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晉(jin)江(jiang)文學城獨家發布,正常章節可下載【晉(jin)江(jiang)小說閱讀app】支持正版。[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千字三分,一章一毛,一月三塊錢,可輕易收獲正版光榮,捕捉帥氣作者一隻。
【成語】:愛鶴失眾
【解釋】:比喻因小失大。
【成語故事】:
公元前668年,衛惠公的兒子姬赤成為衛懿公後,不思富國強兵之道,整天喜歡養鶴,甚至荒唐到給鶴封官位,享官祿,百姓怨聲載道。北方狄國借機出兵攻打衛國,衛國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衛懿公被狄兵所殺。
【成語】:坐享其成
【解釋】: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取得的成果。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經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國攻打中山國,魏文候要向趙國借路。趙國國王趙候(即趙籍)想拒絕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趙得知道了,便趕忙勸說:魏國攻打中山國,如果不能勝,也必然消耗重大,造成國力疲憊。魏軍如果消滅了中山國,由於我們趙國居中間,他們想保留中山國的土地,勢必難。趙利見趙烈侯還在猶豫,便進一步說道:大王還猶豫什麽?這件事動刀動槍費軍力的是魏國,到頭來,獲得中山國,坐享其成的,是我們趙國,所以借路一事,必須答應,這對我們有利無害。趙利見趙王麵帶喜悅之色,便又急忙補充說:答應是答應,但不要高興地答應,如果魏國覺察出我們的用心,就會把攻打中山國的計劃取消。所以要裝作無可奈何的樣子,說:魏兩國是友邦,能不借路嗎?
【成語】:坐山觀虎鬥
【拚音】:zuoshānguānhudou
【解釋】:比喻對雙方的鬥爭采取旁觀的態度,等到雙方都受到損傷,再從中撈取好處。
【成語故事】:
有一年韓國與魏國打仗,很長時間,不分勝負。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陳軫說:“從前有個叫卞莊子的人,看見兩隻老虎,就想舉劍刺殺它們。[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旁邊的人勸他說:“你不必著忙,你看兩隻老虎在吃牛,一會兒把牛吃光了,它們必然會爭奪,由爭奪而引起搏鬥,結果大虎受傷,小虎死亡。到了那時候,你再將那隻受傷的大虎刺殺,豈不是一舉而得到兩隻老虎嗎”“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說,先讓韓國和魏國打一陣子,等著一個大敗,另一個受損時,我再出兵討伐,就可以一次打敗他們兩個國家,就與那卞莊子刺虎一樣,是吧”陳輕點點頭,說:“正是這樣!”秦惠王采納陳軫的意見,真的獲得了勝利。
【成語】:坐懷不亂
【拚音】:zuohuáibuluàn
【解釋】: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於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關係方麵作風正派。
【成語故事】:
戰國時,邯鄲的大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大略》中,講述了一個生動感人的《坐懷不亂》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時魯國大夫,任士師(掌管弄獄的官)。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齊國進攻魯國時,他派人到齊國去,勸說齊國退兵,受到魯僖公的稱讚。在當時,柳下惠以善於講究貴族禮節而著稱,是個道德高尚的人。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辦事,耽擱了出城時間,此時,客店也已住滿了客人,他隻好到城門下夜宿。不久,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也來到城門下夜宿。柳下惠見那女子衣服單薄,凍得索索發抖。柳下惠恐怕那女子凍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懷裏,一直到天亮,絲毫沒有□□行為。
【成語】:坐觀成敗
【解釋】:冷眼旁觀人家的成功或失敗。
【成語故事】:
漢武帝晚年,身體很不好,人也開始昏庸起來。他寵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漢武帝懷疑有人要謀害他的心理,說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頭人暗加詛咒的結果。於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調查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機誣陷平時和自己作對的人,把他們一個個全殺了,前後竟殺了幾萬人。當時,太子劉據和江充也是對頭。於是,江充向在甘泉宮養病的漢武帝誣告太子宮中也埋有大量的木頭人,想置太子於死地。太子忍無可忍,發兵把江充殺了。江充的同黨急忙去向漢武帝稟告,並欺騙武帝說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為真,便派丞相劉屈嫠帶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軍抵抗,雙方激戰了好幾天,劉據兵敗逃走,後來在湖縣被殺。劉據在發兵抵抗丞相的部隊時,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亂”、特來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當時負責守衛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寨中,授給他兵符,要他發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兵,閉寨不出。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雙方誰是誰非。後來,漢武帝帶病回京,他知道了這個情況後,起先認為任安隻是假裝接受了兵符,並沒有依附太子,就沒追究他。任安軍隊裏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他以前曾受過任安的鞭打。懷恨在心,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答應太子出兵,聽從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武帝看了這封告發信,說:“任安是個資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見戰事發生,卻腳踏兩隻船,坐觀成敗,準備哪一方打贏,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懷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於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殺了。
【成語】:作威作福
【解釋】:原意是隻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成語故事】:
東漢劉懿皇帝死後,中常侍(宦官名)孫程趁機聯絡了18個宦官,迎立濟陰王劉保做了皇帝,這就是漢順帝。
漢順帝18歲時,舉行京中會考,南鄭人李固在會考中名列第一,被漢順帝封為“議郎”。
李固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敢於直言,他看不慣宦官們政權奪利、貪贓枉法的醜惡行徑,多次上書漢順帝。由於李固說得有理有據,得到了皇後梁氏的支持,因此一百多名宦官被撤了職。
孫程等宦官對李固恨之入骨,必欲之至死地而後快。於是,他們在順帝的大舅子、大將軍梁冀的支持下,聯名向漢順帝告狀,說李固排斥皇上的親信大臣,使這些臣子不能盡心侍奉皇上,還說李固平時狂妄自大,依仗權勢,作威作福,罪該殺頭。
漢順帝知道後,征詢了梁皇後的意見,幸虧皇後很信任李固,才使他免遭災難。
【成語】:作威作福
【解釋】:原意是隻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成語故事】:
東漢劉懿皇帝死後,中常侍(宦官名)孫程趁機聯絡了18個宦官,迎立濟陰王劉保做了皇帝,這就是漢順帝。
漢順帝18歲時,舉行京中會考,南鄭人李固在會考中名列第一,被漢順帝封為“議郎”。
李固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敢於直言,他看不慣宦官們政權奪利、貪贓枉法的醜惡行徑,多次上書漢順帝。由於李固說得有理有據,得到了皇後梁氏的支持,因此一百多名宦官被撤了職。
孫程等宦官對李固恨之入骨,必欲之至死地而後快。於是,他們在順帝的大舅子、大將軍梁冀的支持下,聯名向漢順帝告狀,說李固排斥皇上的親信大臣,使這些臣子不能盡心侍奉皇上,還說李固平時狂妄自大,依仗權勢,作威作福,罪該殺頭。
漢順帝知道後,征詢了梁皇後的意見,幸虧皇後很信任李固,才使他免遭災難。
【成語】:作舍道邊
【解釋】:在路旁築室,和過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說法,事情沒法做成功。
【成語故事】:
曹褒,字叔通,魯國薛縣(今山東勝縣東南)人,其父專門研究過周期的禮儀製度,曹褒十幾歲就跟著父親研究禮儀一類的學問。他仰慕叔孫通為漢高祖製定禮儀的功業,不分晝夜地刻苦學習,常常忘記自己在什麽地方。曹褒初舉孝廉,不久被授任圖(今河南妃縣南)令。在任期間,以禮儀管理縣政,以恩德影響民俗,治理得非常出色。有一年,五個小偷在困縣作案被衙役捕獲。太守馬嚴非常痛恨偷盜行業,暗示曹褒立即殺掉五個小偷。曹褒說:“小偷罪不至死,如果無原則地服從上級指令,殺掉不該殺的人,有造我的處世準則。我寧肯得罪上司,絕不向權力妥協。”後來,曹褒因這件事被降為功曹。當時漢章帝在位,他認為朝廷的禮儀製度很不完備,應重新製定,使之完善,於是命令百官詳加研討。曹褒當時在朝中任博士,他上書章帝。陳述意見,表示願負責這項工作。皇帝很欣賞曹褒的見解,提升他為侍中,經常在皇帝身邊充當顧問。有一次,皇帝向玄武司馬斑固詢問改製禮儀的事宜,班固說:“京城讀書人很多,他們對禮儀都有些研究,不妨多找些人議一議。”章帝說:“民諺道:‘在大道邊蓋房子,三年也蓋不起來’(作舍道邊,三年不成)。人多嘴雜,意見不一,什麽事都辦不成。當年堯帝製定規章讓夔一個人就辦了。”皇帝知道曹褒對曆朝禮儀很有研究,即下詔,命曹褒主持這項工作。曹褒接受任務後,撰寫了從皇帝到百姓關於婚喪嫁娶的一係列文章,計一百五十篇,其中多半參照前代製度。成書後,百官議論紛紛,章帝下令,停止討論。這段故事提醒後人,作事要果斷,聽取意見要善於選擇,否則人言人殊什麽事都辦不成。曹老不僅是個出色的學者,還是非常稱職的地方官,值得敬仰。
【成語】:愛鶴失眾
【解釋】:比喻因小失大。
【成語故事】:
公元前668年,衛惠公的兒子姬赤成為衛懿公後,不思富國強兵之道,整天喜歡養鶴,甚至荒唐到給鶴封官位,享官祿,百姓怨聲載道。北方狄國借機出兵攻打衛國,衛國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衛懿公被狄兵所殺。
【成語】:坐享其成
【解釋】: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取得的成果。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經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國攻打中山國,魏文候要向趙國借路。趙國國王趙候(即趙籍)想拒絕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趙得知道了,便趕忙勸說:魏國攻打中山國,如果不能勝,也必然消耗重大,造成國力疲憊。魏軍如果消滅了中山國,由於我們趙國居中間,他們想保留中山國的土地,勢必難。趙利見趙烈侯還在猶豫,便進一步說道:大王還猶豫什麽?這件事動刀動槍費軍力的是魏國,到頭來,獲得中山國,坐享其成的,是我們趙國,所以借路一事,必須答應,這對我們有利無害。趙利見趙王麵帶喜悅之色,便又急忙補充說:答應是答應,但不要高興地答應,如果魏國覺察出我們的用心,就會把攻打中山國的計劃取消。所以要裝作無可奈何的樣子,說:魏兩國是友邦,能不借路嗎?
【成語】:坐山觀虎鬥
【拚音】:zuoshānguānhudou
【解釋】:比喻對雙方的鬥爭采取旁觀的態度,等到雙方都受到損傷,再從中撈取好處。
【成語故事】:
有一年韓國與魏國打仗,很長時間,不分勝負。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陳軫說:“從前有個叫卞莊子的人,看見兩隻老虎,就想舉劍刺殺它們。[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旁邊的人勸他說:“你不必著忙,你看兩隻老虎在吃牛,一會兒把牛吃光了,它們必然會爭奪,由爭奪而引起搏鬥,結果大虎受傷,小虎死亡。到了那時候,你再將那隻受傷的大虎刺殺,豈不是一舉而得到兩隻老虎嗎”“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說,先讓韓國和魏國打一陣子,等著一個大敗,另一個受損時,我再出兵討伐,就可以一次打敗他們兩個國家,就與那卞莊子刺虎一樣,是吧”陳輕點點頭,說:“正是這樣!”秦惠王采納陳軫的意見,真的獲得了勝利。
【成語】:坐懷不亂
【拚音】:zuohuáibuluàn
【解釋】: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於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關係方麵作風正派。
【成語故事】:
戰國時,邯鄲的大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大略》中,講述了一個生動感人的《坐懷不亂》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時魯國大夫,任士師(掌管弄獄的官)。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齊國進攻魯國時,他派人到齊國去,勸說齊國退兵,受到魯僖公的稱讚。在當時,柳下惠以善於講究貴族禮節而著稱,是個道德高尚的人。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辦事,耽擱了出城時間,此時,客店也已住滿了客人,他隻好到城門下夜宿。不久,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也來到城門下夜宿。柳下惠見那女子衣服單薄,凍得索索發抖。柳下惠恐怕那女子凍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懷裏,一直到天亮,絲毫沒有□□行為。
【成語】:坐觀成敗
【解釋】:冷眼旁觀人家的成功或失敗。
【成語故事】:
漢武帝晚年,身體很不好,人也開始昏庸起來。他寵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漢武帝懷疑有人要謀害他的心理,說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頭人暗加詛咒的結果。於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調查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機誣陷平時和自己作對的人,把他們一個個全殺了,前後竟殺了幾萬人。當時,太子劉據和江充也是對頭。於是,江充向在甘泉宮養病的漢武帝誣告太子宮中也埋有大量的木頭人,想置太子於死地。太子忍無可忍,發兵把江充殺了。江充的同黨急忙去向漢武帝稟告,並欺騙武帝說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為真,便派丞相劉屈嫠帶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軍抵抗,雙方激戰了好幾天,劉據兵敗逃走,後來在湖縣被殺。劉據在發兵抵抗丞相的部隊時,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亂”、特來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當時負責守衛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寨中,授給他兵符,要他發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兵,閉寨不出。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雙方誰是誰非。後來,漢武帝帶病回京,他知道了這個情況後,起先認為任安隻是假裝接受了兵符,並沒有依附太子,就沒追究他。任安軍隊裏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他以前曾受過任安的鞭打。懷恨在心,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答應太子出兵,聽從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武帝看了這封告發信,說:“任安是個資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見戰事發生,卻腳踏兩隻船,坐觀成敗,準備哪一方打贏,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懷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於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殺了。
【成語】:作威作福
【解釋】:原意是隻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成語故事】:
東漢劉懿皇帝死後,中常侍(宦官名)孫程趁機聯絡了18個宦官,迎立濟陰王劉保做了皇帝,這就是漢順帝。
漢順帝18歲時,舉行京中會考,南鄭人李固在會考中名列第一,被漢順帝封為“議郎”。
李固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敢於直言,他看不慣宦官們政權奪利、貪贓枉法的醜惡行徑,多次上書漢順帝。由於李固說得有理有據,得到了皇後梁氏的支持,因此一百多名宦官被撤了職。
孫程等宦官對李固恨之入骨,必欲之至死地而後快。於是,他們在順帝的大舅子、大將軍梁冀的支持下,聯名向漢順帝告狀,說李固排斥皇上的親信大臣,使這些臣子不能盡心侍奉皇上,還說李固平時狂妄自大,依仗權勢,作威作福,罪該殺頭。
漢順帝知道後,征詢了梁皇後的意見,幸虧皇後很信任李固,才使他免遭災難。
【成語】:作威作福
【解釋】:原意是隻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成語故事】:
東漢劉懿皇帝死後,中常侍(宦官名)孫程趁機聯絡了18個宦官,迎立濟陰王劉保做了皇帝,這就是漢順帝。
漢順帝18歲時,舉行京中會考,南鄭人李固在會考中名列第一,被漢順帝封為“議郎”。
李固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敢於直言,他看不慣宦官們政權奪利、貪贓枉法的醜惡行徑,多次上書漢順帝。由於李固說得有理有據,得到了皇後梁氏的支持,因此一百多名宦官被撤了職。
孫程等宦官對李固恨之入骨,必欲之至死地而後快。於是,他們在順帝的大舅子、大將軍梁冀的支持下,聯名向漢順帝告狀,說李固排斥皇上的親信大臣,使這些臣子不能盡心侍奉皇上,還說李固平時狂妄自大,依仗權勢,作威作福,罪該殺頭。
漢順帝知道後,征詢了梁皇後的意見,幸虧皇後很信任李固,才使他免遭災難。
【成語】:作舍道邊
【解釋】:在路旁築室,和過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說法,事情沒法做成功。
【成語故事】:
曹褒,字叔通,魯國薛縣(今山東勝縣東南)人,其父專門研究過周期的禮儀製度,曹褒十幾歲就跟著父親研究禮儀一類的學問。他仰慕叔孫通為漢高祖製定禮儀的功業,不分晝夜地刻苦學習,常常忘記自己在什麽地方。曹褒初舉孝廉,不久被授任圖(今河南妃縣南)令。在任期間,以禮儀管理縣政,以恩德影響民俗,治理得非常出色。有一年,五個小偷在困縣作案被衙役捕獲。太守馬嚴非常痛恨偷盜行業,暗示曹褒立即殺掉五個小偷。曹褒說:“小偷罪不至死,如果無原則地服從上級指令,殺掉不該殺的人,有造我的處世準則。我寧肯得罪上司,絕不向權力妥協。”後來,曹褒因這件事被降為功曹。當時漢章帝在位,他認為朝廷的禮儀製度很不完備,應重新製定,使之完善,於是命令百官詳加研討。曹褒當時在朝中任博士,他上書章帝。陳述意見,表示願負責這項工作。皇帝很欣賞曹褒的見解,提升他為侍中,經常在皇帝身邊充當顧問。有一次,皇帝向玄武司馬斑固詢問改製禮儀的事宜,班固說:“京城讀書人很多,他們對禮儀都有些研究,不妨多找些人議一議。”章帝說:“民諺道:‘在大道邊蓋房子,三年也蓋不起來’(作舍道邊,三年不成)。人多嘴雜,意見不一,什麽事都辦不成。當年堯帝製定規章讓夔一個人就辦了。”皇帝知道曹褒對曆朝禮儀很有研究,即下詔,命曹褒主持這項工作。曹褒接受任務後,撰寫了從皇帝到百姓關於婚喪嫁娶的一係列文章,計一百五十篇,其中多半參照前代製度。成書後,百官議論紛紛,章帝下令,停止討論。這段故事提醒後人,作事要果斷,聽取意見要善於選擇,否則人言人殊什麽事都辦不成。曹老不僅是個出色的學者,還是非常稱職的地方官,值得敬仰。