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題詩四首
陳四維雖然落魄卻沒有想過要把那柄扇子賣掉,他淡淡的回道:“我並無賣扇之意。”
“可是嫌少?我最多能給到八十兩。”那人還是不死心,象牙大扇骨是極珍貴的,怕陳四維拒絕他補充了一句:“你若肯相讓,我馬上現銀支付。”
現銀支付是有著極大誘.惑的,八十兩銀子不是個小數目,對於一個市井小民來說,不鋪張的話夠一個人八年的生活費了。
那人沒有多說別的,隻是掂了掂陳四維剛剛交給他的那柄扇子。陳四維懂他的意思,他就是在說‘你的詩還沒賣出去呢,你掂量著辦。’。
那人在此時提出買他的扇子,實在是用意頗深。現在陳四維的詩能不能賣得出去還是個未知數,如果陳四維得罪了他,那詩還有機會送到正主麵前麽?
陳四維特別的不喜歡受人威脅,他坦然道:“君子不因利而改初心,我確無賣扇之意。若我的詩果然不入高人法眼,也隻怪我自己才疏學淺,小生認命就是,絕無爭競。”
陳四維幾乎是把話給挑明了,我是來賣詩的,我不賣扇子就是不賣扇子。你要是想搞什麽小動作,那就悉聽尊便好了。
陳四維的詩這裏許多的人都看到了,這件事知道的人太多。如果那人做什麽手腳,想必瞞得了一時,也難免有漏風的一天。
“好。”那人轉身上了樓,他也不是傻子,不會為了一柄扇子背上丟飯碗的風險。既然陳四維執意不賣,他也沒辦法。
那人走到門前,房門大開著,高敬元側躺在軟榻上,兩個丫頭在身後輕輕的扇動團扇,兩個丫頭在給他輕輕的捏腿。
高敬元在樓上一首一首的翻看著別人揀出來的精品之作,實在沒有特別出彩的,隻能說是中等偏上,稱得上上等的都是鳳毛鱗角。
那人輕輕的敲了敲門:“老爺,有人摘了牆上的扇子,以‘梅’為題作了一首詩。”
好幾天沒人摘牆上的扇子了,誰也不願意老是拿五兩銀子過來買扇子。凡是摘扇子的,一首詩都沒賣出去過。大家都開始懷疑這扇子大概就是個陷阱,買詩是假,賣扇子是真。
“拿過來。”高敬元打了個嗬欠,在侍女的幫助下坐了起來。沒抱什麽希望,隻是覺得敢摘扇子的,多少能比別人的好點。
那人把扇子呈給侍女,侍女把扇子呈給高敬元。高敬元打開折扇,未看詩作,先是一手漂亮的字映入眼簾。
“好字!”高敬元讚道:“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以字觀人,此人必懷大才。”
沒有人敢接他的話茬,他說誰有才誰就有才唄。
“我家洗硯池邊樹,清新脫俗猶如自然講話毫不做作。”高敬元繼續往下看:“朵朵花開淡墨痕,好!好意境!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好好好!有姿態有風骨。”
高敬元捧著扇子在屋子裏轉來轉去,看得拔不出來眼睛,讚不絕口:“洗硯是動,池邊樹是景,淡墨痕是色,清氣是香。有動有靜,有色有景,有清香又有傲骨,此等佳作必當千古流傳。”
“老爺,這詩您是買了?”
高敬元激動的老臉通紅,光顧著高興了,忘了買詩這茬。
“做得出如此好詩的人必定恃才自傲,文人恥於說錢,他來賣詩必是為了人前賣弄,非為錢財。我若買了他便得意起來,我若不買隻恐他惱羞成怒憤而離去,我就看不到更多佳作了。”
高敬元捋著胡子,怎麽辦能讓這人做更多的詩呢?那人低頭不語,他心裏巴不得高敬元不買,他還惦記著白要陳四維的扇子呢。
“這人多大年紀?何處口音?”
那人如實答道:“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本地口音。”
“哦?可是姓陳?”高敬元見到這首詩時的感覺就和那天在街上聽到陳四維吟詩的感覺極其相似。年紀也對,他正是本地人。
高敬元想如果真是陳四維,看來他分析的絲毫不差,陳四維不可能差錢,他來賣詩必是為了炫耀,倒是要打擊他一下。
“姓喬,小人沒有問過他的姓名,隻是聽他的小友叫他‘喬哥兒’。”
“喬哥兒?”高敬元的眼睛眯了起來,京城裏管未成年的半大小子都叫‘哥兒’,喬哥兒分明是有姓沒有名。“什麽裝扮?”
“頭上係個包袱皮,腳下沒穿鞋子,衣服穿得倒也整齊。”
“為何不穿鞋子?”
那人沒有問過,他覺得直接問有些尷尬。“小人不知,他貌似是沒有錢吧,不過他的衣服都是上等綢緞的。”
“既然穿得起綢緞,沒有理由買不起鞋子,想是什麽風俗或是什麽隱疾。”高敬元想了想,對那人說道:“你去對他說,我要他把四柄扇子都題上詩,好我便一並買了,而且額外加賞,否則我便不買。”
“是。”那人躬身一揖,倒退著走了幾步才轉身離去。
他把高敬元的意思說給陳四維,陳四維一聽便知道這是中意他的詩作,想讓他做一整套,可見買詩的人是個識貨的行家。
陳四維題詩不費力氣,但是押金他卻交不出來,那人哪裏還敢跟他提押金的話茬?陳四維要是不給這三柄扇子題詩,不好交差的人是他啊。
陳四維著急用錢,一氣把三柄扇子都摘了下來。用瘦金體寫下蘭花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菊花詩他想了半天,沒有誰的詩作可盜用。想了想幹脆把林黛玉的詩給搬了出來,用行書寫下:“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最後一首寫竹的詩,陳四維選擇了草書,揮筆一蹴而就:“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陳四維雖然落魄卻沒有想過要把那柄扇子賣掉,他淡淡的回道:“我並無賣扇之意。”
“可是嫌少?我最多能給到八十兩。”那人還是不死心,象牙大扇骨是極珍貴的,怕陳四維拒絕他補充了一句:“你若肯相讓,我馬上現銀支付。”
現銀支付是有著極大誘.惑的,八十兩銀子不是個小數目,對於一個市井小民來說,不鋪張的話夠一個人八年的生活費了。
那人沒有多說別的,隻是掂了掂陳四維剛剛交給他的那柄扇子。陳四維懂他的意思,他就是在說‘你的詩還沒賣出去呢,你掂量著辦。’。
那人在此時提出買他的扇子,實在是用意頗深。現在陳四維的詩能不能賣得出去還是個未知數,如果陳四維得罪了他,那詩還有機會送到正主麵前麽?
陳四維特別的不喜歡受人威脅,他坦然道:“君子不因利而改初心,我確無賣扇之意。若我的詩果然不入高人法眼,也隻怪我自己才疏學淺,小生認命就是,絕無爭競。”
陳四維幾乎是把話給挑明了,我是來賣詩的,我不賣扇子就是不賣扇子。你要是想搞什麽小動作,那就悉聽尊便好了。
陳四維的詩這裏許多的人都看到了,這件事知道的人太多。如果那人做什麽手腳,想必瞞得了一時,也難免有漏風的一天。
“好。”那人轉身上了樓,他也不是傻子,不會為了一柄扇子背上丟飯碗的風險。既然陳四維執意不賣,他也沒辦法。
那人走到門前,房門大開著,高敬元側躺在軟榻上,兩個丫頭在身後輕輕的扇動團扇,兩個丫頭在給他輕輕的捏腿。
高敬元在樓上一首一首的翻看著別人揀出來的精品之作,實在沒有特別出彩的,隻能說是中等偏上,稱得上上等的都是鳳毛鱗角。
那人輕輕的敲了敲門:“老爺,有人摘了牆上的扇子,以‘梅’為題作了一首詩。”
好幾天沒人摘牆上的扇子了,誰也不願意老是拿五兩銀子過來買扇子。凡是摘扇子的,一首詩都沒賣出去過。大家都開始懷疑這扇子大概就是個陷阱,買詩是假,賣扇子是真。
“拿過來。”高敬元打了個嗬欠,在侍女的幫助下坐了起來。沒抱什麽希望,隻是覺得敢摘扇子的,多少能比別人的好點。
那人把扇子呈給侍女,侍女把扇子呈給高敬元。高敬元打開折扇,未看詩作,先是一手漂亮的字映入眼簾。
“好字!”高敬元讚道:“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以字觀人,此人必懷大才。”
沒有人敢接他的話茬,他說誰有才誰就有才唄。
“我家洗硯池邊樹,清新脫俗猶如自然講話毫不做作。”高敬元繼續往下看:“朵朵花開淡墨痕,好!好意境!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好好好!有姿態有風骨。”
高敬元捧著扇子在屋子裏轉來轉去,看得拔不出來眼睛,讚不絕口:“洗硯是動,池邊樹是景,淡墨痕是色,清氣是香。有動有靜,有色有景,有清香又有傲骨,此等佳作必當千古流傳。”
“老爺,這詩您是買了?”
高敬元激動的老臉通紅,光顧著高興了,忘了買詩這茬。
“做得出如此好詩的人必定恃才自傲,文人恥於說錢,他來賣詩必是為了人前賣弄,非為錢財。我若買了他便得意起來,我若不買隻恐他惱羞成怒憤而離去,我就看不到更多佳作了。”
高敬元捋著胡子,怎麽辦能讓這人做更多的詩呢?那人低頭不語,他心裏巴不得高敬元不買,他還惦記著白要陳四維的扇子呢。
“這人多大年紀?何處口音?”
那人如實答道:“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本地口音。”
“哦?可是姓陳?”高敬元見到這首詩時的感覺就和那天在街上聽到陳四維吟詩的感覺極其相似。年紀也對,他正是本地人。
高敬元想如果真是陳四維,看來他分析的絲毫不差,陳四維不可能差錢,他來賣詩必是為了炫耀,倒是要打擊他一下。
“姓喬,小人沒有問過他的姓名,隻是聽他的小友叫他‘喬哥兒’。”
“喬哥兒?”高敬元的眼睛眯了起來,京城裏管未成年的半大小子都叫‘哥兒’,喬哥兒分明是有姓沒有名。“什麽裝扮?”
“頭上係個包袱皮,腳下沒穿鞋子,衣服穿得倒也整齊。”
“為何不穿鞋子?”
那人沒有問過,他覺得直接問有些尷尬。“小人不知,他貌似是沒有錢吧,不過他的衣服都是上等綢緞的。”
“既然穿得起綢緞,沒有理由買不起鞋子,想是什麽風俗或是什麽隱疾。”高敬元想了想,對那人說道:“你去對他說,我要他把四柄扇子都題上詩,好我便一並買了,而且額外加賞,否則我便不買。”
“是。”那人躬身一揖,倒退著走了幾步才轉身離去。
他把高敬元的意思說給陳四維,陳四維一聽便知道這是中意他的詩作,想讓他做一整套,可見買詩的人是個識貨的行家。
陳四維題詩不費力氣,但是押金他卻交不出來,那人哪裏還敢跟他提押金的話茬?陳四維要是不給這三柄扇子題詩,不好交差的人是他啊。
陳四維著急用錢,一氣把三柄扇子都摘了下來。用瘦金體寫下蘭花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菊花詩他想了半天,沒有誰的詩作可盜用。想了想幹脆把林黛玉的詩給搬了出來,用行書寫下:“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最後一首寫竹的詩,陳四維選擇了草書,揮筆一蹴而就:“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