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貞元二十三年,七月中旬。
籠罩在皇帝和百官都上的烏雲也隨著南邊放晴的天氣散去,百官們回家中聽女眷們說起要到寺廟拜謝佛祖保佑災禍過去,紛紛囑咐老娘老妻給他們給佛祖上點孝敬。
他們當官這麽多年,從來沒有像這兩年似得頭犯歲星,就沒有一天安生日子。
楊廣兩州災情漸穩,平州海患平複,五萬士兵死而複生。
真真是喜從天降!
貞元皇帝擢令禮部協同欽天監開設祭天壇,祭拜天地宗廟,而後又攜百官祭拜洛京城內每一座社稷廟和後土娘娘廟,敬請皇天後土保佑社稷安康,風調雨順。
這一場大祭安定了民心,總算讓大靖安然度過了這一次劫難。
老侯爺和老夫人也在隨祭之列,祭典曆時三日,自然有一番勞累,不過兩人的精神頭卻很飽滿。
老侯爺道:“這種事情可別再來一次了,格他老子娘的,真操壞了老子的心。”
其實最操心的當屬禁軍統領府,平州的州牧不是旁人,正是秦大統領的女婿,而平州接二連三的戰敗讓秦老夫人險些把眼睛都哭瞎了。不為別的,就怕有一日在戰報上看到女兒殉國的噩耗。如今平州局勢總算穩定,秦老夫人也不管之後女兒是否因為戰功封侯拜將,祭奠之後便帶著兩個媳婦兒到寺廟裏住了半個月,為還佛祖保佑女兒性命的請願。
老侯爺也日夜掛心,他雖然離了戰場當起了富貴侯爺,依然心係疆場,心係大靖邊境安危。
“就是不知道揚州那邊是個什麽光景,別是今年的新糧收不上來,那得多少人跟著吃不上飯啊。”
老侯爺長籲短歎,他這個帶兵打仗的想不了那些民生大事,但軍餉一事他是再清楚不過了。鮮卑府,涼州和西南的秦州益州寧州都不是產糧的好地方,將士們的糧餉有六成得儀仗朝廷國庫。揚州是糧倉,它有個好歹,這幾處的士兵就得勒緊褲腰帶。
打仗是力氣活,可千萬不能讓士兵吃不飽飯。
朱定北安撫道:“這種事情大家心裏都明白,斷然不會短缺軍士們的糧餉。”
他這倒不是胡說。
隻是,國庫被盜,劣銀一事被皇帝瞞得滴水不漏,隻不知道這件事會如何收場。但也不管皇帝打算怎麽收拾換銀之人,眼下的爛攤子依然要處理。缺銀子,皇帝可以開私庫。但缺糧食,皇帝又有什麽辦法呢?
朱定北盤算著問一問寧衡,這裏頭的門道,占據天下六成商鋪的寧家定然清楚。
寧衡給他的答複,卻是讓他意外。
“借糧。”
寧衡說。
借的哪門子糧食?朱定北疑惑,這天下糧倉收上來入了國庫,沒人比朝廷更有存糧了,又能問誰借?
他眼珠子轉了轉,看向寧衡道:“糧鋪?皇商?”
寧衡莞爾,肯定地點了頭,又補充道:“還有寧家。”
糧食關係國計民生,普通商戶沒有資格買賣糧食,隻有朝廷欽點的皇商才能夠開糧油鋪子。現在皇帝沒米吃飯,拉不拉的下臉都得找上他們,誰讓他們享受了這份殊榮,就得時刻做好準備為朝廷做貢獻。
朱定北聽他所朝廷已經出麵購置糧食充入國庫,便放心了,隻要不虧待了士兵,他是不管貞元皇帝晚上能不能睡好覺的。
他臉上幸災樂禍太明顯,寧衡忍笑捏了捏他的臉,在他的眼刀子飛過來時,正經著臉說道:“楊廣一帶的災情最麻煩的地方不在於糧食供應不足,而是它會引起的糧價浮動。”
朱定北一聽,連忙收住亂走的思緒,凝神。
“糧食短缺,供不應求,糧價自然上漲。如果不及時控製,糧價浮動蔓延開來,大靖二十州的糧食價格,一應物價都會因此猛漲。那才是真正的民不聊生。”
寧衡解釋道。
朱定北雖然不同商事民生,但眼界非凡,寧衡短短數語就讓他明白了這件事的嚴重性。
朱定北急問:“你能想到,皇帝和戶部肯定也想到了。他們打算怎麽做?”
寧衡道:“軟硬兼施。一方麵對商戶施壓,重典限製糧價。另一方麵,由朝廷出麵添補商戶損失的銀兩,數額不會超過兩成。”
商戶地位低下,但他們能夠做到的事情卻是不可估量的。
糧,鹽,酒,油,布。
任一種價格的上漲都將導致民生不穩。前兩者由朝廷嚴格把控,但在非常情況下,也不是朝廷能說了算的。
比如這一次即將到來的糧價飛升,商鋪的糧食減少,要賣賣的糧食數目卻未減少,所謂價格者得,百姓之間的爭搶便會帶來糧價大幅度的浮動。
朝廷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這也不能根治這個問題。
就算皇商被控製住了,可還有其他商戶。他們沒有資格開糧鋪買賣,但他們可以拿糧食在黑市中流通。
常言說商人重利,這些商戶中眼見深遠的在揚州爆發澇災的時候便開始屯糧,尋機謀求暴利。又有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說法,商人講究有多大的膽子吃多少飯,這筆暴利唾手可得,也不是沒有人冒著被朝廷重罰的危險,以天價私售糧米。
而糧食關乎每一個人,老百姓要吃飯,那些普通商戶也要吃飯。糧價一漲,這些商戶要維持生計,也隻能將自己售賣的物價提升。這樣一來,同等的銀錢兌換不了同等的物品,銀錢就變得不那麽值錢了,一旦銀錢貶值,這才是真正為禍社稷的大問題。
真正的,牽一發而動全身。
朱定北想了半晌,有些不確定地問道:“你們寧家也占了不少糧鋪吧?”
見寧衡點頭,朱定北不由一陣肉疼。皇帝老兒想要穩定住商戶,那肯定得拿寧家當前鋒,而寧家與皇室之間的關係複雜,但在關係到國家根本上的大事上寧家定要為皇室效犬馬之力。
朱定北:“穩得住?”
寧衡:“穩得住。”
長信侯爺說這場糧價戰朝廷穩贏,朱定北無條件相信。隻不過心裏有些發虛罷了。
要打這場糧價戰,得要多少個兩萬六千兩黃金才能頂得住啊?真可謂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在旦夕之間傾家蕩產……此間的刺激,一點不遜色於沙場血戰。
受災的郡縣果然發生疫病,好在太醫院的醫丞早早就被派出,又有民家醫家高手聯手,早早就在各地做好準備,疫病發生後,一應的藥材早已備齊,治理之事有條不紊。在七月末,疫病平定下來的奏折便上呈天聽。
貞元皇帝大喜,當場表彰兩位皇子行事端方為民效力堪為皇室楷模,喜訊一出倒是讓後宮幾人歡喜幾人愁。
樓安康幾人為此歡欣雀躍,國子學的學子們是天下學子中離時政最近的存在,在平州一戰平複之後,楊廣的災情就成了他們唯一的話題,跟著百官為天下黎民憂心,時有應對之策在交談之際提及。如今災情大定,他們也感同身受一般,人人臉上都有喜氣。
朱定北還聽說,這一屆的詩書大賽空前熱鬧,不僅有許多學子做文章大肆讚揚朝廷之功陛下聖明,還有人畫了一副萬裏河山圖,被文殊閣重金買下高懸在大堂之上,成為一時熱談。
朱定北聽後,心中滿是腹誹:嘖,這群洛京酸儒還真會耍玩。
想他當年在北疆廝殺,哪有這個閑情寫詩作畫拍馬屁?
而這些人,在這繁華安泰之地寫寫字作作畫也能被誇得天上有地上無。朱小侯爺必須說,他絕對不是嫉妒,他這是看不起:這群閑的蛋疼的龜孫子!
在災情穩定之際,平州州牧一道奏請也到了洛京。
為的正是那批初時被平州軍認定是海寇同黨,而後發現竟然是大靖遺民,幫助平州軍找回被海寇囚禁的五萬大軍的海妖一族。
平州州牧已將這些人接回岸上,但如何安置他們,卻要請陛下定奪。他在奏折上請命這些人定居平州,同時將他們編入軍伍。不提他們本身凶悍至極的戰力,單憑他們對海的熟悉和駕馭海妖的能力,這些人若是加入平州軍,那便是大靖之福。
有海的兒女在此,何懼海寇之流?
貞元皇帝與董相商議之後,恩準了滕慧的奏請,此外還就遺民救助五萬大軍一事發下重賞,將遺民大挫平州軍之事一帶而過按下不提。
末了,皇帝還對董相說起董家的二公子,在這次平州一戰中立下奇功的董明和。
“愛卿府中兩位公子龍章鳳姿,長子聰慧在地方上政績斐然,次子更是精通兵法,屢立戰功,當真文武雙全,為朕分憂,國之棟梁也。”
貞元皇帝言辭懇切,顯然對董相兩個兒子都十分滿意。
董相道:“陛下您有所不知,我那二兒子自小就頑劣不遜,便是他這次從軍也是,竟瞞著我與他娘一個招呼也不打就到平州投軍去了,沒少讓他阿娘憂心。沒想到這次讓這小子誤打誤撞,實是我大靖有福才得遺民歸順,戰局方定,那小子充其量就是逞凶鬥狠,當不得陛下誇獎。”
聽他如此自謙,貞元皇帝一笑帶過。
董家的二公子啊。
待此番兵部核定戰功,就該忝為五品中郎將了。大靖最年輕的參將,如何當不得他的誇獎呢?
若是此子堪當大用,他的禦用軍首領的人選,約莫,就能定下了。
貞元二十三年,七月中旬。
籠罩在皇帝和百官都上的烏雲也隨著南邊放晴的天氣散去,百官們回家中聽女眷們說起要到寺廟拜謝佛祖保佑災禍過去,紛紛囑咐老娘老妻給他們給佛祖上點孝敬。
他們當官這麽多年,從來沒有像這兩年似得頭犯歲星,就沒有一天安生日子。
楊廣兩州災情漸穩,平州海患平複,五萬士兵死而複生。
真真是喜從天降!
貞元皇帝擢令禮部協同欽天監開設祭天壇,祭拜天地宗廟,而後又攜百官祭拜洛京城內每一座社稷廟和後土娘娘廟,敬請皇天後土保佑社稷安康,風調雨順。
這一場大祭安定了民心,總算讓大靖安然度過了這一次劫難。
老侯爺和老夫人也在隨祭之列,祭典曆時三日,自然有一番勞累,不過兩人的精神頭卻很飽滿。
老侯爺道:“這種事情可別再來一次了,格他老子娘的,真操壞了老子的心。”
其實最操心的當屬禁軍統領府,平州的州牧不是旁人,正是秦大統領的女婿,而平州接二連三的戰敗讓秦老夫人險些把眼睛都哭瞎了。不為別的,就怕有一日在戰報上看到女兒殉國的噩耗。如今平州局勢總算穩定,秦老夫人也不管之後女兒是否因為戰功封侯拜將,祭奠之後便帶著兩個媳婦兒到寺廟裏住了半個月,為還佛祖保佑女兒性命的請願。
老侯爺也日夜掛心,他雖然離了戰場當起了富貴侯爺,依然心係疆場,心係大靖邊境安危。
“就是不知道揚州那邊是個什麽光景,別是今年的新糧收不上來,那得多少人跟著吃不上飯啊。”
老侯爺長籲短歎,他這個帶兵打仗的想不了那些民生大事,但軍餉一事他是再清楚不過了。鮮卑府,涼州和西南的秦州益州寧州都不是產糧的好地方,將士們的糧餉有六成得儀仗朝廷國庫。揚州是糧倉,它有個好歹,這幾處的士兵就得勒緊褲腰帶。
打仗是力氣活,可千萬不能讓士兵吃不飽飯。
朱定北安撫道:“這種事情大家心裏都明白,斷然不會短缺軍士們的糧餉。”
他這倒不是胡說。
隻是,國庫被盜,劣銀一事被皇帝瞞得滴水不漏,隻不知道這件事會如何收場。但也不管皇帝打算怎麽收拾換銀之人,眼下的爛攤子依然要處理。缺銀子,皇帝可以開私庫。但缺糧食,皇帝又有什麽辦法呢?
朱定北盤算著問一問寧衡,這裏頭的門道,占據天下六成商鋪的寧家定然清楚。
寧衡給他的答複,卻是讓他意外。
“借糧。”
寧衡說。
借的哪門子糧食?朱定北疑惑,這天下糧倉收上來入了國庫,沒人比朝廷更有存糧了,又能問誰借?
他眼珠子轉了轉,看向寧衡道:“糧鋪?皇商?”
寧衡莞爾,肯定地點了頭,又補充道:“還有寧家。”
糧食關係國計民生,普通商戶沒有資格買賣糧食,隻有朝廷欽點的皇商才能夠開糧油鋪子。現在皇帝沒米吃飯,拉不拉的下臉都得找上他們,誰讓他們享受了這份殊榮,就得時刻做好準備為朝廷做貢獻。
朱定北聽他所朝廷已經出麵購置糧食充入國庫,便放心了,隻要不虧待了士兵,他是不管貞元皇帝晚上能不能睡好覺的。
他臉上幸災樂禍太明顯,寧衡忍笑捏了捏他的臉,在他的眼刀子飛過來時,正經著臉說道:“楊廣一帶的災情最麻煩的地方不在於糧食供應不足,而是它會引起的糧價浮動。”
朱定北一聽,連忙收住亂走的思緒,凝神。
“糧食短缺,供不應求,糧價自然上漲。如果不及時控製,糧價浮動蔓延開來,大靖二十州的糧食價格,一應物價都會因此猛漲。那才是真正的民不聊生。”
寧衡解釋道。
朱定北雖然不同商事民生,但眼界非凡,寧衡短短數語就讓他明白了這件事的嚴重性。
朱定北急問:“你能想到,皇帝和戶部肯定也想到了。他們打算怎麽做?”
寧衡道:“軟硬兼施。一方麵對商戶施壓,重典限製糧價。另一方麵,由朝廷出麵添補商戶損失的銀兩,數額不會超過兩成。”
商戶地位低下,但他們能夠做到的事情卻是不可估量的。
糧,鹽,酒,油,布。
任一種價格的上漲都將導致民生不穩。前兩者由朝廷嚴格把控,但在非常情況下,也不是朝廷能說了算的。
比如這一次即將到來的糧價飛升,商鋪的糧食減少,要賣賣的糧食數目卻未減少,所謂價格者得,百姓之間的爭搶便會帶來糧價大幅度的浮動。
朝廷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這也不能根治這個問題。
就算皇商被控製住了,可還有其他商戶。他們沒有資格開糧鋪買賣,但他們可以拿糧食在黑市中流通。
常言說商人重利,這些商戶中眼見深遠的在揚州爆發澇災的時候便開始屯糧,尋機謀求暴利。又有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說法,商人講究有多大的膽子吃多少飯,這筆暴利唾手可得,也不是沒有人冒著被朝廷重罰的危險,以天價私售糧米。
而糧食關乎每一個人,老百姓要吃飯,那些普通商戶也要吃飯。糧價一漲,這些商戶要維持生計,也隻能將自己售賣的物價提升。這樣一來,同等的銀錢兌換不了同等的物品,銀錢就變得不那麽值錢了,一旦銀錢貶值,這才是真正為禍社稷的大問題。
真正的,牽一發而動全身。
朱定北想了半晌,有些不確定地問道:“你們寧家也占了不少糧鋪吧?”
見寧衡點頭,朱定北不由一陣肉疼。皇帝老兒想要穩定住商戶,那肯定得拿寧家當前鋒,而寧家與皇室之間的關係複雜,但在關係到國家根本上的大事上寧家定要為皇室效犬馬之力。
朱定北:“穩得住?”
寧衡:“穩得住。”
長信侯爺說這場糧價戰朝廷穩贏,朱定北無條件相信。隻不過心裏有些發虛罷了。
要打這場糧價戰,得要多少個兩萬六千兩黃金才能頂得住啊?真可謂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在旦夕之間傾家蕩產……此間的刺激,一點不遜色於沙場血戰。
受災的郡縣果然發生疫病,好在太醫院的醫丞早早就被派出,又有民家醫家高手聯手,早早就在各地做好準備,疫病發生後,一應的藥材早已備齊,治理之事有條不紊。在七月末,疫病平定下來的奏折便上呈天聽。
貞元皇帝大喜,當場表彰兩位皇子行事端方為民效力堪為皇室楷模,喜訊一出倒是讓後宮幾人歡喜幾人愁。
樓安康幾人為此歡欣雀躍,國子學的學子們是天下學子中離時政最近的存在,在平州一戰平複之後,楊廣的災情就成了他們唯一的話題,跟著百官為天下黎民憂心,時有應對之策在交談之際提及。如今災情大定,他們也感同身受一般,人人臉上都有喜氣。
朱定北還聽說,這一屆的詩書大賽空前熱鬧,不僅有許多學子做文章大肆讚揚朝廷之功陛下聖明,還有人畫了一副萬裏河山圖,被文殊閣重金買下高懸在大堂之上,成為一時熱談。
朱定北聽後,心中滿是腹誹:嘖,這群洛京酸儒還真會耍玩。
想他當年在北疆廝殺,哪有這個閑情寫詩作畫拍馬屁?
而這些人,在這繁華安泰之地寫寫字作作畫也能被誇得天上有地上無。朱小侯爺必須說,他絕對不是嫉妒,他這是看不起:這群閑的蛋疼的龜孫子!
在災情穩定之際,平州州牧一道奏請也到了洛京。
為的正是那批初時被平州軍認定是海寇同黨,而後發現竟然是大靖遺民,幫助平州軍找回被海寇囚禁的五萬大軍的海妖一族。
平州州牧已將這些人接回岸上,但如何安置他們,卻要請陛下定奪。他在奏折上請命這些人定居平州,同時將他們編入軍伍。不提他們本身凶悍至極的戰力,單憑他們對海的熟悉和駕馭海妖的能力,這些人若是加入平州軍,那便是大靖之福。
有海的兒女在此,何懼海寇之流?
貞元皇帝與董相商議之後,恩準了滕慧的奏請,此外還就遺民救助五萬大軍一事發下重賞,將遺民大挫平州軍之事一帶而過按下不提。
末了,皇帝還對董相說起董家的二公子,在這次平州一戰中立下奇功的董明和。
“愛卿府中兩位公子龍章鳳姿,長子聰慧在地方上政績斐然,次子更是精通兵法,屢立戰功,當真文武雙全,為朕分憂,國之棟梁也。”
貞元皇帝言辭懇切,顯然對董相兩個兒子都十分滿意。
董相道:“陛下您有所不知,我那二兒子自小就頑劣不遜,便是他這次從軍也是,竟瞞著我與他娘一個招呼也不打就到平州投軍去了,沒少讓他阿娘憂心。沒想到這次讓這小子誤打誤撞,實是我大靖有福才得遺民歸順,戰局方定,那小子充其量就是逞凶鬥狠,當不得陛下誇獎。”
聽他如此自謙,貞元皇帝一笑帶過。
董家的二公子啊。
待此番兵部核定戰功,就該忝為五品中郎將了。大靖最年輕的參將,如何當不得他的誇獎呢?
若是此子堪當大用,他的禦用軍首領的人選,約莫,就能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