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晚上召集開會,又要連夜加班,恐怕隻能更新一章。另外,弘農堂.楊(_少.戀,鐵長空與我不謀而合,本來就要利用輿論翻盤。另外,明朝自嘉靖以後,臣權高漲,君權萎縮,即便九千歲強橫,也隻是戰勝於朝堂,而動搖不了文臣(包括東林)的勢力。明末與其說由天子統治,不如說操縱於文臣之手。逼沈東海現在這個地位和實力,想要一舉扭轉大局,恐怕太難了。作者個人認為,明朝不是亡於黨爭,其原因將在明日的更新中,為大家道來。書友可同意,可反對,但不可罵人哦。還有,除了老朋友,新朋友能不能給點票呢?
溫吳兩家的馬車,自然比不上定邊軍的鐵騎,緩緩而行兩日後,京師已然隱約可見。
溫子怡領著兩個孩子,與吳夫人同車而行,吳世忠、吳世貞依然帶著兩家下人,騎著騾馬衛護左右,而吳家三姐妹則湊到一起,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吳芳婷順著車簾縫隙,向外張望了良久,回頭對姊妹二人歎道:“大兄想來是被沈東海罵慘了。這兩日除了行程安排,大兄竟是一言不發,每日裏不是打尖探路,就是低頭沉思,看上去恁地消沉,咱們也當勸慰一二才是。”
吳芳晴冷笑道:“哪裏是罵慘了,我看是罵到大兄的痛處了。想想人家沈東海,十四歲著書言兵,十五歲征戰遼東,四十七年攻建州守遼陽,四十八年戰遼南征遼沈,縱橫千裏、金戈鐵馬,百戰百勝,功在社稷。此次遼西危急,又是人家毅然北上,揮雄師勁旅,戰大淩河,克複遼沈。解救斯民,退十萬狼兵。以致奴酋損名將折勁旅,丟腹地喪子民,十萬鐵騎赫赫。竟不敢一兵南下,唯望山海興歎而回。比起沈東海,大兄不自量力,以戰策談其兵,以謠言侮其名。何其可笑也?”
吳芳華怒道:“定邊軍之戰績,皆是沈重自誇自擂,何人親眼見到,姊姊何必胳膊肘向外拐,不向著自家人,反而向著外人?”
吳芳晴冷笑道:“妹妹不也是聽信他人之言,反而刁難吳家世交、溫家骨血麽?再說,沈東海之言說得痛快,告訴你們遼東虛實的那些士子,哪個去過遼東。哪個守過城池,哪個衝陣廝殺,哪個為國傷損?依我看來,不是誇誇其談的趙括之流,就是別有居心的秦檜之徒!”
吳芳華氣道:“姊姊亦是偏心而論,你也未去過遼東,因何不信那忠良子弟,反而信那幸臣沈重?”
吳芳晴揚聲笑道:“就憑二條而已!”
吳芳華冷笑道:“是哪兩條,妹妹倒要領教?”
吳芳晴爽快地說道:“遼東危難之際,你那些文人才子。忠良子弟,還在詩詞歌賦、風花雪月的時候,唯有沈東海去了遼東!”
吳芳華一愣,立即反擊道:“人家是苦讀聖學。鑽研大道,為得是日後承天以革舊弊,治世以濟天下!”
吳芳晴冷笑道:“遼東的天都快塌了,聖學大道可能救急麽?東晉有聞雞起舞的祖逖,南宋有采石磯觀兵的虞允文,皆是文人從軍報國的典範。為何你那些慷慨激昂之士,竟不肯挺身而出以效法先賢?哪怕隻有十個,甚至隻有一個也好,可惜唯有沈東海,唯有定邊軍!”
吳芳華無話可答,仍是倔強問道:“那第二條呢?”
吳芳晴吃吃笑道:“就憑一顆人頭!”
吳芳婷聞之欲嘔,尖叫一聲,連忙掀開車簾探頭出去大口呼吸。
吳芳華愕然道:“這又是什麽道理?”
吳芳晴笑道:“一顆人頭就嚇得大兄滿地亂滾,而人家沈東海,年方十七,竟然手持人頭嘿然冷笑。若非浴血廝殺,若非屍山血海,豈能如此?我就憑此點,就信他的定邊軍乃是鐵血強軍!”
吳芳婷忽然縮回頭來,對二人愕然說道:“定邊軍!永定門外有定邊軍!”
吳芳晴、吳芳華聽得一愣,連忙掀開車簾向外張望,遠遠便看到前方熙熙攘攘,忙忙碌碌,而定邊軍的戰旗正迎風飛舞。
吳芳華疑惑道:“他們比咱們早到兩日,因何還不進城?”
吳芳晴也不回答,抬手放下麵紗,起身推開車門,邁步立於馬車上登高遠望。隻見遠處方圓數裏,溝壑重重,箭樓林立,校場廣大,千車陣列。而靠近永定門一側,鐵騎奔騰,殺聲震天,無數民夫進進出出,一座巨大的圓形建築,正在拔地而起。
吳夫人、溫子怡也隔窗遠望,不明所以。
半晌功夫,吳夫人對溫子怡問道:“定邊軍在此,想來東海必在,妹妹可要前去相會?”
溫子怡望著繁忙的工地,良久苦笑道:“算了,那孩子不知又要搞什麽鬼,咱們還是別礙他的事情了。再說,我家老爺子硬要和他生分,忠哥又剛剛和他鬧得不痛快,此時見麵也是尷尬,還是日後再說吧。”
吳夫人點點頭,揚聲喊道:“忠哥,咱們進城!”
信王別居的書房內,朱由檢推窗而立,曹化淳躬身在旁,偌大的書房內竟是唯有二人,寂靜無聲。
凝立許久,朱由檢忽然說道:“這麽說,朝臣對沈重的彈劾,皆是偽言攻奸了?”
曹化淳急忙答道:“若論及其他,奴婢不敢妄言,若隻談此次遼西會戰,奴婢敢以人頭擔保。”
朱由檢問道:“王化貞可是死戰誘敵?”
曹化淳笑道:“建奴正月十九出兵,二十過河,二十一圍攻西平堡,二十二廣寧軍平陽橋大敗,孫得功偷襲了廣寧,王化貞棄城而逃,他又如何死戰誘敵?”
朱由檢點點頭,繼續問道:“熊廷弼因何不救廣寧?”
曹化淳搖頭笑道:“經撫不和,熊廷弼已然被王化貞架空了。王化貞手握十四萬大軍,熊經略麾下隻有六千餘川浙軍,唯有駐守右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朱由檢忽然回身,盯著曹化淳問道:“以定邊軍之強,也救不了廣寧麽?”
曹化淳躬身肅容道:“遼西的定邊軍,是正月十八到的覺華島。正月十九才抵達右屯,除了王福部五百人留駐覺華,唯有馬成麾下一千五百步卒。正月二十四,平陽橋大敗傳至遼南。威海伯立即出兵北上,當日便攻克複州、永寧。二十五輕取蓋州,二十六連下耀州、海州,此時離西平堡尚有兩百裏,何談救援廣寧?”
朱由檢點頭長歎。對曹化淳問道:“定邊軍戰力如何?”
曹化淳豎起大拇指,高聲讚道:“稱之為大明第一強軍不為過也!不說威海伯定策之神妙,指揮之高超,僅定邊軍來說,強軍之勢就力壓九邊強兵。騎兵營一人三騎,敢孤軍千裏,擅長奔襲衝陣,一日疾馳北上,不僅一戰而下沈陽,還追逐八音六千鐵騎南逃。並於渾河西岸,不損一人一馬,滅奴騎三千。步兵營如狼似虎,擅長火器,可穿三重重甲,敢於爭鋒廝殺。遼西千人疾馳六十裏,一戰滅了孫得功,千五百人死守大淩河,敢麵對奴酋十萬狼軍。遼陽城外三千鐵甲,領著訓練才半年的東江軍。就敢偷襲遼陽城,一夜血戰屠戮了三萬餘韃子。殿下,遼陽守軍雖是老弱之軍,但建州可是人人皆兵啊!就憑這份敢戰之勇。就在九邊之上!”
朱由檢聽了連連稱讚,又向曹化淳問道:“比韃子又如何?”
曹化淳臉色肅然,沉思片刻說道:“八千鐵甲,從密道夜襲,兩萬朝鮮兵三麵佯攻,建奴憑著五千蒙古韃子。還有一萬老少殘兵,居然和我們血戰了一夜,最後還讓他們跑了數千人。雖然何和裏、扈爾漢當場殞命,可是奴酋妃子兒子竟是一個沒抓到,可見韃子的戰力不容小視。若非威海伯布局在先,又是避實擊虛偷襲夜戰,定邊軍亦難建功。”
朱由檢搖頭歎道:“沈東海用兵如神,真乃天縱奇才也。天子對其寄望極深,原以為定邊軍北上,可一戰恢複遼東,至少亦可保住遼西,不想還是力不可持啊。”
曹化淳苦笑道:“威海伯再能,可惜定邊軍成軍太短,而且兵源太雜,兵力太少啊。殿下,您想想,憑著騎兵營那兩千雜碎,還有兩萬多遼陽敗兵,能打到如今的份上,已是阿彌陀佛了。”
朱由檢點點頭,忽然笑著問道:“沈東海都到了兩天了,因何還不進城?天子讓他從容而來,他卻偏偏急急赴京,如今到了永定門外,卻又為何屯兵不入?”
曹化淳笑道:“威海伯跟奴婢說,天子寬仁,雖允從容,但臣子不可持寵而嬌,自當急急應命。即至京師,已表忠心,自當謹守聖意,當從容而入。”
朱由檢失笑道:“這又是什麽道理?”
曹化淳笑道:“這有什麽不好理解的?對天子忠,自當急急赴京,對臣子恨,自當奉旨從容入城。依奴婢之見,還不是因為怨憤朝臣彈劾,朝野又一片汙蔑謾罵,所以賭氣不願赴三司受審。”
朱由檢哈哈大笑,對曹化淳說道:“你還是不了解他,那小子不一肚子鬼腸子,他才不在乎什麽三司會審。此人雖是驚才絕豔,唯唯心胸狹窄,睚眥必報,我料其必有詭計矣。”
曹化淳笑道:“這兩日來,定邊軍已是京中一景,萬眾矚目。威海伯一擲萬金,將永定門外數裏之地盡皆租下,聘萬餘工匠民夫搭建軍營樓台,調沈家班和各風月之所琴娘閉門排戲,遣定邊軍鐵騎縱橫四城校場閱兵,展四萬顆建州頭顱於永定門示眾。如今京師百姓人人側目,個個關心,有井水之處即可聞定邊軍之名。奴婢也是好奇得很,可惜卻不得窺其虛實啊。”
朱由檢苦笑道:“那小子壞著呢,不到最後一刻,未至一舉翻盤,他是不會揭開謎底的。”
內閣值事房內,魏忠賢與葉向高交接了禦批奏疏,轉身便走,卻為葉向高忽然叫住。
魏忠賢含笑望著葉向高,禮數周全問道:“不知閣老還有什麽吩咐?”
葉向高笑道:“豈敢吩咐魏公公?隻是天子有旨,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遼東事宜,如今熊廷弼、王化貞皆已入獄,唯有威海伯遲遲不入城接受會審,老夫身為首輔,自然要問問聖意。”
魏忠賢笑道:“這有何難,三司承旨辦事即可。”
葉向高搖頭苦笑道:“可是威海伯亦有天子中旨。三司數次質詢,威海伯卻以皇命在身,欽命從容赴京為由,拒不接受會審啊。”
魏忠賢嗬嗬一笑,對葉向高說道:“要麽首輔去問皇爺,否則威海伯聖旨在手,咱家也沒有辦法。”
葉向高不悅道:“非是聖旨,乃是中旨。”
魏忠賢搖頭笑道:“對首輔來說,可能是中旨,但對咱家來說,那就是聖旨。即是聖旨,則不可違之。”
說完,魏忠賢大笑著離去,自行回了司禮監。還未進門,就被王體乾攔住,一邊推著他往外走,一邊急聲說道:“老魏怎麽才回來,皇爺已經打發了幾波人來尋你,想來必有急事,你還不快去。”
魏忠賢不敢怠慢,連忙急急入內,在禦花園一角的木工房找到了朱由校。
那朱由校一見魏忠賢,立即扔下手中的家夥事,三步並兩步上前拉住魏忠賢,急聲問道:“打探清楚了沒有,那沈重到底憋著什麽壞?他自己冒壞水,有熱鬧卻不叫上我,這是何等的不仗義,簡直就是喪盡天良。”
魏忠賢聞之落淚,再次感歎上天不公,然後苦笑著回道:“啟稟皇爺,沈重藏得嚴實,至今不漏絲毫風聲。自領了皇爺的聖命,老奴便廠衛齊出,內外打探,兩日來消息雖多,卻猜不著威海伯的虛實。”
朱由校抱頭哀歎:“那小子現在在幹什麽?”
魏忠賢苦笑道:“他於永寧門外,租了方圓數裏的土地,命人整平後,在周圍挖了數道深達一人高的溝壑。搭建了軍營校場,似乎還有一座高大圓形的戲台。又將滿載四萬顆韃子頭顱的車輛陣列於永定門外,還每日裏驅使定邊軍鐵騎耀武揚威,校場閱兵。”
朱由校聞聽,更是抓耳撓腮,連忙追問道:“那沈重呢,他就不露麵麽?”
魏忠賢搖頭道:“威海伯調回了沈家班,又將京師各大戲班、風月樓的琴師盡數征調,躲在廣大嚴實的軍帳中,每日裏吹吹打打,哭天搶地的,似乎在排練新戲。”
朱由校心癢難耐,對魏忠賢怒斥道:“沒用的奴才,屁大點事都做不了!”
瞧著朱由校立即大怒,魏忠賢連忙說道:“不過威海伯爺才剛送來請帖,說晚上要請老奴吃飯。還指明讓老奴帶上兩個小太監,小太監還必須姓朱。”
朱由校聽了一呆,瞬間又是大喜,拍著魏忠賢哈哈笑道:“姓朱的小太監,那不就是朕和信王麽?好,好,好!小太監好啊,小太監棒啊,朕就想當個小太監!沈東海沒有辜負聖意,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朕不勝向往之。”
魏忠賢看著活蹦亂跳的朱由校,不由愕然低頭,看著自己的襠部出起神來。觀察良久,也沒感覺到那裏有什麽妙處,便忿恨暗罵:“好你娘的屁!”(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溫吳兩家的馬車,自然比不上定邊軍的鐵騎,緩緩而行兩日後,京師已然隱約可見。
溫子怡領著兩個孩子,與吳夫人同車而行,吳世忠、吳世貞依然帶著兩家下人,騎著騾馬衛護左右,而吳家三姐妹則湊到一起,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吳芳婷順著車簾縫隙,向外張望了良久,回頭對姊妹二人歎道:“大兄想來是被沈東海罵慘了。這兩日除了行程安排,大兄竟是一言不發,每日裏不是打尖探路,就是低頭沉思,看上去恁地消沉,咱們也當勸慰一二才是。”
吳芳晴冷笑道:“哪裏是罵慘了,我看是罵到大兄的痛處了。想想人家沈東海,十四歲著書言兵,十五歲征戰遼東,四十七年攻建州守遼陽,四十八年戰遼南征遼沈,縱橫千裏、金戈鐵馬,百戰百勝,功在社稷。此次遼西危急,又是人家毅然北上,揮雄師勁旅,戰大淩河,克複遼沈。解救斯民,退十萬狼兵。以致奴酋損名將折勁旅,丟腹地喪子民,十萬鐵騎赫赫。竟不敢一兵南下,唯望山海興歎而回。比起沈東海,大兄不自量力,以戰策談其兵,以謠言侮其名。何其可笑也?”
吳芳華怒道:“定邊軍之戰績,皆是沈重自誇自擂,何人親眼見到,姊姊何必胳膊肘向外拐,不向著自家人,反而向著外人?”
吳芳晴冷笑道:“妹妹不也是聽信他人之言,反而刁難吳家世交、溫家骨血麽?再說,沈東海之言說得痛快,告訴你們遼東虛實的那些士子,哪個去過遼東。哪個守過城池,哪個衝陣廝殺,哪個為國傷損?依我看來,不是誇誇其談的趙括之流,就是別有居心的秦檜之徒!”
吳芳華氣道:“姊姊亦是偏心而論,你也未去過遼東,因何不信那忠良子弟,反而信那幸臣沈重?”
吳芳晴揚聲笑道:“就憑二條而已!”
吳芳華冷笑道:“是哪兩條,妹妹倒要領教?”
吳芳晴爽快地說道:“遼東危難之際,你那些文人才子。忠良子弟,還在詩詞歌賦、風花雪月的時候,唯有沈東海去了遼東!”
吳芳華一愣,立即反擊道:“人家是苦讀聖學。鑽研大道,為得是日後承天以革舊弊,治世以濟天下!”
吳芳晴冷笑道:“遼東的天都快塌了,聖學大道可能救急麽?東晉有聞雞起舞的祖逖,南宋有采石磯觀兵的虞允文,皆是文人從軍報國的典範。為何你那些慷慨激昂之士,竟不肯挺身而出以效法先賢?哪怕隻有十個,甚至隻有一個也好,可惜唯有沈東海,唯有定邊軍!”
吳芳華無話可答,仍是倔強問道:“那第二條呢?”
吳芳晴吃吃笑道:“就憑一顆人頭!”
吳芳婷聞之欲嘔,尖叫一聲,連忙掀開車簾探頭出去大口呼吸。
吳芳華愕然道:“這又是什麽道理?”
吳芳晴笑道:“一顆人頭就嚇得大兄滿地亂滾,而人家沈東海,年方十七,竟然手持人頭嘿然冷笑。若非浴血廝殺,若非屍山血海,豈能如此?我就憑此點,就信他的定邊軍乃是鐵血強軍!”
吳芳婷忽然縮回頭來,對二人愕然說道:“定邊軍!永定門外有定邊軍!”
吳芳晴、吳芳華聽得一愣,連忙掀開車簾向外張望,遠遠便看到前方熙熙攘攘,忙忙碌碌,而定邊軍的戰旗正迎風飛舞。
吳芳華疑惑道:“他們比咱們早到兩日,因何還不進城?”
吳芳晴也不回答,抬手放下麵紗,起身推開車門,邁步立於馬車上登高遠望。隻見遠處方圓數裏,溝壑重重,箭樓林立,校場廣大,千車陣列。而靠近永定門一側,鐵騎奔騰,殺聲震天,無數民夫進進出出,一座巨大的圓形建築,正在拔地而起。
吳夫人、溫子怡也隔窗遠望,不明所以。
半晌功夫,吳夫人對溫子怡問道:“定邊軍在此,想來東海必在,妹妹可要前去相會?”
溫子怡望著繁忙的工地,良久苦笑道:“算了,那孩子不知又要搞什麽鬼,咱們還是別礙他的事情了。再說,我家老爺子硬要和他生分,忠哥又剛剛和他鬧得不痛快,此時見麵也是尷尬,還是日後再說吧。”
吳夫人點點頭,揚聲喊道:“忠哥,咱們進城!”
信王別居的書房內,朱由檢推窗而立,曹化淳躬身在旁,偌大的書房內竟是唯有二人,寂靜無聲。
凝立許久,朱由檢忽然說道:“這麽說,朝臣對沈重的彈劾,皆是偽言攻奸了?”
曹化淳急忙答道:“若論及其他,奴婢不敢妄言,若隻談此次遼西會戰,奴婢敢以人頭擔保。”
朱由檢問道:“王化貞可是死戰誘敵?”
曹化淳笑道:“建奴正月十九出兵,二十過河,二十一圍攻西平堡,二十二廣寧軍平陽橋大敗,孫得功偷襲了廣寧,王化貞棄城而逃,他又如何死戰誘敵?”
朱由檢點點頭,繼續問道:“熊廷弼因何不救廣寧?”
曹化淳搖頭笑道:“經撫不和,熊廷弼已然被王化貞架空了。王化貞手握十四萬大軍,熊經略麾下隻有六千餘川浙軍,唯有駐守右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朱由檢忽然回身,盯著曹化淳問道:“以定邊軍之強,也救不了廣寧麽?”
曹化淳躬身肅容道:“遼西的定邊軍,是正月十八到的覺華島。正月十九才抵達右屯,除了王福部五百人留駐覺華,唯有馬成麾下一千五百步卒。正月二十四,平陽橋大敗傳至遼南。威海伯立即出兵北上,當日便攻克複州、永寧。二十五輕取蓋州,二十六連下耀州、海州,此時離西平堡尚有兩百裏,何談救援廣寧?”
朱由檢點頭長歎。對曹化淳問道:“定邊軍戰力如何?”
曹化淳豎起大拇指,高聲讚道:“稱之為大明第一強軍不為過也!不說威海伯定策之神妙,指揮之高超,僅定邊軍來說,強軍之勢就力壓九邊強兵。騎兵營一人三騎,敢孤軍千裏,擅長奔襲衝陣,一日疾馳北上,不僅一戰而下沈陽,還追逐八音六千鐵騎南逃。並於渾河西岸,不損一人一馬,滅奴騎三千。步兵營如狼似虎,擅長火器,可穿三重重甲,敢於爭鋒廝殺。遼西千人疾馳六十裏,一戰滅了孫得功,千五百人死守大淩河,敢麵對奴酋十萬狼軍。遼陽城外三千鐵甲,領著訓練才半年的東江軍。就敢偷襲遼陽城,一夜血戰屠戮了三萬餘韃子。殿下,遼陽守軍雖是老弱之軍,但建州可是人人皆兵啊!就憑這份敢戰之勇。就在九邊之上!”
朱由檢聽了連連稱讚,又向曹化淳問道:“比韃子又如何?”
曹化淳臉色肅然,沉思片刻說道:“八千鐵甲,從密道夜襲,兩萬朝鮮兵三麵佯攻,建奴憑著五千蒙古韃子。還有一萬老少殘兵,居然和我們血戰了一夜,最後還讓他們跑了數千人。雖然何和裏、扈爾漢當場殞命,可是奴酋妃子兒子竟是一個沒抓到,可見韃子的戰力不容小視。若非威海伯布局在先,又是避實擊虛偷襲夜戰,定邊軍亦難建功。”
朱由檢搖頭歎道:“沈東海用兵如神,真乃天縱奇才也。天子對其寄望極深,原以為定邊軍北上,可一戰恢複遼東,至少亦可保住遼西,不想還是力不可持啊。”
曹化淳苦笑道:“威海伯再能,可惜定邊軍成軍太短,而且兵源太雜,兵力太少啊。殿下,您想想,憑著騎兵營那兩千雜碎,還有兩萬多遼陽敗兵,能打到如今的份上,已是阿彌陀佛了。”
朱由檢點點頭,忽然笑著問道:“沈東海都到了兩天了,因何還不進城?天子讓他從容而來,他卻偏偏急急赴京,如今到了永定門外,卻又為何屯兵不入?”
曹化淳笑道:“威海伯跟奴婢說,天子寬仁,雖允從容,但臣子不可持寵而嬌,自當急急應命。即至京師,已表忠心,自當謹守聖意,當從容而入。”
朱由檢失笑道:“這又是什麽道理?”
曹化淳笑道:“這有什麽不好理解的?對天子忠,自當急急赴京,對臣子恨,自當奉旨從容入城。依奴婢之見,還不是因為怨憤朝臣彈劾,朝野又一片汙蔑謾罵,所以賭氣不願赴三司受審。”
朱由檢哈哈大笑,對曹化淳說道:“你還是不了解他,那小子不一肚子鬼腸子,他才不在乎什麽三司會審。此人雖是驚才絕豔,唯唯心胸狹窄,睚眥必報,我料其必有詭計矣。”
曹化淳笑道:“這兩日來,定邊軍已是京中一景,萬眾矚目。威海伯一擲萬金,將永定門外數裏之地盡皆租下,聘萬餘工匠民夫搭建軍營樓台,調沈家班和各風月之所琴娘閉門排戲,遣定邊軍鐵騎縱橫四城校場閱兵,展四萬顆建州頭顱於永定門示眾。如今京師百姓人人側目,個個關心,有井水之處即可聞定邊軍之名。奴婢也是好奇得很,可惜卻不得窺其虛實啊。”
朱由檢苦笑道:“那小子壞著呢,不到最後一刻,未至一舉翻盤,他是不會揭開謎底的。”
內閣值事房內,魏忠賢與葉向高交接了禦批奏疏,轉身便走,卻為葉向高忽然叫住。
魏忠賢含笑望著葉向高,禮數周全問道:“不知閣老還有什麽吩咐?”
葉向高笑道:“豈敢吩咐魏公公?隻是天子有旨,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遼東事宜,如今熊廷弼、王化貞皆已入獄,唯有威海伯遲遲不入城接受會審,老夫身為首輔,自然要問問聖意。”
魏忠賢笑道:“這有何難,三司承旨辦事即可。”
葉向高搖頭苦笑道:“可是威海伯亦有天子中旨。三司數次質詢,威海伯卻以皇命在身,欽命從容赴京為由,拒不接受會審啊。”
魏忠賢嗬嗬一笑,對葉向高說道:“要麽首輔去問皇爺,否則威海伯聖旨在手,咱家也沒有辦法。”
葉向高不悅道:“非是聖旨,乃是中旨。”
魏忠賢搖頭笑道:“對首輔來說,可能是中旨,但對咱家來說,那就是聖旨。即是聖旨,則不可違之。”
說完,魏忠賢大笑著離去,自行回了司禮監。還未進門,就被王體乾攔住,一邊推著他往外走,一邊急聲說道:“老魏怎麽才回來,皇爺已經打發了幾波人來尋你,想來必有急事,你還不快去。”
魏忠賢不敢怠慢,連忙急急入內,在禦花園一角的木工房找到了朱由校。
那朱由校一見魏忠賢,立即扔下手中的家夥事,三步並兩步上前拉住魏忠賢,急聲問道:“打探清楚了沒有,那沈重到底憋著什麽壞?他自己冒壞水,有熱鬧卻不叫上我,這是何等的不仗義,簡直就是喪盡天良。”
魏忠賢聞之落淚,再次感歎上天不公,然後苦笑著回道:“啟稟皇爺,沈重藏得嚴實,至今不漏絲毫風聲。自領了皇爺的聖命,老奴便廠衛齊出,內外打探,兩日來消息雖多,卻猜不著威海伯的虛實。”
朱由校抱頭哀歎:“那小子現在在幹什麽?”
魏忠賢苦笑道:“他於永寧門外,租了方圓數裏的土地,命人整平後,在周圍挖了數道深達一人高的溝壑。搭建了軍營校場,似乎還有一座高大圓形的戲台。又將滿載四萬顆韃子頭顱的車輛陣列於永定門外,還每日裏驅使定邊軍鐵騎耀武揚威,校場閱兵。”
朱由校聞聽,更是抓耳撓腮,連忙追問道:“那沈重呢,他就不露麵麽?”
魏忠賢搖頭道:“威海伯調回了沈家班,又將京師各大戲班、風月樓的琴師盡數征調,躲在廣大嚴實的軍帳中,每日裏吹吹打打,哭天搶地的,似乎在排練新戲。”
朱由校心癢難耐,對魏忠賢怒斥道:“沒用的奴才,屁大點事都做不了!”
瞧著朱由校立即大怒,魏忠賢連忙說道:“不過威海伯爺才剛送來請帖,說晚上要請老奴吃飯。還指明讓老奴帶上兩個小太監,小太監還必須姓朱。”
朱由校聽了一呆,瞬間又是大喜,拍著魏忠賢哈哈笑道:“姓朱的小太監,那不就是朕和信王麽?好,好,好!小太監好啊,小太監棒啊,朕就想當個小太監!沈東海沒有辜負聖意,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朕不勝向往之。”
魏忠賢看著活蹦亂跳的朱由校,不由愕然低頭,看著自己的襠部出起神來。觀察良久,也沒感覺到那裏有什麽妙處,便忿恨暗罵:“好你娘的屁!”(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