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人傑。ranen??.r?a?n??en`o?rg


    這是劉鑫對劉備和公孫瓚兩人的評價,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評價,這讓劉備與公孫瓚如何不感到欣喜若狂?


    畢竟能被如今炙手可熱的劉鑫如此評價,而且劉鑫也不可能會隨口胡言,那麽就隻能說明一件事情,也就是說劉鑫真的認為劉備與公孫瓚日後有機會成為一時人傑。


    而一時人傑這樣的評價,就代表著劉備與公孫瓚日後至少能夠成為一地太守,甚至一州刺史這樣的級別。


    當然了,劉鑫其實也是沒也有說實話了,畢竟劉鑫總不可能告訴劉備,他日後能夠在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吧,何況現在益州都已經成為劉鑫的地盤了,所以劉鑫也總不可能把益州送給劉備知道吧?至於告訴公孫瓚能夠稱霸邊塞?劉鑫擔心公孫瓚會被自己說的一時上頭,然後直接在邊塞起兵征討異族,然後就死在戰亂之中了。。。


    所以,劉鑫想了想以後,才決定給出這麽一個“一時人傑”的評價。


    不過說到底,這麽一個評價實在是有些“假大空”了,有一種非常敷衍的感覺,就像別人再問你今晚上想吃什麽的時候,你直接回個話說自己“隨便”,那麽這裏的“隨便”又是指的是什麽,足以讓問話人一臉懵逼的看著你了。


    所以劉鑫嗬嗬一笑,繼續說道:“當然了,這一時人傑隻是一個最基本的結果罷了,不過伯圭和玄德你們兩人具體能達到怎樣的高度,還是取決於你們以後在某些方麵做出的決定了,畢竟你們的人生也不是本王能夠一言以斷之的,當然了,本王有一句話還得提醒你們,伯圭,你日後一定要記得這麽一句話勿忘初心,方能始終,有時候還是以和為貴。”


    公孫瓚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畢竟劉鑫的這句話是說給至少幾年後的公孫瓚,所以這個時候的公孫瓚對於劉鑫的這句話也是不甚了解的。


    而劉鑫的這句話,實際上就是希望公孫瓚能夠記住現在的自己,不要在日後的戰亂中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也不要再次與塞外異族處於不死不休的境地,本來能夠和平解決的問題,最後演變成不死不休的境地,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公孫瓚這次別要再把劉虞給殺了,畢竟劉虞可是一個漢室宗親,一地太守,公孫瓚這麽做無疑是在謀反了,要不是在當時的大漢已經陷入了內亂之中,大漢朝廷已經無暇再顧及這邊塞地區的公孫瓚了,所以才放任公孫瓚在塞外繼續瞎折騰。


    而劉鑫對於劉虞這個“遠方親戚”,劉鑫還是挺有好感的,或者說是現在大漢老一輩的漢室宗親也就是劉虞,劉焉,劉表等人了,這些漢室宗親的能力都非常不錯,不過他們的兒子就都是一群草包了,敗了這些漢室宗親們留下的豐厚家底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這些老一輩的漢室宗親中,喜歡搞事情的人也不少,比如劉焉想要在益州自立為王,而劉表的心態也是搖擺不定,隻有劉虞還算是一個真正的大漢忠臣,而且劉鑫也對劉虞可是十分佩服的。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名漢室宗親,劉虞在鎮守幽州時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並且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而且成效顯著,當時候邊塞地區的遊牧民族都願意接受劉虞的想法,本來大漢邊塞地區可以因此達到長期的和平狀態,但是由於劉虞與公孫瓚意見不合而產生矛盾,一向看不起異族的公孫瓚自然是對劉虞的計劃表示反對,並且在公元193年,劉虞決定先下手為強,自己糾合了十萬人的大軍去進攻公孫瓚,結果兵敗之後被公孫瓚的使者段訓斬首,並且還被人送首級到京都,半路被劉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


    劉虞的祖父劉嘉曾經擔任過光祿勳,父親劉舒也曾任丹陽太守,所以劉虞一開始是通過舉孝廉而擔任曹吏一職,很快就因為能履行職務而獲升為郡吏,之後便因為累積政績被遷為幽州刺史,而劉虞在擔任幽州刺史期間,不僅在幽州地界的百姓對劉虞多加稱讚,更為難得的是劉虞此人在邊塞地區的遊牧民族鮮卑、烏桓、夫餘、貊等外族之間也有崇高威望,甚至達到了能夠讓這些邊塞地區的遊牧民族隨時向劉虞朝貢,而且也不敢隨意侵擾大漢邊境,而百姓們也在傳唱歌謠以讚頌劉虞的功德,不過劉虞也在這之後因為一些公事而被免官,賦閑在家。


    不過到了公元184年,也就是黃巾起義發生的中平元年,東漢末年這個時期的出發點(一般都認為東漢末年的開端就是中平元年的公元184年,在這裏才能使用東漢末年這個稱呼了),當時因為黃巾起義的爆發,一開始勢如破竹的黃巾叛軍攻破了冀州諸郡,於是朝廷任命當時還家中休息的劉虞為甘陵相,畢竟劉虞深得民心,負責前去安撫災荒後的百姓是再好不過得了,而劉虞也算是不負眾望,非常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不久之後劉虞便被升為了宗正一職。


    宗正是九卿之一,其職務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也就是皇室族譜了,然後以分別這些皇室宗親的嫡庶身份或與皇帝在血緣上的親疏關係,並且還會在每年排出同姓諸侯王的世譜,而在按照漢代開始確立的八議製的規定,宗室親貴有罪要進行先請,即先向宗正申述,然後由宗正再上報皇帝,而後便可得到從輕處置,而且當同姓王犯法的時候,宗正也可以參預審理,如在西漢時衡山王、江都王等王爺有罪時,皇帝曾派宗正協同其他官吏承辦這些案件,而且宗正以及宗正以下的從官都是由皇室宗親擔任的,所以劉鑫估摸著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自己在離開洛陽之前,很有可能與現在的大漢宗正見上一麵,畢竟劉鑫也得正式加入大漢族譜了。


    而到了公元187年,黃巾起義的聲勢已經徹底覆滅的時候,前中山相張純、前太山太守張舉與烏桓一族進行聯盟,開始發動叛亂,帶兵進攻到薊下,燒毀城郭,掠奪百姓,殺死了當時的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手中部隊一時之間達到了十餘萬人,屯住在肥如,張舉還自稱為自稱為“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而且還十分膨脹的傳書到大漢各大州郡,說是要代替當時已經腐朽不堪的漢朝了。


    說到這張舉,劉鑫還記得自己在穿越到這個世界之前的時候,就曾經玩過一款叫做《三國誌》的炒冷飯大作中,除了袁術這個所謂的“仲”國皇帝之外,還有一個叫做張舉的角色立繪是一副“天子之相”,當時劉鑫就非常好奇這張舉是何方人物,竟然能夠當上“皇帝”?


    話歸正傳,當時的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等將領帶著五萬人左右的部隊,進攻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等重要城池,殺害了大量的吏民。


    結果當時的大漢朝廷一如既往的開啟了高延遲模式,等到了次年,大漢朝廷才反應過來準備平叛,於是乎,因為劉虞在大漢北方地區的威信很高,於是這次直接任命劉虞為幽州牧,而劉虞在到達薊城,精簡了手中部隊,廣泛布施恩惠,並且使出了一招離間計,利用自己在邊塞地區的遊牧民族中的聲望,直接派遣使者告訴烏丸峭王等人朝廷將對他們寬大處理,可以免除他們犯下的罪責,然後又懸賞通緝張舉、張純二人。


    結果劉虞這一招離間計瞬間奏效,作為外援的烏丸一族立馬倒戈,而張純與張舉二人見大勢已去,隻得逃到塞外地區,其餘的人也都投降或逃跑了,最終張純被自己的手下王政殺害,首級被送到劉虞處,因此漢靈帝派出使者升遷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


    在此之後,劉虞開始大力發展幽州,因為幽州本為窮州,還需要附近的青、冀兩州來補貼其官務開支,但當時因為戰亂導致了交通斷絕,無法快速的調度金錢,於是劉虞在幽州追求寬政,勸導百姓種田,開通上穀的胡市,發展漁陽的鹽鐵產業,百姓安居樂業,並且積累了不少糧食,而當時在青州、徐州的士族和百姓為躲避還未徹底平定的黃巾之亂,來投奔劉虞的有一百餘萬人,都被劉虞收留並安排工作,而劉虞雖為三公級的高官,但天**好節約,穿著破舊的衣服,一頓飯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葷菜,因此原本作風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變風氣,這也算是劉鑫非常佩服劉虞的地方了,畢竟在那個時代能夠做出與異族大規模通商的事情,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到了公元189年,董卓霍亂洛陽,便派出使者授予劉虞大司馬,進封襄賁侯,之後董卓又封劉虞為太傅,想要招劉虞回朝任職,結果因為道路阻塞,任命竟然最後不知所終了。


    起先,與劉虞為鄰的公孫瓚奉命征討烏桓,不過在管理上受到了劉虞的節度,本來公孫瓚與劉虞的關係一開始還是挺不錯的,但是之後的公孫瓚隻注重自己的部隊強大,所以為了提升自己部隊的士氣與對自己的忠誠度,所以放任部曲侵擾百姓,而劉虞向來就是注重仁政,很關愛百姓,於是劉虞與公孫瓚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


    到了公元191年,當時的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商議,由於當時的漢獻帝年幼且被董卓控製,所以想要直接擁立漢室宗親中最德高望重的劉虞成為新皇帝,而劉虞依然是堅決不肯;於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自領尚書事,以便按照製度對眾人封官,劉虞再次拒絕。


    等到被劫至長安的漢獻帝想要東歸,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還在皇帝身邊作侍中,於是漢獻帝派他偷偷地潛出武關,去找劉虞讓他帶兵來救,結果劉和途徑南陽,被別有用心的袁術扣留,並派遣別的使者去找劉虞,說要一起派兵西進去接漢獻帝,劉虞於是派遣數千名騎兵到袁術那,而袁術竟自己把這些騎兵留下收歸己用,不予派遣。


    要知道當時的騎兵可是非常寶貴的兵種,因為一名合格的騎兵不僅訓練時間長,而且裝備與馬匹都非常值錢,可以這麽說,東漢末年的騎兵就相當於現代的空軍了,因此劉虞這數千名騎兵可都是十分金貴的,因此袁術才會特意用這出計策拐騙了劉虞的這幾千名騎兵。


    起先,公孫瓚已經看出來了袁術是在耍詐,於是堅決製止劉虞派兵,而劉虞不聽從,公孫瓚怒極反笑,於是就偷偷派人勸袁術扣留劉和,並吞並劉虞派去的部隊,而劉虞得知後與公孫瓚間的仇怨就更深了。


    而在當時,公孫瓚已經多次被袁紹擊敗,但是覺得自己優勢很大的公孫瓚還在不斷地進攻,因此劉虞嫌公孫瓚過於窮兵黷武,怕公孫瓚成功擊敗袁紹之後就不好控製了,於是劉虞利用自己幽州牧的權利不許公孫瓚再次出兵,並且稍稍削弱了他的權限,因此公孫瓚大怒,屢次違反命令,又開始侵犯百姓,並且劉虞準備賞賜給遊民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孫瓚搶奪,而向來仁厚的劉虞也沒有辦法進行製止,於是上報朝廷訴說公孫瓚掠奪百姓的罪行,而公孫瓚也上表告發劉虞辦事不利,兩人相互指責,朝廷也無力處理,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接下來公孫瓚就在別處修建城池以防備劉虞。劉虞幾次邀請公孫瓚,公孫瓚都稱病不來,於是劉虞密謀征討公孫瓚,結果可想而知,劉虞征討公孫瓚失敗,並且被殺。


    所以劉鑫看著公孫瓚,不由得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幫助一下劉虞了。


    至於劉備嘛,劉鑫尋思了一會兒之後,開口說道:“至於你玄德,本王有這麽一句話想要送給你,那就是落地的鳳凰不如雞,有時候就算是一隻雞,把握機會也是能夠變成鳳凰的。”


    ps:好像吃錯了東西,這兩天一直拉肚子。(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成都回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哥的小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哥的小弟並收藏帶著成都回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