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門十重戒是什麽?”素問又問。 更新最快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不歌舞及旁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兩人皆道。
在說到“不淫戒”的時候,兩人聲音都有了一點變化。
素問又問二人:“戒律是什麽?”
這次與上次不同,上個問題是戒律的內容,這次問的卻是戒律本身的含義。
“修行的基礎!”
“約束自身的典範!”
二人都是回答。
“也對,也不對。”素問對二人說道,說罷就扔下二人出門而去,留下二人麵麵相覷不知道怎麽回事。
過了十幾分鍾,素問手中拿著一個木桶回來。
將那木桶在房間中裝滿水放到兩人眼前:“這桶就是戒律。”
“這水就是修行!”
“有這個木桶在,才能保證裏麵的水不漏出來,越繼續越多。
有戒律在,才能保證你們的修行不偏離佛道,在正確的路上。
如果這個桶破了,那麽裏麵的水就漏光了。”
素問說著話,手指在木桶上按了一下。隻聽一聲輕響,桶中的水就沿著一個指頭大的小孔漏了出來,滿地都是。
“戒律的宗旨就說白了就是‘止惡行善’。
隻有止息惡行,才能勤修善法,隻有精進戒行,遵奉佛製,才能使身口意三業清淨,戒行無染,而不至於墮惡道,若依戒修定,由定發慧,即能斷除無明,乃至趨向於佛道。
因此戒定慧三學,戒律為首。”
兩人皆是沉默點頭,兩人自然知道戒律的含義,心中也在想素問為什麽要重點說這些,是要嚴懲兩人麽?
若是素問嚴懲兩人,兩人自然會欣然接受。不過心中卻也會有些複雜的情緒。
兩人破戒後心中有著負罪感,也有自己一直堅守的東西被打破之後,心中空落落的感覺。
就像有的人一直遵守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如果他一直堅守著,那麽也許可以堅守一生。但有一次突破後,那麽這種約束在他們心中就並不是那麽牢不可破了,約束也會減弱很多。
比如說貪汙犯,當他們貪汙第一次以後,就再也收不住手了,就是這個道理。
可二人又是奉命外出辦事,不敵對方被擒後,被下了藥才會破戒,並不是主觀想要破戒。
這就讓兩人心中既痛苦又矛盾。
素問自然知道這點,所以才會這麽麻煩的來解決這個事情,才會先讓他們自己思考兩天才來解決這個事情。
“戒律的意義其實我不說,你們也都知道。”
“請住持責罰!”兩人突然開口,主動請求責罰。
“先不提責罰。我還想要問你二人,我禪宗的主張是什麽?”素問問道。
“直指本心,見性成佛。”兩人皆道。
這八個字,道明了禪宗真義,也是禪宗與其他宗最大的不同。
“那麽戒律與見性有什麽關聯?”
素問見兩人在思索,直接說道:“戒律是工具,是讓你們維持清淨心,尋找真我的工具。在戒律的約束下,你們才能夠不走上歧途,始終在水桶的範圍內。”
“但我若是喝酒了,破戒了,那又如何?”素問反問。
“一次自然不會有什麽影響,但若是不能守住本心,卻容易沉迷其中,做下錯事。”行苦低聲說道。
“不錯。”素問點頭。
“我若是能守住本心,那麽破戒對我是否還有影響?世間萬物皆為虛,破戒也是虛幻,表麵上的破戒,無法影響我的本心,那麽又如何?”
兩人思索,一個個目光中露出恍然,對素問合適道:“明白了,多謝住持。”
“先別謝我,你二人可守得住本心?”素問問道。
兩人都堅定道:“守得!”
“你二人可守得清淨心!”
兩人仍然點頭:“守得!”
“那煩惱根可在?”
兩人猶豫了下,想說不在,可還是沉默無語。雖然兩人都明白素問的話,可很多事情不是立刻就能放下的。這件事始終在兩人心中留下痕跡。
“你二人既然犯了戒律,無論什麽原因,總要領責罰。”素問說到這裏看了兩人的表情,然後繼續說道:
“你二人在後山上建一間茅屋,在那閉關受罰一年,不到期滿不得下山,不得歸寺。每日飯食都有人給你們送上去。”素問道。
兩人聽了素問的話,倒是沒有什麽不滿的念頭,反而覺得這是再好不過。
用這一年時間,兩人正好能夠梳理心情,努力修行。
在山上不得下山,常年不見人煙,時日久了自然就會把許多影響兩人心緒的東西放下。
雖然是責罰,但對於兩人卻不是什麽壞事。
“甘願受罰!”兩人皆道。
素問點頭:“你二人先回去吧,安排下,明日早飯後便上山,尋找一處可容身的住所。至於那茅草屋,也是由你們自己搭建,算是責罰的一部分。”
“是,住持。”
“另外還有一點,今日我與你們二人說的話,不得與別人說。”
戒律在素問看來雖然是工具,但對於普通僧人來說是修行的基礎。對於兩人目前的情況可以如此,但若是其他僧人也把戒律隻是當成工具,那非出麻煩不可。
就像道濟所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然而後麵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最後的這個責罰,也是素問有意為之,除了上麵所說的讓兩人用這段時間去掉煩惱根之外,也是免得兩人因為這事以後輕忽了戒律。
第二天一早,淨心寺仍然如同往常一般做早課。
離開寺院幾天的住持和幾位法師回來後,淨心寺就一切如常。
在早飯之後,行苦和行鏡二人未與任何人打招呼,就直接上了後山,按照素問所說尋找暫時安身的地方了。
等兩人找到落腳的地方,搬了行李上去,還要先修建一個茅屋出來。
等他二人走後沒多久,行正就上來稟報:“有幾個霓虹的僧人找了過來,據說是須磨寺僧人。”
素問一聽到稟報,腦海中頓時浮現了在大佛寺見到的幾個人。
隻是他們怎麽找過來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不歌舞及旁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兩人皆道。
在說到“不淫戒”的時候,兩人聲音都有了一點變化。
素問又問二人:“戒律是什麽?”
這次與上次不同,上個問題是戒律的內容,這次問的卻是戒律本身的含義。
“修行的基礎!”
“約束自身的典範!”
二人都是回答。
“也對,也不對。”素問對二人說道,說罷就扔下二人出門而去,留下二人麵麵相覷不知道怎麽回事。
過了十幾分鍾,素問手中拿著一個木桶回來。
將那木桶在房間中裝滿水放到兩人眼前:“這桶就是戒律。”
“這水就是修行!”
“有這個木桶在,才能保證裏麵的水不漏出來,越繼續越多。
有戒律在,才能保證你們的修行不偏離佛道,在正確的路上。
如果這個桶破了,那麽裏麵的水就漏光了。”
素問說著話,手指在木桶上按了一下。隻聽一聲輕響,桶中的水就沿著一個指頭大的小孔漏了出來,滿地都是。
“戒律的宗旨就說白了就是‘止惡行善’。
隻有止息惡行,才能勤修善法,隻有精進戒行,遵奉佛製,才能使身口意三業清淨,戒行無染,而不至於墮惡道,若依戒修定,由定發慧,即能斷除無明,乃至趨向於佛道。
因此戒定慧三學,戒律為首。”
兩人皆是沉默點頭,兩人自然知道戒律的含義,心中也在想素問為什麽要重點說這些,是要嚴懲兩人麽?
若是素問嚴懲兩人,兩人自然會欣然接受。不過心中卻也會有些複雜的情緒。
兩人破戒後心中有著負罪感,也有自己一直堅守的東西被打破之後,心中空落落的感覺。
就像有的人一直遵守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如果他一直堅守著,那麽也許可以堅守一生。但有一次突破後,那麽這種約束在他們心中就並不是那麽牢不可破了,約束也會減弱很多。
比如說貪汙犯,當他們貪汙第一次以後,就再也收不住手了,就是這個道理。
可二人又是奉命外出辦事,不敵對方被擒後,被下了藥才會破戒,並不是主觀想要破戒。
這就讓兩人心中既痛苦又矛盾。
素問自然知道這點,所以才會這麽麻煩的來解決這個事情,才會先讓他們自己思考兩天才來解決這個事情。
“戒律的意義其實我不說,你們也都知道。”
“請住持責罰!”兩人突然開口,主動請求責罰。
“先不提責罰。我還想要問你二人,我禪宗的主張是什麽?”素問問道。
“直指本心,見性成佛。”兩人皆道。
這八個字,道明了禪宗真義,也是禪宗與其他宗最大的不同。
“那麽戒律與見性有什麽關聯?”
素問見兩人在思索,直接說道:“戒律是工具,是讓你們維持清淨心,尋找真我的工具。在戒律的約束下,你們才能夠不走上歧途,始終在水桶的範圍內。”
“但我若是喝酒了,破戒了,那又如何?”素問反問。
“一次自然不會有什麽影響,但若是不能守住本心,卻容易沉迷其中,做下錯事。”行苦低聲說道。
“不錯。”素問點頭。
“我若是能守住本心,那麽破戒對我是否還有影響?世間萬物皆為虛,破戒也是虛幻,表麵上的破戒,無法影響我的本心,那麽又如何?”
兩人思索,一個個目光中露出恍然,對素問合適道:“明白了,多謝住持。”
“先別謝我,你二人可守得住本心?”素問問道。
兩人都堅定道:“守得!”
“你二人可守得清淨心!”
兩人仍然點頭:“守得!”
“那煩惱根可在?”
兩人猶豫了下,想說不在,可還是沉默無語。雖然兩人都明白素問的話,可很多事情不是立刻就能放下的。這件事始終在兩人心中留下痕跡。
“你二人既然犯了戒律,無論什麽原因,總要領責罰。”素問說到這裏看了兩人的表情,然後繼續說道:
“你二人在後山上建一間茅屋,在那閉關受罰一年,不到期滿不得下山,不得歸寺。每日飯食都有人給你們送上去。”素問道。
兩人聽了素問的話,倒是沒有什麽不滿的念頭,反而覺得這是再好不過。
用這一年時間,兩人正好能夠梳理心情,努力修行。
在山上不得下山,常年不見人煙,時日久了自然就會把許多影響兩人心緒的東西放下。
雖然是責罰,但對於兩人卻不是什麽壞事。
“甘願受罰!”兩人皆道。
素問點頭:“你二人先回去吧,安排下,明日早飯後便上山,尋找一處可容身的住所。至於那茅草屋,也是由你們自己搭建,算是責罰的一部分。”
“是,住持。”
“另外還有一點,今日我與你們二人說的話,不得與別人說。”
戒律在素問看來雖然是工具,但對於普通僧人來說是修行的基礎。對於兩人目前的情況可以如此,但若是其他僧人也把戒律隻是當成工具,那非出麻煩不可。
就像道濟所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然而後麵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最後的這個責罰,也是素問有意為之,除了上麵所說的讓兩人用這段時間去掉煩惱根之外,也是免得兩人因為這事以後輕忽了戒律。
第二天一早,淨心寺仍然如同往常一般做早課。
離開寺院幾天的住持和幾位法師回來後,淨心寺就一切如常。
在早飯之後,行苦和行鏡二人未與任何人打招呼,就直接上了後山,按照素問所說尋找暫時安身的地方了。
等兩人找到落腳的地方,搬了行李上去,還要先修建一個茅屋出來。
等他二人走後沒多久,行正就上來稟報:“有幾個霓虹的僧人找了過來,據說是須磨寺僧人。”
素問一聽到稟報,腦海中頓時浮現了在大佛寺見到的幾個人。
隻是他們怎麽找過來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