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三招?那三招?”祝彪一聽削藩的招數隻有三招,不禁好奇的坐起了身子。
“第一招,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楊玨扳著指頭道:“將全國的殺氣,滿朝的戾氣,在酒席之上化於無形,此誠上策也。”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的這種手段比起他前麵的漢高祖和他後麵的明太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此次事件史稱“杯酒釋兵權”。
祝彪問道:“那第二招呢?”
楊玨道:“高祖遊雲夢。”
高祖遊雲夢指的是當漢高祖劉邦聽說韓信在楚陳兵出入,於是采取陳平偽遊雲夢之計,當韓信前來接駕的時候逮捕韓信,貶為淮陰侯。
楊玨不待祝彪再問第三招,又補充道:“其實草民以為,高祖遊雲夢之計不可取。”
祝彪不解的問道:“為什麽?”
楊玨道:“劉邦之所以能在車駕前逮捕韓信,這正說明了韓信並沒有反心,如果韓信真有謀反之意,那恐怕這次被擒的不是韓信,而是漢高祖劉邦了。不過這一招終究沒有流血,沒有殺戮,沒有戰亂,故而也能算得上是一條好計。”
祝彪又問道:“那第三招呢?”
楊玨抿了抿嘴唇,道:“那第三招就是就是要血流成河了。漢景帝的平七國之亂了”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是發生在公元前一五四年發生的一次叛亂,發生於西漢王朝初期的漢景帝三年。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國家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引起之內亂,參與叛亂的共有七個諸侯國,所以叫做“七國之亂”。由竇嬰、周亞夫所平定。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王國勢力和中央集權的矛盾。漢景帝平定了王國叛亂,為後來漢武帝繼續清除地方王國的勢力奠定了好的基礎。
祝彪聽了長歎一聲,道:“兵者,不祥之器,不到萬不得已,不可用啊。那先生以為,朕滅了金國以後,該如何收取眾將的兵權,謹防他們擁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勢呢?”
楊玨道:“可先采取太祖皇帝的杯酒釋兵權之計。”
“如何用,請先生說得清楚些。”
楊玨道:“滅金以後,陛下必然要封官加爵,舉國同慶吧。”
“這是當然。”
“陛下可將眾將全部以封官加爵之名全部調回金陵,待他們到了以後,明升暗降,不動聲色的就可以奪了他們的兵權,此誠為上策。”
“如果要是有人不來金陵呢?”
“那陛下就號令天下軍馬共討之,共擊之。待叛軍叛將被擊滅以後,再行高祖遊雲夢之計,奪取其中一支軍馬的軍權,以為朝廷的根本,其他的再設計破之。”
祝彪聽到這裏,看了一眼楊玨,突然打了個哈欠,道:“先生,朕累了,今天就先到這裏吧。今天你我二人的對話,萬不可讓任何人知曉。包括你的好友德玉,不然滅頂之禍,必然降臨,你可明白?”
楊玨一聽這話,急忙跪在地上:“草民遵旨!”
********分割線********
就在大明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四大軍團在金陵城下玉金兵浴血拚殺的時候,中路的嶽飛所部軍馬和西路的吳玠吳璘兄弟的軍馬也在和金人鏖戰。
嶽飛留下何元慶、餘化龍在鄂州籌備軍糧,招募訓練新兵,而他自己則率領主力第二軍團的北上,先行搶占了襄州。
襄州就是今天的襄樊,襄樊也就是襄陽和樊城兩座城池的合稱。
作為一方重鎮,襄州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義。在中國地理格局的大形勢中,襄州既是東西之間的一個聯係樞紐,又是南北之間的一個重要接觸部。襄州所處的南陽盆地具有東西伸展、南北交匯的特點。無論是東西之爭,還是南北之爭,南陽盆地都是必爭之地。襄州地處南陽盆地的南部,依托湖北,通過漢水和長江,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由南陽盆地,可以北出中原,可以西入關中,還可經漢中而聯絡隴西。南北對抗時,南方的軍事防禦線東西延綿三四千裏,襄州便處在這條漫長戰線的東南段與西北段之間的連接點上。因此,襄州作為湖北境內的一大重心,實已超出了局部地域性而具有了全局性的意義。
無論是對於南方還是對於北方,襄州的歸屬與經營的是否得當,足以決定其在戰略上是主動還是被動。南方如欲向北方進取或抵禦北方的進逼,勢必重視襄州的經營。經營好襄州,足以協凋整個戰線。襄州戰區可在東、西戰區之間左右伸縮,配合呼應,協同作戰。曆史上桓溫、劉裕、嶽飛、吳拱等都曾藉襄州而有所作為,李綱、陳亮等人也曾建議當政者經營襄州,收複中原。對於北方來說、控製襄州則可獲得兩個決定性的效果:一舉截斷南方漫長的防線;控製長江上遊之勢。西晉滅吳、隋滅陳、蒙古滅南宋都是大大地得益於對襄州的控製和經營;曹操、苻堅、拓跋宏也都曾試圖爭襄陽而圖江南。
這些,作為一代名將嶽飛豈能不知。他之所以統兵駐守襄州,而讓何元慶、餘化龍坐守鄂州,這樣既可以對中原的金軍保持一種軍事上的壓力,又可以通過漢水,讓鄂州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源源不絕的供應襄州。
金軍的西路軍統帥粘沒喝也當然知道襄州對他們南下滅明的重要性,既然兩支天下的驍勇之師,兩隻猛虎都盯住了襄州,那襄州也就必不可免的要經曆一場惡戰的洗禮了。
嶽飛的第二軍團原本有十餘萬人,但是嶽飛覺得兵在精而不在多,經過他自己的精心挑選,裁汰老弱,隻留下了六萬人馬,嶽飛又親自操練這六萬人馬,將這六萬大軍操練成了精銳之師,隻等著血與火的洗禮。
“第一招,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楊玨扳著指頭道:“將全國的殺氣,滿朝的戾氣,在酒席之上化於無形,此誠上策也。”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的這種手段比起他前麵的漢高祖和他後麵的明太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此次事件史稱“杯酒釋兵權”。
祝彪問道:“那第二招呢?”
楊玨道:“高祖遊雲夢。”
高祖遊雲夢指的是當漢高祖劉邦聽說韓信在楚陳兵出入,於是采取陳平偽遊雲夢之計,當韓信前來接駕的時候逮捕韓信,貶為淮陰侯。
楊玨不待祝彪再問第三招,又補充道:“其實草民以為,高祖遊雲夢之計不可取。”
祝彪不解的問道:“為什麽?”
楊玨道:“劉邦之所以能在車駕前逮捕韓信,這正說明了韓信並沒有反心,如果韓信真有謀反之意,那恐怕這次被擒的不是韓信,而是漢高祖劉邦了。不過這一招終究沒有流血,沒有殺戮,沒有戰亂,故而也能算得上是一條好計。”
祝彪又問道:“那第三招呢?”
楊玨抿了抿嘴唇,道:“那第三招就是就是要血流成河了。漢景帝的平七國之亂了”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是發生在公元前一五四年發生的一次叛亂,發生於西漢王朝初期的漢景帝三年。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國家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引起之內亂,參與叛亂的共有七個諸侯國,所以叫做“七國之亂”。由竇嬰、周亞夫所平定。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王國勢力和中央集權的矛盾。漢景帝平定了王國叛亂,為後來漢武帝繼續清除地方王國的勢力奠定了好的基礎。
祝彪聽了長歎一聲,道:“兵者,不祥之器,不到萬不得已,不可用啊。那先生以為,朕滅了金國以後,該如何收取眾將的兵權,謹防他們擁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勢呢?”
楊玨道:“可先采取太祖皇帝的杯酒釋兵權之計。”
“如何用,請先生說得清楚些。”
楊玨道:“滅金以後,陛下必然要封官加爵,舉國同慶吧。”
“這是當然。”
“陛下可將眾將全部以封官加爵之名全部調回金陵,待他們到了以後,明升暗降,不動聲色的就可以奪了他們的兵權,此誠為上策。”
“如果要是有人不來金陵呢?”
“那陛下就號令天下軍馬共討之,共擊之。待叛軍叛將被擊滅以後,再行高祖遊雲夢之計,奪取其中一支軍馬的軍權,以為朝廷的根本,其他的再設計破之。”
祝彪聽到這裏,看了一眼楊玨,突然打了個哈欠,道:“先生,朕累了,今天就先到這裏吧。今天你我二人的對話,萬不可讓任何人知曉。包括你的好友德玉,不然滅頂之禍,必然降臨,你可明白?”
楊玨一聽這話,急忙跪在地上:“草民遵旨!”
********分割線********
就在大明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四大軍團在金陵城下玉金兵浴血拚殺的時候,中路的嶽飛所部軍馬和西路的吳玠吳璘兄弟的軍馬也在和金人鏖戰。
嶽飛留下何元慶、餘化龍在鄂州籌備軍糧,招募訓練新兵,而他自己則率領主力第二軍團的北上,先行搶占了襄州。
襄州就是今天的襄樊,襄樊也就是襄陽和樊城兩座城池的合稱。
作為一方重鎮,襄州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義。在中國地理格局的大形勢中,襄州既是東西之間的一個聯係樞紐,又是南北之間的一個重要接觸部。襄州所處的南陽盆地具有東西伸展、南北交匯的特點。無論是東西之爭,還是南北之爭,南陽盆地都是必爭之地。襄州地處南陽盆地的南部,依托湖北,通過漢水和長江,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由南陽盆地,可以北出中原,可以西入關中,還可經漢中而聯絡隴西。南北對抗時,南方的軍事防禦線東西延綿三四千裏,襄州便處在這條漫長戰線的東南段與西北段之間的連接點上。因此,襄州作為湖北境內的一大重心,實已超出了局部地域性而具有了全局性的意義。
無論是對於南方還是對於北方,襄州的歸屬與經營的是否得當,足以決定其在戰略上是主動還是被動。南方如欲向北方進取或抵禦北方的進逼,勢必重視襄州的經營。經營好襄州,足以協凋整個戰線。襄州戰區可在東、西戰區之間左右伸縮,配合呼應,協同作戰。曆史上桓溫、劉裕、嶽飛、吳拱等都曾藉襄州而有所作為,李綱、陳亮等人也曾建議當政者經營襄州,收複中原。對於北方來說、控製襄州則可獲得兩個決定性的效果:一舉截斷南方漫長的防線;控製長江上遊之勢。西晉滅吳、隋滅陳、蒙古滅南宋都是大大地得益於對襄州的控製和經營;曹操、苻堅、拓跋宏也都曾試圖爭襄陽而圖江南。
這些,作為一代名將嶽飛豈能不知。他之所以統兵駐守襄州,而讓何元慶、餘化龍坐守鄂州,這樣既可以對中原的金軍保持一種軍事上的壓力,又可以通過漢水,讓鄂州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源源不絕的供應襄州。
金軍的西路軍統帥粘沒喝也當然知道襄州對他們南下滅明的重要性,既然兩支天下的驍勇之師,兩隻猛虎都盯住了襄州,那襄州也就必不可免的要經曆一場惡戰的洗禮了。
嶽飛的第二軍團原本有十餘萬人,但是嶽飛覺得兵在精而不在多,經過他自己的精心挑選,裁汰老弱,隻留下了六萬人馬,嶽飛又親自操練這六萬人馬,將這六萬大軍操練成了精銳之師,隻等著血與火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