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道不認識經文上的繁體字,張無忌也不急於教他認會,而是先通過口授讓何成道將四本經文上的內容全數背下來。
何成道穿越之前本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記憶力也平常得很,足足花了三天時間,他才將這四本經書上的文字背會。
經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呼翕九陽,抱一含元,此書可名九陽真經。至此何成道終於肯定,他所習練的心法確實是《九陽真經》。
張無忌雖然沒有對何成道這個速度評價什麽,但是何成道也看得出來,他對這個速度很是吃驚。
張無忌當然不是吃驚於何成道這個速度太快,而是覺得這個速度太慢了。
他生性聰穎,記憶力遠在一般人之上,當初背誦這幾卷內功心法不過花了半天而已,在他看來,這種速度根本沒什麽了不起的,他自小在冰火島上習武學文,父母與義父從沒表揚過他的學習能力,後來他來到武當山上,同輩人中與他接觸最多的師兄宋青書也是聰明好學之人,並不遜色於他,所以他想當然的認為這種學習速度是十分正常的。何成道的表現在他看來,便十分不正常了,幾乎可稱之為駑鈍了。
隻是他也不想想自己平生所接觸的都是何等樣的人物?除了朱九真這種極少數的草包之外,其餘如其父張翠山,其母殷素素,武當六俠,太師傅張三豐,常遇春、蝶穀醫仙胡青牛等都是當世人傑,豈是一般人能夠相提並論?宋青書雖然在倚天屠龍記後期表現的十分不堪,可是拋開人品因素,他實則是武當三代弟子中年青一代第一人,人中俊傑當之無愧。
何成道這等天資悟性都很普通的人在這世間才真正占了絕大多數,張無忌從小便習慣了與諸多人中俊傑相處,他自身也是其中一員,自然無法理解何成道這等普通人的世界。
不過他真正是這世間少有的厚道之人,耐性甚好,一遍又一遍的教授何成道背誦,絲毫沒有不耐煩之處。
何成道有些著急,更有些不好意思,廢寢忘食之下,終於在第三天將其背誦完成。
張無忌看出了何成道的情緒不高,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慢一點不算什麽,習武之人最重要的是勤奮刻苦。’
何成道點了點頭,在心中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這篇內功心法,不辜負張無忌的苦心與期待。
這之後,張無忌便開始慢慢向何成道解釋起了經文中語句的含義,由於何成道沒有絲毫的武學基礎,甚至連經脈穴道都不認識,張無忌不得不從頭教起,每每耗費極大的心思。
張無忌雖然性情溫和,但是教授何成道時態度卻是極為嚴謹,少年人玩性深重,何成道初時尚且能夠憑借對內功的興趣潛下心來隨張無忌學習,時間一長,那股興奮勁一過,難免也有調皮搗蛋不聽勸告的時候,每當這時,張無忌雖然不會如同義父謝遜教導他時動輒打罵,卻每每長籲短歎,心情甚是低落,甚至望著深潭一動不動,一言不發,連飯也不吃一口,而每每看見張無忌這幅模樣,何成道心中都會極為過意不去,隻得低頭認錯,保證再也不因貪玩而誤了內功心法的學習。
何成道雖然年齡尚小,畢竟曾見識過大都市的世間繁華景象,難免會覺得穀中歲月過於清苦,夜深人靜之時,更是難以排遣對父母的濃濃思念之情,幸而有張無忌陪伴,才不會覺得過於孤單。
他每日都會與張無忌送一些食物給與被困在山洞外的朱九齡,雖然多次勸說張無忌不再理會他,任其自生自滅,奈何張無忌始終不肯答應,時間一長,何成道就不再提及此事。朱九齡或許是在山洞外一個人太過寂寞,時常要求張無忌與他說話,甚至為了能讓張無忌回應他一聲,不惜開口懇求,或是不顧後果大聲辱罵。隻是,張無忌從來不曾理會過。
寒暑不知年,距離何成道來到這深穀中,不知不覺已然過去了四年時光。
九陽真經博大精深,何成道資質又不甚出眾,第一卷心法整整花了他半年時間才修習完成,四年下來,四卷九陽真經的內功心法他隻是成功修完三卷,第四卷僅僅開了個頭而已。
這一年,何成道十六歲,張無忌二十歲。
這一日,何成道正在揣摩真經中蘊含的奧義,突聽得一聲清亮的嘯聲自身邊傳來,綿綿不絕,音聲甚是渾厚,若有武林中成名高手在此,必然會震驚於發出這嘯聲之人內勁之雄渾。
何成道心中泛起歡喜之情,轉過頭來,隻見原本在身邊打坐修行的張無忌不知何時已然睜開眼睛,正在緩緩收功,麵上有著掩飾不住的喜色。
“大哥,你可是將九陽真經練到功行圓滿了?”何成道禁不住激動地向張無忌問道。
張無忌:“不錯,我已經功行圓滿,自此之後,天下大可去得。”
何成道大喜道:“大哥,我們可以出穀了?”
張無忌拍拍何成道的肩膀,語氣中極為罕見的帶著一縷豪氣:“即便出穀,你我兄弟也無需畏懼任何人了。”
何成道與張無忌在山穀中時常與猿猴嬉戲,與它們比賽攀援山壁,早在兩年前,張無忌便已經能夠很是輕鬆的在絕壁間行走,想要出穀絕非難事,但是一來他顧忌山穀外人心險惡,自忖神功未曾大成,沒有信心去應付那諸般鬼蜮手段;二來何成道沒有他那般深厚的內力,二人兄弟情深,若要他將何成道一個人孤零零的丟在這山穀中獨自去享受世間繁華,那是萬萬辦不到的,是以他從來不曾提及出穀之事。
何成道絕非蠢人,能夠感念張無忌的一番心意,自此修行愈發用功,再也不用張無忌督促,直至十數日之前,他將第三卷真經修習完畢,終於具備了長時間攀援絕壁的實力,二人才正式商議出穀之事。
何成道穿越之前本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記憶力也平常得很,足足花了三天時間,他才將這四本經書上的文字背會。
經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呼翕九陽,抱一含元,此書可名九陽真經。至此何成道終於肯定,他所習練的心法確實是《九陽真經》。
張無忌雖然沒有對何成道這個速度評價什麽,但是何成道也看得出來,他對這個速度很是吃驚。
張無忌當然不是吃驚於何成道這個速度太快,而是覺得這個速度太慢了。
他生性聰穎,記憶力遠在一般人之上,當初背誦這幾卷內功心法不過花了半天而已,在他看來,這種速度根本沒什麽了不起的,他自小在冰火島上習武學文,父母與義父從沒表揚過他的學習能力,後來他來到武當山上,同輩人中與他接觸最多的師兄宋青書也是聰明好學之人,並不遜色於他,所以他想當然的認為這種學習速度是十分正常的。何成道的表現在他看來,便十分不正常了,幾乎可稱之為駑鈍了。
隻是他也不想想自己平生所接觸的都是何等樣的人物?除了朱九真這種極少數的草包之外,其餘如其父張翠山,其母殷素素,武當六俠,太師傅張三豐,常遇春、蝶穀醫仙胡青牛等都是當世人傑,豈是一般人能夠相提並論?宋青書雖然在倚天屠龍記後期表現的十分不堪,可是拋開人品因素,他實則是武當三代弟子中年青一代第一人,人中俊傑當之無愧。
何成道這等天資悟性都很普通的人在這世間才真正占了絕大多數,張無忌從小便習慣了與諸多人中俊傑相處,他自身也是其中一員,自然無法理解何成道這等普通人的世界。
不過他真正是這世間少有的厚道之人,耐性甚好,一遍又一遍的教授何成道背誦,絲毫沒有不耐煩之處。
何成道有些著急,更有些不好意思,廢寢忘食之下,終於在第三天將其背誦完成。
張無忌看出了何成道的情緒不高,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慢一點不算什麽,習武之人最重要的是勤奮刻苦。’
何成道點了點頭,在心中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這篇內功心法,不辜負張無忌的苦心與期待。
這之後,張無忌便開始慢慢向何成道解釋起了經文中語句的含義,由於何成道沒有絲毫的武學基礎,甚至連經脈穴道都不認識,張無忌不得不從頭教起,每每耗費極大的心思。
張無忌雖然性情溫和,但是教授何成道時態度卻是極為嚴謹,少年人玩性深重,何成道初時尚且能夠憑借對內功的興趣潛下心來隨張無忌學習,時間一長,那股興奮勁一過,難免也有調皮搗蛋不聽勸告的時候,每當這時,張無忌雖然不會如同義父謝遜教導他時動輒打罵,卻每每長籲短歎,心情甚是低落,甚至望著深潭一動不動,一言不發,連飯也不吃一口,而每每看見張無忌這幅模樣,何成道心中都會極為過意不去,隻得低頭認錯,保證再也不因貪玩而誤了內功心法的學習。
何成道雖然年齡尚小,畢竟曾見識過大都市的世間繁華景象,難免會覺得穀中歲月過於清苦,夜深人靜之時,更是難以排遣對父母的濃濃思念之情,幸而有張無忌陪伴,才不會覺得過於孤單。
他每日都會與張無忌送一些食物給與被困在山洞外的朱九齡,雖然多次勸說張無忌不再理會他,任其自生自滅,奈何張無忌始終不肯答應,時間一長,何成道就不再提及此事。朱九齡或許是在山洞外一個人太過寂寞,時常要求張無忌與他說話,甚至為了能讓張無忌回應他一聲,不惜開口懇求,或是不顧後果大聲辱罵。隻是,張無忌從來不曾理會過。
寒暑不知年,距離何成道來到這深穀中,不知不覺已然過去了四年時光。
九陽真經博大精深,何成道資質又不甚出眾,第一卷心法整整花了他半年時間才修習完成,四年下來,四卷九陽真經的內功心法他隻是成功修完三卷,第四卷僅僅開了個頭而已。
這一年,何成道十六歲,張無忌二十歲。
這一日,何成道正在揣摩真經中蘊含的奧義,突聽得一聲清亮的嘯聲自身邊傳來,綿綿不絕,音聲甚是渾厚,若有武林中成名高手在此,必然會震驚於發出這嘯聲之人內勁之雄渾。
何成道心中泛起歡喜之情,轉過頭來,隻見原本在身邊打坐修行的張無忌不知何時已然睜開眼睛,正在緩緩收功,麵上有著掩飾不住的喜色。
“大哥,你可是將九陽真經練到功行圓滿了?”何成道禁不住激動地向張無忌問道。
張無忌:“不錯,我已經功行圓滿,自此之後,天下大可去得。”
何成道大喜道:“大哥,我們可以出穀了?”
張無忌拍拍何成道的肩膀,語氣中極為罕見的帶著一縷豪氣:“即便出穀,你我兄弟也無需畏懼任何人了。”
何成道與張無忌在山穀中時常與猿猴嬉戲,與它們比賽攀援山壁,早在兩年前,張無忌便已經能夠很是輕鬆的在絕壁間行走,想要出穀絕非難事,但是一來他顧忌山穀外人心險惡,自忖神功未曾大成,沒有信心去應付那諸般鬼蜮手段;二來何成道沒有他那般深厚的內力,二人兄弟情深,若要他將何成道一個人孤零零的丟在這山穀中獨自去享受世間繁華,那是萬萬辦不到的,是以他從來不曾提及出穀之事。
何成道絕非蠢人,能夠感念張無忌的一番心意,自此修行愈發用功,再也不用張無忌督促,直至十數日之前,他將第三卷真經修習完畢,終於具備了長時間攀援絕壁的實力,二人才正式商議出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