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荀攸現在還沒有正式出仕,但是現在也算是聲名在外,劉鑫還記得自己在之前向曹操打聽過荀家的情況——重點自然是在荀彧與荀攸的身上,知道了荀攸這時應該在潁川書院當一個臨時教師。


    不過劉鑫也知道,荀攸是在何進掌權時期才正式出仕的,如今何進才剛剛開始整合自己手中的權利,也算是讓劉鑫撿了一個漏,畢竟在洛陽當了官的荀攸,十有八九是不可能被荀家送到自己的手中了。


    不過劉鑫現在也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荀攸可能是主動決定,借著這次機會前來投靠自己的,因為現在的荀攸都已經二十三歲了,按理來說作為一個大漢一流世家大族的子孫,早就應該出仕為官了,但是到了現在,荀攸還是在潁川書院當一個教書先生,而且還是一個臨時工,在這其中就有一些不對勁了。


    不過想想也是,荀攸自幼便無父無母,依靠著祖父與叔父生活,而且祖父也在荀攸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所以荀攸也就隻能依靠自己的叔父了。


    而荀攸的叔父,自然是會將自己手中的資源用在自己的兒子身上,而像荀攸這樣的情況,就算是表現得再天賦異稟,也沒有多少人願意把自己的意願送給荀攸的吧?


    這就是世家大族,尤其是像荀家這樣的大漢一流世家大族,內部的競爭也是極大的,像荀攸這樣無父無母的嫡係旁支,家族內部雖然依舊是會供養荀攸的生活與學習,讓荀攸能夠過上安逸的日子,但是卻不會再給荀攸提供多少出仕為官的機會,所以荀攸隻能夠通過個人的努力,來到劉鑫手下爭取做出一番事業了。


    劉鑫對此隻能表示理解,不過這讓劉鑫非常高興,因為要不是這樣,荀家也不可能會將荀攸送到自己的手中了。


    想到這裏的劉鑫便點了點頭,笑著對荀彧說道:“其實本王也聽說過你們荀家的一些傳聞,所以本王也對你們荀家算上了一掛,發現你們荀家這一代有三個能成為一世人傑的人,那便是文若老弟你這個“王佐之才”,以及文若老弟你的弟弟荀諶,最後就是文若老弟你剛剛提到過的荀攸荀公達了,此人堪稱“謀主”,在戰場上的智謀應用方麵,當今天下至少能成為前三,正好本王現在要回益州擔任刺史一職,而且本王的最大目標便是平定益州南部的蠻族了,現在文若老弟你們的荀家能夠派荀公達來為本王效力,本王可是非常高興的。”


    劉鑫的這一番話可謂是說的非常實誠了,直接道出了荀攸的能力之強,畢竟“謀主”這個稱號就足以說明一切了,這個稱號基本上就隻在張良這個“謀聖”之下了。


    荀彧現在都開始懷疑,如果讓荀家的那些長老們聽說了劉鑫對於荀攸的評價,會不會選擇毀約呢?


    畢竟還是那句話,像這樣強大的人才,荀家怎麽可能願意隨隨便便的放手呢,不過這也已經沒有了毀約的可能,畢竟荀家現在是和劉鑫尋求合作,而且還是荀家在請求劉鑫這一邊的幫助,所以劉鑫才是負責主導的一方,而且以劉鑫現在的身份與地位而言,荀家也是惹不起劉鑫的。。。


    所以,荀家是不可能與劉鑫毀約的,除非荀家找到了一條新大腿,而且這條大腿也得願意替荀家得罪劉鑫才是。


    當然了,現在荀彧又想起來了在今天早上,荀攸找到了自己,希望自己能夠促成荀家與劉鑫的合作,因為荀攸真的希望自己能夠盡快的出仕為官,成就一番事業,然後才能讓自己這一支已經破落的嫡係旁支,重新煥發新的活力!


    而且荀彧對於自己的這個大侄子,也是非常看好的,而且荀彧也覺得自己的這個大侄子的遭遇也是非常不公平的,甚至對於荀攸,荀彧還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因為荀彧想到了自己那個大自己快一輪的妻子,這是在自己完全不知情。。。或者說當時的自己還處於一種蒙昧無知的狀態時,自己的父親就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說是家族的利益,把自己給“賣身”了,而現在荀攸這個本來非常有本事的人才,卻因為自幼父母雙亡,家族內部都不願意提供給荀攸一定的資源,讓荀攸隻能無奈的在潁川書院教書,這也讓荀彧覺得家族非常的不公。。。


    雖然荀彧覺得家族的做法是有些不公平的,但是荀彧也知道自己現在是不可能改變什麽的,所以荀彧覺得自己有必要改變荀攸現在的生活,因此,荀彧決定為了保證不發生什麽意外,不會將劉鑫對於荀攸的評論匯報給家族的長老們。


    於是乎,雙方在達成了共識之後,荀彧就代表荀家與劉鑫達成了口頭上的協議,劉鑫將會幫助荀家,也是荀彧的父親獲得兗州刺史一職,而荀家則會安排由荀攸帶隊的荀家人才,名義上脫離荀家(說白了就是荀攸等人以個人的名義,而不是以荀家的名義加入劉鑫的手下)在劉鑫手下出仕為官,並且荀家則會依照事情的發展情況來決定會不會繼續派遣荀家的家族成員投靠劉鑫。


    當然了,劉鑫對於這些已經投靠自己的荀家子弟,有必要給予他們合適的官職,如果這些荀家子弟名不副實的話,劉鑫也有權利直接讓這些荀家子弟們打道回府,荀家則會重新派遣荀家子弟來接替之前的荀家子弟。。。簡單的來說,這就是荀家願意保退換貨。。。


    於是乎,在雙方皆大歡喜的氣氛下,劉鑫與荀彧互相敬了一杯酒——因為這裏是洛陽拍賣行的貴賓室,自然是備齊了各種各樣的酒水,不過像葡萄酒這樣的“一杯千金”,何進也是不舍得擺出來的,不過大漢時期的酒水雖然度數不高,但是有些精品酒的味道非常不錯,讓劉鑫覺得十分好喝,所以最近劉鑫都安排蘇佳收購了一批洛陽城內的精品酒水,準備帶回益州成都去。


    在結束了合作會談之後,荀彧本來打算起身告辭,結果被曹操拉到了門外,有說有笑的聊了起來,看到這一幕的劉鑫,不由得感歎了一句世事無常,現在的曹操與荀彧還是交情非常不錯的朋友,曆史上的荀彧也為了曹操的霸業提供了巨大的幫助,結果到了最後,占據了大漢半壁江山的曹操野心漸露,與手下的董昭等人互謀,自尊為魏公,加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也是國君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而作為大漢忠臣的荀彧對此不以為然,以大義阻諫曹操,“(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最終也是不被曹操所接納,而且引起了曹操的不滿,最後更是觸動曹操的加害之心。


    就在同年,曹操親自帶兵南征孫權,便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然後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不過這些都是虛職罷了,然後曹操就命令荀彧同行。


    在這裏,就要分為兩種說法了。


    第一種說法是,荀彧知道現在的曹操已經非常不滿自己的所作所為,因此意圖加害自己,所以荀彧便托病止步於壽春,誰知曹操這時送來飲食一盒,內無一物,暗示荀彧已經沒有作用了,希望能夠讓荀彧自行了斷,以荀彧的能力自然是理解其意,亦知這是在數難逃,於是荀彧決定服毒自殺,終年五十歲。


    至於第二種說法就非常簡單了,那就是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不久之後便憂慮而死。


    劉鑫對於荀彧之死的這兩種說法,自然是更加偏向於第二種,因為荀彧一直以來都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可以說是最早跟隨曹操的這一批人了,曹操與荀彧的交情可謂是頗深的,而且曹操一直以來雖然有取代漢朝的意思,而且漢獻帝都曾經想要讓位於曹操,曹操最後還是選擇了拒絕,一生到頭來都隻是魏王罷了。


    曹操為什麽沒有稱帝,劉鑫覺得是有這麽幾個原因,第一,曹操他非常明白,在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之時,挾天子以令諸侯,要比曹操自己稱帝討伐更加名正言順,他若廢帝自立,那麽曹操無疑是犯了眾怒,失了民心與大義,到時候諸侯與百姓都會聯合起來反對他;而且從一直以來的形勢來看,大漢的擁漢派可謂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朝中依舊有大量的大漢老臣,而且天下的世家大族也不願意隨隨便便的就改朝換代,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利益,所以曹操如果貿然稱帝,肯定會給政敵和擁漢派勢力一個輿論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動,而且綜觀曹操的一生,內部的反對(以荀彧為主)和反叛大都發生在他被封為魏公、魏王之後,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曹操繼續維持獻帝這塊招牌,對於安撫擁漢派,鞏固內部,仍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二,曹操即使能用武力逐個消滅地方的割據勢力,然而,曹操是無法使整個世家大族階層服從於他的,這就是曹操所比喻的爐火,也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高謀遠略,盡管曹操也殺掉了這個階層的許多頭麵人物,如孔融、崔琰等人,但是這都算是師出有名,對於大漢世家大族這整個階層而言,曹操是不敢小視的,畢竟曹操手下的重要人物中,出身於世家大族的可不少,而且曹魏勢力的財政與土地,大都是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因此曹操可不敢隨意得罪世家大族。


    其三,孫權這個二五仔假意歸附曹操,明麵上曹操現在已經拿下了大漢江山的四分之三,完全可以取代漢朝了,所以孫權也在勸曹操稱帝,不過這也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首先,孫權認為這樣做可以獲得曹操的信任,從而實現吳、魏之間的和解,自己就可以專心對付蜀漢,而且在襄樊之役中,孫權為了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從背後襲擊關羽,幫了曹操的大忙,但卻得罪了劉備,吳、蜀之間長達10年的聯盟關係就此結束,這時孫權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緩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則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而且孫權認為曹操如果真的稱帝,擁漢派將會強烈反對,曹操會因此陷入困境,減輕對吳國的威脅。因此,孫權陽奉陰違,而曹操看穿了孫權的意圖,不肯輕易上當。


    其四,至少從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表示“自明本誌”,說自己絕對沒有代漢自立的意圖,言辭懇切,到了三國後期,曹操這已經說了差不多十年曹操,現在如果突然改變主意,否定自己之前的言論,對自己的聲譽名節必然會造成不利影響,不如堅持把戲演下去。


    其五,曹操這人本來就是一個講求實際的人,隻要掌握了實權,虛名並不重要,就像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以看出曹操並不是一個看重虛名的人,而“施於有政,是亦為政”一語,也是曹操內心想法的真實寫照。


    此外,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曹操這時已經65歲,這個年紀在大漢時期,已經是相當於現在的百歲老人,估計曹操也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這也可能是他不願稱帝的一個原因。


    總而言之,這時的曹操也沒有稱帝的想法,而且曹操也知道荀彧是屬於那種“溫和的保皇派”,就算是讓荀彧留下來繼續輔佐自己的兒子曹丕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曹操應該是沒有理由殺荀彧的,何況如果曹操殺了荀彧的話,勢必會讓自己手下的那些老臣寒心。


    所以,劉鑫認為荀彧應該是抑鬱而死的,畢竟古代的這些文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喜歡想太多,荀彧可能是憂心曹操會以曹魏取代大漢,因此擔心成疾,最後死去。


    至於第一個說法,可能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吧。


    ps:明天要忙著搬家,斷更一天,麽麽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成都回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哥的小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哥的小弟並收藏帶著成都回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