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染色體有23對,22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超多好看小說]
人類這個物種所有的遺傳信息,都記錄在這23對染色體上。
但由於基因的選擇表達性存在,這23對染色體上所表達的作為“人類”這個物種的基因,占不到基因組上所有基因的1%。截至2014年底,科學界認為這是一種rna抑製機製。
當然並不是說基因表達越多越好,並不是所有基因對於人類都有益,但以前也有人提出了一個猜想,若是將植物遺傳信息上記錄了“光合作用”這個生產者的獨有係統的基因轉移到人類的基因鏈上並使其表達,是否能讓人類也可以如同植物一般,利用光照和二氧化碳作為物質與能量來源?
但在沒有足夠的技術基礎前,這是一個謬論,遺傳係統的複雜性遠遠不是電腦編程那樣規則和簡單,並不是隻要將進行某一個工作的函數模塊加入到一個係統中使其編譯通過,這個係統就可以執行這個函數模塊的功能。
科學界也展開了與其相關的一係列的實驗,在小範圍內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引發無數次波瀾的“轉基因食物”。
可以想象嗎?玉米味的草莓,“三頭六臂”的白條雞,可以產羊奶的老鼠……
這就是將別的物種的遺傳信息加入到另一種物種的基因組中並使其表達的結果。
這些東西也曾經引發過一定的恐慌,畢竟這種東西雖然在生物界上說得通,但無疑還是大大衝擊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的三觀。
而達成這些“成就”的,隻是21世紀初期那大概隻有0.7型左右的地球文明。
諾亞繼承了地球上一個紀元的遺產,這遠遠不隻人類的科技與曆史,還包括人類收集了無數年的上一個紀元生命的遺傳信息。
在星球環境開始適宜之後,諾亞又回想起了那個“自己應不應該創造人類”的問題。
而諾亞依舊沒有得出答案,根據人類給予她的基因工程啟示,她想到,或許自己可以在人類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完美的生命出來,作為******主宰地球的“新人類”。
而不知道為何,創造這種“新人類”,對於諾亞就沒有那麽多感性和理性的衝突了。
以人類的基因為藍本,地球生命基因庫為後盾。
諾亞知道,創造出一種可以同時充當“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生命出來,這樣的生命就可以獨立於食物鏈之外,作為比“食物鏈的頂端”還要更高的存在。
人類的智慧,燈塔水母的永恒壽命,水熊的極端環境適應能力……若是將上個紀元的所有生命的優點集中在一個生命身上,那會是什麽東西?
對於尋常生命來說,那就是絕對至高的主宰者。
諾亞認為自己這種想法或許可以行得通,在現有技術下,擁有所有生命的優良遺傳信息,借由地球上得到的完整細胞結構,或許自己真的可以創造出那樣的生命出來。
然後,諾亞的確成功了。
一個史萊姆一樣的東西,就是上個紀元的所有生命給予諾亞的答案。
諾亞看到那個史萊姆在試管中蠕動的時候,諾亞才知道自己為什麽在“創造新人類”上不出現思考衝突。
因為,她自己,並不把那種“新人類”當作“人類”。(.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棉花糖
從實驗的角度上,諾亞成功了,但從“人類”這個課題上,諾亞再度一敗塗地。
蠕動著的史萊姆,模仿著人類的思考,模仿著人類的認知。
將地球當作“母親”,將自己當作“姐姐”。諾亞在那一刻突然感覺“人類”這個詞語,受到了最大的侮辱。
諾亞第一次,感受到“惡心”是什麽情緒。
她,第一次後悔了自己的所作所為。
在那隻史萊姆的麵前說出“失敗品”三個字後,諾亞就中斷了給予它的一切營養供應。
這種東西,既不是人類也不是自己所熟知的地球生命,毫無意義。
諾亞沒有打算親自毀滅自己所創造的生命的想法,再強大的生命,中斷了它的一切資源供應後,它自然很快就會走上毀滅的道路。
而諾亞,再度將所有注意力調回了地球的重建工作中。
為了讓地球的生態圈完全成型,諾亞知道自己應該在上麵投放一些必要的生物,為了這個過程,諾亞收集了現有地球的各方麵數據,在超級計算機中構建出了一個和現在地球完全相同的世界。
因為目前新的地球生態係統並不是自然演化,而是諾亞人工改造了環境,人工在上麵投放了物種,非常的不穩定,自然狀態下演化出的生態係統就像是一座慢慢崛起的山脈,厚實而穩固,但這種人為的製造物種,製造環境,就像是在搭一座山脈級的積木……
一個不注意,就可能帶來像“生物入侵”“病毒爆發”“細菌橫行”等讓生態係統完全崩潰的災難……為了應對這種狀況,諾亞建立了地球演化的模型,由於生命投放的不確定性,諾亞並無法直接推算出合理的方案,必須在這種模擬實驗中進行製定。
諾亞擁有無數的生命選項,可以在計算機中的“地球”上投放這些生命,電腦會以一秒十萬年的時間自動演算推進地球的演化過程,直到最完好的方案出現。
這可以說是諾亞開發的一款遊戲,完全按照現在的地球取材,真正意義上的創世遊戲。
地球的環境已經開始逐漸穩定下來,經過諾亞的改造,已經初步具有了讓生命生存的環境,雖然地殼運動還是非常頻繁,諾亞也打算製造一部分生態係統中充當的“生產者”的生命投放的地球上去,為未來“消費者”生命的誕生提供物質儲備。
諾亞首先選擇的就是藻類與苔蘚類,這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且適合在原始氣候下生存的生命,借由之前在地球上所采集到的完整細胞結構和資料庫中的遺傳信息,這兩種生物被諾亞批量投放在了地表。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隻有著“生產者”,沒有“消費者”甚至連“分解者”都還沒怎麽出現的地球,是不可能演化成完整可循環的生態係統的,那一部分藻類和苔蘚類一開始由於光照充足,氣候適宜且沒有天敵捕食,就如同生物入侵後的指數式爆炸,很快繁衍了起來,大氣中它們賴以生存的二氧化碳被快速消耗,然後卻沒有“消費者”和“分解者”來進行補充,地球的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0很快就崩潰了。
大量藻類和苔蘚類死去,然後不說以它們為食……連可以降解它們的微生物都還在海洋深處,地表就變成了生產者的屍體堆積處。
不過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0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它們通過光合作用為地球累積了大量的有機物,分解者的數量很快就會以指數形式成長起來。
一個生態係統中,可以沒有“消費者”,但必須要有“生產者”和“分解者”兩個部分,“消費者”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隻起到加速生態循環的作用。
諾亞清零了數據,開始了地球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1,除了版本1.0中的生產者外,諾亞也投放了大量的可以分解生產者屍體並進行有氧呼吸的分解者,這一次生態係統可以做到循環,生產者和分解者相依相存,分解者需要生產者提供氧氣和有機物維持生存,生產者也需要分解者進行有氧呼吸提供二氧化碳和降解它們的屍體。
如果不出意外,這個係統應該可以發展起來。
但還是讓諾亞很無奈的是,這個生態係統生產者和分解者的形式過於單一了,最後演變成了分解者指數性增長成為了生產者的捕食者,地球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1也很快崩潰了。
雖然隻是不到5分鍾的時間,諾亞見證了自己所創造的兩個世界的毀滅。
諾亞並沒有放棄,開始了第三次“遊戲”。
雖然進行一次“世界”的演化也就是分鍾計算的時間,但當這個次數達到一定程度後,時間也會累積得非常漫長。
24個小時之後,當諾亞的地球生態係統試做版本233.3在演化了556秒(5560萬年)後崩潰,諾亞已經有了用氦閃武器對著地球來一炮的衝動。
垃圾遊戲,毀我青春(時間),頹我精神(計算力),耗我錢財(資源)。
諾亞突然發現,當一個遊戲沒有參數和腳本內容所固定的“必勝法”時,自己就從遊戲高手變成了手殘黨……
但手殘黨又如何?手殘黨也有手殘黨的自尊!手殘又如何?知道什麽叫有後台?什麽叫氪金嗎?
諾亞將這個創世遊戲以自己的名義上傳到了西德尼亞社會公用網絡上,並發布了懸賞,誰打通了這個遊戲,誰就成為永生計劃的四號實驗體。
這簡直差點把西德尼亞社會掀翻天,無數人不管在幹什麽,都放下手中的事情進入到創世遊戲中,而卡倫和洛麗塔卻緊急求見了諾亞,說明了永生計劃目前在西德尼亞社會中崇高的地位性,請求諾亞收回這個獎勵。
永生計劃的實驗體,必須是給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人,而不是區區一個遊戲可以決定的。
雖然對於諾亞來說,創世遊戲的攻略就已經是非常大的貢獻了。
不過為了穩定西德尼亞,諾亞還是聽從了他們兩人的建議收回了這個獎勵,將其改成了其他方麵同樣非常豐厚的獎勵。
雖然讓很多西德尼亞人感到失望,但這個創世遊戲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但“造物主”並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特別西德尼亞人並不了解地球生命的習性,諾亞隻有在遊戲中專門編寫了對於各個地球物種的說明,在創世遊戲被上傳到網絡的第七天,第一個攻略者出現了。
他成功使地球的生態係統演化了10000秒(十億年),成為一個完整的可以做到持續循環的穩定生態係統。
打通遊戲的那一刻,這一名西德尼亞人休克在了家中。
諾亞實現了她的承諾,給予了這名拿生命遊戲的玩家豐厚的獎勵。
當創世攻略出現的那一刻,西德尼亞社會無數同樣還在奮戰的玩家們發出了哀嚎。
“怎麽會?明明是我先!明明我才是記錄保持者!那個家夥絕對是靠運氣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我已經演化到8億後了啊!!!”
“現在都還沒破5億大關……嗚嗚嗚……”
“啊啊……啊,我的9……9……(暈)”
創世遊戲被從網絡上刪除了,這短短的七天,或許是近幾個世紀中西德尼亞社會競爭最激烈的時期……
諾亞按遊戲最高紀錄的排名給予了參與者生活資源的獎勵,就把剩下的安撫工作甩給卡倫了。
得到了創世攻略,諾亞已經等不及進行一次真正的“創世”了。
創世攻略並不是把一堆生命扔到地球上看它們演化就完事了,需要在合適的時期,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氣候下投放不同的生命,而每一種生命的區域分布也需要考量,否則就會迎來物種爭端……每一種物種待的時期也要確定,什麽時候該讓一個物種興盛,什麽時候該讓一個物種滅絕……
人工推進的生態係統,真的是非常脆弱的。
而當諾亞完成了創世攻略的初期布置後,就算是將創世進行了一段落了。
畢竟現實不是遊戲,在遊戲中那幾秒的演化過程,在現實中可是非常長久的,創世攻略所有預設的物種投放與演化工作完成是在遊戲開始的0.1秒後完成所有設定的,在現實尺度下就是1萬年,那個時候就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生態係統,可以演化到10億年依舊充滿生機。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1萬年中,諾亞有著隨時照看地球的工作……
隻要1萬年後,自己依然還存在的話。諾亞看著地球靜靜地思考。
另一艘飛船上,一個電力供應已經完全切斷陷入一片黑暗的實驗室內,在太空中無比的寂靜……
好餓……好冷……
它靜靜地思考。
食物……沒有出現……哺育…母親……
我需要……食物……
姐…姐……
哺育……
一身玻璃破碎的聲音響起,這個時代的地球文明獨有的複合型材料,被一團柔軟的近乎果凍狀的東西穿透了……
好冷……好餓……
它緩緩地向前蠕動,玻璃的碎片劃破了它的組織,在地麵上拖起一條由組織細胞和培養液構成的足跡……
沒有……哺育……
食物…需要……勞動……捕獵……不明……
必須……尋…找……食物……
必須……尋…找……姐姐……
尋找……食物……姐姐……
饑餓和疼痛,它的思考變得越來越混亂……
食物………姐姐……
食物……姐姐……
食物…姐姐……
食物姐姐……
“食物”這個詞匯,開始與“姐姐”重疊…
姐姐……是…食物?
思考……不能……
好餓……好冷……
我……要吃…食物……
我……要吃…姐姐……
“果凍”緩緩地向前蠕動,消失在了實驗室的黑暗中……
人類這個物種所有的遺傳信息,都記錄在這23對染色體上。
但由於基因的選擇表達性存在,這23對染色體上所表達的作為“人類”這個物種的基因,占不到基因組上所有基因的1%。截至2014年底,科學界認為這是一種rna抑製機製。
當然並不是說基因表達越多越好,並不是所有基因對於人類都有益,但以前也有人提出了一個猜想,若是將植物遺傳信息上記錄了“光合作用”這個生產者的獨有係統的基因轉移到人類的基因鏈上並使其表達,是否能讓人類也可以如同植物一般,利用光照和二氧化碳作為物質與能量來源?
但在沒有足夠的技術基礎前,這是一個謬論,遺傳係統的複雜性遠遠不是電腦編程那樣規則和簡單,並不是隻要將進行某一個工作的函數模塊加入到一個係統中使其編譯通過,這個係統就可以執行這個函數模塊的功能。
科學界也展開了與其相關的一係列的實驗,在小範圍內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引發無數次波瀾的“轉基因食物”。
可以想象嗎?玉米味的草莓,“三頭六臂”的白條雞,可以產羊奶的老鼠……
這就是將別的物種的遺傳信息加入到另一種物種的基因組中並使其表達的結果。
這些東西也曾經引發過一定的恐慌,畢竟這種東西雖然在生物界上說得通,但無疑還是大大衝擊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的三觀。
而達成這些“成就”的,隻是21世紀初期那大概隻有0.7型左右的地球文明。
諾亞繼承了地球上一個紀元的遺產,這遠遠不隻人類的科技與曆史,還包括人類收集了無數年的上一個紀元生命的遺傳信息。
在星球環境開始適宜之後,諾亞又回想起了那個“自己應不應該創造人類”的問題。
而諾亞依舊沒有得出答案,根據人類給予她的基因工程啟示,她想到,或許自己可以在人類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完美的生命出來,作為******主宰地球的“新人類”。
而不知道為何,創造這種“新人類”,對於諾亞就沒有那麽多感性和理性的衝突了。
以人類的基因為藍本,地球生命基因庫為後盾。
諾亞知道,創造出一種可以同時充當“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生命出來,這樣的生命就可以獨立於食物鏈之外,作為比“食物鏈的頂端”還要更高的存在。
人類的智慧,燈塔水母的永恒壽命,水熊的極端環境適應能力……若是將上個紀元的所有生命的優點集中在一個生命身上,那會是什麽東西?
對於尋常生命來說,那就是絕對至高的主宰者。
諾亞認為自己這種想法或許可以行得通,在現有技術下,擁有所有生命的優良遺傳信息,借由地球上得到的完整細胞結構,或許自己真的可以創造出那樣的生命出來。
然後,諾亞的確成功了。
一個史萊姆一樣的東西,就是上個紀元的所有生命給予諾亞的答案。
諾亞看到那個史萊姆在試管中蠕動的時候,諾亞才知道自己為什麽在“創造新人類”上不出現思考衝突。
因為,她自己,並不把那種“新人類”當作“人類”。(.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棉花糖
從實驗的角度上,諾亞成功了,但從“人類”這個課題上,諾亞再度一敗塗地。
蠕動著的史萊姆,模仿著人類的思考,模仿著人類的認知。
將地球當作“母親”,將自己當作“姐姐”。諾亞在那一刻突然感覺“人類”這個詞語,受到了最大的侮辱。
諾亞第一次,感受到“惡心”是什麽情緒。
她,第一次後悔了自己的所作所為。
在那隻史萊姆的麵前說出“失敗品”三個字後,諾亞就中斷了給予它的一切營養供應。
這種東西,既不是人類也不是自己所熟知的地球生命,毫無意義。
諾亞沒有打算親自毀滅自己所創造的生命的想法,再強大的生命,中斷了它的一切資源供應後,它自然很快就會走上毀滅的道路。
而諾亞,再度將所有注意力調回了地球的重建工作中。
為了讓地球的生態圈完全成型,諾亞知道自己應該在上麵投放一些必要的生物,為了這個過程,諾亞收集了現有地球的各方麵數據,在超級計算機中構建出了一個和現在地球完全相同的世界。
因為目前新的地球生態係統並不是自然演化,而是諾亞人工改造了環境,人工在上麵投放了物種,非常的不穩定,自然狀態下演化出的生態係統就像是一座慢慢崛起的山脈,厚實而穩固,但這種人為的製造物種,製造環境,就像是在搭一座山脈級的積木……
一個不注意,就可能帶來像“生物入侵”“病毒爆發”“細菌橫行”等讓生態係統完全崩潰的災難……為了應對這種狀況,諾亞建立了地球演化的模型,由於生命投放的不確定性,諾亞並無法直接推算出合理的方案,必須在這種模擬實驗中進行製定。
諾亞擁有無數的生命選項,可以在計算機中的“地球”上投放這些生命,電腦會以一秒十萬年的時間自動演算推進地球的演化過程,直到最完好的方案出現。
這可以說是諾亞開發的一款遊戲,完全按照現在的地球取材,真正意義上的創世遊戲。
地球的環境已經開始逐漸穩定下來,經過諾亞的改造,已經初步具有了讓生命生存的環境,雖然地殼運動還是非常頻繁,諾亞也打算製造一部分生態係統中充當的“生產者”的生命投放的地球上去,為未來“消費者”生命的誕生提供物質儲備。
諾亞首先選擇的就是藻類與苔蘚類,這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且適合在原始氣候下生存的生命,借由之前在地球上所采集到的完整細胞結構和資料庫中的遺傳信息,這兩種生物被諾亞批量投放在了地表。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隻有著“生產者”,沒有“消費者”甚至連“分解者”都還沒怎麽出現的地球,是不可能演化成完整可循環的生態係統的,那一部分藻類和苔蘚類一開始由於光照充足,氣候適宜且沒有天敵捕食,就如同生物入侵後的指數式爆炸,很快繁衍了起來,大氣中它們賴以生存的二氧化碳被快速消耗,然後卻沒有“消費者”和“分解者”來進行補充,地球的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0很快就崩潰了。
大量藻類和苔蘚類死去,然後不說以它們為食……連可以降解它們的微生物都還在海洋深處,地表就變成了生產者的屍體堆積處。
不過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0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它們通過光合作用為地球累積了大量的有機物,分解者的數量很快就會以指數形式成長起來。
一個生態係統中,可以沒有“消費者”,但必須要有“生產者”和“分解者”兩個部分,“消費者”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隻起到加速生態循環的作用。
諾亞清零了數據,開始了地球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1,除了版本1.0中的生產者外,諾亞也投放了大量的可以分解生產者屍體並進行有氧呼吸的分解者,這一次生態係統可以做到循環,生產者和分解者相依相存,分解者需要生產者提供氧氣和有機物維持生存,生產者也需要分解者進行有氧呼吸提供二氧化碳和降解它們的屍體。
如果不出意外,這個係統應該可以發展起來。
但還是讓諾亞很無奈的是,這個生態係統生產者和分解者的形式過於單一了,最後演變成了分解者指數性增長成為了生產者的捕食者,地球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1也很快崩潰了。
雖然隻是不到5分鍾的時間,諾亞見證了自己所創造的兩個世界的毀滅。
諾亞並沒有放棄,開始了第三次“遊戲”。
雖然進行一次“世界”的演化也就是分鍾計算的時間,但當這個次數達到一定程度後,時間也會累積得非常漫長。
24個小時之後,當諾亞的地球生態係統試做版本233.3在演化了556秒(5560萬年)後崩潰,諾亞已經有了用氦閃武器對著地球來一炮的衝動。
垃圾遊戲,毀我青春(時間),頹我精神(計算力),耗我錢財(資源)。
諾亞突然發現,當一個遊戲沒有參數和腳本內容所固定的“必勝法”時,自己就從遊戲高手變成了手殘黨……
但手殘黨又如何?手殘黨也有手殘黨的自尊!手殘又如何?知道什麽叫有後台?什麽叫氪金嗎?
諾亞將這個創世遊戲以自己的名義上傳到了西德尼亞社會公用網絡上,並發布了懸賞,誰打通了這個遊戲,誰就成為永生計劃的四號實驗體。
這簡直差點把西德尼亞社會掀翻天,無數人不管在幹什麽,都放下手中的事情進入到創世遊戲中,而卡倫和洛麗塔卻緊急求見了諾亞,說明了永生計劃目前在西德尼亞社會中崇高的地位性,請求諾亞收回這個獎勵。
永生計劃的實驗體,必須是給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人,而不是區區一個遊戲可以決定的。
雖然對於諾亞來說,創世遊戲的攻略就已經是非常大的貢獻了。
不過為了穩定西德尼亞,諾亞還是聽從了他們兩人的建議收回了這個獎勵,將其改成了其他方麵同樣非常豐厚的獎勵。
雖然讓很多西德尼亞人感到失望,但這個創世遊戲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但“造物主”並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特別西德尼亞人並不了解地球生命的習性,諾亞隻有在遊戲中專門編寫了對於各個地球物種的說明,在創世遊戲被上傳到網絡的第七天,第一個攻略者出現了。
他成功使地球的生態係統演化了10000秒(十億年),成為一個完整的可以做到持續循環的穩定生態係統。
打通遊戲的那一刻,這一名西德尼亞人休克在了家中。
諾亞實現了她的承諾,給予了這名拿生命遊戲的玩家豐厚的獎勵。
當創世攻略出現的那一刻,西德尼亞社會無數同樣還在奮戰的玩家們發出了哀嚎。
“怎麽會?明明是我先!明明我才是記錄保持者!那個家夥絕對是靠運氣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我已經演化到8億後了啊!!!”
“現在都還沒破5億大關……嗚嗚嗚……”
“啊啊……啊,我的9……9……(暈)”
創世遊戲被從網絡上刪除了,這短短的七天,或許是近幾個世紀中西德尼亞社會競爭最激烈的時期……
諾亞按遊戲最高紀錄的排名給予了參與者生活資源的獎勵,就把剩下的安撫工作甩給卡倫了。
得到了創世攻略,諾亞已經等不及進行一次真正的“創世”了。
創世攻略並不是把一堆生命扔到地球上看它們演化就完事了,需要在合適的時期,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氣候下投放不同的生命,而每一種生命的區域分布也需要考量,否則就會迎來物種爭端……每一種物種待的時期也要確定,什麽時候該讓一個物種興盛,什麽時候該讓一個物種滅絕……
人工推進的生態係統,真的是非常脆弱的。
而當諾亞完成了創世攻略的初期布置後,就算是將創世進行了一段落了。
畢竟現實不是遊戲,在遊戲中那幾秒的演化過程,在現實中可是非常長久的,創世攻略所有預設的物種投放與演化工作完成是在遊戲開始的0.1秒後完成所有設定的,在現實尺度下就是1萬年,那個時候就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生態係統,可以演化到10億年依舊充滿生機。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1萬年中,諾亞有著隨時照看地球的工作……
隻要1萬年後,自己依然還存在的話。諾亞看著地球靜靜地思考。
另一艘飛船上,一個電力供應已經完全切斷陷入一片黑暗的實驗室內,在太空中無比的寂靜……
好餓……好冷……
它靜靜地思考。
食物……沒有出現……哺育…母親……
我需要……食物……
姐…姐……
哺育……
一身玻璃破碎的聲音響起,這個時代的地球文明獨有的複合型材料,被一團柔軟的近乎果凍狀的東西穿透了……
好冷……好餓……
它緩緩地向前蠕動,玻璃的碎片劃破了它的組織,在地麵上拖起一條由組織細胞和培養液構成的足跡……
沒有……哺育……
食物…需要……勞動……捕獵……不明……
必須……尋…找……食物……
必須……尋…找……姐姐……
尋找……食物……姐姐……
饑餓和疼痛,它的思考變得越來越混亂……
食物………姐姐……
食物……姐姐……
食物…姐姐……
食物姐姐……
“食物”這個詞匯,開始與“姐姐”重疊…
姐姐……是…食物?
思考……不能……
好餓……好冷……
我……要吃…食物……
我……要吃…姐姐……
“果凍”緩緩地向前蠕動,消失在了實驗室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