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裏逃生的喬治三世沒有忘恩負義,他對存活下來的十二位騎士大加封賞,並言,要以兄禮待之。
十二位騎士盡數成為了榮譽大公,這已經是榮譽貴族的爵位頂點了。不是喬治三世不想冊封他們為實封貴族,而是這些騎士並沒有達到實封爵位的要求。
神殿和實封貴族共同簽訂的《斐波納守則》中明確規定,除非神賜或是在與惡魔的戰場上立下大功,否則任何人不能獲得或給予他人實封貴族的名頭和領地,哪怕這份土地是從自己領地上分割出去的也不行。
非世襲的名譽貴族頭銜並不能完全表達出王者的感激之情,既然不能給與這些騎士更好的爵位,那麽喬治三世就隻能賦予他們更高的身份了。
在這一想法的指導下,喬治三世不僅多次在公共場合稱呼幾位騎士為兄長,更邀請他們和自己同桌進餐,為此,王室還特意製作了一個精美的餐桌,用以彰顯騎士們的身份。
對於貴族來說,傳承悠久的餐桌也是彰顯底蘊的一種方式,但是無論他們彼此的餐桌有何等區別,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餐桌的形狀。
不隻是貴族,其他階層家庭的餐桌也都是長方形的。因為這樣的餐桌不僅美觀,而且還可以按照長幼尊卑來安排座次。
可以說,餐桌不同位置所對應的座次都代表著某種深刻的含義、並不能隨意落坐,因為這代表著禮儀、也象征著地位上的特權。
不過,王室定製的餐桌並不是傳統的長方形,而是圓形。
沒有棱角的桌子也就失去了劃分地位高低的作用,這也就意味著,能隨意落座的騎士和喬治三世在地位上是等同的。
這種蔑視禮法的行為得到了其他榮譽貴族和大臣們的聯合抵製,但是一切反對的聲音在喬治三世強硬的態度下都被壓製下去了。甚至他在與這十二位公爵會麵時,都用圓形的會議桌。
於是,人們對這十二位榮譽大公有了一個特定的稱謂——圓桌騎士。
自此以後,這種沒被其他實封貴族放在眼裏的稱呼,成為了其他榮譽貴族或衛隊騎士的最高追求。
待之若兄的禮遇讓這十二位大公無比感動,他們自願放棄了奢華的貴族生活,請命替王室訓練私軍,並以先祖的名義在獅鷲大旗下宣誓,自身後輩將永遠追隨王室的腳步,直至血脈枯竭、傳承斷阻。
喬治三世同意了他們的請命,並親自給這支由一千二百名騎士組成的騎士團起名“無畏”,借以紀念和讚揚侍衛隊奔襲千裏、舍命衝鋒的赤膽忠心。
自成立日起,無畏騎士團南征北戰、誅匪剿叛,立下赫赫功勳。
神曆361年,喬治六世舉行了一次閱兵大典,同時也是為了給剛剛剿滅邪神信徒的無畏騎士團授勳。
這場長達四個月的圍剿戰共有包含晨曦和豐收神殿在內的七個勢力參與其中,而無畏騎士團的表現無疑是非常亮眼的。
無論是實封貴族派去的騎士長還是神殿的主教、祭祀,都對騎士團成員的英勇表現讚賞有加,於是,為了進一步展現王室的威嚴、震懾他人,喬治六世借助這個機會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典禮。
無畏騎士團是這場典禮中當之無愧的主角,喬治六世也決定親自為無畏騎士團的團長授勳。
不過,在授勳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令喬治六世十分尷尬的事情。
為了表示對典禮的重視,像這樣的正規場合,無畏騎士團都是要穿禮服配勳章的。
可是,騎士團這些年來立下的功勳確實太多,而榮譽又會隨著身份的傳承而被接任的成員繼承下來。
無畏騎士團一直是一千二百人,除非有人犧牲,其後輩或是新人才能接過他的鎧甲成為騎士團中的一員。
當然,象征著榮譽的勳章也會被接任者繼承下來,佩戴在自己的禮服上麵。
有了這樣的傳承方式,騎士團成員身上的勳章繁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這其中更是以騎兵團的團長尤甚。
佩戴上所有勳章的騎士團長整個人就像是勳章展覽牆,上半身滿滿當當的,已經沒有了給新勳章懸掛的地方了。
走到騎士團團長麵前的喬治六世就麵臨著這一尷尬的場麵,他手持精美的勳章站在騎士麵前長達五分鍾,愣是沒找到禮服上麵有哪怕一丁點的空隙能讓他把手裏的勳章掛上。
至於掛到兩側的手臂和背後位置,喬治六世連想都沒想。這可是他第一次給人授勳,掛到手臂和背後算怎麽一回事,他授予的勳章級別不夠?
王者看著那密密麻麻的勳章十分頭痛,他都恨不得摘下一枚來,然後把自己手中的掛上去。
當然,這也隻是想想罷了,任何一枚勳章的背後都代表著騎士團的付出與犧牲。他給人家摘下來是什麽意思,剝奪人家應得的榮譽?更別說這些勳章都是先王或是更往前的先祖授予的,他也沒這個資格摘下來。
“往下掛?”
喬治六世這樣想著,視線就不自覺的往下移動。
勳章懸掛在腰間的位置倒也挺好,正排在其他勳章的下方,也不會有失身份。
不過,想要完成這樣的授勳方式,身為授勳者的他恐怕得蹲下才行。
本來這沒什麽,騎士團的團長也是“圓桌騎士”的後代,這樣授勳反而能彰顯出自己對無畏騎士團的看重。可是,這畢竟是公共場合,自己在一個男人的正前方蹲下,離得近的能知道自己是在給對方授勳,看不清的搞不好還以為自己正幫對方解決什麽難言之隱呢!
“陛下——”
旁邊近臣小聲的提醒讓喬治六世的思維從那種“唯美”的畫麵中脫離出來,他定了定心神,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然禮服並不能承載如此多的勳章,那麽為何不給他換一個載體呢?
有了新思路的王者開始了一場十五分種左右的演講,所有騎士身上的勳章都被取下,然後匯總在了一起,並從中選出所有未曾重複的勳章懸掛在了騎士團的旗幟之上。
從那以後,騎士團取消了所謂的個人榮譽,一切榮譽都被歸屬於團隊、成為每位成員所共有的,這不僅沒有打消騎士們的銳氣,反而讓他們彼此間更加團結、也更加鬥誌昂揚。
同樣,無畏騎士團也有了新的名字——“榮耀”!
騎士團的徽章也從染血的長劍變為了一枚精美的勳章,正是喬治六世當時持在手中的那枚。
榮耀騎士團這一名字給團內成員帶來的是自豪和鬥誌,以前他們四處征戰是為了獲得榮耀,如今他們四處征戰是為了彰顯榮耀。他們不再需要勳章來證明自己勇武,因為他們本身就代表著那一枚枚象征著榮耀的勳章!
神曆366年,榮耀騎士團與流浪騎士團相戰與南野,彼此追擊纏鬥近兩日,榮耀騎士團以折損三成成員的代價擊潰對方,大獲全勝。
神曆419年,邪神巴爾再度成功轉生、回歸神國,殺戮神殿也因此從暗處走到台前。
為了擴大自家神殿方麵的影響力,在巴爾不計成本的神力支援下,殺戮神殿組建了令任何勢力都為之頭痛的殺戮騎士團,並妄圖以此依憑來扶持一位王室成員上位。
為了保證喬治八世的統治地位不受到叛亂者的動搖,榮耀騎士團棄馬步戰,從小路潛入,深夜衝擊駐紮在王都不遠處山地上的殺戮騎士團駐地。
雙方從天黑廝殺到天明,整個駐地的帳篷都被鮮血染成了猩紅。
最終,除少數殺戮騎士逃得性命之外,整個殺戮騎士團幾乎被屠戮一空。
天明之後,當榮耀騎士團那僅剩的、不到百名的騎士彼此攙扶著從營地內走出時,各色野心勃勃的宵小低眉俯首的同時,整個帝國也震驚了……
ps:有書友問到更新速度的問題,這裏隻能說聲抱歉了,實在快不起來,大家多多見諒。
還有書友說看不懂,這讓作者菌的心裏在滴血……(笑),挖坑填坑本就是小說發展的過程,作者菌是不會寫沒有作用的橋段的,這點大家放心。
我寫大綱不是寫主角打了什麽怪,獲得了什麽收獲,而是把出場的主要人物寫出,然後將他將會做的事情簡寫下來,所以,不會有挖坑填不上的事情發生的。
另外,領悟了封麵內涵的你難道沒發現本書內容方麵的內涵嗎?
十二位騎士盡數成為了榮譽大公,這已經是榮譽貴族的爵位頂點了。不是喬治三世不想冊封他們為實封貴族,而是這些騎士並沒有達到實封爵位的要求。
神殿和實封貴族共同簽訂的《斐波納守則》中明確規定,除非神賜或是在與惡魔的戰場上立下大功,否則任何人不能獲得或給予他人實封貴族的名頭和領地,哪怕這份土地是從自己領地上分割出去的也不行。
非世襲的名譽貴族頭銜並不能完全表達出王者的感激之情,既然不能給與這些騎士更好的爵位,那麽喬治三世就隻能賦予他們更高的身份了。
在這一想法的指導下,喬治三世不僅多次在公共場合稱呼幾位騎士為兄長,更邀請他們和自己同桌進餐,為此,王室還特意製作了一個精美的餐桌,用以彰顯騎士們的身份。
對於貴族來說,傳承悠久的餐桌也是彰顯底蘊的一種方式,但是無論他們彼此的餐桌有何等區別,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餐桌的形狀。
不隻是貴族,其他階層家庭的餐桌也都是長方形的。因為這樣的餐桌不僅美觀,而且還可以按照長幼尊卑來安排座次。
可以說,餐桌不同位置所對應的座次都代表著某種深刻的含義、並不能隨意落坐,因為這代表著禮儀、也象征著地位上的特權。
不過,王室定製的餐桌並不是傳統的長方形,而是圓形。
沒有棱角的桌子也就失去了劃分地位高低的作用,這也就意味著,能隨意落座的騎士和喬治三世在地位上是等同的。
這種蔑視禮法的行為得到了其他榮譽貴族和大臣們的聯合抵製,但是一切反對的聲音在喬治三世強硬的態度下都被壓製下去了。甚至他在與這十二位公爵會麵時,都用圓形的會議桌。
於是,人們對這十二位榮譽大公有了一個特定的稱謂——圓桌騎士。
自此以後,這種沒被其他實封貴族放在眼裏的稱呼,成為了其他榮譽貴族或衛隊騎士的最高追求。
待之若兄的禮遇讓這十二位大公無比感動,他們自願放棄了奢華的貴族生活,請命替王室訓練私軍,並以先祖的名義在獅鷲大旗下宣誓,自身後輩將永遠追隨王室的腳步,直至血脈枯竭、傳承斷阻。
喬治三世同意了他們的請命,並親自給這支由一千二百名騎士組成的騎士團起名“無畏”,借以紀念和讚揚侍衛隊奔襲千裏、舍命衝鋒的赤膽忠心。
自成立日起,無畏騎士團南征北戰、誅匪剿叛,立下赫赫功勳。
神曆361年,喬治六世舉行了一次閱兵大典,同時也是為了給剛剛剿滅邪神信徒的無畏騎士團授勳。
這場長達四個月的圍剿戰共有包含晨曦和豐收神殿在內的七個勢力參與其中,而無畏騎士團的表現無疑是非常亮眼的。
無論是實封貴族派去的騎士長還是神殿的主教、祭祀,都對騎士團成員的英勇表現讚賞有加,於是,為了進一步展現王室的威嚴、震懾他人,喬治六世借助這個機會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典禮。
無畏騎士團是這場典禮中當之無愧的主角,喬治六世也決定親自為無畏騎士團的團長授勳。
不過,在授勳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令喬治六世十分尷尬的事情。
為了表示對典禮的重視,像這樣的正規場合,無畏騎士團都是要穿禮服配勳章的。
可是,騎士團這些年來立下的功勳確實太多,而榮譽又會隨著身份的傳承而被接任的成員繼承下來。
無畏騎士團一直是一千二百人,除非有人犧牲,其後輩或是新人才能接過他的鎧甲成為騎士團中的一員。
當然,象征著榮譽的勳章也會被接任者繼承下來,佩戴在自己的禮服上麵。
有了這樣的傳承方式,騎士團成員身上的勳章繁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這其中更是以騎兵團的團長尤甚。
佩戴上所有勳章的騎士團長整個人就像是勳章展覽牆,上半身滿滿當當的,已經沒有了給新勳章懸掛的地方了。
走到騎士團團長麵前的喬治六世就麵臨著這一尷尬的場麵,他手持精美的勳章站在騎士麵前長達五分鍾,愣是沒找到禮服上麵有哪怕一丁點的空隙能讓他把手裏的勳章掛上。
至於掛到兩側的手臂和背後位置,喬治六世連想都沒想。這可是他第一次給人授勳,掛到手臂和背後算怎麽一回事,他授予的勳章級別不夠?
王者看著那密密麻麻的勳章十分頭痛,他都恨不得摘下一枚來,然後把自己手中的掛上去。
當然,這也隻是想想罷了,任何一枚勳章的背後都代表著騎士團的付出與犧牲。他給人家摘下來是什麽意思,剝奪人家應得的榮譽?更別說這些勳章都是先王或是更往前的先祖授予的,他也沒這個資格摘下來。
“往下掛?”
喬治六世這樣想著,視線就不自覺的往下移動。
勳章懸掛在腰間的位置倒也挺好,正排在其他勳章的下方,也不會有失身份。
不過,想要完成這樣的授勳方式,身為授勳者的他恐怕得蹲下才行。
本來這沒什麽,騎士團的團長也是“圓桌騎士”的後代,這樣授勳反而能彰顯出自己對無畏騎士團的看重。可是,這畢竟是公共場合,自己在一個男人的正前方蹲下,離得近的能知道自己是在給對方授勳,看不清的搞不好還以為自己正幫對方解決什麽難言之隱呢!
“陛下——”
旁邊近臣小聲的提醒讓喬治六世的思維從那種“唯美”的畫麵中脫離出來,他定了定心神,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然禮服並不能承載如此多的勳章,那麽為何不給他換一個載體呢?
有了新思路的王者開始了一場十五分種左右的演講,所有騎士身上的勳章都被取下,然後匯總在了一起,並從中選出所有未曾重複的勳章懸掛在了騎士團的旗幟之上。
從那以後,騎士團取消了所謂的個人榮譽,一切榮譽都被歸屬於團隊、成為每位成員所共有的,這不僅沒有打消騎士們的銳氣,反而讓他們彼此間更加團結、也更加鬥誌昂揚。
同樣,無畏騎士團也有了新的名字——“榮耀”!
騎士團的徽章也從染血的長劍變為了一枚精美的勳章,正是喬治六世當時持在手中的那枚。
榮耀騎士團這一名字給團內成員帶來的是自豪和鬥誌,以前他們四處征戰是為了獲得榮耀,如今他們四處征戰是為了彰顯榮耀。他們不再需要勳章來證明自己勇武,因為他們本身就代表著那一枚枚象征著榮耀的勳章!
神曆366年,榮耀騎士團與流浪騎士團相戰與南野,彼此追擊纏鬥近兩日,榮耀騎士團以折損三成成員的代價擊潰對方,大獲全勝。
神曆419年,邪神巴爾再度成功轉生、回歸神國,殺戮神殿也因此從暗處走到台前。
為了擴大自家神殿方麵的影響力,在巴爾不計成本的神力支援下,殺戮神殿組建了令任何勢力都為之頭痛的殺戮騎士團,並妄圖以此依憑來扶持一位王室成員上位。
為了保證喬治八世的統治地位不受到叛亂者的動搖,榮耀騎士團棄馬步戰,從小路潛入,深夜衝擊駐紮在王都不遠處山地上的殺戮騎士團駐地。
雙方從天黑廝殺到天明,整個駐地的帳篷都被鮮血染成了猩紅。
最終,除少數殺戮騎士逃得性命之外,整個殺戮騎士團幾乎被屠戮一空。
天明之後,當榮耀騎士團那僅剩的、不到百名的騎士彼此攙扶著從營地內走出時,各色野心勃勃的宵小低眉俯首的同時,整個帝國也震驚了……
ps:有書友問到更新速度的問題,這裏隻能說聲抱歉了,實在快不起來,大家多多見諒。
還有書友說看不懂,這讓作者菌的心裏在滴血……(笑),挖坑填坑本就是小說發展的過程,作者菌是不會寫沒有作用的橋段的,這點大家放心。
我寫大綱不是寫主角打了什麽怪,獲得了什麽收獲,而是把出場的主要人物寫出,然後將他將會做的事情簡寫下來,所以,不會有挖坑填不上的事情發生的。
另外,領悟了封麵內涵的你難道沒發現本書內容方麵的內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