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
“咣當,咣當,咣當····”
二幫終於乘上了火車,一路北去了,可是二幫現在的目的地,可不是自己的老家安徽鳳陽,而是那也坐落在安徽的九華山。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明知道活不長久的人,不能不去為自己的下輩子著想,所以二幫現在也想跟著那兩位阿姨去求求地藏王菩薩開恩,不要讓自己的下輩子還像這輩子一樣吃苦受罪。
巧就巧在那兩個阿姨不但都是趕往九華山燒香許願的,而且還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聽說二幫也是信佛的以後,那是一連聲的誇讚,搞得二幫都有點感到不好意思,因為二幫自己知道,自己的這個信佛那是太不虔誠了,要不然也不會去生這種既丟人又現眼的怪毛病,那二幫有時也就在想,這可能是菩薩故意在降罪懲罰自己,也許自己過去表示虔誠的悔過,就能讓自己的這些毛病好了,有時也為自己的這個荒唐想法感到幼稚可笑,一個現在的醫學條件都治愈不了的毛病怎麽會說好就好呢。
反正現在的二幫也不著急,就是那麽漫無目的去瞎逛,下了火車以後,也沒有跟隨那兩個阿姨在一起,因為自己有個暈車的毛病,隻能邊走邊歇,邊歇邊走。
“九華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改名九華山。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係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公裏,總麵積334平方公裏,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北緯30°。
二幫終於站到了那九華山的山門之前,在用心的看著那豎起的高大牌子上的關於九華山的簡介和說明。
“阿彌陀佛,大師,我想請問一下,怎麽才能夠在這裏出家?”
可以說那關於九華山的簡介和說明,並沒有一點的誇張的成分,這個九華山確確實實是一個人間絕無僅有的好去處,那二幫不但被這裏的秀麗風景所迷住,更被這裏的縹緲禪音所震撼,所以二幫現在什麽地方也不想去了,隻想能夠躲在這裏虔誠懺悔,聆聽佛音,直到老死終生,這個念頭一直在二幫的腦海之中盤旋了兩日,可巧就看見一個穿著幹淨的黃道袍的人走來,麵目清臒,精神矍鑠,還剃著個小平頭,好像還有著一身的慈祥,所以二幫一個鬥膽,就迎了上去,高誦了一聲佛號,然後再恭敬地開口問道。
“阿彌陀佛。”那個出家人先是單掌立於胸前,好像是做了一個特別規範標準的還禮姿勢,然後打量了二幫一眼,又說道:“施主,請跟我來。”
那二幫聞聽此言,不由心中歡喜,緊緊跟隨其後,拐上了一條山間小道,不一會就來到了一個涼亭之上,本來也有兩個遊客坐在那裏歇息,可能是見有人過來,或者也可能是人家休息好了,都站起身走了。
“施主請坐。”
那二幫隻好聽話的按照那個出家人所打的手勢,坐到了那中間石桌邊上的一個石凳之上,隨即那個出家人也坐在了二幫的對麵,麵帶微笑的開口問道:“施主是什麽地方人?”
那二幫隻好規規矩矩地答道:“俺乃安徽鳳陽人。”
“家中可有父母”那人又緊接著問道。
“幸好父母都還健在。”那二幫又隻好趕緊作答。
“可有妻兒。”
那二幫不由感到好笑,原來想出家也不是那麽太容易的,還要接受人家盤查戶口的,隻好苦笑著回答道:“唉,本來是有的,可是被人家拋棄掉了。”
“奧,原來是這樣。”那人也似乎笑意更濃,又抓過了二幫放在石桌上的一隻手,打開了手掌,仔細的觀察起來,又向二幫的麵部觀察了幾眼。
這才放開了二幫的手掌,顯得很隨和地說道:“其實現在就是想出家,也不是那麽太容易的。”
看著二幫有點不解的樣子,那個人又繼續說道;“出家不是那麽簡單,要求很高。
要有正見。
慎重!
我十二分的鄭重對您說,
1、請問你真正出家的目的是什麽?真正出家應該是什麽目的?明確嗎?
2、能持五戒嗎?比如**戒?
3、真對紅塵俗世不留戀達到了出家的要求嗎?出離心夠嗎?對佛法自信有正見嗎?
首先要明確出家的目的,這是首要條件,否則出什麽家?”
看見二幫沉思不語,那人又接著說道:“要求出家的人,須本人自願,六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佛教,愛國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礎,父母許可,家庭同意。寺院對要求出家的人,經查明身份來曆,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師,授予三皈五戒,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度,並按規定的辦法和手續發給度牒。
皈依三寶,須本人自願,愛國守法,品行端正,有一定信仰基礎,經佛教徒介紹,皈依師方可接受。
接受皈依弟子,應鄭重如法進行。皈依人須填表登記個人姓名、簡曆及介紹人等,交寺院保存。“
二幫可不敢接腔了,因為二幫已經明顯的聽了出來,自己的條件根本不夠,最起碼的一條,自的身體根本就不健康,更何況得的還是那種病,如果經查出來是什麽艾滋病的話,可能還要被警察叔叔抓走呢。
“其實關於出家的要求還不止這些,我說的隻是九牛一毛。”那個出家人又繼續說道:“真正出家與其動機∶凡在家者,苟信仰佛陀,依其教法而修行,即能達於解脫之大目的。雖然,要而言之,世間乃以欲為根基而成立,則於此世間,而行真正無欲無我之修養,固屬非常之難事。
此所以僅於表麵上,限定在家之得果,為第三不還果,而不承認其現法涅盤也。是故驀直突進於大理想,可推摯克使此現實顯現之方法,即在依於出家與為乞士,而得無我無欲之生活。夫舍家、舍財、舍恩愛,斯乃離舍我執我欲之修道也。如《中部》第三十八經雲∶
居家生活有障礙、有塵埃,出家生活則豁達自由。凡在居家,則難於純一專心奉持梵行,迄於壽命盡,不如我今剃須發、著袈裟壞衣。由居家而至於無家,如是彼遂舍少財或多財,舍多少之親屬,剃須發,著袈裟,由居家出離於無家。
此蓋佛陀於力陳世間修行難於徹底後,常時極力稱道之文句也。夫剃須發著壞,寖至無一定住所,非僅為出家之儀表,乃在對於世間執著之種因,真能離舍,集注精神,專肆力於永遠之解脫。顧自曆史言,亦如前所常述,此亦因襲於婆羅門之第三期,或第四期之製度。惟婆羅門教製度,須至老年期,方得出家。佛陀則不問年齡之老幼,凡屬感念人生痛苦者,皆得勸令出家,此與婆羅門之製度大異。蓋如佛說,若人生年齡,具有一定,則耄歲出家,雖亦具有用意,然謂必俟年老,方誌於道,是為對於永遠之不忠實者,故不必以此為限。此佛教團所以有老少男女之種種出家者,即據此理由,而為佛陀所獎勵之結果是也。
是故佛陀之所謂出家,須有非常巨大之決心。自原則言,苟非真在期諸永遠之解脫,暨真能體驗人生之無價值者,終莫能有此期望。何則,夫人當毛發未燥,血氣方盛之時,欲其遺棄人世,自非易事。試征諸佛弟子之先例,曷嚐不以動機真純,道念堅鞏,牢不可拔哉。”
聽那個人一口氣就好像在背誦課文,其實二幫一句都沒有聽懂,不過模棱兩可之間,感覺到他說的意思就好像是,隻要你心中有佛,其實在家也就是出家。...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
“咣當,咣當,咣當····”
二幫終於乘上了火車,一路北去了,可是二幫現在的目的地,可不是自己的老家安徽鳳陽,而是那也坐落在安徽的九華山。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明知道活不長久的人,不能不去為自己的下輩子著想,所以二幫現在也想跟著那兩位阿姨去求求地藏王菩薩開恩,不要讓自己的下輩子還像這輩子一樣吃苦受罪。
巧就巧在那兩個阿姨不但都是趕往九華山燒香許願的,而且還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聽說二幫也是信佛的以後,那是一連聲的誇讚,搞得二幫都有點感到不好意思,因為二幫自己知道,自己的這個信佛那是太不虔誠了,要不然也不會去生這種既丟人又現眼的怪毛病,那二幫有時也就在想,這可能是菩薩故意在降罪懲罰自己,也許自己過去表示虔誠的悔過,就能讓自己的這些毛病好了,有時也為自己的這個荒唐想法感到幼稚可笑,一個現在的醫學條件都治愈不了的毛病怎麽會說好就好呢。
反正現在的二幫也不著急,就是那麽漫無目的去瞎逛,下了火車以後,也沒有跟隨那兩個阿姨在一起,因為自己有個暈車的毛病,隻能邊走邊歇,邊歇邊走。
“九華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改名九華山。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係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公裏,總麵積334平方公裏,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北緯30°。
二幫終於站到了那九華山的山門之前,在用心的看著那豎起的高大牌子上的關於九華山的簡介和說明。
“阿彌陀佛,大師,我想請問一下,怎麽才能夠在這裏出家?”
可以說那關於九華山的簡介和說明,並沒有一點的誇張的成分,這個九華山確確實實是一個人間絕無僅有的好去處,那二幫不但被這裏的秀麗風景所迷住,更被這裏的縹緲禪音所震撼,所以二幫現在什麽地方也不想去了,隻想能夠躲在這裏虔誠懺悔,聆聽佛音,直到老死終生,這個念頭一直在二幫的腦海之中盤旋了兩日,可巧就看見一個穿著幹淨的黃道袍的人走來,麵目清臒,精神矍鑠,還剃著個小平頭,好像還有著一身的慈祥,所以二幫一個鬥膽,就迎了上去,高誦了一聲佛號,然後再恭敬地開口問道。
“阿彌陀佛。”那個出家人先是單掌立於胸前,好像是做了一個特別規範標準的還禮姿勢,然後打量了二幫一眼,又說道:“施主,請跟我來。”
那二幫聞聽此言,不由心中歡喜,緊緊跟隨其後,拐上了一條山間小道,不一會就來到了一個涼亭之上,本來也有兩個遊客坐在那裏歇息,可能是見有人過來,或者也可能是人家休息好了,都站起身走了。
“施主請坐。”
那二幫隻好聽話的按照那個出家人所打的手勢,坐到了那中間石桌邊上的一個石凳之上,隨即那個出家人也坐在了二幫的對麵,麵帶微笑的開口問道:“施主是什麽地方人?”
那二幫隻好規規矩矩地答道:“俺乃安徽鳳陽人。”
“家中可有父母”那人又緊接著問道。
“幸好父母都還健在。”那二幫又隻好趕緊作答。
“可有妻兒。”
那二幫不由感到好笑,原來想出家也不是那麽太容易的,還要接受人家盤查戶口的,隻好苦笑著回答道:“唉,本來是有的,可是被人家拋棄掉了。”
“奧,原來是這樣。”那人也似乎笑意更濃,又抓過了二幫放在石桌上的一隻手,打開了手掌,仔細的觀察起來,又向二幫的麵部觀察了幾眼。
這才放開了二幫的手掌,顯得很隨和地說道:“其實現在就是想出家,也不是那麽太容易的。”
看著二幫有點不解的樣子,那個人又繼續說道;“出家不是那麽簡單,要求很高。
要有正見。
慎重!
我十二分的鄭重對您說,
1、請問你真正出家的目的是什麽?真正出家應該是什麽目的?明確嗎?
2、能持五戒嗎?比如**戒?
3、真對紅塵俗世不留戀達到了出家的要求嗎?出離心夠嗎?對佛法自信有正見嗎?
首先要明確出家的目的,這是首要條件,否則出什麽家?”
看見二幫沉思不語,那人又接著說道:“要求出家的人,須本人自願,六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佛教,愛國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礎,父母許可,家庭同意。寺院對要求出家的人,經查明身份來曆,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師,授予三皈五戒,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度,並按規定的辦法和手續發給度牒。
皈依三寶,須本人自願,愛國守法,品行端正,有一定信仰基礎,經佛教徒介紹,皈依師方可接受。
接受皈依弟子,應鄭重如法進行。皈依人須填表登記個人姓名、簡曆及介紹人等,交寺院保存。“
二幫可不敢接腔了,因為二幫已經明顯的聽了出來,自己的條件根本不夠,最起碼的一條,自的身體根本就不健康,更何況得的還是那種病,如果經查出來是什麽艾滋病的話,可能還要被警察叔叔抓走呢。
“其實關於出家的要求還不止這些,我說的隻是九牛一毛。”那個出家人又繼續說道:“真正出家與其動機∶凡在家者,苟信仰佛陀,依其教法而修行,即能達於解脫之大目的。雖然,要而言之,世間乃以欲為根基而成立,則於此世間,而行真正無欲無我之修養,固屬非常之難事。
此所以僅於表麵上,限定在家之得果,為第三不還果,而不承認其現法涅盤也。是故驀直突進於大理想,可推摯克使此現實顯現之方法,即在依於出家與為乞士,而得無我無欲之生活。夫舍家、舍財、舍恩愛,斯乃離舍我執我欲之修道也。如《中部》第三十八經雲∶
居家生活有障礙、有塵埃,出家生活則豁達自由。凡在居家,則難於純一專心奉持梵行,迄於壽命盡,不如我今剃須發、著袈裟壞衣。由居家而至於無家,如是彼遂舍少財或多財,舍多少之親屬,剃須發,著袈裟,由居家出離於無家。
此蓋佛陀於力陳世間修行難於徹底後,常時極力稱道之文句也。夫剃須發著壞,寖至無一定住所,非僅為出家之儀表,乃在對於世間執著之種因,真能離舍,集注精神,專肆力於永遠之解脫。顧自曆史言,亦如前所常述,此亦因襲於婆羅門之第三期,或第四期之製度。惟婆羅門教製度,須至老年期,方得出家。佛陀則不問年齡之老幼,凡屬感念人生痛苦者,皆得勸令出家,此與婆羅門之製度大異。蓋如佛說,若人生年齡,具有一定,則耄歲出家,雖亦具有用意,然謂必俟年老,方誌於道,是為對於永遠之不忠實者,故不必以此為限。此佛教團所以有老少男女之種種出家者,即據此理由,而為佛陀所獎勵之結果是也。
是故佛陀之所謂出家,須有非常巨大之決心。自原則言,苟非真在期諸永遠之解脫,暨真能體驗人生之無價值者,終莫能有此期望。何則,夫人當毛發未燥,血氣方盛之時,欲其遺棄人世,自非易事。試征諸佛弟子之先例,曷嚐不以動機真純,道念堅鞏,牢不可拔哉。”
聽那個人一口氣就好像在背誦課文,其實二幫一句都沒有聽懂,不過模棱兩可之間,感覺到他說的意思就好像是,隻要你心中有佛,其實在家也就是出家。...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