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鬼頭正是朱大友的弟弟朱大順。


    朱大友按住弟弟的腦門用手一抹,手上沾得一手心的汗,他鬱悶得直翻白眼:“小傻瓜,你著什麽急呀——那兩隻母老虎三天兩頭就得鬧上一回,難得理她們。我才不回去,讓大哥和阿婆去操心好了。”說完他轉頭和孫齊聖道:“大聖,我餓了,幹脆去附近那家麵攤吃牛肉麵吧——昨天的牛肉還沒吃過癮呢!”


    朱大順看朱大友這個態度,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哥,你不能不回去呀!英英要被趕走了,她的衣服都被大嫂扔到弄堂裏了。”朱大麗的女兒朱英英今年8歲半,隻比朱大順小3歲。朱大順作為小舅舅和這個侄女是從小睡到大的——朱家住的窄兩個小人一直睡一張小的,所以感情好著呢。


    “什麽?!大嫂她居然敢——”朱大友猛地一回頭,差點把脖子扭了,“媽/的,連個蛋都生不出來的鄉下娘們,朱家還輪不到她做主呢!眼鏡、大聖,我得回同壽裏去,你們要不要一起……”


    莊沙推推眼鏡:“我陪你吧,完事了你請我吃牛肉麵就行了。”


    “好的呀”,朱大友立馬點頭答應。


    “一起吧,人多好辦事。”孫齊聖想幫兄弟的忙,也想去摸一摸朱大麗的情況,說完他看向陶小霜。


    一旁的陶小霜和高椿正聽著呢,見他看自己就點點頭,“我也要回同壽裏,一起走吧。小椿,你……”


    “我也要去!小霜姐,帶上我。”高椿立馬道。她可是從媽媽程穀霞那裏聽過不少朱家的事,對朱家的鬧騰勁那可是聞名已久了,有近距離‘觀看’一回的機會,她一定要去看的好不啦?


    確定一群人都要回同壽裏後,心急的朱大友一馬當先衝下了洋樓,邁開大步往電車站跑去。


    同壽裏的3弄5號也是一棟老式石庫門,朱家10口人就住在一樓的前客堂間裏。客堂間整個也就30平米不到,隔成前後兩間後,朱家分到的是麵積比較大的前客堂間。說是比較大其實也就18平米,這麽點麵積上祖孫三代擠著住了十幾年,那天天摩肩擦踵的日子過著,就是脾氣好不愛吵架的人都得拌拌嘴巴,更何況朱家的女人脾氣都算不上好——上到祖母下到孫媳婦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所以朱家就像朱大友說的那樣三天兩頭就得鬧上一回。


    這天可不就又鬧上了。剛吃完午飯,3弄5號裏的住戶們有的正洗碗,有的正收拾屋子。朱家的大門突然打開來,大兒子朱大民的老婆李紅喜跑到門口衝著天井大喊道:“沒法過了——我和大民辛辛苦苦掙的錢不是養拉三就是養賊,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朱大麗端著碗走出來,邊往嘴裏刨飯邊嗤笑道:“你他/媽罵誰呢?我是這家裏的大姐,讓朱大民出來說說,我是騷蹄子,他是什麽——騷豬?紅喜呀,作大姑子的好心教教你,鄉下人出身就別亂張嘴,要不然一開口就噴出來一股大糞味,弄得阿拉們吃飯都香了好不拉?”


    李紅喜是上海郊縣人,嫁進市區後,最惱恨的事就是有人說她是鄉下人,偏偏朱大麗常鄉下人長鄉下人短的盡來戳她的肺管子。


    她隻覺得腦門上的血管都在跳,轉過身就去搶朱大麗的飯碗。“吃吃吃!你才交了多少夥食費——15塊錢就要糊兩張嘴,喝稀飯都不夠,你還憑什麽吃這麽多呀!”


    “我家的飯還不準我吃呀!”朱大麗一手護著碗,一手就往李紅喜伸過來的手上撓。


    “你家?你個臭拉三,朱家都被你搞臭了!”李紅喜手上被撓得生疼,也不搶碗了,兩手往朱大麗的頭上抓去,扯住一把頭發使勁的拽。


    “啊!!”朱大麗痛叫著把碗扣在了李紅喜的胸口。


    李紅喜手裏抓著一把頭發,低頭往感覺熱乎乎的胸口一瞅,半碗的飯粒菜汁把她剛穿沒幾次的白襯衫糊得一團狼藉,她心裏咯噔一聲——衣服被弄成這樣算是洗不幹淨了。她抬起頭鼻孔出氣像在冒煙,把碗往地上一扔,撲上去就抓著朱大麗就是一通亂打。朱大麗自然也不甘示弱,兩人你撓我拽的在門口打成了一團。


    屋裏靠窗的上,常年癱瘓的朱阿婆朱金桂吃了飯正準備眯個覺,聽到孫女和孫媳婦又鬧上了,本來不耐煩管,可迷迷糊糊中她居然聽到了碗落到地上打碎的聲音聲,立馬心痛得睜眼叫道:“誰把碗打破了,買一個要4毛的,誰打破的誰賠!”


    李紅喜一聽這話,心頭真是火冒三丈啊!這家裏人人都拉偏架,一心顧著不要臉的朱大麗,護著裝戇頭的朱大友,就自己和朱大民盡吃虧!


    就說今兒這事吧——昨天婆婆李杏做牛肉時扣下了一大碗牛肉和半鍋牛肉湯,自己和大民又出錢又出力的,怎麽也該分個大頭吧。結果呢,今天早上婆婆問都沒問自己一聲,就把那碗牛肉給大順和英英兩個小人吃了。到了中午,那半鍋牛肉湯煮了一鍋的泡飯,婆婆帶公公去看病前假惺惺的讓阿婆先吃。哼,阿婆的飯向來是朱大麗在喂,讓阿婆先吃不就是讓她先吃嗎?果然,一鍋飯舀得就剩個鍋底。自己一碗牛肉湯泡飯都吃不上,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都被糟踐了,沒見有人說一句公道話,打破個碗就有人嚎上了。這日子真沒法過了!!!


    李紅喜越想越氣,她撞開朱大麗,衝進屋,從朱阿婆的下把一個大衣箱子拖出來。這衣箱子專放朱大麗母女倆的衣服,她抱起衣箱子就往外走。“大民媳婦,把箱子放下,你眼睛裏還有沒有我這老婆子。”上的朱阿婆氣得大叫道。


    李紅喜頭也不回的頂了一句:“阿婆,今天有我就沒那兩個騷蹄子!朱大麗這對拉三母女我李紅喜趕定了!”


    朱阿婆掙著身想坐起來,可惜她上半身的肌肉早萎縮了,努力半天也沒成功。


    屋外,李紅喜推開朱大麗,抱著衣箱子就往天井裏一扔,一堆衣服稀裏嘩啦的落得滿天井都是。朱大麗見狀瘋獅子似的撲倒李紅喜。兩人在地上打著滾幹起架來,原本在天井裏活動的幾個住戶紛紛退避三舍,有的趕緊進屋,有的則退到了3弄5號的大門外。門外的弄堂裏早圍了一群看熱鬧的居民,見有人出來了,忙上前打聽朱家又出了什麽事?正好這時朱大順逃課回家了,他在門外聽人說了個大概,又見石庫門裏遍地是朱英英的衣服,直嚇得趕緊來找朱大友。


    區話劇團離同壽裏有點遠,電車得坐6站路。在電車上,朱大順把事說了,朱大友氣得直跺腳,“這牛肉是大聖請我吃的,就算剩了些也該我媽做主,還要她李紅喜來插一手,她臉有多大呀!”


    “這李紅喜膽子好大呀,居然敢從家裏阿婆的下搬衣箱子。”這話高椿怕朱大友聽到,她是湊到陶小霜耳邊說的。這事聽得她簡直不敢相信,要知道在高家即使是她三代獨苗的哥哥高椹都不敢這樣對高阿婆的。


    陶小霜笑著說,“朱阿婆那是虎落平陽了,以前她一個頂三個李紅喜。”


    “啊?真的嗎?”


    坐在她們前麵的莊沙回過頭,“真的。他家的工人成分都是朱阿婆弄到手的——當時本來定的是小業主,麻五類之一。”


    “啊!!!這成分還能弄啊!”


    “少說我阿婆的事,還嫌我不夠煩啊!”朱大友在前麵嚷嚷道。


    莊沙聳聳肩不說了,高椿咬著嘴唇看著陶小霜,她好像知道朱家的事。


    陶小霜就湊到她耳邊說以後告訴你。雖然朱大友不讓莊沙說,但朱家的事其實隨便在同壽裏逮著個人都能給你說上半天的,所以陶小霜覺得告訴高椿也無妨,不當著朱家人的麵說就是了。也知道一些。


    朱家的事要從朱阿婆朱金桂說起。


    舊時洪陽街上有個王記絨線鋪。絨線鋪的店東有個二房叫朱金桂,這就是年輕時候的朱阿婆。朱大友的爸爸5歲時,那店東欠了大筆的賭債,然後一家人之間就不知跑哪去了,生下來就有肺病的朱爸和朱金桂就被拋棄在了洪陽街頭。身無分文又帶著個病孩子,朱金桂隻好開始做起煙西施的生意,朱大友的爹出生時本名王錦,就此也改名叫朱錦。


    解放後,裏委開居民大會定成分時,本來朱家是要被定成小業主出身的,朱金桂偏說自己就是朱家的戶主,朱家往上數3代,那都是妥妥的貧下中農,煙的活也是起早貪黑的辛苦事,憑什麽就是小業主?


    她在裏委撒潑了半個月,硬是把自家定成了工人出身,還給兒子朱錦弄來個卷煙廠的工作。


    朱錦身體打小有病,長到20來歲的時候走路都打晃,朱金桂幹脆就買了個逃荒的四川丫頭給兒子做老婆。這丫頭叫李杏,也就是朱大友的媽。李杏有一副典型的四川人脾氣,雖然沒娘家,但自打生下女兒朱大麗和兒子朱大民後就挺直了腰杆,從此朱家的這婆媳倆常為了些小事一天到晚吵個不停,一直吵到朱金桂癱瘓。朱金桂人癱了脾氣倒變好了,李杏這人隻是性子急,見婆婆不再說自己是童養媳什麽的,也不再和她吵了,一家人倒是終於和睦起來。


    按說從此朱家該消停了,可事情才剛開始:8年前朱大麗挺著大肚子回了同壽裏後,朱家的名聲臭了,家裏又多了兩口人,朱大民的婚事就不好辦了——朱家的房子本來就小,這朱大姐眼看著要在家住一輩子,誰還樂意嫁到這種家裏來。朱大民隻能娶了個郊縣的農村姑娘李紅喜做老婆。


    家裏條件不好,覺得對不起大兒子的朱錦就在煙廠裏辦了病退,讓朱大民頂替自己進了廠。開始時,朱大民特別感動,按月把工資交給朱媽分配。


    但李杏和朱錦生了5個孩子,按年齡大小分別是朱大麗、朱大民、朱大友、朱大玫和朱大順。後麵三個小的最大的朱大友也比朱大民小10歲,帶著女兒住娘家的朱大麗又隻出15塊的生活費;這日子久了,朱大民兩口子心裏就不是滋味了:朱金桂沒有勞保工資,病退的朱錦常年要吃中藥,退休金還不夠藥的,家裏8個老老小小就隻有紡織廠上班的李杏有一份工資,朱家人對於是朱大民這個長子養著的了。


    朱大民還念著情麵隻是發發牢騷,做媳婦的李紅喜那是徹底想不過味來了,見天攛掇著朱大民不再上交工資。這時的朱家老小病弱什麽都配齊了,沒有朱大民的那份錢,隻憑李杏的那份工資怎麽夠用。於是,朱金桂和李杏婆媳倆首次站在了統一戰線。李紅喜哪裏是‘久經沙場’的婆媳倆,這不再上交工資的事算是壓下去了。不過可朱家就從此多事了。


    今天要趕朱大麗母女出門的事隻是不平則鳴的李紅喜的又一次發作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空間]票證年代的日常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睡一條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睡一條龍並收藏[空間]票證年代的日常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