住了他:“慢著,不要莽撞!”
將一張紙符拍在石壁上,出塵子又要給無心也貼一張。
無心擺了擺手:“道長,我不用,千佛洞你沒進過,我也沒進過,不知道裏麵是什麽情形,紙符省著用吧!”
出塵子點了點頭:“沒有關係,我昨天把曆年所畫的紙符全都翻出來帶上了,應該夠用。”說完他俯下身,把手中的紙符放在了地上。
葉想看了看出塵子手中的符咒,都是一些低級的符咒,看樣子這青雲觀的人道法也不怎麽高深嗎。
拒絕了出塵子的好意之後,三人便朝著千佛洞走去。
出塵子在洞口正前方拽住了葉想和無心,又把馬燈遞給兩人道:“瞧瞧,是不是有佛?”
葉想伸長手臂送出馬燈,借著玻璃罩子裏的如豆之光,他向內望去,果然看到洞內左右分別立著一尊塑像。塑像興許是不見天日、不受風雨的緣故,居然還保留著一層鮮豔的色彩。
葉想提著馬燈走上前去,近距離的仔細觀察塑像。
出塵子見他無所畏懼,就也跟了過來,塑像是位菩薩的形象,慈眉善目低垂眼簾,臉色粉白豐潤,質地既細膩光滑,顏色也是又正又勻,出塵子第一次看清了菩薩的真容,心中就生出了許多感想,隨口對葉想說道:“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前人,竟然擁有如此精妙的技藝,如今的石匠,本領可是不行了!”
葉想正在凝神留意洞內情形,所以隻漫不經心的答了一聲。
無心更是不在意,菩薩像再老也老不過他。
出塵子欣賞夠了兩尊菩薩,然後一甩袖子,手裏多了一柄小小的令旗。
葉想冷眼旁觀,見他彎腰把旗杆往地麵的石縫裏插,就開口問道:“茅山道術?”
出塵子一搖頭:“非也,本門博采眾家之長,豈會拘泥於一派?”
葉想把馬燈放到了令旗前方:“行了,不必做法了,洞子深處我不敢說,可是百米之內一定安全,絕無邪祟。”
無心也點了點頭:“我也沒感覺到邪祟的氣息。”
出塵子知道葉想和無心是有本事,可是本事能有多大,他估量不出,拔出旗子拎起馬燈,他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把心一橫,邁步踏入了洞內。
洞外一片亂石,洞內卻是越走越平整。出塵子左顧右盼,忽然問道:“葉想,你來瞧瞧,他們都是誰?”
葉想望著石壁上的彩色圖畫,一邊回憶一邊猜測:“好像是十八羅漢……”
他用手指輕輕撫過連成一片的壁畫:“沒錯,真是十八羅漢。”
出塵子笑了一下:“看來貧道很有先見之明,給它起名叫做千佛洞就對了!”
葉想隨著他慢慢向內走:“你師傅作為青雲觀的住持,在俗世裏,也算是名利雙全了,為何非要尋死?而且就算是活膩歪了,也沒有死在千佛洞內的道理啊!”
出塵子放緩了腳步:“因為……因為先師想要效仿太師叔祖。”
葉想不動聲色:“結果如何?”
出塵子低聲答道:“結果……結果先師走火入魔,不顧我的勸阻,一意孤行。”
葉想不置可否的一笑:“要是把十八羅漢鏟了,換成玉皇大帝元始天尊;或者是讓你師傅提前剃了頭發去做和尚,就對勁了。”
三人邊走邊說,沿著洞內甬路走出老遠。末了甬路一轉,出塵子領先一步拐了彎,隨即卻是驚呼一聲。葉想瞬間趕上,就見甬路越發寬敞平坦了,兩側路邊每隔幾米就立著一尊一人來高的佛像。
佛像緊靠洞壁,各有形象千姿百態;要說精致,不輸於洞口兩尊菩薩,而且也是顏色分明,乍一看仿佛是兩隊活人在夾道歡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