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九門屯,誰都知道,沈老爺是個非常吃得開的人。


    沈老爺不是官老爺。


    沈老爺是個商老爺。一個十分成功的商老爺。


    沈老爺的生意很多。衣、食、住、行、錢、糧、兵,沈老爺每一樣都做,而且每一樣都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沈老爺做生意,有個原則。沈老爺做生意的原則是,生意可以做,但不可以做得太深。賺錢可以,但是不可以賺得太多。不可以賺得多到同行都沒有錢賺。尤其不可以賺得多到給沈家和自己帶來危險。


    沈老爺知道,衣、食、住、行、錢、糧、兵這七樣,每一樣都是民之根本,每一樣都是國之根本。生意若是做得太深了,錢若是賺得太多了,就有可能因為一己之動而影響民本,甚至是影響到國本。


    生意若是做成這樣了,那麽,生意做得越深,賺錢賺得越多,沈家便會越危險。因為,沒有哪一個君王,或者哪一個朝廷,希望看到一位商人將生意做到這種程度。


    所以,沈老爺做這七樣生意,隻是做其中的一部分。準確地說,沈老爺做的,都是這七樣東西之中的極奢品。


    衣的生意,沈老爺隻用最好的布料。衣料不僅要好,而且一定要貴。


    食的生意,沈老爺隻用最好的食材。食材不僅要好,而且一定要貴。


    住的生意,沈老爺隻用最好的建材。建材不僅要好,而且一定要貴。


    行的生意,沈老爺隻用最好的車材。車材不僅要好,而且一定要貴。


    這四樣生意,沈老爺不僅用最好最貴的材料,也用最熟練、最老道、最有天賦、最有經驗的師傅。這樣的材料,這樣的師傅,保證了沈老爺做出來的衣、食、住、行之物,又好又貴。


    錢的生意,沈老爺隻做古錢。古錢不僅要真,而且年代一定要夠久。夠真,夠久,才能夠雅。古錢之物,越雅,價錢便越高,利潤便越豐厚。


    糧的生意,沈老爺隻做精糧。精糧的品質不僅要高,而且產地一定要非常稀少。質高,物稀,這樣的精糧,不僅吃起來可口,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兵的生意,沈老爺隻做飾兵。飾兵不一定要好用,但一定要足夠華美。京師之中那些個連劍該怎麽拿都沒摸透的翩翩貴公子,若是不在腰間懸一柄沈老爺家做的飾劍,都不好意思跟朋友一起出門。


    沈老爺做的這些東西,價格雖然高得嚇人,但生意更是好得嚇人。因為,京師之中,從來就不缺大富大貴之人。大富大貴之人,從來就不缺大把大把的銀子。


    大富大貴之人缺的,是能夠彰顯他們的大富或大貴的東西。而沈老爺做的這些東西,正好符合了他們的需求。


    所以,沈老爺家做的東西,雖然極貴,但那些富貴之家卻趨之若鶩。


    常年做這些富貴之家的生意,常年與達官貴人打交道,沈老爺自然就吃得開了。


    不過,沈老爺知道,僅僅隻是在達官貴人之中吃得開,並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吃得開,甚至可以說是吃不開。


    因為,沈老爺想要的,不隻是沈家一代人、兩代人或者三代人的富足與安寧。


    沈老爺希望,沈家的富足與安寧能夠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哪怕不能傳個千秋萬代,至少也得傳上個十代八代。


    沈老爺好讀經史。所以,沈老爺知道,若是想要將沈家的富足與安寧至少傳上個十代八代,沈家便得在平民百姓之中也吃得開。而且必須在平民百姓之中吃得開。


    民,才是本。


    達官貴人,帝王將相,一茬一茬地來,一茬一茬地走,一茬一茬地起,一茬一茬地倒。唯有萬民,如一永在。


    萬民不動時,卑微如草。萬民動時,便是天,也能掀得翻。


    沈老爺熟讀經史,自然明白,曆朝曆代,萬民動時,最先倒黴的是哪些人。沈家,絕對不能成為那些人之中的一個。


    所以,沈老爺行善。


    沈老爺在沈家先祖傳下來的家規之中增加的一條鐵律是,日行一善。


    沈家,每日至少必行一善。


    從沈老爺將這條鐵律寫進沈家家規至今,已有近二十個年頭。這近二十個年頭裏,沈家做的善事,沒有十萬件,至少也有八萬件。


    毫不誇張地說,京師九門屯這一片的所有老百姓,沒有哪一家是沒有受過沈家所行的善的。京師九門屯這一塊地方,路之所以更平,橋之所以更穩,水之所以更清,樹之所以更密,是因為其中至少有一大半兒的錢,是沈家出的。


    而且,沈老爺行善,也有一些原則。沈老爺行善,並不是簡簡單單地在大災之年施施粥,更不是隨隨便便地朝那些窮苦人家家裏扔上一包銀子。


    沈老爺行善,第一個原則是,不能讓受善之人感到難堪。


    扔一包銀子固然省事,但極容易傷到受善之人的自尊心。若是傷了受善之人的自尊心,在沈老爺看來,行善,尤惡於行惡。


    所以,沈老爺行善很有講究。


    比方說,沈老爺的一個善舉便是,在九門屯最有名的回春堂之中,每天會有十個到此就診的病人的診金和藥費會自動記到沈家的賬上。


    富貴人家,即使家中有人生病,也極少有讓病人帶著病體前來回春堂的。所以,沈老爺的這一項善舉,受惠的基本都是貧苦人家。


    隻這一項,沈家不僅解了許多身患疾病的老百姓的急難,又免去了麵對麵施恩於人的尷尬。


    再比方說,九門屯的那條河上要修建一座新橋了。沈老爺除了捐獻銀子,還主動擔下了為力工們管飯的事兒。


    沈家每餐給力工們送去的飯菜,不僅油水多,味道好,而且分量足。足到那些力工們即使放開了肚皮吃也不可能吃得完。足到每一個力工在吃得打著飽嗝兒之餘,還能本著粒粒皆辛苦的原則,讓自家的娃來拿一些回家去。


    沈老爺行善的另一個原則是,該沈家行的善,沈家行。不該沈家行的善,沈家絕對不行。


    善無大小,善自然也無該行不可該行之分。但沈老爺堅持,有些善,沈家不能行。或者說,有些善,沈家不能自己行,也不能行得太大。


    比方說,前年鬧白災時,即使是京師之地,也是餓殍遍地。


    京師之中,但凡是有些惻隱之心的富貴之家,幾乎都搭起了粥棚,施粥救民。


    沈家也搭了。沈家不僅搭了粥棚,還搭了一些供災民避寒的棚子。


    順天府自然也搭了。而且,在所有施粥的粥棚之中,順天府的粥棚無疑是最多的,也是最大的。順天府施的粥之中,米也是最多的。


    一場白災下來,順天府尹不僅沒有受到朝廷的詰難,反而因為救災有力,大受朝廷的褒獎。


    順天府不僅受到了朝廷的褒獎,大災之中,不知道有多少災民一邊喝著熱熱乎乎、粘粘稠稠的白粥,一邊求神拜佛地讓滿天神佛都保佑順天府尹這個青天大老爺。


    隻有順天府尹才知道,白災來臨之前,順天府的府庫之中,早已沒有了多少存糧。也隻有順天府尹知道,在白災來臨之前,沈老爺曾親自進了他的書房,將一大遝善款親手捐獻給了他。


    沈老爺如此樂善好施,九門屯這一片兒的老百姓自然都記住了沈老爺的好。沈家偶爾需要辦個什麽事,這一片兒的老百姓都會主動上門,前來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夠幫一把手。


    不僅是九門屯這一片兒的老百姓知道沈老爺是個大善人,即使九門屯這一片兒的狗,也知道沈老爺是個大善人。


    沈老爺偶爾在九門屯這一片兒溜達一圈,老百姓家裏那些見人就汪汪叫的看家狗,見了沈老爺,也是不哼不哈,搖頭擺尾。


    能讓老百姓感念至此,甚至是讓老百姓家的狗都如此,沈家在老百姓心中,自然也能稱得上一個吃得開了。


    沈家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為善鄰裏,官府自然也不能視而不見。沈家因為行善而從順天府和京中大員那裏得來的褒獎題字,早已是掛得大廳之中滿滿當當。就連沈家的大門正上方,也有一副大大的匾額。匾額之上,裱的是“大善之家”四個羨煞人的大字。


    這四個大字,乃是出自當朝宰輔杜文淵之手。


    據小道消息說,杜文淵為沈家寫的,本來不是這四個字。杜文淵最先寫的,本來是“至善之家”這四個字。隻是,因為這個“至”字太過張揚,所以杜文淵才將其改成了“大”字。


    更有消息說,杜丞相之所以不敢用“至”字,是因為沈老爺的善舉早已傳進宮中。當今天子,似已早有為沈家禦賜金筆的打算。杜丞相留下的這個“至”字,便是為當今天子所留。因為,隻有九五至尊,才可以賜下這個“至”字。


    有了這樣的成功,有了這樣的吃得開,有了這樣的聲名,沈老爺的心裏,按說應該不會再有什麽值得鬧心的事兒了。


    隻是,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些煩心的事兒。


    沈家,也有難念的經。沈老爺心裏,也有煩心的事兒。


    沈老爺煩心的,是他的小兒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李飛刀之明月天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啊米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啊米叔並收藏小李飛刀之明月天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