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婚的事說起來影響大也不大,一些鼻子靈敏的老臣總是能從蛛絲馬跡中發現什麽。


    相較於在京城裏鬧的大發的事,邊疆戰事也有了好進展。


    岑踏遠和岑踏歌有相同的第六感,都很是相信、器重王全義,而王全義呢?也是不負眾望,不僅帶著岑踏遠找著了路,而且還帶來了一場造化。


    也是這場戰事真真正正的洗去了岑踏遠身上的稚氣,他飛快的成長起來,帶著眾人不可置信的目光,岑家人向來覺得如若不是岑踏歌是一個女子,那麽是最合適的繼承岑家的人選,可是岑踏遠的崛起,讓人們突然將目光轉換到這個少年之上,讓人們感慨的是岑家人血脈裏埋藏的將才,給予他們一個適合的機會,那就等著他一飛衝天吧。


    當岑踏遠勝利歸來,回到邊城之後,聽到了京城傳來的消息,皇上給瑤華郡主賜婚了,賜婚的對象是西南戰事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一個算不上有名的小人物,他隻不過聽過一兩次的名字。


    岑踏遠心上突然一痛,他不知道阿蘅是被逼還是心甘情願的答應了這樁婚事,但他知道,如果是父親還在世,阿蘅絕不會被這樣的訂下一門婚事。


    對,岑家已經不需要在找一門顯赫的親家,因為他們自己就是顯赫,隻要他們不行差走偏,他們家族會世世代代地傳遞下去,根本不用別人錦上添花。


    可是又是阿蘅的這一門親事,打消了岑踏遠迫不及待想要回京的心,他好似被一盆涼水潑個透徹,他們岑家需要一個人立在這蕭瑟的邊疆,為京城家族的繁華廢了這一生,誰最合適?自然是他,他要變強,不是在京城裏那樣動一動口舌,和那些文官多搓摩片刻,討來那一點點好處,而是要麵對這茫茫的沙漠,凶悍的敵人。


    原先他就一直把阿蘅當作是他年幼心靈的救贖,現在他要作為兄長,他要給阿蘅一片天空。


    他在將軍府上的書房裏,秉燭寫奏折寫給京城的信。


    ‘阿蘅吾妹,


    ···為兄願戍守邊疆,保一方安寧···


    黃沙漫天想來也是一番壯景···


    京城之事,兄長耳聞,心急氣悶,奈何鞭長莫及,吾妹心之所動,兄長莫不是犬馬相向,三五年不等,再叫他人再難為難···


    父親大人所言之事,兄長悵愧,心中戚戚,吾一男子頂天立地,能力短長···


    隻盼阿蘅莫怪,十年之內平定邊疆,奉上一片清明天地···’


    岑踏歌手上捧著王全義快馬加鞭送來的這封信,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過去,淚流不斷,她甚至能夠想到兄長寫這封信時的模樣、心情,她能感受到兄長對自己的愧疚之情溢於言表,不過是對自己現在能力有限的不滿,對她婚事的無能為力。


    信和奏折是同時到的,皇上看到岑踏遠奏折上請求戍守邊疆,麵上無任何表情,但這封奏折卻傳遍了整個朝野,太子一黨本就是因為長安侯府上的瑤華郡主婚事被打臉,若是連邊疆這地塊和岑家撕破臉好不容易得來的,都要拱手相讓,怎會同意?


    太子府上,太子和幕僚商議地方的草堂連續兩夜未熄燈。


    第三日,皇上批了岑踏遠呈上來的奏折,大筆一揮準奏,張勳也不調回從旁協作岑踏遠,岑踏遠作為邊疆之中最年輕的統領。


    朝堂上一片嘩然,但卻更改不了皇上的意思。


    這件事風波下去,卻好似還有更大的事正在發酵。


    王全義在長安侯府上留了下來,以岑踏遠的聰慧早知此人對阿蘅心有愛慕,而岑踏遠也不信任皇上賜婚的人,遂趁著這次送奏折的機會,和王全義促膝長談,得到王全義的認同之後,便讓王全義回京後留守長安侯府,護住阿蘅。


    王全義自然欣喜若狂。


    岑踏歌卻沒把心思放在這上頭。


    林半緣來辭行了,她還在孝期,他也需要返回西南。


    岑踏歌站在那京城郊區上的送君亭上,看著林半緣漸走漸遠的背影,心中猛然一顫,問天地間何處是我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踏歌遠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未予先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未予先聞並收藏踏歌遠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