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重從來不敢輕忽古人的智慧,可眼前這些世家子弟和年輕士子的智慧,沈重還沒放在眼裏,他們的目的沈重一目了然。


    若能煽動自己為國為民熱血赴難,明天南京街頭巷尾就會傳遍“南都士子折東海,仁心碧血為蒼生”的段子,等大義逼著自己去北京送死後,再感歎著擠出幾滴眼淚送自己一個“義士”頭銜,然後繼續熱血沸騰地慷慨悲歌,為國為民。可若是自己不上道,那眼前這些忠貞英烈之士,就會伸出正義的大腳,將自己毫不留情地踩翻在地,然後訴一曲“我為天下泣血求,東海竟無半點心”,讓自己在江南再也抬不起頭來,背著一生的汙點成為他們天下揚名的踏腳石。或許這些人中也有幾個真心為民的好人,可既然過程和結果一樣,誰還在乎他們的本心是不是純良。


    沈重忍下了掀桌子的衝動,北京之行才剛開始,現在就不能隱忍,後麵的漫漫長路又將如何。於是,沈重眼含著熱淚,站起對著一眾士子一躬到底,起身時已是泣不成聲,情緒稍複便熱血沸騰地說:“都道天下文運在江南,江南風骨在國子監,今日得見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良心,東海此生無憾。今日得諸位仁兄教誨,方知國事艱難,民生困苦,東海不才,當學諸位大才,慷慨激昂,為民請命。遙思楊升庵先生當年左順門‘仗義死節,正在今日’的豪情,吾輩當不讓先賢,為國為民搏此一擊。諸兄此托,東海接了!”說完,雙手接過了那張催命的薄紙。


    見沈重接了,眾人臉色都是緩和,對沈重的態度一時親熱起來,相繼誇讚著沈東海人品才氣,整個大堂熱鬧紛紛。沈重謙虛著和大家交流,尤其是對提出綱要意見的人一一請教,眾人也不複當初的倨傲,紛紛報上家世名號,反正不是侍郎的孫子就是禦史的子侄,要不就是某世家子弟或是某世族的後輩,一個個放下身份、和顏悅色親熱地邀約著沈重日後定要上門做客,自己必然掃席以待之類的客套話,沈重此時也知道了那個領頭的正是福建道禦史周宗建的侄子周世安。


    等沈重都詢問清楚,便喚掌櫃取來紙筆,坐在桌旁寫了起來。眾人奇怪也都上前圍觀,便見沈重一筆下去,紙上第一行就是“為國事民生諫天子疏”,不由都是含笑點頭,於是便安靜地看著沈重寫下去。“今南京國子監諸生員,言,自幼學聖人之道,有匡扶國家拯救黎庶之宏願,不忍國事之艱難,仁愛百姓之困苦,由福建道禦史周宗建大人子侄周世安領國子監才俊二十餘人,求托草民將其拳拳報國之心達於天子。言,若天子垂憐蒼生,當有所更易,則國家百姓之大幸,吾大明必為盛世,天子必為堯舜。草民年幼少文,不知世事,不敢掩其功,特為陛下一一錄其名、述其言,願天子知民意,朝廷得棟梁,賢人有所用,以解天下之困。諫陛下複朝議、處廟堂、勤視事者太長寺少卿趙時用大人次子趙斯達,諫陛下罷廠衛,收稅監,輕賦稅者兵科給事中甄淑之長子甄謙鄒,諫陛下命太子監國事者蘇州虎丘曹門曹丹,諫陛下罷方從哲者揚州鹽商程家程卜燭,諫陛下啟用葉向高、李三才…………………………”


    周圍眾人看著沈重如此揮毫作疏,一個個臉色都是陰沉下來,互相麵麵相覷,一時不知如何是好。若沈重真如此向天子奏對,沈重如何不說,恐怕自家個個都是破家滅門的結局。沈重認真仔細地寫完,吹了吹尚未風幹的墨跡,抬起頭真誠崇拜地對眾人說道:“諸位仁兄放心,東海此去必不負所托,定將賢者大名和赤城之言奏於天子,日後國事興盛,黎民沐恩,兄長們名揚天下,小弟再載酒登門共醉慶賀。”周世安咬牙笑道:“東海這是何苦,你也是江南名士,何必分得如此清楚,吾等年長,能助東海顯名於朝野,乃是吾等之責,還是以東海名義,一人上奏即可。”眾人也是一起咬著牙笑著附和,非要東海把奏疏改了,換成沈重的名義。沈重自是百般不肯,眾人也是堅持成全,沈重便道:“諸位仁兄,小弟雖然自幼孤苦,讀書艱難,至今四書不通,五經不熟,可也知道不貪他人之功揚自家之名的道理,如何肯厚顏無恥據為己有。再說,你我之名能否顯揚,何足掛齒,這國事民生方是要緊,若天子責問詳細,如方從哲因何是小人,做了些什麽,人證物證在哪裏,又如江南賦稅重在哪裏,應收多少,數字從何而來,小弟答不上來,使天子不能信服,誤了大事如何使得。反之,天子有疑可直接下旨召對調查,諸位仁兄再一一詳細條陳,豈不有力。因此,各位哥哥不要再勸,心意小弟領了,但主意已定,不複更改。”周世安等人一頭大汗,相互看著沒有主意,卻實實不能讓沈重真將那樣的奏疏呈上去,否則沒等天子憤怒,自己老子就得先把自己打死。於是周世安強笑道:“東海既然如此說,也罷,就按照你說得,吾等自己直接上疏就是,就不麻煩東海了。”說完如此勉強的借口,眾人一擁而上親熱地搶回自己寫的綱要和沈重書寫得奏疏,看著沈重一副莫名其妙還嚷嚷著索要奏疏為天下盡力的模樣,大家都是紅著臉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才好。


    那周世安咳嗦一聲,岔開話題說道:“此事就是如此,不必再說。吾等倒是聽說東海賢弟居然通曉兵事,就請東海為吾等講講遼東大局、攻守之策如何?”其他人也是借機起哄,避開剛才的醜事,你一句我一句的重新囂張起來。沈重對薩爾滸決戰的提醒,以及對整個戰役的分析總結,引發了朝廷爭議,因此萬曆皇帝暗暗下旨傳沈重赴京,聽取其對遼東的建議。隻是大明朝沒有保密意識,就是皇宮內院也是四處漏風,因此這消息已是傳得人盡皆知。南京六部和國子監的官員,自是拍著桌子對萬曆皇帝的糊塗和黃口小兒的沈重一頓大罵,因此南京的文人才俊和國子監一眾生員也就都知道了。本就對因為兩部書一場戲而名聞天下的沈重嫉妒不服,再聽到連皇帝都要垂詢他邊關戰事、遼東戰局,更是不忿。因此國子監人等便派人盯著沈重一行,準備等他到了就給他個好看。待一一商量準備充分後,得知沈重已經入住祥雲客棧,便先派了先頭部隊給他個下馬威,不想馬前失蹄,先折了一陣。


    周世安等人原想著若是沈重中計接了諫言皇帝的差事,就虛情假意吹捧一番,日後再看他被皇帝治罪的笑話。若是推脫不肯諫言,就先責他失了大義,再在兵事上將他駁得無地自容,才算出得口氣。此時周世安等人勉強岔開剛才的敗局,重新回到預先的步調,便收拾了信心,再次點燃戰火,隻是因為剛才的丟臉,語氣態度軟了一些。


    “東海,你說此敗乃是因為用兵倉促,實則大謬也。經略、總兵和十一萬大軍皆已到位,戰略布局皆已完成,何談得上倉促二字。而是因為……………………”


    “東海,你說力量分散,不當四路分擊,亦有問題,要知若是合計,奴酋可以依托山高林密以避鋒芒,進可遠擊,退可遠遁。愚兄以為……………………”


    “東海可知戰守之策,不在前敵應變,而在朝堂妙算。此戰之敗,乃是國事頹廢,國庫空虛所至。天子不朝,那方從哲等一幹小人卻……………………”


    “東海你說杜總兵貪功冒進,不怕寒了前線拚死將士之心,此戰之敗,非是杜總兵進軍神速,而是楊鎬不知兵事,指揮失措,料敵不明之過,那楊鎬……………………”


    “東海賢弟,勿怪為兄說話直接,也是為了你好。你小小年紀,才讀了幾本兵書戰策,可識得遼東地理……………………”


    ……………………


    ……………………


    沈重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把自己書上關於襄陽大戰點評的那一小段文字,拿出來揉碎了再一條條掰開,從中挑剔著沈重的無知和自大。剛開始言語尚還保持著客氣,後麵簡直就是擺著軍事大家的樣子,指著鼻子將沈重在兵事上的可憐見解駁斥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一個個聲音快掀翻了房頂,那口水都噴濺到沈重臉上,手指就要戳破沈重的臉皮,沈重隻覺得如同一群蒼蠅圍著自己團團亂轉,心中實是煩悶。等這些兵法大家終於心滿意足地住了口,鄙夷地瞧著一言不發的沈重,沈重才感覺到久違的清涼。


    看著等著自己隻要敢辯駁,立刻就群起發動的眾人,沈重天真無邪裝作迷惑地說道:“諸位仁兄剛才突然又不許小弟向天子諫言,小弟還沒搞懂,又說些什麽小弟知曉兵事,涉及遼東戰局之類的話,小弟可就更聽不明白了。”


    眾人聽了先是氣勢一虛,然後又氣沈重裝傻,甄謙鄒便怒道:“東海何必故作不知,你即在書中妄自點評遼東會戰,此時如何裝起傻來。是看不起吾等嗎?”


    沈重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忙苦笑道:“原來如此,諸位仁兄錯怪小弟了。想小弟年方十五,自幼窮苦不能讀書,如今連童生都不是,如何懂得兵事。想那遼東萬裏之遙,小弟草民身份,居住鄉下山野,又看不得邸報,得不到訊息,又哪裏能知曉國家大事和遼東戰局,怎談得上指點朝廷如何用兵。至於那書,原是為了換錢生活,寫的時候隻求好看,哪裏管得了許多,至於所謂兵事點評,都是胡編亂造、紙上談兵而已”


    趙斯達不信道:“你那襄陽之戰為何同薩爾滸之戰完全一樣?”沈重苦著臉道:“趙兄不應問我,而是應問上天,或是那些遼東的官員,為何竟和我書中的情景一樣。”


    曹丹質問道:“那因何天子要宣你入京,垂問邊事攻守之策?”沈重更是苦惱似得,委屈地說道:“宮裏來的孫公公和南京鎮守陳公公說,天子和鄭娘娘喜歡小弟的紅樓夢,要我帶了沈家戲班進京表演,哪裏有什麽天子問策之事。”


    周世安聽了,也是猶豫,問道:“那為何如今南京六部和國子監都傳遍了,天子要你入京奏對。”沈重此時反而生起氣來,怒道:“周兄因何問我,又不是我傳得,為何不問問南京六部和國子監傳播之人。這傳播消息的不問,卻問被傳之人,是何道理?”


    曹丹見周世安喏喏不能回答,便說道:“你說不知兵事,不知朝廷布局,不知遼東決戰,我卻是不信。都說南京翰林院溫體仁大人乃是令祖,你必是從他那裏得到消息,如今卻來糊弄吾等。沈東海,你還想狡辯嗎?”


    沈重拍案而起,指著曹丹的鼻子問道:“我與曹兄君子相交,哪怕有誤會也當解釋化解才對。即便是道不同你我絕交,也不應出惡語辱及先人,混淆祖宗血脈大事。我倒要問問曹丹先生,誰教給你的修養禮儀,你曹家門風可有胡亂指認他人祖先訓導!”


    曹丹被沈重羞得無地自容,被辱及家門卻無話辯解。要知大明朝以孝道治天下,孝道乃是大道之一,容不得半點錯處,沈重的指責光明正大、言語又合著禮儀風俗,自己又確實沒有證據證明沈重和溫家有關係,隻得紅著臉臊得說不出話來,拱手到地施了大禮賠罪,躲到一邊去了。


    甄謙鄒解圍道:“市井風聞,卻不知真假,東海勿怪曹兄。東海既否認此事,自然不假,隻是此謠言南京、紹興兩地皆知,不知為何?”沈重說道:“下回甄兄再聽了,就揪著他問不就行了,何必問我。”說完看看門外的天色,說道:“今日一見已是盡興,何不再約來日,各位仁兄且歸家休息如何?”眾人聽了也是無奈,第一次諫言讓沈重扇了回來,第二次兵事打在棉花上沒了動靜,第三次麵聖讓沈重推托地沒有半點破綻,最後曹丹不甘想譏諷人家身世,又被沈重一腳給踢了,不走更待如何。


    沈重瞧著這群人灰溜溜地出去,還不時回頭表示不舍之情,不屑地撇撇嘴,施施然上樓睡覺去了。


    周世安等人垂頭喪臉地回國子監,心情都是低落。本是被派出來先聲奪人打了沈重的氣勢,回頭再群體當眾踩上一腳,徹底壓死這個異類,不想自己等人先輸了一陣,而且還輸得不明不白,這回去如何與大夥交代。等到了國子監門口,便見到李三才的孫子李濟世和一眾好友正要出去夜遊,見到周世安等人便笑道:“可是周大將軍得勝歸朝了。”周世安等人無奈上前致歉,將今夜的情況一一含羞說了,如何下不得手,如何反被斥責,如何算計不成,李濟世聽了倒來了興趣,大笑道:“好個油滑刁鑽的小子,你們都被他蒙騙了。原以為手到擒來,不想倒是個有心眼兒的,即使如此,倒要交交手。這樣,我聽說因遼東物資啟運,水陸都是堵塞,他們兩日後才會進京,這兩天必然不會呆在客棧打發時日。你們派人盯住,一旦離了客棧便一擁而上,強了他的家眷車轎到秦淮河畔,鎮守太監也不敢因他一人得罪了吾等三千學子,若出了事兒,就推說文人風雅玩笑即可。當眾丟了這麽大的臉麵,看他如何做人,給你們報仇如何。”


    眾人聽了盡皆大笑,便一路商量著細節一起去秦淮河快活去了。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微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天無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天無辰並收藏明末微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