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蒼藍色火光在格利澤581e行星上衝天而起,給行星的自轉提供了一個側向力矩,讓行星的自轉速率逐漸降低。(.)


    當行星的自轉角速度下降1個百分點後,行星發動機變更了加速方向,開始對行星的自轉進行加速,回複到了格利澤581e原本的自轉速度。


    “格利澤581e,行星發動機試運轉完成。――諾亞報告”


    諾亞微微鬆了一口氣,這樣一來,因地球的到來需要修改公轉軌道的兩顆行星的發動係統都已經建設完畢,之所以現在沒有幫這兩顆行星搬家,是因為在地球到來之前,諾亞還不想破壞這個星係已經持續數億年的穩定係統。


    原本圍繞格利澤581e的一顆體積比月球略大的衛星也被諾亞轉移到了西德尼亞星的身邊,成為了西德尼亞星的第一顆衛星。


    畢竟需要修改公轉軌道的行星如果擁有衛星的確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必須先將這顆衛星轉移走,以防在變軌過程中行星與衛星間的引力平衡被打破導致行星和衛星相撞的災難發生。


    這顆被趕出來的衛星被諾亞取名叫【黑月】,和之前的寶藏衛星【藍月】相呼應,隻是因為這顆衛星上覆蓋有一層厚厚的四氧化三鐵和塵埃,讓整顆衛星通體呈灰黑色,而這顆衛星本身上並沒有太多稀缺的資源,就帶來了這麽隨便的取名。


    由於資源稀缺,黑月一開始並沒有被諾亞放在心上,但在建造行星發動機時讓諾亞感到有點訝異的是,這顆衛星的結構穩定性非常好,陸地架構非常穩固,建造行星發動機幾乎不用考慮建造地點,因為它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支持得起行星發動機的推力。


    這讓諾亞誕生出一些有趣的想法,給【黑月】建造的行星發動機並不是隻為了變軌的豆腐渣工程,因為這顆衛星出色的穩定性,再加上它的體積本身就比行星小很多,可以擁有一定的靈活性,就像之前在太陽係為月球裝上行星發動機當做武器一樣,【黑月】或許也能作為另一件戰略兵器。


    星體級的巨大體積可以擺脫戰艦的空間限製,可以在衛星上建造數萬台大規模重元素聚變發動機,這樣黑月的能量輸出就可以遠遠超過宇宙飛船,供應起尋常飛船遠遠供應不起的巨型氦閃武器,這樣一來,整顆【黑月】或許就可以成為一台可以移動的超級炮塔,雖然由於無法搭載衝量引擎而不能進行光年級的遠征,但至少可以讓它成為防衛格利澤581星係的超級兵器。


    在諾亞的戰爭模擬演算中,這種兵器的確可以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不過由於其航速太慢和目標太大,所以需要大量的護衛艦來保駕護航,完完全全是為了作為艦隊身後的火力要塞而存在的。[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而本來給地球尋找一顆類似月亮的衛星也是諾亞的既定事項,原因不光是對月亮的懷念,衛星繞行星公轉產生的引力可以引動地表的潮汐,這就能加快地表的生態循環,某種意義上對地球的生態修複很有好處,或許等地球到達格利澤星係後,黑月可以成為新的月亮,不僅僅隻是一個環境催化劑,而是作為地球真正意義上的近衛軍存在。


    至【黑月】的改造計劃成型後,一種全新的武器形態――【戰星】,被諾亞收入了資料庫裏。


    星係改造工作已經準備就緒,西德尼亞社會也一直在往好的趨勢發展,資源貯備完全充足。


    所以,諾亞知道,該將計算力往科研工作上傾斜了。


    在飛船近光速航行的過程,諾亞發現了艦隊目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缺點,那就是在近光速航行中,飛船的外殼是完全暴露在宇宙環境中的,星際塵埃,隕石碎片……都可以對飛船造成磨損,雖然材料科技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但這種無意義的損耗依舊會存在。


    而等離子體護罩也不是能夠一直開啟的東西,等離子體護罩並不是許多科幻作品中的能量護罩,可以在物理和能量雙方麵防禦,它隻是在飛船外支持起了一層規則的等離子氣體,由於等離子氣體的超高溫度可以防禦大部分動能武器,而在激光和粒子束武器下,這種防禦能力就會大打折扣了。


    諾亞原本的計劃是借由大統一理論的四種基本力轉換,將電磁力轉換為引力和斥力,在飛船上形成一個斥力場,這樣基本就可以免疫星際塵埃的磨損,即使對實彈和粒子束武器,也會有很強的偏轉作用,當斥力到達一定程度時,甚至連光束武器也無法構成威脅,雖然前提是黑洞引力級別的斥力……


    因為大統一理論可以實現四種基本力的轉化,所以在理論上並沒有什麽難關,但當在實驗上進行引力場和斥力場的構建時,諾亞卻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


    生成一個引力或斥力,諾亞的確可以做到,西德尼亞人居住用飛船內部都被從上到下固定的兩極施加了指向地麵的引力,但在這樣的生成過程中,諾亞隻能做到在不同的【兩極】之間形成一個固定方向的引力或相互的斥力,而無法做到像擁有質量的質點那樣來自各個方向永遠指向質心的引力。


    打個比方,把引力當做一個水麵,諾亞可以讓水麵往一個固定的方向流動,但不能在水麵上營造出一個漩渦,讓所有水流都向這個漩渦聚集……


    諾亞知道這並不是一個技術難關,這是因為自己在理論方麵的缺失導致的,換句話說,引力場和斥力場構建,就是諾亞遇到的第一個科技壁障。


    要越過科技壁障,發展技術和積累數據都是不行的,需要的是在理論層麵的突破,諾亞知道,由於大統一理論和萬有引力定理的掌握,自己已經敲開了引力的大門,但某些理論的缺失,讓諾亞無法越過這道大門前的門檻。


    在卡拉文明遺留下的技術中,完全沒有關於引力場和斥力場的技術存在,而卡拉文明的遺留飛船上,諾亞也沒有找到類似的裝置,所以很可能,連卡拉文明都還沒有攻破引力領域的這一層科技壁障。


    每一個文明的發展方向不同,卡拉文明的通訊和引擎上的科技也是遠遠領先他們的文明程度,其他方麵也就必然會稍顯弱勢,並不是說一個高等文明的每一項科技都會勝過低等文明,就像之前諾亞發現的西德尼亞對於甲烷這種基礎化學能的高效生產與利用,西德尼亞在基礎化學能這一塊的成就無疑也勝過了諾亞。


    引力來源於質量,為了研究引力,就得先從質量入手,希格斯場的研究就變得極為重要。


    希格斯機製解釋說,宇宙充滿著一個名為希格斯場的東西,由於希格斯場的存在,原本沒有質量的基本粒子可以從中獲得能量,由這些能量再轉換為質量,因此粒子通過遍布宇宙中的希格斯場時就像穿過“海洋”,使粒子受到“阻力作用”,這就是物理學家所尋找的萬物質量之謎。


    舊文明的物理學家們曾經建立了一套名為【標準模型】的基本粒子模型,這個模型預言了61種基本粒子的存在,前60種很早就被發現,隻有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與否一直困擾著人們。


    21世紀在大型強子對撞實驗中證明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也就間接證明了希格斯機製的正確性,完善了【標準模型】,這也為後來guts(大統一理論)的誕生提供了理論支持,但在這些61種基本粒子之後,又有一種存在於假想中的基本粒子被提了出來――【引力子】。


    引力子,又稱重力子,在物理學中是一個傳遞引力的假想粒子。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可以歸結為構成這兩個物體的粒子之間的引力子交換。為了傳遞引力,引力子必須永遠相吸、作用範圍無限遠及以無限多的型態出現。


    希格斯機製賦予了質量,引力子卻成為了質量與引力的中間橋梁。


    【guts】(大統一理論)的誕生,其實也離不開引力子,引力子和其餘幾種基本粒子的關係,以及引力的生成形式,本都是解出大統一理論的重要資料,但很可惜的是,人類最終都沒能發現引力子,然而卻有科學家依靠想象實驗,按粒子對撞機中的現象推導出了一種引力子模型,預言出了引力子的性質和與其他基本粒子的關係,為後來大統一理論的誕生提供了統一引力與其他三大基本力的重要依據。


    明明沒有發現引力子,卻預言出了正確的引力子模型,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同時也是遺憾,推導出引力子模型的那位科學家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真正發現引力子,這也成為了文明曆史上的漏洞。


    諾亞知道,如果自己不在人類所構建的標準模型上更進一步的話,可能永遠無法突破這這一層科技壁障,諾亞也不知道引力子到底是幾型文明才會涉及到的領域,但既然它已經成為科技壁障擺在自己的麵前,那諾亞就必須攻破它。


    為了研究基本粒子的性質,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建設必不可少,粒子對撞機,說白了就是加速質子到接近於光速時將兩顆相反反向的質子對撞而已,在對撞的那一刹那能級將接近於宇宙誕生之初的大爆炸,無數基本粒子會在這一刻誕生,同時無數的物理規律也是在這一刻誕生的。


    但由於相對論的限製,就算是一顆質子,真正加速的光速需要的能量也是無限大,而無限大的能量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被加速粒子隻能無限接近光速但永遠不能抵達光速,越大型的粒子加速器,給粒子加速的次數就會越多,粒子就越能靠近光速,相撞那一刻的能級就越能接近於宇宙大爆炸,所以,粒子對撞機自然就越大越有技術價值。


    以前地球上的實驗室建造的大型粒子對撞機大多都隻是環山脈,長度能超過一千公裏就算非常巨大的了,但這還是差得太遠了。而曾經的林軒就向聯合國遞交了建造環地球大型粒子對撞機的申請,可惜失敗了,而諾亞的預定是在西德尼亞星的同步軌道上建造一個更大的環行星粒子對撞機,但在開工之前,諾亞改變了想法。


    既然資源如此充裕,為何不玩大一點?


    環行星太小氣了,環恒星是不是可以試試?


    畢竟粒子對撞實驗所能探究的真理遠遠不局限於引力子,宇宙中各種規律都能在這個實驗中找到影子,既然要造,那就一勞永逸,造出一個以前的科學家們隻有做夢時才會夢見的超巨型粒子對撞機!


    諾亞將選擇建造地點的目光投向了格利澤581恒星,很快就計算出了一條適合的環恒星建造軌道,考慮到格利澤581恒星的質量,體積,洛希極限……以及圍繞它旋轉的6顆行星的存在,諾亞在距離格利澤581恒星4000萬公裏的位置設計出了環格利澤581超巨型粒子對撞機的建造軌道。


    這台超巨型粒子對撞機的全部長度,將超過3億公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諾亞的旅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絕對星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絕對星等並收藏諾亞的旅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